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小學在中國古代指什麼

小學在中國古代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5 07:58:03

Ⅰ 小學古稱

小學古代的意思: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的學問。古時小學先教六書,所以有這個名稱。

拼音:[ xiǎo xué ]

引證解釋:」 沈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 民 三左右地方新式小學成立, 民 四我進了新式小學。」

相關詞語:

一、中學[ zhōng xué ]

清末稱我國傳統的學術(區別於「西學」)。

」 毛澤東 《新民主主義論》一二:「在『五四』以前,中國文化戰線上的斗爭,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和封建階級的舊文化的斗爭。在『五四』以前,學校與科舉之爭、新學與舊學之爭、西學與中學之爭,都帶著這種性質。」

二、大學[ dà xué ]

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參見〔四書集注〕

」《漢書·禮樂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

Ⅱ 中國古代「小學」指什麼

古代把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叫小學。每個文字具有三個部分:1、字形;2、字義;3、字音。在漢代,分別不很顯著。宋末王應麟《玉海》已分成三種:體制、訓詁、音韻。清代的《四庫全書》,把小學書分為:訓詁、字書、韻書三類。

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干支。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字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國民政府於1915年改初等小學堂為國民學校,「以授以國民道德之基礎及國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識技能為本旨」。「小學堂」劃分為初等小學堂和高等小學堂。六歲入學,修業四年,畢業後視具體情況可升入高等小學校(修業三年)。

另設預備學校,同國民學校、高等小學校平行,「以施以初等普通教育、預備升入中學為本旨」。國民學校分前期(四年)和後期(三年)。

1922年,國民學校改為初等小學校,取消預備學校。1940年,國民政府實行所謂「管、教、養、衛一體」,規定各鄉設中心國民學校(相當於中心小學),由鄉長兼任鄉壯丁隊長和校長,各保設國民學校(相當於村小),校長由保長兼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鄉鎮(人民公社)一級設置一所中心小學,在各村(生產大隊)設村小。隨著老齡化加速,幼兒人口比重下降,小學生源減少,各村小開始撤並,很多地方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學,使得路途遙遠的學生上學極為不便。

新中國的小學學制,廢除了民國時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實行一貫制小學,先後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學。由於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升初中不再實行考試。

現在大陸小學學制:

一、六年制

小學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個階段:一年級、二年級叫低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叫中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叫高年級。1970年初,本著「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的理念,開始將小學六年制改為五年制。1979年,又將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二、五年制

21世紀初,一些地區又進行試驗,實行小學五年制教育。如寧波、山東等地2006年在部分學校試行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學制」試點。濟寧等地現今也沿用「五四學制」。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小學 (進行初等教育的學校)

網路-小學(中國傳統語文學)

Ⅲ 中國古代「小學」指什麼

「小學」在古代就是古漢語文字學
「小學」二字最早並不專指學校.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自學.讀書必先認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干支.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所以從前把「文字學」稱「小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Ⅳ 傳統中國學術中的「小學」是指什麼是為什麼

「小學」二字最早並不專指學校.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自學.讀書必先認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干支.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所以從前把「文字學」稱「小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蓋小學者,國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豈專引筆畫篆、繳繞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偽斯甚.——《國故論衡��小學概說》
「小學」在古代就是古漢語文字學
一,什麼是小學?即語言文字之學
古代小學先教授六書,所以把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叫小學.
每個文字具有三個部分:1.字形;2.字義;3.字音.
在漢代,分別不很顯著.
宋末王應麟《玉海》已分成三種:體制.訓詁.音韻.
清代的《四庫全書》,把小學書分為:訓詁.字書.韻書三類.
小學附庸於經學,以經學為大學,故稱語言文字之學為小學.分音韻、文字、訓詁

Ⅳ 古代所說的大學小學指的是什麼

小學:小學,又稱中國傳統語文學,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干支。

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字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大學:《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大學》出自《禮記》,原本是《禮記》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大學》至今已流傳兩千多年,在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學術特點、學術成就和社會地位。

(5)小學在中國古代指什麼擴展閱讀

到了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稱為"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到了商朝,稱為"序",到周成為"庠"。

"序"又分"東序"、"西序",前者為大學,在國都王宮之東,是貴族及其子弟入學之地;後者為小學,在國都西郊,是平民學習之所。商代生產力日益發展,文化日趨進步,科學日漸發達,因之學校又有增加,稱為"學"與"瞽宗"。

"學"又有"左學"、"右學"之別,前者專為"國老"而創,後者專為"庶老"而設。國庶之界在於貴族與平民。"學"以明人倫為主,"瞽宗"以習樂為宗。

西周時就有小學,在此前稱為下庠、西序、左序。此後名稱也不一。官學比如有四門小學、內小學,私學有書館、鄉塾等。

現代人先讀小學,而後是中學,然後是大學。古代人也是先讀小學,然後就進入大(太)學,那時還沒有中學這一概念,也沒有這一級學校。

Ⅵ 「小學」在最初指的是

「小學」在古代就是古漢語文字學。

古代小學先教授六書,所以把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叫小學。 《漢語文字學史》增訂本每個文字具有三個部分:1.字形;2.字義;3.字音。

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上記載:「正月:農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太學,學五經,不見冰釋,命幼童入小學學篇章。」「小學」含文字之義始於此。可見古代「小學」是指語言文字方面的學習。

而在更早的周代教育中,小學本指學習六藝(小藝)和六儀(小節),後來小學含義逐漸縮小,僅指六藝之一的「書」了,及專指關於語言文字的學習。

Ⅶ 古代所說的大學小學指的是什麼

古代有小學、大學之分。大學以詩書禮樂為學習內容,而小學則以文字訓詁為教授內容,故小學成為文字學的別稱。《漢書·藝文志》說:「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可見,小學是古代學生的基礎教育,對小學的掌握程度,將影響著一個人後來學問的發展。
現代人先讀小學,而後是中學,然後是大學。古代人也是先讀小學,然後就進入大(太)學,那時還沒有中學這一概念,也沒有這一級學校。
有記載顯示,我國在夏代已經出現了正式的學校。《孟子·滕文公》:「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

Ⅷ 在古代「小學」指的是什麼

古代「小學」有不同的意思:

1、指 研究文字字形、字義及字音的學問。包括文字學、聲韻學及訓詁學。

2、宋代人稱灑掃、應對、進退之類的儀節。

3、小道,末流瑣屑之學。

Ⅸ 古人所謂的「大學」,「中學」,「小學」各指什麼

大學,即太學。古書中大、太、泰三字往往通假,故「大學」即為「太學」,是古時天子和諸侯設立的教育場所。
《禮記·王制》:「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
《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蓺焉,履大節焉。」 盧辯 註:「大學,王宮之東者。束發,謂成童。」
《漢書·禮樂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

「小學」最初是指為貴族子弟設置的初級學校。「小學」初見於《大戴禮記·保傅篇》:「及太子少長知(女已)色則入於小學,小學者所學之宮也。……古者八歲而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西周時奴隸社會的全盛時期,人分等級,當時能夠接受教育的只是貴族。這類學校要教授學童識字,許慎《說文解字敘》雲:「《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段玉裁注雲:「國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師氏教之,保氏養之,而世子亦齒焉。六書者,文字聲音義理之總匯也。」關於小藝,《周禮·保氏》上說:「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之道,乃教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又「乃教之六儀:一曰祀祭之容,二曰賓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喪紀之容,五曰軍旅之容,六曰車馬之容。」可見在周代教育中,小學本指學習六藝(小藝)和六儀(小節),後來小學含義逐漸縮小,僅指六藝之一的「書」了,即專指關於語言文字的學習。

中學,清末指中國傳統的學術,「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Ⅹ 中國古代「小學」指什麼中國古代所謂「小學」指什

「小學」在古代就是古漢語文字學 「小學」二字最早並不專指學校.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自學.讀書必先認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干支.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所以從前把「文字學」稱「小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閱讀全文

與小學在中國古代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