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姓氏有哪些
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姓氏歷來有百家姓之說,常雲:「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中國人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復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
1、李姓,為全國第二大姓。宋朝第二大姓。元朝、明朝第三大姓。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網路-李姓
網路-王姓
網路-張姓
網路-劉姓
網路-陳姓
㈡ 全國姓氏有哪些
1、皇甫(Huángfǔ),漢族傳統復姓之一,出自西周。西周太師(高級武官)皇甫的後代以「皇甫」為姓,稱皇甫氏。又言出自子姓,是春秋時宋國公族的後代。
㈢ 中國姓氏有哪些
1、張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張揮為該姓始祖。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255年-314年)建立前涼國 。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2019年1月,根據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張姓人口總數達到了0.954億,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
2、李
李姓,根據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2019年1月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李姓人口達到1.009億人,為全國第二大姓。
宋朝第二大姓。元朝、明朝第三大姓。
3、王
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
「王」字,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
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於「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㈣ 目前,中國共有多少姓氏,分別是什麼
5662個。
中國人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復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
這還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古族、滿族人譯改的漢字姓。邊疆少數民族譯成漢字的姓也沒有計算在內。
姓氏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
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
樂、於、時、傅、皮、卞、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項、祝、董、梁、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等。
姓氏的命名:
1、以姓為氏
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志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系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
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黃、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常見姓。
3、以邑名為氏
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如春秋晉國荀首采邑於智(今山西永濟市),其後別為智氏。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如尹、魏、韓等。
4、以鄉亭之名為氏
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5、以居住地為姓
傳說上古時代虞舜出於姚墟,便以姚為姓。春秋時代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東郭、南郭等為姓。
鄭大夫住在西門,便以西門為姓。魯庄公子遂住魯東門,稱東門遂,是以東門為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姓氏
㈤ 中國姓氏有哪些
㈥ 百家姓都有哪些呢
百家姓都有: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
後世影響
作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種特殊的歷史文獻,記載了中國姓氏的發展,它與姓氏家譜、方誌、正史構成完整的中國歷史,是中國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百家姓》在歷史的衍化中,為人們尋找宗脈源流,建立宗脈意義上的歸屬感,幫助人們認識傳統的血親情結,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據。
㈦ 我國的姓氏有哪些
如下:
1、姬姓
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以及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的國姓,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
2、姜姓
姜姓源出神農氏,為上古八大姓之一。炎帝生於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春秋戰國時代的姜姓諸侯國主要有齊國(姜齊)和鄣國。到戰國中期,姜齊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
秦漢時,姜姓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廣泛分布於中、朝、韓、菲、泰和印尼等國。
3、姚姓
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至今近5000年,是中國四大古姓之一。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華)生於姚墟,他的後裔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
4、嬴姓
奉玄鳥為圖騰。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現在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等。嬴姓,奉玄鳥為圖騰。
5、姒姓
後來演變成了:仍氏、竇氏、沒鹿氏、紇豆陵氏、毒氏、夏侯氏、侯氏、杞氏、題氏、樓氏、僂氏、婁氏、劉氏、丐氏、雝丘氏、郁厘氏、孫氏、杷氏等。其中有的姓,今天已經不見了。
㈧ 中國姓氏有哪些
1、孫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羋姓及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孫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義排行第12位。
㈨ 中國所有姓氏有哪些
中國所有姓氏有:
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肖、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賈、丁、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鍾、田、任、姜、范等。
中國所有姓氏還有方、石、姚、譚、廖、鄒、熊、金、陸、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顧、候、邵、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等。
中國所有姓氏還有謝、宋、唐、許、韓、馮、鄧、曹、彭、曾、肖、田、董、袁、潘、於、蔣、蔡、余、杜、葉、程、蘇、魏、呂、丁、任、沈、姚、盧、姜、崔、鍾、譚、陸、汪、范、金、石、廖、賈、賀、顧、毛、郝、龔、邵、萬、錢、嚴、覃、武、戴、莫、孔、向、湯等。
所有姓氏的來源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大約在5000年前的伏羲時期,姓被定為世襲,且由父親傳遞。今天我們所說的姓氏與常見的以姓氏筆畫為序,是把姓氏當成一個統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嚴格區別的。
姓代表氏族的血統,起源於母系社會,稱為族姓,是為了區分血緣,防止血緣婚配而發明的相應識別標志。氏是古代貴族標志與宗族系統的稱號,從夏朝中期開始氏成為姓的支系,表示功勛和地位。當時部落的大團體,裂變成了若干小團體,出於相互交往中識別的需要。
㈩ 中國姓氏有哪些
中國姓氏有趙、錢、孫、李、周等。
一、趙姓
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發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晉國六卿之一。周穆王時的造父是漢族趙姓之始祖,截至2014年總人口大約有2670萬,趙姓在北方地區是常見的姓氏之一。
二、錢姓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為第2位。
錢姓可以追溯至黃帝七世孫彭祖。這位史傳壽高880歲的壽星真名叫篯鏗,後被堯賞識,受封於大彭,成為彭姓的祖先。而彭祖之子篯孚,在西周都城,任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篯孚就以「錢」為姓,所以彭姓與錢姓本為一家,民間至今也有「彭錢不分家」的說法。由於西周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篯孚必在京為官,所以錢姓也是發源於陝西一帶。
三、孫姓
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羋姓及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孫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義排行第12位,名義約佔中國總人口的1.5%。
四、李姓
宋朝第二大姓。元朝、明朝第三大姓。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五、周姓
中國第九大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屬於以氏族和國名作氏。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古今絕大多數周姓人奉黃帝玄孫後稷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黃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為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