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對外援助等重大事件有哪些

中國對外援助等重大事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5 12:51:05

㈠ 中國對外援助的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 太平軍北伐之戰 | 太平軍湖口大捷 | 三河之戰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安慶保衛戰 | 天京保衛戰 | 高樓寨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十里坡之戰 | 黃飄大捷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馬尾海戰 | 鎮南關大戰 | 甲午平壤之戰 | 黃海海戰 | 遼東半島之戰 | 山東半島之戰 | 大沽、天津之戰 | 北京之戰 |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 | 黃花崗起義戰役 | 辛亥武昌起義戰役 | 漢口漢陽保衛戰 | 南京之戰 | 討袁戰爭 | 護國戰爭 | 護法戰爭 | 徐州會戰 | 百團大戰 | 緬北會戰 | 遼沈戰役 |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 中蘇珍寶島之戰(1969) | 西沙之戰(1974)| 南沙之戰(1988) 自己看下

㈡ 中國幫助過哪些國家

中國幫助過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

1、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後,隨著對外關系的發展,中國對外援助范圍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國家。1956年,中國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國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確立了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基本方針。

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同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經濟和技術合作關系,並援建了坦贊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2、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

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3、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

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5、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2)中國對外援助等重大事件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1、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2、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著力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3、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4、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對外援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及時調整改革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水平。

㈢ 中國支持和援助過的其他國家的事例,概括一下!

支援巴基斯坦。

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印巴戰爭爆發。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

當時中國向巴方提供的一大批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從我軍正使用或庫存的裝備中直接抽調的,同時我國還免費為巴方提供這些裝備的人員操作培訓。形勢最緊張時,我國甚至還派出參謀人員加入巴方總參謀部,實際上是直接指揮了部分戰斗行動。

(3)中國對外援助等重大事件有哪些擴展閱讀:

印巴戰爭的結局

在印巴戰爭中,巴空軍共擁有戰機141架,而印度空軍則擁有755架飛機。雙方數量相比,印度空軍顯然佔有5:1的優勢。

巴基斯坦的主力戰機為當時較為先進的美製F—86F「佩刀」式飛機和F—104「明星」式飛機,其中「佩刀」式飛機上裝備有AIM—9「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導彈,而印空軍沒有裝備空空導彈。AIM—9「響尾蛇」導彈能夠在3000米外發射,是巴空軍的殺手鐧。

此外,美國人還幫助巴基斯坦建立了兩座高功率的FPS—20型固定式預警雷達站,可掃描200千米的空域,為巴軍提供有效預警。可見,印巴空軍之間的較量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數量型軍隊與質量型軍隊的比拼。

9月6日,巴空軍司令努爾·汗下令出動32架F—86和8架F—104戰機對印本土縱深的5個機場和3個雷達站發動突襲。突襲非常成功,僅在帕坦科特基地一處就擊毀了未來得及起飛的7架米格—21和5架「神秘」式飛機。

而在空戰中,F—86又上演好戲,擊落了近10架印軍戰機。遭到重創的印度空軍迅速從縱深機場調來200多飛機,對巴空軍展開全方位反擊。

然而經過近兩天的激戰,巴空軍在空中擊落印機19架,在地面擊毀35架,而自已僅損失6架F—86飛機、1架F—104飛機和1架B—57轟炸機。

從此印空軍戰機再也不敢輕易上天,巴空軍在奪取制空權的同時,還為地面部隊提供了火力支援,初步扭轉了戰局。

㈣ 中國人民還幫幫助世界人民做了哪些事件 嗎

一、中國為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積極派駐海外維和部隊核維和警察,目前,中國共有10支維和部隊共1546人在4個聯合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4個任務區分別在剛果(金)、賴比瑞亞、黎巴嫩和蘇丹。他們的任務是制止沖突,恢復和平。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㈤ 中國所援助過的國家

1、朝鮮

1960年,中國供應朝鮮10萬錠的棉紡設備,並供應其他項目。

1961年,中國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

1962年以後援外更超過了償債。

1958年至1963年,這個中國最困難的時段, 中國以無息貸款方式為朝鮮承擔了紡織廠、軸承廠、糖廠、熱工儀表廠、繼電器廠、電子管廠、無線電零件廠等29個成套項目。

2、蒙古

1956年,中國開始向蒙古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5億元人民幣。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兩筆長期低息貸款,由於蒙古缺乏技術力量,援助項目都採取「交鑰匙」方式, 即中國包攬一切, 全部建成後把鑰匙交給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發電廠、毛紡織廠、玻璃廠、造紙廠、磚瓦廠、蔬菜農場、養雞場、醫院、療養院、6座橋梁等21個項目,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

3、阿爾巴尼亞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 從1954年起,中國向阿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阿總人口才200萬,平均給每人達4000多元(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農民干一天才8分錢)。

至1978年6月底,中國幫助阿興建了鋼鐵、化肥、制鹼、制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等工業企業和通信、廣播、電視等設施,共計承擔了142個項目,其中建成的92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

為建設這些項目,中國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 中國援阿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1公頃地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軍援項目之繁、數量之大,也遠超出阿實際需要。

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 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50年以來,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東歐等地區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



(5)中國對外援助等重大事件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主要有8種方式: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

成套項目

成套項目援助是指中國通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援助資金幫助受援國建設生產和民用領域的工程項目。

中方負責項目考察、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過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設備、建築材料,派遣工程技術人員組織和指導施工、安裝和試生產。項目竣工後,移交受援國使用。

成套項目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援助方式。從1954年開始,中國利用成套項目援助方式為越南、朝鮮兩國修復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公路、港口、橋梁和市政交通等設施,並援建一批基礎工業,為兩國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此後,成套項目建設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在對外援助支出中一直佔有較大比例。目前,成套項目援助占對外援助財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幫助發展中國家建成2000多個與當地民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成套項目,涉及工業、農業、文教、衛生、通訊、電力、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

一般物資

一般物資援助是指中國在援助資金項下,向受援國提供所需生產生活物資、技術性產品或單項設備,並承擔必要的配套技術服務。

中國對外援助最早是從提供一般物資開始的。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在國內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為支持廣大亞非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發展民族經濟,向上述國家提供了大量生產和生活物資。

除單項提供援外物資外,中國還配合成套項目建設提供各種配套設備和物資。中國始終將國內生產的質量最好的產品作為援助物資,提供的物資涉及機械設備、醫療設備、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辦公用品、食品、葯品等眾多領域。

這些物資滿足了受援國生產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設備如民用飛機、機車、集裝箱檢測設備等,還促進了受援國裝備能力的提高和產業的發展。

技術合作

技術合作是指由中國派遣專家,對已建成成套項目後續生產、運營或維護提供技術指導,就地培訓受援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幫助發展中國家為發展生產而進行試種、試養、試制,傳授中國農業和傳統手工藝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某一項專業考察、勘探、規劃、研究、咨詢等。

技術合作是中國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術合作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工業生產和管理,農業種植養殖,編織、刺綉等手工業生產,文化教育,體育訓練,醫療衛生,沼氣、小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地質普查勘探、經濟規劃等。

技術合作期限一般為1年至2年,必要時應對方要求,可以延長。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是指中國通過多雙邊渠道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形式的政府官員研修、學歷學位教育、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其他人員交流項目。

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

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

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是指中國向受援國派出醫務人員團隊,並無償提供部分醫療設備和葯品,在受援國進行定點或巡迴醫療服務。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指中國在有關國家和地區遭受各種嚴重自然災害或人道主義災難的情況下,主動或應受災國要求提供緊急救援物資、現匯或派出救援人員,以減輕災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幫助受災國應對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對外緊急救援行動,並在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中國政府於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援外志願者

援外志願者是指中國選派志願人員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教育、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發展領域為當地民眾提供服務。目前,中國派出的志願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願者和漢語教師志願者。

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債務減免

債務減免是指中國免除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華到期政府債務。對於受援國對華政府債務,中國政府從不施加還款壓力。

在受援國償還到期無息貸款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一向採取靈活的處理方式,通過雙邊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為進一步減輕經濟困難國家的債務負擔。

中國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2005年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8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2009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和2010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

先後6次宣布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無息貸款債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個國家簽署免債議定書,免除到期債務380筆,金額達255.8億元人民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國網


㈥ 中方援巴首批物資30日前抵達,我國此前對巴還有過哪些援助

與我國交好的巴基斯坦正在遭受蝗蟲大軍的困擾,此次的蝗災已經創下了27年未見的嚴重災害,其中蝗蟲對當地的農作物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巴基斯坦將會面臨無良可收的地步,由中國首批援助巴基斯坦蝗災防控的相關物資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卡拉去機場,此次的物資包括50噸馬拉硫磷農葯,以及14台牽引式的高效噴霧機,能夠有效的幫助巴基斯坦實施針對蝗災的有效措施,在接下來中方還將會分批次向巴基斯坦運送滅蝗救助的物資,其中有250噸馬拉硫磷農葯以及36台牽引式高效噴霧機,使巴基斯坦的蝗蟲災害得到有效的制止。

㈦ 中國幫助其他國家的例子有哪些

1、援助基金項目

2015年,中國宣布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截至2018年,已在亞洲、非洲、美洲等地區30多個國家實施了200餘個有關救災、衛生、婦幼、難民、環保等領域的發展合作項目。

2019年,中國和聯合國多個機構簽署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項目合作協議,包括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計劃開發署、聯合國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等,合作領域涵蓋了糧食援助、衛生、農業、人道主義援助等多個領域,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成為中國對外援助的重要載體。

2、現金援助

2019年9月中國政府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的白皮書,系統回顧了過去近70年中國對外援助的主要成就,白皮書指出,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千億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名援助人員。

3、無息貸款

先後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向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先後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等。

4、多個非洲國家「萬村通」工程

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提出要幫助非洲國家1萬個村莊收看到衛星電視。 2018年1月,第一個「萬村通」工程在剛果(金)正式開始實施。2019年1月,第一個「萬村通」工程在烏干達竣工。

2019年10月,最大的「萬村通」工程在奈及利亞竣工,覆蓋了奈及利亞全部36個州及1個首都區,774個地方政府中有772個受援,惠及村莊1000個,受益家庭達2.3萬戶。

5、抗議援助

中國向28個亞洲國家、16個歐洲國家、26個非洲國家、9個美洲國家、10個南太國家提供緊急援助。既包括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也包括公共衛生體系和防疫能力較為薄弱的國家,還包括歐盟、非盟、東盟等國際組織。

我們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籌資呼籲,向其提供捐款,用於增強有關國家防疫能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指定用途。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全球抗疫!中國已向8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援助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農業大學-2019年中國對外援助和國際發展合作十大事件

㈧ 中國幫助其他國家的例子有哪些

中國幫助其他國家的例子有:

1、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出動100多萬志願軍,開支戰費7萬億元人民幣(舊幣)。

2、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同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經濟和技術合作關系,並援建了坦贊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3、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5、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㈨ 表現中國幫助外國的人或事有哪些,舉兩個

一、鑒真遠渡日本

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年間,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達中國者為15次)來華,而依鑒真六次東渡日本為代表,中日友好交往,對日本政治、經濟制度的轉變、社會生活的進步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鑒真(688—763),俗姓淳於,揚州人,14歲出家為僧,法號鑒真。他對佛經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寶元年(742年),日本學問僧榮睿和普照拜訪鑒真,代表日本聖武天皇邀請他去日本傳播佛教。鑒真欣然應允,立即造船備糧,准備第二年春動身。由於受到干擾,這次未能成行。鑒真並不灰心。天寶二年(743年)十二月,率弟子、畫師、工匠等一百多人,啟程東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壞,東渡失敗。接著第三次、第四次東渡仍未成功。天寶七年(748年)第五次東渡,又遇狂風巨浪,風急波峻,水黑如墨,境況險惡。船隨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飲海水又腹脹。漂流14天抵海南島南部。這次東渡,榮睿、普照一直同行。榮睿病逝,鑒真雙目失明,先後有36名中日人員在第五次東渡中犧牲。天寶十二年(753年),鑒真以66歲高齡,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國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東渡,終於到達九州,受到熱烈歡迎。

鑒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東大寺。由他設計和指導,在奈良建築了唐招提寺,反映了當時唐朝建築技術的最新成就。他還傳播了雕塑藝術乾漆法(即夾法,在泥塑上敷麻布,反復塗漆,漆干後去掉泥土,成像,這叫脫活乾漆。在木型上塗漆造像,叫木心乾漆)。

他用鼻子嗅辨葯物,為日本鑒定了許多草葯。他在日本居留10年,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貢獻。廣德元年(763年)逝世後安葬於奈良唐招提寺,相傳他的弟子塑造的鑒真乾漆坐像一直安放該寺,定為日本國寶,是日本美術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鑒真像的塑造和長期保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對中日友好傳統的珍視。鑒真被視為日本文化大恩人。1980年,鑒真乾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鄉揚州探親,又到北京巡展,表現了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不斷發展。

2、鄭和下西洋

明成祖命太監鄭和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美洲和紐西蘭,南極洲。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文明的傳播。

印尼的學者認為,鄭和艦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特混艦隊。而鄭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戰爭僅有錫蘭(今斯里蘭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的防衛性作戰。鄭和在處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動用武力,而且不要賠償,充分體現了鄭和是傳播和平的使者,他傳播的是「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禮儀,以及「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的中華文明。

鄭和下西洋所到之處,傳播先進的中國的文化。當時東南亞、南亞、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社會發展比較落後,非常嚮往中華文明。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還肩負了「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導以禮儀,變其夷習」的使命。鄭和出色將中華文明遠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中華禮儀和儒家思想、歷法和度量衡制度、農業技術、製造技術、建築雕刻技術、醫術、航海造船技術等。

現在在海外還流傳許多鄭和的故事。在馬來西亞有三寶山、三寶井,印尼有三寶壟、三寶廟,留下鄭和遺跡,表達了當地人民對這位傳播中華文明的先驅的敬意。

3、中國對外援助(說幾個典型的,別生氣哦)

(1)朝鮮

抗美援朝後,中朝兄弟弄了個經濟文化合作協定——慷慨無比的中國大哥不僅將戰時費用一筆勾銷,還無償贈送朝鮮兄弟8萬億元人民幣(舊幣)。並派出數千工程技術人員幫助朝鮮進行戰後恢復重建。

從此噩夢式「援助外交」的開始:1959年至1962年,在無數百姓敲著「鳳陽花鼓」去討乞、唱著「走西口」出去討荒的最困難時段,中國仍以無息貸款方式為朝鮮承擔了紡織廠、軸承廠、糖廠、熱工儀表廠、繼電器廠、電子管廠、無線電零件廠等29個成套項目。

更崩潰的還在後面:1960年10月5日,在接見朝鮮副首相李周淵後,又拍板給朝鮮10萬錠的棉紡設備和一大批物資。當時中國已經陷入舉國大飢荒之中,所以十分周全地向朝鮮同志建議:「先上既快又短的項目,並同意分4年貸款4.2億盧布。至於償還期限,能還就還,不能還也可以延期,推遲10年甚至20年也未嘗不可。等後代還也可以」。

好一個「等後代還也可以!」

永遠難滿足朝鮮同志的革命胃口:1962年,朝鮮要求中國幫助建紡織廠。為滿足朝方急需,中國將自己建成尚未使用的邯鄲第三、第五紡織廠的設備全套拆往朝鮮;1970年,簽訂中國給予朝鮮無償軍事援助6億元的協議,並提供石油15萬噸;1972年,再予以石油140萬噸;為了更方便向朝鮮供應石油,1972年,開始為朝鮮修建輸油能力400萬噸的輸油管道。同時,還援建了20萬千瓦火電廠、平壤地鐵等項目。

(2)越南

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對「同志加兄弟」的越南援助時間最長,數額最大。

1950年5月15日,中國向越南支援2000噸大米。1950年至1954年,提供1.76億人民幣的援助。1955年7月胡志明訪華,贈送越南8億元人民幣。並提供設備、物資,恢復交通設施、尤其是鐵路交通,派遣專家、顧問,接收近千越南實習生等。同年,在本國大米供應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再援助越南3萬噸大米,300噸麵粉。另外,還給越南5噸葡萄乾、1130箱酒,以及粉條、香煙、中成葯、醫療器、電爐、輪船、電話機、卡尺、燈泡等等一批物資。

而在自身農業技術十分落後的情況下,中國還為越南提供農業援助,項目從農作物栽培、選種育種、病蟲害防治,到建獸醫院、家畜防疫葯劑製造廠、火柴廠、加固水壩等,還包括10個碾米廠、兩個汽油庫。

一句話:越方是無所不要,中國是無所不給。象疼愛獨生子一樣對越南兄弟呵護關懷備致!

一則驚心動魄的一列數據:

1962 年夏,仍處於三年大飢荒中的中國,又決定給向越南無償提供可裝備230個步兵營的武器。1971年中國與越南簽訂的無償援助協議共7筆,援助數額達36.1億元人民幣。1972年中越簽訂中國向越南提供經濟、軍事物資援助的協定,確定中國無償援助越南27.98億元人民幣。1973年中越簽署7筆包括一般物資、軍事裝備、成套項目和現匯在內的無償援助協定,摺合人民幣25.39億元。

截至1978年,中國援越物資的總值超過200億美元,包括足夠裝備陸、海、空軍二百多萬人的輕重武器、彈葯和其它軍用品,成百個生產企業和修配廠,三億多米布,三萬多輛汽車,二百萬噸汽油。幫越南鋪設三千公里以上的油管。修建了幾百公里鐵路,並供應全部鐵軌、機車和車廂。最不可思議的是:中國政府還特地給幾億美元外匯「供越南機動使用」——須知,1976年之時,中國外匯儲備只有5.8億美元!

更要特別提出的是:給越南的所有援助都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絕大部分無償,一小部分是無息貸款。

中國給的援助實在太多了,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中國軍隊發現越軍使用的武器都是中國製造,越軍裝糧的麻袋上印的則是「中糧」!

(3)阿爾巴尼亞

從1954年起至1976年,中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那時阿總人口才200萬,相當於平均給每位國民4000多元(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廣東東莞有的地方農民干一天才8分錢。

當時的中國之所以跟阿爾巴尼亞打得火熱,緣於中、蘇兩黨打嘴仗、其它「兄弟黨」絕對一邊倒向蘇共的情況下,不惜與蘇聯鬧翻支持中共(僅是輿論上支持而已。)。從此,阿方一直以中國反擊「蘇修」的大功臣自居。從中國得來的東西,從來沒有還的概念——1969年,中國副總理李先念訪阿,總理謝胡陪同參觀某地,往返途中談了6個多小時,全是要求援助。李先念問,你拿我們那麼多東西打算什麼時候還?謝胡竟說根本沒有考慮過還的問題。

好一個「根本沒有考慮過還的問題!」

㈩ 中國對外援助從幫助什麼國家開始

中國對外援助從幫助周邊友好國家開始起步。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實行改革開放後,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由過去單純提供援助發展為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進入新世紀特別是2004年以來,中國對外援助資金保持快速增長,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長率為29.4%。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閱讀全文

與中國對外援助等重大事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