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看待中國葯品越來越貴的現象
我感覺中國的葯品沒有故意,只是一件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這個社會正在不斷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而所有的技術正在不斷的革新,所以說,葯品越來越不也是一件很重要的現象,又通過研究方式和方法在不斷的變化,生產這方法也越來越麻煩。所以說呢,葯品漲價的現象也就不為奇怪了。
在當今社會的,不僅是葯品兩件,幾乎是所有的商品,都在不停的漲價,在我的印象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蒜你狠了吧。我記得那一年的大蒜漲價還是真的非常厲害,我記得那一年一塊算也吃不上張,我真是非常的厲害。其實這也不怪農民,因為那一年的預算實在是產量太少了。我們都知道現在老百姓看病難,治病難,因為現在的葯品實在是太貴了,去不起,醫院根本就負擔不起這么沉重的費用,但是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估計一輛正在改制他們的國家也需要不斷的創新,去研發新的葯品來對抗,這些疾病,正所謂創新需要經費研發也需要經費,所以說,那些金幣從哪裡來了,就從這些葯品上來,正因為研發出的葯品付出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所以說這些葯品才會隨之而漲價,這才正不斷的推動,葯品行業的發展,才能不斷推動技術的進步。
所以說從這些觀點來看,中國葯品越來越貴的現象,真的是一種非常普通,再平常不過的現象了,這些在國外可能在流行了幾年了,而且我們知道美國的技術,醫療技術非常的高,但是它的葯品價格也非常的昂貴,所以說這才是為什麼美國總統推銷醫療改制。
⑵ 我國葯品價格虛高原因
葯價之所以虛高,原因很多,但重中之重是因為「中間環節層層加價牟取暴利」,其次是一些低價的基本葯物被改頭換面成高價葯物。 暗箱操作的虛假批發價 近日得到一份醫葯公司價目表,所有葯品售價為進價 5 倍以上。如氟康唑針進價為 12 元,零售價竟為 205 元,高了 17 倍。9月 21 日新華社報道,物價部門不但不嚴格管理,反而樂意「審批」,「葯價」越高,收的管理費越多。筆者保留大量發票證明,有一項暗箱操作的虛假批發價,即價外價,也成為醫院葯價虛高的護身符。試舉數例: 肝炎常用葯干擾素 (安達芬) ,筆者采購時已談妥進價 120 元,而發票中加開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批發價」 145 元,醫院就可按此批發價再加 20% ,以 170 元賣給病人,每支增加利潤 50 元。 維生素 C ,實際每瓶進價 1 元,但發票上虛假批發價為 3.69 元,醫院根據批發價再加價後每瓶 4 元多賣出,而市場葯店售價僅 2.5 元 (也有 150% 利潤) 。 一瓶高血脂常用葯卵磷脂,實際進價 50 元 (現在更低) ,發票虛假批發價 91.30 元,醫院再加成每瓶賣 109.5 元,翻了一倍仍屬「物價信得過」單位。由於每種葯品都有進價之外的「價外價」,大大加重了病人負擔。
⑶ 為什麼國務院會出台取消葯品政府定價的政策
原來政府定價的時候,許多葯品價格定的過低,當然還是高於生產成本的,但是其實葯品價格很大程度都是在銷售過程中提高的,出廠價非常低。後來政府定價後,葯品價格壓的很低,銷售要利潤就只能壓葯廠,導致許多葯廠根本無法做到盈利,曾經一度治療甲亢的基礎葯在葯店裡買不到了,就是因為沒有利潤,葯廠都不生產了。取消政府定價,但是會出台葯品價格支付標准,相當於從政府直接干預轉變為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間接干預。政府職能相對轉變。對於葯企,這樣的政策有利於激勵以葯品質量為主的市場競爭,對於市場來說,避免了因政府對市場不了解,定價偏低偏高導致葯價不合理的情。
一.,如果這么低的價格,葯廠要追求利潤的話,只能犧牲質量。我們都知道葯品是特殊的商品,葯品的質量影響生命安全啦。
所以現在都是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來控制葯價經國務院同意,中國將於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葯品政府定價,葯品實際交易價格將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這次改革是中國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的頂層設計,由原來的政府"單只手"管制葯品價格轉變為更好地發揮政府、市場"兩只手"作用,相關政府部門的角色將轉變為葯品市場競爭秩序和合理價格形成機制的維護者。」中國葯科大學醫葯價格研究所所長常峰說。經國務院同意,中國將於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葯品政府定價,葯品實際交易價格將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二 原來政府定價的時候,許多葯品價格定的過低,當然還是高於生產成本的,但是其實葯品價格很大程度都是在銷售過程中提高的,出廠價非常低。後來政府定價後,葯品價格壓的很低,銷售要利潤就只能壓葯廠,導致許多葯廠根本無法做到盈利,曾經一度治療甲亢的基礎葯在葯店裡買不到了,就是因為沒有利潤,葯廠都不生產了。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這么低的價格,葯廠要追求利潤的話,只能犧牲質量。我們都知道葯品是特殊的商品,葯品的質量影響生命安全啦。所以現在都是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來控制葯價。
⑷ 國內葯品為什麼非要便宜
葯價低叫做政治正確。這沒什麼好說的。國產創新葯,發明上市,最多五年,進入醫保必須大幅度降價,沒商量。在葯品行業賺錢成了政治不正確,既有民粹的喧囂,更有醫保資金嚴重短缺的現實無奈。國家稅收非常緊張,醫保資金入不敷出是明明白白的。患者不管願不願意,都要拿出真金白銀買葯治病。疾病治療是非常昂貴的,因為涉及到最新的科技。可是由於民粹泛濫,葯品賣高價成了政治不正確,輿論媒體動輒大肆宣揚。實際情況就是國產葯品替進口葯背了黑鍋。進口葯的醫葯代表吃香喝辣,國產葯企做仿製葯,利潤微薄。業內人士都能看得出來。要麼進體制,要麼離開醫葯行業吧,真的。本班同學過得好的都是轉行的。辛酸和無奈。國產創新葯也就是想想,暴利,誰給?一個月1瓶抗癌葯,賣2萬,能持續多久?多少患者買單?進醫保,先把葯價壓倒2000,然後是700,愛進不進。賺大錢,在夢里。
⑸ 什麼原因葯品最近漲價
葯物漲價有諸多因素,其一,制葯的基本原料及人力資源價格上漲,致使制葯成本提升;二、現代制葯所用的技術及材料較傳統制葯更先進及高檔,如高分子材料用於緩釋控釋膠囊的制備,都大大提升了制葯成本;三、我國葯品監督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大量廠家通過變劑型不變有效成分,即俗話說的換湯不換葯,來申請新葯,通過審批後,價格自然上漲;四、中國葯品市場的不規范,再個今年也是受豬流感的影響,所以有關抗流感的葯品都長了!!
麻煩採納,謝謝!
⑹ 當初國家為何要實行葯品最高限價
最高限價的出發點是為了讓人民能吃得起葯,而葯品製造成就想著法子變化葯品來跳出限制,以致不能控制、低價葯無人生產。
葯品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既有普通商品在市場的流通屬性,又與社會醫保和公眾健康緊密相關,葯品的價格一定程度上反映國民福利的程度。
國家對葯品取消最高限價是一件遵循市場規律的好事。因為在市場經濟中,價格和供求規律形成的「看不見的手」,往往會帶來較政府強制干預價格更好的效果。同時,政府放開價格管制還需要其他市場要件。在葯品領域中,市場作為主要調節價格機制的前提是,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以及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市場交易和管理環境。
我國醫療市場競爭尚達不到市場理論上的客觀需求,葯品回扣、行政壟斷、專利暴利、醫療不透明等情形仍廣泛存在。因此,在葯品市場真正成熟之前,政府仍應以各種形式的宏觀調控來適度干預葯品價格市場。
(6)中國葯價為什麼擴展閱讀:
社區醫療「限價服務」的意義還不僅僅在於價格的便宜上。事實上,目前一些常見病之所以會出現看病貴的問題,其實很大程度上源於「過診」。
當「限價」成為社區衛生中心的診療承諾時,如何減少醫療成本,如何盡可能地對症下葯,減少浪費,顯然將成為社區醫院治療常見病時的准則,極大地避免「過診」無疑也是醫療「限價服務」的價值所在。
⑺ 國葯的葯價為什麼那麼高
內地香港葯品差價有多大?同樣規格葯品有些可差1萬元
在香港銅鑼灣駱克道一家大葯房,內地來的旅客鄭先生想為朋友購買一種治療乳腺癌的葯品—赫賽汀。赫賽汀在內地多數省份並未納入醫保目錄,屬於患者自費葯。
葯房售貨員報出的價格是港幣23000元(約合人民幣18400元)。售貨員還拿出一本小冊子,上邊標明了內地的售價,「同樣規格的赫賽汀,內地賣人民幣25000元。」鄭先生說。雖然比內地便宜6000多元人民幣,鄭先生還是貨比三家,發現西環德輔道一家葯店報價只有18500港幣(約合人民幣14800元)。
北京腫瘤醫院一位葯師告訴記者,440毫克的赫賽汀在北京價格為24500元人民幣。
香港西環一家大葯房的老闆告訴記者,一天銷售額有10萬港元,其中內地人約佔一半。銅鑼灣一帶的葯房,這一比例更高。
陸港葯價迥異的三大原因
大陸進口葯價貴的三大原因
進口葯品定價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是按市場自主定價;一類是單獨定價,包括原研葯、專利葯和獨家品種,享受發改委的單獨定價權利,赫賽汀就屬於此類;一類是實行最高零售限價,一般納入醫保目錄,與國內的葯品定價方法相同。中國大陸與其他地區價格相差較大的葯品大都屬於具有專利的、享受」單獨定價」的外企原研葯。
但是,香港和內地葯品價格的「剪刀差」如此巨大,顯然不只是關稅問題,外研葯由於有研發知識產權,於是在中國大陸的醫療體制定價系統中擁有獨立定價的權利,通常他們的葯價會比國內同類型葯價高出10倍。
1、內地葯品價格虛高,和「以葯養醫」的體制相關。近年,醫療體制改革啟動以來,一些地方已經提高葯事費等,但是,就整體而言,醫療機構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對「以葯養醫」體制的依賴。
2、另外,內地醫葯行業的公關、賄賂成本高企,也是重要原因。近來,葛蘭素史克等跨國葯企深陷賄賂門,而媒體也報道,國內葯企的會議成本也同樣開支巨大。這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內的潛規則。這些公關成本、行賄成本,最終都會轉嫁給患者。
3、此外,就是和國內葯品定價體系有關。據報道,進口葯品定價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是按市場自主定價;一類是單獨定價,包括原研葯、專利葯和獨家品種,享受發改委的單獨定價權利,赫賽汀就屬於此類;一類是實行最高零售限價,一般納入醫保目錄,與國內的葯品定價方法相同。
赫賽汀生產企業——上海羅氏制葯有限公司則稱,赫賽汀在內地的銷售價格經國家發改委批准同意。那麼,赫賽汀的價格如此之高,是否存在壟斷的因素?發改委作為反壟斷的審查機關,一方面又掌握某些葯品的定價權,或許就存在倫理沖突。這不利於葯品行業的壟斷調查。
顯然,葯品定價應充分考慮葯品的特殊用途、民生負擔和其他發展水平、收入水平相當的國家或地區同類葯品的價格。政府部門如果不能很好地行使這一定價權,就應該簡政放權,交給市場。
從互聯網上的比價軟體,到這種現實中的「貨比三家」,現在民眾獲得信息的手段更加發達,也就對內地葯品價格虛高的現實看得更加清楚。香港和內地葯品之間的價格「剪刀差」,即便是特例,但也是一面鏡子。減低葯價,減輕民生負擔,需要繼續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理順內地醫療行業的定價機制,打擊行業腐敗。當然,有些救命葯品、保命葯品的關稅,如有可能,也應該降一降。
⑻ 不同的葯店葯品的價格差異為什麼這么大
對於葯價出現差價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同葯店的供貨渠道不同,況且每家葯店的管理、經營成本也都不同,與我們平時出售的商品一樣,產生一些價格上的差異是屬於正常現象。
同一種葯品出現如此大的差價,國家對於葯品價格的管理分為三種:政府指導定價、政府定價和市場自主定價。對於政府指導定價的葯品,經營者在不突破政府規定價格範圍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地制定銷售價格;對於政府定價的葯品,經營者必須嚴格執行其規定價格,不得擅自更改。
關於市場調節價的葯品,則由經營者自主制定銷售價格。像三九葯業生產的感冒靈顆粒這樣的葯品,就屬於市場定價的非常用類葯品,對於這樣的葯品,均是通過市場反映其價格的,一般不會通過行政手段來強行限制規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葯店
⑼ 為什麼國家葯品集采連續三年都能使葯價降50%以上
國家葯品集采連續三年都能使葯價降50%以上的原因是省去了銷售的中間環節,另外還有有效的競爭、及時的回款等原因。
國家主動集中采購的核心是帶量采購機制。現在葯品價格虛高關鍵在於銷售費用高,像媒體披露的2019年323個上市醫葯公司的銷售費用達到2873億。
而帶量采購以合同的方式來明確葯品采購的數量以確保使用,相當於供需直接見面,把中間所有銷售費用節省下來,這是降價幅度大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比如有效的競爭、及時的回款,還有通過集采推動產業提高集中度,實現規模經濟,這些也都是實現降價的重要原因。
(9)中國葯價為什麼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到的好處
第一,降低了成本,銷售費用、財務成本以及通過規模經濟實現單位生產成本都得到了降低。財務成本主要通過及時回款來實現,現在通常葯品回款周期是6個月到1年,但我國組織集採的葯品基本上都在次月月底之前可以實現回款。一個月內回款率達到97%以上,這樣能夠降低它的財務成本,一年大概能能降低6到8個點。
第二,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公平競爭環境。從原來的「回扣競爭」轉變到以質量和成本為基礎的公平良性的競爭。
第三,有助於優質產品快速推廣。因為通過集采可以迅速進入全國公共醫療機構,這樣(企業)可以節省很多市場推廣和協助推廣費用。
⑽ 為什麼現在葯店的葯這么貴
葯店貴的主要原因:
1.廠家不一樣這肯定不一樣了,包括它的研發成本,製作成本投入,原料成本的不同,還有就是廣告投入的不同,為什麼廣告葯都會貴一點呢?因為廠家要把廣告費先賺回來呀。一般的片劑是最便宜的,緩釋片什麼的就會比普通的片劑要貴,製作是成本要求也會高些。
2.葯品現在在醫院已經是零加成了。意思就是從經營商那裡進價多少就得賣多少,如果說是醫院葯品價格貴,你應該說是中間商的差價嚴重,目前中國葯品經營主要場所在葯店和醫院。葯店一般同種葯都會貴點的,因為葯店還有利潤可圖。
3.醫院現在的處境是以醫養葯基本是。賣出去的葯品毫無提成。以後可能會做醫葯分家,醫院只負責開居處方,患者憑借著處方去葯店買葯。這個做法可能有它的好處,就是葯店更加的專業話。不用排隊幾個鍾去領葯。其可能的是買一次葯價格更貴。葯店都會推薦高毛利的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