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主導世界會怎麼樣

中國主導世界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9-26 00:07:44

中國如何主導世界

世界的組織是需要一個體系的,對世界的管理和領導是需要一種機制的,而世界的主導權就是這個體系與機制的頂點權力。但這個世界有各種類型的人,各種類型的思想,所以管理的機制必須是需要在這個頂點權力之下建立起一些能夠將頂點的意志表達下去同時又能充分吸收其他國家的不同意見和不滿的中間結構。只通過一個頭而沒有中間的緩沖和銜接是不可能實現有效的管理的,從而這個中間結構也是頂點權力的基礎和實現的方式。
最好的參照是當下的美國體系,如果說當年英國只是第一個為世界體系進行自己純粹受利益驅動的探索的先鋒的話,美國就是逐步建立起一個相對成熟的世界體系的國家。這個體系即美國通過美歐集團以及在各地的代理人,採用以這些國家為基礎的世界組織機構和工具來實現對世界的管理。為什麼G7變成G20好像美國就沒有辦法很好的協調世界了?這也是受制於美國國勢衰弱的影響,當年美歐集團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上全面主導世界誒的時候,世界也相對在一個穩定的管理機制下平穩發展。當然著看起來好像讓一個國家長期的占據這個主導權而不衰退似乎還更為有利,但是實情卻是這種主導權不僅僅有對全局的穩定作用還帶著主導者對被主導者的欺壓和剝削,千百年來這種關系改變的只是具體方式而已。這種主導權與在這個體系中的位置就決定著世界利益的分配格局與方式,美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與集團私利而對海灣和中亞進行的戰爭、挑起遺留的世界各地的矛盾、利用經濟與貨幣霸權肆意的做出只為美國利益而有損世界利益的事情就是就是這個關系的體現,而被壓迫者怎麼可以長期的受這種折磨而心甘情願呢?
不用說任何有雄心的國家的最高利益肯定是這個世界的頂點,且不論這個世界將來是以統一的方式還是繼續以這種霸權的狀態存在,這只是這種體系的具體形式而已,世界的主導權與相應以這個頂點為中心的管理體系才是根本。但是當下人們多夢想於將來中國強大了自然而然的成為強權而無視尋找一條主動謀取的道路,好像現在的既得利益者會自己收拾東西回家然後把中國請到世界的中心的位置上似地。美國倒是好像是英國請去的,但是在此之前英國受到德國的威脅的時候不依然是通過遏制和戰爭來解決的,而現在看來中國更像是當年崛起的德國,在有足夠能力遏制的美國面前當然會選擇不擇手段的遏制。假設不是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將英國消耗得體無完膚英國照樣會全面遏制美國的崛起,我們今天難道是要做夢的等待另一個大國來填平道路嗎?這樣恐怕我們只有為別人填平道路而已吧!再者,就算你富裕了,就算你軍事強大了,也不代表你必然能主導世界,這雖然是一個順水推舟的過程但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如果你的對手設計得足夠好就算你個人強大得很卻最終會被其他國家的聯合反對而毀滅。(今天美國進亞洲很值得警惕,因為如果說世界還有什麼新生力量能夠充當新世界體系的基石的話那就在亞洲了,如果這個基礎被美國占據或者拉攏那自然對其霸權的挑戰就變得空中樓閣了。)要主導世界除了能排在世界前幾名的實力,還需要有自己的戰略與體系,一種可行的、讓世界其他各國支持的道路,至少是讓對你的管理機制起主要的支點作用的國家支持的道路。而也就是我們沒有這種意識才會在周邊遇到問題時感到有力不好使,在面臨復雜的世界時有些手足無措。
對於體系的中心或者是世界的主導者而言,要建立自己的體系,那誰是你的中間結構和怎麼取得這個中間機構的支持就是最核心的問題。要想取代現有體系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對中間結構基本原封不動的只取代頂點,一個是從上到下全面換掉。中國要想取代美國不可能走第一條道路,因為美歐集團源自於同根同源且利益的長期的相互交織已經不可能將美國換做中國了,要是算起來肯定不如全換掉劃算。要全換掉那誰是候選?肯定是現有體制下處於被壓迫狀態的國家,只有他們才有這種動力,以及並不是處於核心得利者的國家,如果給他們更多的好處他們也有變革的需求,像美歐體系中的日韓等國始終處於二等公民的位置也是可以聯合的力量。而且為了使這個過程盡量減少成本和獲得現有體制的低端得利者的支持最好選擇就是將低端得利者變成高端得利者,把可以聯合的高端得利者變成核心得利者,而不得利者變成低端得利者,以前的高端得利者中的一定不可能聯合的變成被壓迫者。這樣才能使支持變革的人最多而需要打擊的人最少,才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我們環顧世界,歐洲是一個上一個時代和當下來講都比較理想的次級結構,但是無論是文化與利益包括經濟結構上我們都存在很大的差別,而且其又是美國世界體系的核心支撐,其不可能放棄美國而轉而支持中國取而代之。而非洲、南美以及亞洲中西部無論從經濟、政治、軍事上都不足以對世界進行有效的治理,其只能作為參與者而難以作為主要的依靠者。所以當下可選的、將來有這個潛力的、又與中國有共同的基礎和相似的利益訴求的就只有東亞集團了,當然現在這個地區離一個團結的東亞集團還差很遠。這也才存在中國可以活動的空間和可以利用的機會。
進一步設想,東亞或者亞洲集團可能的形態及主要的勢力可以是中國一個強大得足以支撐世界的中國、一個統一的自主的朝鮮半島不論是南、北哪方實現,核心是不能在美國的主導下實現甚至不能在美國的參與下實現才是亞洲和中國的朝鮮半島利益所在、日本一個擺脫美國控制,實現正常國家的日本、俄羅斯一個經濟恢復並獲得東亞經濟支援的俄羅斯以及一個經濟、政治、軍事上一體化的東南亞聯盟和一個中亞集團。至於印度是我們需要留下來給美國的最後的立足點,要將美國的一切力量都趕到印度去,因為印度是亞洲中將來最容易可以在各方面與中國競爭主導地位的國家,而且必將成為美歐集團的最後一招,並且我們如果真的要與美歐集團開戰當然最好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而不是遠渡重洋或者跋涉千里去西方。而這幾個主要力量足以對抗就算是奮力一撲的美歐集團,何況是經過斗爭比現在更為衰弱的美歐集團。
所以中國要主導世界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讓東亞集團有戰勝美歐集團的能力,並且有與美歐集團爭奪世界主導權的需求。而不是現在只困於周邊的沖突而在內部消耗,當我們共同主導世界的時候我們需要討論的將是美洲與歐洲市場和資源的分配、太平洋與大西洋勢力范圍的劃分而不是幾個小島的歸屬和東海、南海的尺寸之利。看得長遠一點就要發現首先要排除美國對東亞進一步的深入而將美國的主要勢力引向印度,並解除美國對韓國和日本的控制。要一邊排擠,一邊打開一個出口來泄洪,而只有引導才能使一股力量處於對自己有利的狀態中。而如果美國成為了亞洲利益的理所當然的裁判的時候亞洲就將永遠處於內亂和消耗之中,並一邊為美國提供廉價商品一邊為其提供武器出口的市場,還要低三下四的求其調解我們內部的矛盾。要看到美國利益與亞洲利益不可調和的矛盾,說不定美國還將拋棄歐洲而整合亞洲成為其繼續維持霸權的基礎,到時候中國就算你GDP高到天上去也只是一隻不斷生產優質羊毛的羊而已了。而亞洲中的少數國家可能會從本來的二等公民升格一點,但是任然是作為核心層的局外人,因為世界利益分過美國和歐洲之後還能留下多少呢?相比於自己成為主動且成為絕對核心的利益分配者而言哪個更值得追求呢?而且干出賣自己同源同宗還要搖尾乞憐來討好他人的事和自立自強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爭取自己應該的利益的事哪個更值得寫進歷史?而絕大多數亞洲國家則會長期處於被壓迫和剝削的地位。
這條道路的起點便是尋找與韓、日、東南亞的共同利益並在這個階段盡量讓其強大起來。不要怕日韓強大起來了中國周邊就不安全,就會對中國有野心,當然這是需要中國的強大和實力為保證的。如果日韓能擺脫美國而獨立,我們就能更好的共同整合東亞經濟,中國也將因此而獲得更大的經濟空間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沒有經濟增長點的瘋狂折磨自己。為了他們有爭霸世界的野心我們不僅僅要讓其強大還要讓其強大到足以叫板美國,而那個時候韓國還會心甘情願的接受美國的戰時軍事指揮,日本還能忍受什麼和平憲法嗎?他們還會不顧一切的去爭奪東亞的幾個小島,而跟可以與其合作共同瓜分世界的同盟打的不可開交而失去爭奪世界的機會嗎?對中國利益也是這樣,當我們聯合起來強大到足以掛分美歐的世界利益的時候,我們還需要這么急於解決中日、中韓領土問題嗎?就讓那些相對而言利益較少的問題排在日程表的後面吧。反之如果一直拘泥於眼前的利益與沖突怕日韓稍一強大就傷害中國的眼前利益,希望中國周邊都是小矮人的話,中國就將不可避免的被美歐集團困在東亞迷局中,沒有繼續發展的空間,而至於那些天真的發展好了之後再開打的想法也會在沒有發展空間和機會之下的經濟的停滯和被敲詐中變成黃粱一夢!
這里就要講講中國怎麼才能繼續發展的問題了。發展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嗎,還是上帝的眷顧?不是。發展是創造發展的機會與條件下奮力的經營自己的結果,所以能不能發展不是在於你天生有沒有發展的基因而是在於你能不能創造發展的條件和發展的空間。中國過去30年的發展就是改革開放,這個發展機會與條件是有極限的,其極限是美歐的消費需求程度。也就是這個發展機會到現在已經到頭了,如果我們不去想辦法創造和改變發展的機會和條件的話發展就到此為止了,而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什麼都不做的話就是發展自然而然的產生所需要的。那麼我們還能向哪裡發展去呢?搞內需,調結構?這條路一定走不通,就算成功了也只是用中國人的積蓄來養全世界而已。中國的那點需求根本不足以支撐世界經濟的進一步運轉,只能是解一時之渴,之後中國窮了,世界也沒有其他出路了。
那麼我們可以向哪方面發展呢?只有經濟的更有效的整合,只有進一步的全球化才能實現。前30年經濟之所以能發展的核心就是經濟全球化,中國之所以能如此巨變也是因為這個。而進一步的深化之就是世界賦予下一個領導者的重任,而成果中最大的一份你可以分給自己,這是世界應該給予的獎勵。有如世界因為美國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開啟和推進而讓其肆意的享受這個進程中最美好的一份一樣,但它過於貪婪了。因為能夠在不影響主要框架的情況下實現的全球化已經實現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的就是改變世界的政治和軍事框架了,美國對離自己十萬八千里的地方開戰不就是受這個利益的驅動嗎?所以這其實是個硬骨頭。但是美國國家利益與世界利益重合的地方已經基本到頭了,而美國也無能力繼續在過於反對自己的地方推進世界的一體化進程。近的美國不會進一步在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推進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太強大了對美國不好;遠的美國不願意花比收益更加高昂的成本來推進。那麼我們只有選擇換人了,這是世界在實力之外的對世界的領導者的要求,而政治和軍事的格局從來都是受經濟利益驅動才發生改變的,其改變也從來都是為了滿足經濟利益的需要。
那中國如何推進有利於中國的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呢?這其實與中國掌握世界的主導權的道路是重合的,先整合東亞再進一步組織世界。對美國,其絕不願意一個團結的亞洲或東亞的形成,所以它喜歡這樣分散的局面;而中國的利益則是在中國主導和推動下的東亞的強大和整合,這與亞洲甚至是世界的需要是一致的。而我們經濟的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條件也只有這一條路可走。
故我們利益的保證是一個強大的中國,這會隨著我們不斷整合東亞與分配世界而變得日益明顯。一個主導變革的力量,除非自己願意,否則一定是變革的最大獲益者。而方式就是走中國東亞集團的道路來實現。具體就是在排擠美國出東亞的情況下讓朝韓統一起與讓日本實現獨立自主,如果朝韓不是在美國而是在中國的主導下實現統一的才是中國在朝鮮半島的最大利益所在,而不論南北誰掌握統治權。日本的阻礙不是中國的強大所產生的挑戰,而是美國的限制所帶來的負擔,如果日本頭上沒有玻璃天花板以今天世界第二的經濟實力集中於只有中國一個省大的地方的建設,日本需要擔心的只有美國的威脅而已。而東南亞之所以畏懼東畏懼西的也在於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而美國利益不會讓東南亞擁有強大的實力,所以連美抗中短期好像自己掌握主動實則是永遠的被限制在美國的制中戰略之中了。東南亞強大的途徑就是政治和軍事的一體化,只有自己掌握的強大才是真正為自己的利益服務的強大,為了共同對抗美國,中國可以幫助這些因為實力原因而不得不反復無常的小人。如果這些個主要勢力實現強大,我們會選擇內斗呢還是一致對外呢?那就要看中國在推進這個進程中有沒有留下足夠的後招和是否獲得更為強大的發展了。而孤立印度與將美歐勢力趕向他們素來青睞的印度是另一個重要的設計,中印的各種特點都決定了中印之間不可調和的競爭,所以印度一定要被劃到美歐的體系中去,而估計美歐也會很同意的,這也能減少我們在將美歐排除出東亞的過程中的阻力和作為一個緩沖調節劑。一邊堵,另一邊就要引,否則力量之間就只能是硬碰硬了。
美國在東亞的利益就是不斷的讓東亞陷入內斗與內耗之中,於是利用東亞的各種本來就產生於美國的歷史遺留問題和矛盾搞風搞雨,從而一邊阻止東亞勢力的興起一邊用調解人的姿態來利用東亞輸出自己的危機、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是與東亞的根本利益向背的,如果各國自甘為其工具那就敗得太可悲了。當下韓國最高目標是實現半島統一,這是其如此依賴美國的原因;日本是被奴化得自己需要什麼都不知道,政治一片混亂,這反而導致其看起來更需要美國,而其實恰恰是因為美國其才會處於這種境地,所以擺脫美國是日本從根本上解決國內迷局成為與自己的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正常國家的唯一選擇;東南亞是因為弱小所以畏懼,這也是其需要美國這個強大的形象的原因,我們需要實現的是其不需要畏懼的程度,而一個外力撮合的集團就算在面臨外部壓力時有些力量但是不足以對真正的大國構成威脅;而俄羅斯有大國的身段有大國的氣勢,唯一的短板是經濟,這一點美歐不會給。我們如何在這中間從新謀劃新的東亞呢?韓國自己也很清楚在東亞不可能繞開大國而實現統一,中國的崛起表明的態度就是如果美國參與進來那韓國就永遠別想實現統一;對於日本則是要挑動其國內被限制的聲音讓其從一個亞洲國家的角度去反思考日美的未來,對內要解決國內混亂只有拜託美國控制而能獨立的確定自己的國家目標,前幾任首相不是說錯話而下台的是因為鎖定的目標雖然有利於日本但是美國老闆不喜歡才陷入困境的,而對外我們的態度應是歡迎日本重回亞洲,幫助日本擺脫美國控制;對東南亞則是進一步介入其內部去,但是是促進其經濟和政治的一體化進程,我們要讓美國在東南亞失去價值,想讓東南亞在弱小的情況下接受中國不可能,倒不如讓他強大起來(我們在東南亞的核心利益和長遠利益是現在因為幾個島讓美國有機可趁還是先把美國排擠出東南亞呢?島在那裡只要你不急就算東南亞強大一點也不會沒有,只是讓其更有利於維持現狀,所以看穿問題其實是讓東南亞在美國的參與下維持現狀還是讓東南亞國家自己維持現狀。會不會東南亞強大之後聯合美國對中國不利呢?這要看我們能不能把握這個度和有沒有這種自信了,如果我們不急於去改變現實它們也沒有理由為了幾個島為美國賣命與中國大打一場。);對俄羅斯則是在亞洲為其經濟尋找一個增長點,這將全面改變俄羅斯的頹勢,好比水桶終於填平了最短的那塊木板一樣,但是畏懼其對中國的威脅卻也不急,因為長期的發展停滯俄羅斯有很多自己的事需要解決,而且我們無論從地理上還是經濟結構上都可以掐著俄羅斯與東亞主要經濟體的動脈,俄羅斯的對中態度將是受我們決定的。發展俄羅斯會不會養虎為患?倒是有那個可能,但是俄羅斯究其國家條件特點(資

❷ 中國的崛起會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會形成真正地多極化格局,中國將成為東亞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主導。美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會千方百計的阻撓的,因為同時,中國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本質上與資本主義還是沖突的。

❸ 中國的崛起對世界的影響是什麼

1、世界和平得到維護。

從近代開始,西方因為國力的強盛,開始對世界進行殖民掠奪,可以說為所欲為。任意的進行戰爭和屠殺,到現在都是如此。現在的西方在世界范圍內,依舊是隨意發動戰爭,對西方不喜歡的國家,極力的打擊和圍堵,充分展現霸道。而中國的崛起,將成為世界和平的巨大力量,因為中國歷來主張和為貴,和平發展。所以在崛起後,跟西方的霸道形成鮮明對比,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將能夠進一步鞏固。

2、西方時代終結。

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新的大國崛起的力量,將越來越大,所以我國一旦崛起,所具有的力量將直接的大於現在的美國。一旦如此,即使西方在經濟上還有優勢,但是西方掌控的時代必然終結。為此,西方掠奪世界,壓迫世界的格局徹底改變,整個世界經濟,進入新的競爭時代。

3、社會主義強大。

蘇聯的解體其實對於整個世界社會主義體系來說,是一次打擊,尤其是蘇聯領導的50多個國家,包括東歐,非洲等很多國家一夜之間劇變。到現在都沒緩過來,使得整個的社會主義體系只剩下5個國家。而隨著我國的崛起,社會主義國家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和強大。

4、東方文化復興。

在近代,西方因為強大,使得西方的文化溢滿世界。尤其是西方的語言,西方的文明,西方的文化,西方的風俗習慣,西方的人文等,都在全世界開始傳播和被學習。而古老的東方文明和文化被壓制,甚至東方文化圈國家,還主動去中國化,改投西方文化。

5、中國的崛起,給予世界帶來了東方的智慧,和帶動世界發展的東方方案。而這個方案是區別了西方的掠奪,殺戮和滅亡,更多的是和諧,求同存異,和真正的平等。而且中華文化中,所帶來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對於家庭巨額集體的重視,使得個人價值重新回歸國家和集體價值,帶來的必然是整個世界價值觀的重塑。

❹ 2050年,中國是世界主導嗎,就像現在的美國一樣

這是不可能的,一個國家要成為國際性大國,有著太多太多的難題要解決,國際性大國對於全世界絕大數的國家來說,是無法成為的,國際性大國需要在特定的歷史時刻,以及自身的能力等等,多種因素才可能使一個國家成為國際性大國,對於中國來說,成為國際性大國有以下幾個攔路虎,無法避免:
思想,似乎中國整個國家對思想好像沒有頭緒一般,中國思想文化界存在重大誤區,就舉一個小例子:魯迅的錯別字不叫錯別字,叫通什麼什麼,整個國家對思想都極為不重視,辛亥革命和抗日戰爭雖然使民族這個概念深入人心,但缺乏真正的思想,中國目前主要的作家,思想的源泉都是一些韓寒之類的,他們根本就無法成為影響整個國家乃至世界的思想家,形成中國獨特的文化思想體系,到是奢侈之風盛行,今天的中國年輕人竟然淪落追求像韓國之類的,我們不是說,不允許吸收別國文化,這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際性大國來說都是必須的,任何一個國家的都不能與世隔絕,但中國對思想文化的不重視,全民對思想文化的誤解,以及以某超級大國為首的利益團體破壞中國年輕人的思想,幾乎以強行的方法糟糕的文化灌輸給中國的年輕人,這樣的中國,怎麼可能成為國際性大國,更不要說主導世界,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國際性大國的崛起,都是由思想家所帶動的,沒有思想,就像一個人沒有靈魂,一個人如果連靈魂都沒有,不要說成為權利最高,最偉大的人,就是個人,都不是。
科學,中國整個國家同樣也是對科學有著巨大的誤區,首先就是,盲目的追求高科技,整天宣傳高科技,高科技,殊不知,科技的發展是需要深厚的文化積淀,牛頓取得巨大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自身的天分和侵犯好學,更重要的是當時英國整個國家相對寬松的科學環境,以及古希臘阿基米德和其他科學家積累的理論,是他們影響了牛頓,為牛頓提出一系列影響人類歷史進程做出了突出貢獻,而牛頓等人的努力,為後世提供了強大的科學理論體系,使瓦特改良蒸汽機成為了可能,而蒸汽機的成功改良以及理論體系的完善,為大量的工業產品發展提供了可能,正是有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積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爆發才會成為可能。而中國恰恰缺乏的就是這樣的積累,我們的科學界缺乏腳踏實地,當然他們也有客觀因素影響,我們中國人強大的民族自豪感,總認為我們應該是最優秀的民族,科學當然也是很厲害的,所以必須越新越好,越先進越好。中國的教育也影響了中國的科學發展,還有非常多的因素影響中國的科學發張。
經濟,這又是一個,我們中國人還是大部分人不了解,洋洋自得,以為我們是世界第二經濟體,雖然,大部分經濟學家很清醒,但事實上,中國的經濟是稍微有一點差,一直以來,我們都沉浸在我們經濟高速發展中,但真正對歷史有了解的,都知道,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在各國崛起時和經濟快速進步時這個速度是很普通的,和東南亞小國速度差不多,甚至還要慢一點,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情況下就會減慢,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較差的市場競爭能力,已經決定了中國只是世界工廠,雖然我們GDP總值很高,但絕大多數利潤都在外商中,就像你們小區的所有居民去給一個公司工作,表面上看,你們的生產總值很高,但利潤呢,你們的工資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中國大量的資源被外商控制,中國的勞動力相當大一部分都是給外商工作,中國的一汽等等一些國有大型企業非常不樂觀,不是我危言聳聽,這是他們高管自己說的,利潤幾乎都被外國公司平分了。雖然中國有像華為,聯想,三一重工這樣有競爭力的企業,但是,他們的實力相對於外資來說有些偏弱,很難改變中國經濟現狀。原因是什麼,還是缺乏思想文化。荷蘭在相當大的程度影響了人類的經濟發展,而英國更是做出了突出貢獻,以及美國羅斯福總統以政府幹預手段和自由市場共同推進經濟,以及日本等國的很多經濟創舉,使這些國家在某一時間段內經濟極為強大成為了可能,而這些中國都沒有。
軍事,大部分人認為中國軍隊很好,很強大,事實上,中國在軍事領域比其他的領域要成熟,好的多,一方面是由於5000年間中國發生大量的戰爭,以及大量的軍事思想,這些軍事思想影響了中國的後世軍事家,加上上世紀80年代左右,中國開始向西方國家學習軍事理論和思想,90年代晚期,中國喬良和王湘穗出版超限戰,以及大量軍事學家出版大量的專業的,有針對性的書籍,這些書籍對這十年來的中國軍隊的重大變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加上中國軍事工業基礎設施完善,在航空,航天領域屈指可數,未來將能和美國以及歐盟在航空,航天等多個重大領域平分秋色,中國科研實力強大,一方面由於國家重視,還有大量專業的科學家,這也是其他行業所無法永遠的,這也成為了中國快速建設現代國防的重要條件,但是,中國的科學環境還是不太好,在70年代至90年代國家不是特別重視,近幾年來變得重視起來,中國軍事力量的強大也讓很多人堅信中國能夠主導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西方的戰略學家最擔心的,也是中國的軍事問題。但由於思想文化的限制,導致中國人大部分人表現的不是那麼的崇尚武力,對武力不太理解,缺乏冒險意識,這個因素也決定了中國不可能成為國際性大國,也不可能主導世界。
但是,僅僅只靠軍事能夠崛起嗎,答案是錯誤的,我們還需要兩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時間和空間,從時間上來講,中國目前的情況不太好,不是一個好時機,從空間來講,中國雖然以國家為主導開發海洋,使中國成為海洋強國,並作為國家戰略,但中國的思想文化有限制了對海洋的開放,而海洋則是未來開發的主要空間,至於太空,即使以最客觀的估計,也得150多年後,所以,海洋開發將成為重中之重,海洋有大量的生產空間,未來人類可以在海洋生產,上個世紀中期很多科學家都做過實驗,人類可以在海洋中生存3個月左右,現在的技術會讓時間更長,
海洋也是巨大的糧倉,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僅僅開發百分之五十,不用最新的科技,也能養活300億人口,而且營養充足,海洋還有著大量的礦產資源,以錳結核為例,有著80多種元素,大部分是稀有的,每年生長至少3000萬噸以上,比較容易開采,而且自然貯藏十分巨大,可以用用之不竭來形容,這也就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有遠見的國家甚至是絕大多數海洋國家拚命爭端海島的原因。
假使這一切都完成了,都沒有問題了,中國最多也只是一個國際性大國,換言之,就是對於世界有相當大的影響,能憑借自身改變世界歷史和人類的命運,但無法主導世界。
那個樓主,對不起,時間不夠了,下次繼續補充回答。

❺ 未來的中國能主導世界嗎

什麼叫做主導世界?和美國一樣?做世界警察?硬拿自己的標准去強迫全世界低頭?為了自己的所謂國家利益,到處打仗,不顧國民和其他國家公民的死活?我覺得中國不會這么做的,似乎現在的政府一屆活得比一屆明白了。中國現在的政策是合作和發展,求同存異,共同發展,也就是說,基本和他國的關系都是以談判,協商,照顧雙方共同利益為前提,基本不會使用強權或軍事手段威脅其他國家跟從自己的觀點。軍事手段基本上都是用來防禦的,用中國的古話來說就是那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現在美國看似是要閉關鎖國了,似乎要走咱們大清朝的老路,中國有足夠的歷史教訓,所以知道這樣不行,認識到開放和解,全球一體化才是前進。這個觀點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歐洲一些國家的需要,所以得到了一大波吹捧,雖然這個政策是沒錯,但是不必將那些贊美放心上,如果中國的一些做法和他們的利益相違背,他們照樣反對和折騰你。
中國現在有錢有權,世界經濟的拉動需要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中國就是啊!所以很多國家拉攏中國希望得到好處了,說出了諸如未來的中國能主導世界,這類的話,不必放在心上,我們該怎樣還怎樣,人家怎麼說是人家的事,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一個有著富裕的巨大的市場和聰明的,勤勞的人民的大國,必然會在國際事務中說話越來越有底氣的

❻ 中國能否主導世界,如果能,為什麼如果不能,為什麼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是不能。
現在的形式是和平與發展。世界形成「一超多強」的格局。一超是美國,多強包括歐洲、日本、俄、中。
我國的實力距美國的差距是巨大的,並且美發展速度和勢頭都很好。美國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都在世界被更廣范圍的人群所接受。

❼ 中國在政治方面對世界的影響

我國國家層面的治理在對內和對外領域頗有成效。

這些舉措包括:通過反腐敗重塑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以「中國夢」為核心引領重建思想價值體系;打破利益集團的阻礙堅持市場取向;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為中國後續發展積蓄動力等。

中國新一輪的外交戰略,開始嘗試主動影響和改變世界:面向三洲兩洋的「一帶一路」戰略試圖通過經濟合作打造新的發展地帶;50多個國家籌建的亞投行構建了全新的國際金融組織;絲路基金和自由貿易區建設意在打造一個全球盟友體系。

這些舉措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也構築了中國自身的權力體系,強化了其進一步改變世界的意願和能力,形成了國際-國家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不斷向外開拓著。

(7)中國主導世界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中國再度崛起,不可避免會受到朝貢體系思維的影響,比如在現在的中非關系中,中國雖然佔主導,非洲極大依賴中國,但是這並不等於中國在搞新殖民主義。

中國和非洲更像是歷史上處理與東亞國家的關系,占據優勢地位,但是和平共存,互通互利,這種新朝貢體系的思路,會在未來由中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發揮出它更大的作用。

❽ 中國主導亞投行將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中國是在美國主導下的世界銀行體系之外,又開辟了一個國際金融體系,是對原有體系的觸動。
金融是美國最重要的國家利益所在地,美國也利用國際金融來主導全球的經濟、政治,而亞行的出現,使得美國單極霸權被打破了。
亞投行的出現,則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是我金融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亞投行主要是投資在一帶一路上,這些國家也願意有不同聲音,不同方向,不同圈子。是世界經濟的機會,所以也是政治上我施加更多影響的重要一步。

❾ 中國以後會統領全球嗎

不會的。中國在近百年內影響力可以追上美國,但我們在很多地方(比如技術)落後,還有人口等問題等著解決。
現在由美國主導的世界體系因美國一定程度的衰落,美國無法全盤控制。而中國也沒有足夠的實力接收。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主導世界會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