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代的中國創造有哪些
現代的中國創造有很多,以2019年為例,中國創造有嫦娥四號登月、海上火箭、北京大興機場創多個世界第一、通信技術、軍艦下水噸數、高鐵營業里程、航天發射數量等。
1、嫦娥四號首次登月
2019年1月3號,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的月背影像圖,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第一次揭開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2、第一次海上火箭發射成功
2019年6月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
3、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創多個世界第一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大興國際機場佔地面積達到140萬平方米,有著世界規模最大單體航站樓、世界施工難度最高的航站樓、世界最大隔震支座航站樓和世界最大無結構縫一體化航站樓。
4、第一次領跑通信技術領域
2019年5G大幕在中國穩步拉開,我國多家企業參與定製的部分5G標准成為國際標准,統計顯示,在全球5G標准必要專利申請數量排行榜中,中企占據的份額高達三成多,位居全球榜首。
5、軍艦下水噸數蟬聯世界第一
2019年我國軍艦共計下水9艘驅逐艦、1艘綜合補給艦、1艘綜合登陸艦、1艘兩棲攻擊艦、12艘輕型護衛艦,排水量共計20萬噸,超越下水15萬噸的美國蟬聯世界第一。
6、高鐵總營業里程穩居世界第一
2019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含崇禮鐵路)、張家口至大同高鐵、張呼高鐵張家口至烏蘭察布段相繼正式開通運營。截止12月,我國共計11條高鐵線路開通運營,高鐵總營業里程達3.5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
7、航天發射數蟬聯全球榜首
截止2019年12月30日,中美俄歐等主要航天國家和實體,進行了超過100次航天發射,使2019年的發射繼2018年之後,連續第二年超過100次。我國以34次航天發射蟬聯全球航天發射榜榜首位置。
㈡ 現代中國有什麼偉大成就
現代中國偉大成就有:
1、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舉辦。
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中國台北和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體名義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成員。2001年10月,APEC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辦。這是APEC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行。
2、澳門回歸。
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澳門地區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3、香港回歸。
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
4、中國上海世界博覽會舉行。
第41屆世界博覽會。於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國上海市舉行。總投資達450億人民幣,創造了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記錄。同時7308萬的參觀人數也創下了歷屆世博之最。
5、「一帶一路"的成功。
「一帶一路"經濟區開放後,承包工程項目突破3000個。2015年,中國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同比增長18.2%。
㈢ 中國現代有哪些了不起的人物
中國現代的了不起的人物:
1、邊疆的忠誠衛士——丁曉兵
2、一個特別能戰斗的礦山工人——馬萬水
3、伐木能手,栽樹英雄——馬永順
4、新中國第一代全國勞動模範——馬恆昌
5、新中國衛生事業的先驅——馬海德
6、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連續五次奪冠的隊伍——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7、自學成才,崗位創新,人人可為——孔祥瑞
8、新時期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
9、「我是導游,先救遊客」——文花枝
10、忠誠黨的創新理論的模範教員——方永剛
11、鞠躬盡瘁只為人民的大山女兒——王瑛
12、他引發了中國農業的「菜籃子革命」——王樂義
13、「讓沙漠綠起來」的治沙能手——王有德
14、「寧可把心血熬干,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王啟民
15、「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
16、他撐起了山路上的「流動郵局」——王順友
17、虎城「泥腳書記」——鄧平壽
18、了不起的中國工人——鄧建軍
19、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獲得者——鄧稼先
20、183名貧困兒童的「爸爸」——叢飛
㈣ 有哪些中國現代名人
1、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3、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貫廣東新會,生於日本東京,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的設計。
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識,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從誡);第二任妻子是林洙,1948年相識,1962年再婚。
4、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5、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漢族,無黨派人士,福建福州人,當代數學家。
1949年至1953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
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73年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
㈤ 中國現代有哪些名人
1、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斗爭。
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朴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2、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於浙江金華,現當代文學家、詩人。
192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33年第一次用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生活和勞動,創作中斷了二十餘年。1979年平反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等職。1985年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時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歲。艾青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詩選》。
3、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
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4、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
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
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5、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㈥ 現代中國英雄人物有哪些
1、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㈦ 現代中國有什麼發明
1、漢字激光照排系統
激光照排技術,就是將文字通過計算機分解為點陣,然後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掃描,用曝光點的點陣組成文字和圖像。
通俗一點來講,實際上就是電子排版系統的簡稱。 電子排版系統的誕生,給出版印刷行業帶來了一次革命性的變革。使用激光照排系統不但可以避免鉛字排版的低效益和對工人的健康傷害,其好處還在於它的易改動、成本低和效率極高等特點。
我國絕大多數的報紙、雜志和書籍都在使用著這套系統,它比古老的鉛字排版工效至少提高5倍。
2、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牛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分子,它的化學結構於1955年由英國的科學家桑格測定、闡明:牛胰島素分子是一條由21個氨基酸組成的A鏈和另一條由30個氨基酸組成的B鏈,通過兩對二硫鏈連結而成的一個雙鏈分子,而且A鏈本身還有一對二硫鍵。
以後,科學家們又陸續測定了不同生物來源的胰島素,發現與桑格首次確定的牛胰島素的化學結構大體相同。人胰島素也是如此,只有:A鏈的第8位由蘇氨酸代替丙氨酸、第10位由異亮氨酸代替纈氨酸;B鏈的第30位由蘇氨酸代替丙氨酸。
3、陸相生油理論
陸相生油理論是由李四光、潘鍾祥於1941年創立並發展的石油勘探領域的新理念。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氣的國家之一。但自1878年近代石油勘探技術在中國出現以來,近半個多世紀,中國的石油工業幾乎沒有什麼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陸相貧油」的觀念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4、網購
網上購物,就是通過互聯網檢索商品信息,並通過電子訂購單發出購物請求,然後填上私人支票帳號或信用卡的號碼,廠商通過郵購的方式發貨,或是通過快遞公司送貨上門。
5、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
㈧ 現代的中國創造有哪些
第一、高鐵。嚴格上講,應該叫中國高鐵,他讓我國人民在出行旅途中的時間大大縮短,縮短時間就是延長生命,所以說高鐵的實用價值確實很大。從生產力上講,高鐵也是一種新的動力,在火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未來,隨著高鐵的普及網越來越大,人民慢慢就會體會到他的便捷和實效性。
第二、支付寶。當然現在微信、網銀和其他新的網上支付平台也都算是網上快捷支付,只不過馬雲搶到了先機而且馬雲對支付寶的所有用戶都還是很貼心的——在余額寶里,比一般的銀行儲蓄還要實惠。支付寶解決了人們如何在網上的銀行業務和網上購物的問題,而且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對人民的生活和人類的現代化、智能化有了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他讓中國人在一個網路平台上解決了人民的吃穿住行等很多生活問題,讓人民的生活品質、生活效率大大提高,大大節約了中國人的很多辦事時間,延長了使用者的生命。
第三、共享單車。共享單車也是互聯網的有一大生活福利。預計2017年,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年底將達5000萬用戶規模。如果說中國高鐵縮短了跨城出現的時間,那麼共享單車則是縮短了市民在一個城市中出行的時間。畢竟,在現在的城市中,交通堵車依然成為了生活新常態,上班族無論是搭上了公交,還是自駕車,都會因為交通的擁堵而遲到,而共享單車則提高了一種實用的解決方案,而且無污染還能在上下班的時間里鍛煉身體。當然,現在共享單車還沒有普及到所用的城市,未來每個城市都會體會到他的好處和便利。
第四、網購。不用多說,這個也是互聯網的又一個福利。提到網購,不得不感謝互聯網教父馬雲,他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網上購物平台——阿里巴巴,後來他創建的淘寶、天貓商城,讓我國人民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比實體店更便宜的用品。網上購物世界,沒有了行業的限制,沒有了時空間的限制,只要有網和計算機處理平台就能實現交易。它的意義不單單是開啟了國人網上生活的序幕,也宣示著互聯網這個世界將逐漸把人類所有現實中的世界都搬入進去的序幕。
㈨ 現代中國有哪些輝煌的歷史
1、改革開放
1979年,在中共中央「指導下」,全國農村逐步開始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即「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經濟特區。
改革開放初期,引進外資基本上處於嘗試階段,主要來源是外國政府貸款。引進外資,提供免稅優惠期,合作辦廠. 學習吸收國外企業資本管理營銷方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加速了對外貿易發展,提高了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外資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效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促進了國內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以勞動密集型的加工項目和賓館、服務設施等第三產業項目居多。
到二十世紀90年代中後期,外商投資的重點,從紡織、輕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到電子通訊業、汽車製造和化學工業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1982年農村改革開始如火如荼的行進,承包生產責任制在農村得到普遍推廣,農業生產大幅提高,農民收入大幅增加,困擾中國多年的糧食問題得到大幅度解決。
2、中國首位奧運冠軍的產生
許海峰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金得主,同時也是中國首位奧運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3、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和地區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4、香港回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英國開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時間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當時清政府戰敗於1842年8月29日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鴨脷洲割讓給英國。
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再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時稱九龍司地方一區)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給英國管治。
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塊大小島嶼總計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給英國,並將租借地稱為「新界」,租期為99年。從1898年7月1日開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從而佔領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承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所有相關不平等條約,只承認香港受英國管理,而非英國屬地,並要求英國將香港島和九龍連同新界一並交還。
1997年,英國政府決定將香港的主權交還給中國,但同時爭取維持英國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5、中國載人航天系列飛船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神舟五號」21小時23分鍾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經過115小時32分鍾的太空飛行後,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
「神舟六號」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這也是世界上人類的第243次太空飛行。飛船進行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隨著「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將依次發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
神舟九號飛船於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將第一次入住「天宮」。33歲的劉洋也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女性。
托舉神九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這是長征火箭的第165次發射,也是神舟飛船的第四次載人飛行。
北京時間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許,中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將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征太空。
與以往神舟飛船相比,神舟十號是中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應用性飛行。飛船入軌後,按照預定程序,先後與天宮一號進行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並開展了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
神舟十一號飛船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載人飛船,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神舟十一號由長征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
飛行乘組由兩名男性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神舟十一號飛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研製,飛船入軌後經過2天獨立飛行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 。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從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個過渡,為中國建造載人空間站做准備。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是我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
㈩ 中國現代發明有哪些
中國現代發明:
1、人字形鐵路
人字形鐵路運用歷史悠久、應用場所廣泛,是簡單經濟又高效實用的鐵路線岔道段種類。人字形鐵路經過普及和發展,又衍生出之字形和X型等鐵路線交匯模式,讓火車在不同鐵路線之間能快速變軌。清末中國工程師詹天佑巧妙利用人字形鐵路克服了因周邊高落差地勢環境而導致火車難以安全爬坡的困難。
2、侯氏制鹼法
侯氏制鹼法又稱聯合制鹼法,是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於1943年創立的。是將氨鹼法和合成氨法兩種工藝聯合起來,同時生產純鹼和氯化銨兩種產品的方法。原料是食鹽水、氨氣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廠用水煤氣製取氫氣時的廢氣。
此方法提高了食鹽利用率,縮短了生產流程,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降低了純鹼的成本,克服了氨鹼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譽,得到普遍採用。變換氣制鹼的聯鹼工藝,是我國獨創,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
3、人工合成胰島素:1965年我國科學家完成了牛結晶胰島素的合成,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類生物活性物質。人工合成了第一個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質,便突破了一般有機化合物領域到信息量集中的生物高分子領域之間的界限,在人類認識生命現象的漫長過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4、復方蒿甲醚:復方蒿甲醚是第一個由中國發現的全新化學結構的葯品,也是目前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可的中國原創葯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個亞非國家指定為瘧疾治療一線用葯,它在瘧疾這一高傳染性疾病治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復方蒿甲醚仍是惟一被世界廣泛承認並在世界廣泛銷售的中國專利葯品,是中國惟一真正走向世界的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