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上海中國館裡面有什麼

上海中國館裡面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6 02:39:25

⑴ 上海世博中國館里有什麼

坐電梯上去,電梯模擬的是和諧號動車,然後到達第一個展區是「東方足跡」,一進去是「倒掛的城市」「標有地名的斑馬線」。再然後「春天的故事」,在這里排隊看中國館主題電影《歷程》,是由陸川指導的,電影描述的是幾代中國人的奮斗歷程,包含了好多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大慶油田的開發,香港澳門回歸,汶川地震等。不得不說中國人的智慧,這部影片不是3D的,但影片的效果比3D更棒!看完電影真是心潮澎湃啊。
接著是「歲月回眸」,這里展示了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生活的變化。裡面的各個年代家居的東西全是真的!看了你就會很震撼,那些以前老舊的電視機,收音機還是播放的以前的景點歌曲,其中的書籍,家裡貼的牆畫,桌椅板凳,一點一滴的小細節,讓你不得不佩服收集這些東西的人的有心。還展示有不同年代人們的不同潮流服飾。
然後「智慧長河」,展出了動態的清明上河圖,畫裡面有白天有黑夜,凡是能動的東西都是那麼真實,人們的生活場景表現的真實淋漓盡致,太大開眼界了!清明上河圖這一段的還展示有中國的好多國寶,並且有文字註解。
接著是童心暢想和希望的大地,展出了好多來自祖國各地當然包括寶島台灣的小朋友的畫作,最小的估計就兩三歲,很了不起啊!
第二展區是「尋覓之旅」,遊客坐上軌道列車對話中國古今。
第三展區「低碳行動」,環形水簾上的字是「取之有道」,「返璞歸真」,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展示都是強調低碳的。
中國館的參觀是從上往下進行的,坐電梯直接到頂層。大體上是這些,關鍵是好多細節做的特別好,像雜交水稻啥的。

⑵ 中國館裡面有什麼景觀

1、中國館屋頂花園的「新九洲清晏」。

2、九州清晏復原圖九州清晏為圓明園中最早的建築物群之一,亦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九州清晏其名寓意九州大地河清海晏,天下昇平,江山永固。

3、「新九洲清晏」高出地面14米,面積約2.7萬平方米,在世博會會期里主要用於人流集散,在世博會後為公共休閑場所。其以屋頂平台開闊的中心廣場寓意內湖水面,以九處園林景觀寓意九個島嶼。作為中國館主體的國家館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諧」、「本」、「宗」之意;其他八洲依地勢和氣候分別為「田」、「澤」、「漁」、「脊」、「林」、「甸」、「壑」、「漠」,這些都是中華大地上的典型地貌景觀。
4、現在中國館已經作為日常開放的場所,建議可以去參觀下這個屋頂花園。

⑶ 世博會的中國館里有什麼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展示以「尋覓」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並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

進入中國館先坐電梯到第一展區「東方足跡」,電梯模擬的是和諧號動車,一進去是「倒掛的城市」、「標有地名的斑馬線」,再然後「春天的故事」,在這里中國館主題電影《歷程》,是由陸川指導的,電影描述的是幾代中國人的奮斗歷程,包含了好多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大慶油田的開發,香港澳門回歸,汶川地震等。
接著是「歲月回眸」,這里展示了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生活的變化,裡面有各個年代家居的東西,如老舊的電視機、收音機(播放經典歌曲)、書籍、牆畫、桌椅板凳等,還展示有不同年代人們的不同潮流服飾。
然後「智慧長河」,展出了動態的清明上河圖、秦秦始皇兵馬俑銅車馬及其他國寶。接著是童心暢想和希望的大地,展出了好多來自祖國各地當然包括寶島台灣的小朋友的畫作。

第二展區是「尋覓之旅」,採用軌道游覽車,以古今對話的方式讓參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中國城市營建規劃的智慧。約10分鍾的旅途中,中國傳統城市營建的智慧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木結構建築、拱橋、庭院、園林、斗拱、磚瓦等成為觀賞的亮點。

第三展區是「低碳行動」,聚集以低碳為核心元素的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 師法自然的現代追求」來應對未來的城市化挑戰。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展示都是強調低碳的。

⑷ 世博中國館里有哪些內容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 展館的展示以「尋覓」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並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展館從當代切入,回顧中國三十多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凸顯三十多年來中國城市化的規模和成就,回溯、探尋中國城市的底蘊和傳統。隨後,一條綿延的「智慧之旅」引導參觀者走向未來,感悟立足於中華價值觀和發展觀的未來城市發展之路

第一展區:探尋「東方足跡」
通過幾個風格迥異的展項,重點展示中國城市發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體綜合展項播放的一部影片,講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自強不息的城市化經驗、中國人的建設熱情和對於未來的期望。國寶級名畫《清明上河圖》被藝術地再現於展廳中,傳達中國古典城市的智慧。 搭乘電梯,觀眾可以直奔49米上層,這是展館最高、最大的展層,也是核心展示層「東方足跡」,面積達8500平方米。「發展」和「時空轉換」為該層的兩個核心展示角度。 一個超常規的影廳是上層的點睛之處。導演陸川透露,不同於普通的影廳,在這里,主題影片將在不同的空間里同時展現,前、左、右三面大銀幕包圍著觀眾。影片時長8分鍾,但不同空間放映的累積內容時長則達24分鍾,極富視覺沖擊力,以匯聚、建設和感悟著手,詩意地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城市化建設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氣、震撼、現代風格的影片雖短,其內容卻仿如一部「微型史詩」。 陸川透露,主題電影的製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團隊,從創意階段開始,電影即定調為詩意的展現,因此會有很多超出現實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觀」呈現給觀眾。 影片將給我們展現一種新的人文情懷,震撼但不壓抑。陸川認為,對一些歷史的詮釋可以用一種輕松的、柔性的關注和表現手段,使其更藝術化。 他表示:「影片後期製作復雜程度不亞於影片《魔戒》,將體現目前國內後期製作的最高水平,有許多經過好萊塢大片歷練的年輕人加盟。」 走出影廳,觀眾馬上會被另一件「寶貝」所吸引——放大了數百倍的張擇端名作《清明上河圖》巨型畫卷可以讓人細細品味,畫中人物還會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工人們巧奪天工地用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了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面對 「國寶級」文物的再創作展現,潘公凱表示:「我們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內容,寓教於樂。」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宣和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盛熱鬧,畫卷以全景式的構圖,細致而真實地記錄了城鄉、街市、水道間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圖》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引來無數觀眾排隊參觀,競相一睹真容。但當時觀眾只能在1米開外的圍欄外遠距離眺望而已。這一次,原本5米多長的畫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畫卷旁,可以一次看個夠。 緊接著,觀眾在前往41米展廳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綠色植物將建構出一個夢幻的綠色環境,其中還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諧相處的影像裝置。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如造紙、印刷術等和城市生活發展相關的元素也都將創意地展現在人們的尋尋覓覓中。 引
第二展區:展開「尋覓之旅」
採用軌道游覽車,以古今對話的方式讓參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中國城市營建規劃的智慧,完成一次充中國國家館內部效果圖滿動感、驚喜和發現的參觀體驗。
結束了49米上層的參觀,觀眾將來到41米的中層,經歷動感體驗。中層面積3500平方米,被譽為是充滿驚喜的「智慧之旅」。
夢幻的軌道車,是中層的主打項目。姚開陽表示,這就好比美國迪斯尼樂園的遊玩項目,給人以童話般的意境。但中國國家館的這段「騎乘」還能讓人領略半抽象、詩意化的參觀效果。
邊游邊看,好似一趟尋覓之旅。黃建成表示,「騎乘」算是一種參觀者的特定方式,運用了動態的「流處理」,設計在展館的41米中層,既是一種驚喜,也是一種參觀節奏上的調節,讓遊客在三個層面的參觀過程中有起有伏。
約10分鍾的「騎乘」旅途中,中國傳統城市營建的智慧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木結構建築、拱橋、庭院、園林、斗拱、磚瓦等成為沿途觀賞的亮點。
潘公凱說道,中國古代的農耕民族文化特點顯著,古時候的建築均以木材為主,功能偏向於生活和居住,並且符合中國的氣候特點。這不同於希臘、埃及等其他國家,以石頭建築為主。因此,這種中國式的建築之旅將很有看頭。 [2]
第三展區:聚集「低碳行動」
聚集以低碳為核心元素的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師法自然的現代追求」來應對未來的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層展廳「綻放的城市」,面積約3400平方米,被賦予了「未來暢想」的功能。
該層的環境設計頗有講究,以白色為基調的展廳被打造成流線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風格簡潔、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說,前兩層是回顧中國城市發展的歷史,那麼這一層,則是對未來20年發展的展望。在這里,觀眾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參與到有趣的互動項目中,一起暢想未來的城市生活。
潘公凱表示,下層將會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生活的智慧面向未來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交一份「中國式的答案」。
中國元素不等於傳統元素,充滿未來感的下層,將中國長安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將東方的內斂與西方的張揚相融合,給參觀者提供暢想未來城市的機會,尋找中國的城市未來在哪裡。 [2]
水——貫穿始終的線索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因此,東方智慧的展現少不了「水」元素。
中國國家館內,「水的流動」聯系了各個展層和展項。在不同的地方,觀眾會看到形態各異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擬「水」,還有裝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水,一直是個全球性的話題。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即以「水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城市發展中,水資源早已成為各國探討的熱點。在中國,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類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習性成就了當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為人類帶來生命之源和重要交通渠道。
中國國家館將「水」元素貫穿始終,既是對東方智慧的一種凝煉,也是一次對全球水資源緊缺問題的呼應,更是展現了人與人、人與環境、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
[編輯本段]亮點

精心挑出的「中國紅」
裝點國家館的「中國紅」,是從足足上百種紅色材料色樣中逐一挑選而出的,由7種紅色組合而成。館體顏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淺,能在白晝不同陽光折射和夜間燈光投射及不同視覺高度等條件下,形成統一的具有沉穩、經典視覺效果的紅色。此外,中國館紅板選用金屬材料,採用燈芯絨狀肌理方案,不僅為中國館穿上了更具質感的「外衣」,也為原本張揚、跳躍的紅色賦予了穩重、大氣的印象。在白天就是吸引目光的焦點所在,到了夜晚,絕妙的燈光效果將讓「中國紅」更加鮮亮。
百米牆面重現《清明上河圖》
在中國國家館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層展區北面,100多米長的整面牆都將被放大了數百倍的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覆蓋。而國寶《清明上河圖》原件,也將出現在世博期間的中國館。
45分鍾體驗五千年文明精華
參觀者將首先看到一個巨大的環幕影院,通過觀看一段8分鍾的電影,感悟中國城市發展的智慧。之後,人們將回溯歷史,從中國最早的模塊狀城市發展規劃遺跡開始,再到放大了數百倍的《清明上河圖》中汴京的繁華,最終來到以白色為基調,營造充滿未來感的舒展空間,給出未來城市發展的中國式答案。 從現代、到古代、再到未來,中國館將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濃縮呈現,整個參觀過程約需45分鍾。
「新九洲清晏」 靈感源於圓明園
在中國館的地區館屋頂平台上, 2.7萬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園「新九洲清晏」,將為中國館承擔起人員疏散、公共休閑等多項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濃縮著中國傳統園林和現代造景技術,更蘊藏著中華智慧和東方神韻。每一個小洲上都會有代表中華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觀布置。遊客們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縮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看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而它們所展現的悠久文化和豐富景觀,也是中國館「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展示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篆書作牆組成二十四節氣
除國家館的造型整合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要素外,地區館的設計也極富中國氣韻,借鑒了很多中國古代傳統元素。在地區館的外牆,設計者採用中國古老的文字——篆書來作為裝飾。「疊篆文字」裝飾的地區館建築表面,傳遞著二十四節氣的人文地理信息。瀕臨失傳「三斬斧」 平均每1厘米寬度要斬7刀,看似簡潔的中國館台階蘊藏無數奧妙,其共有76級踏步,質量、工藝堪比人民大會堂的大台階。同時重拾瀕臨失傳的民間絕藝「三斬斧」,一塊1米見方的石頭上,斬斧要達上萬刀,整個中國館大台階加起來達5400多萬刀。中國館大台階全部採用花崗石「華夏灰」製作而成,突出了黑白相間的視覺效果。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位於世博園區核心區,規劃中的中國館由建築面積為2萬平方米的中國國家館、3萬平方米的中國地區館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館三部分組成。在世博會舉辦期間,中國館是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的主要展示區和重要載體。

中國館位於浦東B片區世博軸東側,北起北環路,南至南環路,西起上南路,東至雲台路,面積為6.52公頃。地塊內西北側有軌道交通8號線穿越,並設周家渡站。
---
是的,有各省館,更是異彩紛呈,各有各的特色

⑸ 中國館里有什麼

中國館曾是上海世博會的中國國家館,現有藏品8000餘件,收藏了大量張聿光、吳冠中等著名畫家的畫作。
最有看點的是鎮館之寶——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位於49米層,但需另付門票才能觀賞。
除此之外,還有皮影藝術展、近現代美術展、上海藝術家邀請展等多個展廳可供觀賞。

⑹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內有什麼

進入中國館先坐電梯到第一展館,有電影,講得是中國的大事件,出來之後繼續走,就是3D的清明上河圖,圖的對面是一個館,展出的是秦陵一號銅車馬,走出館向前就是一些豎著的燈,挺漂亮的,旁邊是超級水稻,繼續走就到了軌道車,坐著軌道車可以看到一些亭子之類的具有中國元素的東西,車出來後就是生活與能源的聯系,都是一些計算和模型,看完後就坐電梯出中國館了!

⑺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有哪些中國元素

中國館的設計將自然界和中國文化中的各種元素有機融合,體現中國哲學樸素而睿智的「尊重自然、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館內的「中國元素」比比皆是。

元素一:百家姓記者走近中國館,只見一片熱烈的「中國紅」撲面而來。一側外牆上,浮貼著從「百家姓」中摘選出來的130餘個中國漢字,顯示了「方塊字」的獨特魅力。

元素二:九龍壁中國館牆體下部是取自「九龍壁」的中國龍圖案,以龍為代表的中國文化至今仍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

元素三:12生肖中國館的正面入口,是由12生肖組成的大型可旋轉掛飾,紅黑主色調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個個栩栩如生,動感可人。

元素四:太極圖往裡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淡綠色。碩大展館的正中央,一滴水從空中跌落地面,幻化出一幅「太極圖」,「太極圖」上濺起水滴,變成一棵棵10多米高的生命之樹,這一創意來源於「水是生命的源泉」,它向世界傳遞中華文明「天人合一」的理念。這些模仿自然界水珠悠然濺起和植物葉脈舒展生長的造型,由中國獨特的宣紙製造工藝結合現代影像投放技術製作而成。

元素五:民族樂特為愛知世博會成立的中國民樂女子組合樂隊,身著各少數民族服裝,在生命之樹間演奏中國民族樂曲。

元素六:浮雕牆在中國館四周牆壁上,是長74.5米、高9米的「華夏文明之旅」大型多媒體浮雕牆。沿著「生命之樹」兩側的雙螺旋步道拾階而上,記者彷彿穿行於中國文明發展的時間隧道,領略華夏5000年文明一幕幕經典畫面。

元素七:唐三彩在中國館亮相的8件自中國商朝至唐朝的國寶級文物,多為首次在中國境外展出,如2002年在陝西出土的唐三彩騎駝奏樂俑等。

元素八:紫檀齋「紫檀齋」內匯聚了由中國紫檀博物館提供的49件紫檀傢具。紫檀齋採用中國傳統書齋格局,布置了文房四寶,讓觀眾在欣賞紫檀藝術珍品的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書齋文化。

走進中國館的後廳,這里是一個佔地160多平方米的水晶影視廳。影視廳的四周,用金屬板折射出各種光芒,營造出水晶般的視覺效果。

⑻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簡介

中國館:百米牆面上驚現清明上河圖

世博會規劃圖中,中國館總建築面積16.01萬平方米,高62米,足有20層樓高。展館將由中國國家館、地區館和港澳台館三部分組成。中國館的外觀以「東方之冠」為構思,將高聳的國家館比喻成華冠和天,把匯聚人流的地區館比喻為四方和地,寓意「天下糧倉、富庶四方」。在展館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層展區北面,100米長的整面牆將被放大了數百倍的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覆蓋,而國寶《清明上河圖》原件,也將出現在世博會期間的中國館

東方之冠」——中國國家館。由於中國館的人氣肯定超旺,所以要做好排長隊的思想准備。遊客進館之後,可先乘電梯來到49米那層。那裡有幾個亮點,一是周圍一圈像東方明珠一樣的鋼化玻璃地板,腳下就是等候廣場,讓你體會到什麼叫「高處不勝寒」。二是《清明上河圖》,100多米寬,裡面的人還會走動。三是由陸川執導的電影——上海世博中國館主展影片《美的歷程》。

⑼ 上海世博中國館裡面有什麼好東西

第一展區第二展區第三展區探尋「東方足跡」展開「尋覓之旅」聚集「低碳行動」 第一展區:探尋「東方足跡」 通過幾個風格迥異的展項,重點展示中國城市發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體綜合展項播放的一部影片,講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自強不息的城市化經驗、中國人的建設熱情和對於未來的期望。國寶級名畫《清明上河圖》被藝術地再現於展廳中,傳達中國古典城市的智慧。搭乘電梯,觀眾可以直奔49米上層,這是展館最高、最大的展層,也是核心展示層「東方足跡」,面積達8500平方米。「發展」和「時空轉換」為該層的兩個核心展示角度。一個超常規的影廳是上層的點睛之處。導演陸川透露,不同於普通的影廳,在這里,主題影片將在不同的空間里同時展現,前、左、右三面大銀幕包圍著觀眾。影片時長8分鍾,但不同空間放映的累積內容時長則達24分鍾,極富視覺沖擊力,以匯聚、建設和感悟著手,詩意地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城市化建設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氣、震撼、現代風格的影片雖短,其內容卻仿如一部「微型史詩」。陸川透露,主題電影的製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團隊, 從創意階段開始,電影即定調為詩意的展現,因此會有很多超出現實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觀」呈現給觀眾。 影片將給我們展現一種新的人文情懷,震撼但不壓抑。陸川認為,對一些歷史的詮釋可以用一種輕松的、柔性的關注和表現手段,使其更藝術化。 他表示:「影片後期製作復雜程度不亞於影片《魔戒》,將體現目前國內後期製作的最高水平,有許多經過好萊塢大片歷練的年輕人加盟。」 走出影廳,觀眾馬上會被另一件「寶貝」所吸引——放大了數百倍的張擇端名作《清明上河圖》巨型畫卷可以讓人細細品味,畫中人物還會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工人們巧奪天工地用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了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面對 「國寶級」文物的再創作展現,潘公凱表示:「我們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內容,寓教於樂。」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宣和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盛熱鬧,畫卷以全景式的構圖,細致而真實地記錄了城鄉、街市、水道間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圖》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引來無數觀眾排隊參觀,競相一睹真容。但當時觀眾只能在1米開外的圍欄外遠距離眺望而已。這一次,原本5米多長的畫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畫卷旁,可以一次看個夠。 緊接著,觀眾在前往41米展廳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綠色植物將建構出一個夢幻的綠色環境,其中還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諧相處的影像裝置。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如造紙、印刷術等和城市生活發展相關的元素也都將創意地展現在人們的尋尋覓覓中。 第二展區:展開「尋覓之旅」 採用軌道游覽車,以古今對話的方式讓參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中國城市營建規劃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滿動感、驚喜和發現的參觀體驗。 結束了49米上層的參觀,觀眾將來到41米的中層,經歷動感體驗。中層面積3500平方米,被譽為是充滿驚喜的「智慧之旅」。 夢幻的軌道車,是中層的主打項目。姚開陽表示,這就好比美國迪斯尼樂園的遊玩項目,給人以童話般的意境。但中國國家館的這段「騎乘」還能讓人領略半抽象、詩意化的參觀效果。 邊游邊看,好似一趟尋覓之旅。黃建成表示,「騎乘」算是一種參觀者的特定方式,運用了動態的「流處理」,設計在展館的41米中層,既是一種驚喜,也是一種參觀節奏上的調節,讓遊客在三個層面的參觀過程中有起有伏。 約10分鍾的「騎乘」旅途中,中國傳統城市營建的智慧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木結構建築、拱橋、庭院、園林、斗拱、磚瓦等成為沿途觀賞的亮點。 潘公凱說道,中國古代的農耕民族文化特點顯著,古時候的建築均以木材為主,功能偏向於生活和居住,並且符合中國的氣候特點。這不同於希臘、埃及等其他國家,以石頭建築為主。因此,這種中國式的建築之旅將很有看頭。 第三展區:聚集「低碳行動」 聚集以低碳為核心元素的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 師法自然的現代追求」來應對未來的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層展廳「綻放的城市」,面積約為3400平方米,被賦予了「未來暢想」的功能。 該層的環境設計頗有講究,以白色為基調的展廳被打造成流線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風格簡潔、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說,前兩層是回顧中國城市發展的歷史,那麼這一層,則是對未來20年發展的展望。在這里,觀眾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參與到有趣的互動項目中,一起暢想未來的城市生活。 潘公凱表示,下層將會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生活的智慧面向未來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交一份「中國式的答案」。 中國元素不等於傳統元素,充滿未來感的下層,將中國長安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將東方的內斂與西方的張揚相融合,給參觀者提供暢想未來城市的機會,尋找中國的城市未來在哪裡。 在中國館「低碳」展區的結尾部分,荷花與水簾組成動人的「感悟之泉」景觀,佔地達250平方米。水簾上還能顯示出「天人合一」、「師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成語。參觀者不僅可以看到「蓮葉何田田」的意境,也可在此進一步感悟中國城市和諧、美好的未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師法自然、和而不同,這是中國古人留給後人的『大智慧』,要解決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困難和挑戰,需要這些中華智慧充分發揮作用。 水——貫穿始終的線索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因此,東方智慧的展現少不了「水」元素。 中國國家館內,「水的流動」聯系了各個展層和展項。在不同的地方,觀眾會看到形態各異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擬「水」,還有裝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水,一直是個全球性的話題。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即以「水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城市發展中,水資源早已成為各國探討的熱點。在中國,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類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習性成就了當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為人類帶來生命之源和重要交通渠道。 中國國家館將「水」元素貫穿始終,既是對東方智慧的一種凝煉,也是一次對全球水資源緊缺問題的呼應,更是展現了人與人、人與環境、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 亮點百米牆面重現《清明上河圖》 在中國國家館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層展區北面,100多米長的整面牆都將被放大了數百倍的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覆蓋。而國寶《清明上河圖》原件,也將出現在世博期間的中國館。 45分鍾體驗五千年文明精華 參觀者將首先看到一個巨大的環幕影院,通過觀看一段8分鍾的電影,感悟中國城市發展的智慧。之後,人們將回溯歷史,從中國最早的模塊狀城市發展規劃遺跡開始,再到放大了數百倍的《清明上河圖》中汴京的繁華,最終來到以白色為基調,營造充滿未來感的舒展空間,給出未來城市發展的中國式答案。 從現代、到古代、再到未來,中國館將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濃縮呈現,整個參觀過程約需45分鍾。 「新九洲清晏」 靈感源於圓明園 在中國館的地區館屋頂平台上, 2.7萬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園「新九洲清晏」,將為中國館承擔起人員疏散、公共休閑等多項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濃縮著中國傳統園林和現代造景技術,更蘊藏著中華智慧和東方神韻。每一個小洲上都會有代表中華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觀布置。遊客們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縮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看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而它們所展現的悠久文化和豐富景觀,也是中國館「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展示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篆書作牆組成二十四節氣 除國家館的造型整合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要素外,地區館的設計也極富中國氣韻,借鑒了很多中國古代傳統元素。在地區館的外牆,設計者採用中國古老的文字——篆書來作為裝飾。「疊篆文字」裝飾的地區館建築表面,傳遞著二十四節氣的人文地理信息。 瀕臨失傳三斬斧 瀕臨失傳「三斬斧」 平均每1厘米寬度要斬7刀,看似簡潔的中國館台階蘊藏無數奧妙,其共有76級踏步,質量、工藝堪比人民大會堂的大台階。同時重拾瀕臨失傳的民間絕藝「三斬斧」,一塊1米見方的石頭上,斬斧要達上萬刀,整個中國館大台階加起來達5400多萬刀。中國館大台階全部採用花崗石「華夏灰」製作而成,突出了黑白相間的視覺效果。

⑽ 中國館里有什麼

中國館里主要展示的是,中國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以及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中國各地的,花卉、當地的土特產品。展現了我們國家的地大物博,東西南北的花卉相聚在一起,爭奇斗艷。科技強國,糧食、水果大豐收,展現了我們國家的實力。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

展館的展示以「尋覓」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並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世博會結束後,更名為中華藝術宮(位於上海地鐵8號線中華藝術宮站)。

(10)上海中國館裡面有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館,共分為國家館和地區館兩部分,國家館主體造型雄渾有力,猶如華冠高聳,天下糧倉;地區館平 台基座匯聚人流,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國家館和地區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

設計理念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表達了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大紅外觀、斗拱造型——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奉獻給159年世博會歷史的「中國紅」。我們稱她為『中國紅』。」每次遇到外賓,中國館館長徐滬濱都會自豪地說,「這是從中國古建築營造法則中,特別是故宮的紅色中,採集而來的。

閱讀全文

與上海中國館裡面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