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全文是什麼
出自《少年中國說》,是清朝末年梁啟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限於篇幅,全文(節選)如下: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譯文如下:
假如使全國的少年果真成為充滿朝氣的少年,那麼我們中國作為未來的國家,它的進步是不可限量的;假如全國的少年也變成衰老腐朽的人,那麼我們中國就會成為從前那樣的國家,它的滅亡不久就要到來。所以說今天的責任,不在別人身上,全在我們少年身上。
少年聰明我國家就聰明,少年富裕我國家就富裕,少年強大我國家就強大,少年獨立我國家就獨立,少年自由我國家就自由,少年進步我國家就進步,少年勝過歐洲,我國家就勝過歐洲,少年稱雄於世界,我國家就稱雄於世界。
紅日剛剛升起,道路充滿霞光;黃河從地下冒出來,洶涌奔瀉浩浩盪盪;潛龍從深淵中騰躍而起,它的鱗爪舞動飛揚;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獸都害怕驚慌,雄鷹隼鳥振翅欲飛,風和塵土高卷飛揚;奇花剛開始孕起蓓蕾,燦爛明麗茂盛茁壯;干將劍新磨,閃射出光芒。
頭頂著蒼天,腳踏著大地,從縱的時間看有悠久的歷史,從橫的空間看有遼闊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寬廣,未來的日子無限遠長。美麗啊我的少年中國,將與天地共存不老!雄壯啊我的中國少年,將與祖國萬壽無疆!
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少年中國說》寫於1900年,正在戊戌變法後,作者梁啟超流亡日本之時。那年是庚子年,當時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爆發了義和團愛國運動。帝國主義聯合起來,組成八國聯軍,勾結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運動,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
當時八國聯軍製造輿論,污衊中國是「老大帝國」,是「東亞病夫」,是「一盤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強共管或瓜分。而中國人中,有一些無知昏庸者,也跟著叫嚷「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任何列強三日內就可以滅亡中國」,散布悲觀情緒,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戊戌變法失敗迫使梁啟超逃亡日本,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變法圖強的努力,到日本的當年就創辦了《清議報》,通過媒介竭力推動維新運動的繼續。當時帝國主義製造輿論,污衊中國是「老大帝國」。
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濫言,也糾正國內一些人自暴自棄、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啟超適時地寫出這篇《少年中國說》。
❷ 少年強則中國強的意思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只要青少年能聰明,有才學,國家就有希望強大富足 。我們「少年中國」的少年有理想,有知識,有能力我們將把「少年中國」建設得更富有,更強盛。
少年強是一個典故,出自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2)少年強則中國強繪畫釋文怎麼寫擴展閱讀:
梁啟超對少年強則國強的論述:
梁啟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將遷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處,將遷居者,不愛護其窗櫳,不潔治其庭廡,俗人恆情,亦何足怪。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後顧茫茫,中國而為牛、為馬、為奴、為隸,則烹臠鞭棰之慘酷,惟我少年當之;中國如稱霸宇內、主盟地球,則指揮顧盼之尊榮,惟我少年享之。於彼氣息奄奄、與鬼為鄰者何與焉。
彼而漠然置之,猶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❸ 少年強則中國強原文
1、原文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2、出處
出自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3、釋義
少年聰明我國家就聰明,少年富裕我國家就富裕,少年強大我國家就強大,少年獨立我國家就獨立,少年自由我國家就自由,少年進步我國家就進步,少年勝過歐洲,我國家就勝過歐洲,少年稱雄於世界,我國家就稱雄於世界。
(3)少年強則中國強繪畫釋文怎麼寫擴展閱讀:
本文作於光緒二十六年(年),文章從駁斥日本和西方列強污衊我國為「老大帝國」入手,說明中國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少年中國。本文所說的「國」,是理想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文章認為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官吏已經腐朽,希望寄託在中國少年身上,並且堅信中國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國家富強,雄立於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國繁榮昌盛的愛國思想和積極樂觀的民族自信心。文章緊扣主題,運用排比句法,層層推進,逐次闡發,寫得極有感情,極有氣勢。
❹ 少年強中國強 的完整內容是什麼
少年強則中國強的完整句子是: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少年強則中國強」這句話出自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這是清朝末年梁啟超所作的散文,寫於戊戌變法失敗後的1900年,文中指出封建統治下的中國是「老大帝國」,熱切希望出現「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神。
(4)少年強則中國強繪畫釋文怎麼寫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風行,將「少年」一詞在清末社會里變成一種時尚的革命名詞,彼時追求進步的年輕知識分子競相以「少年中國之少年」或「新中國之少年」自稱。
1902年南洋公學學生組織「少年中國之革命軍」,而汪精衛後來密謀行刺醇親王載灃被捕,吟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名句,「少年也已經從概念、理想化身為血肉之軀、革命的先鋒、未來歷史的塑造者」。
這篇文章蘊含諸多的先進思想,善於從教育運行規律著眼,進行教育立意的深化,尤其在當代對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遠的影響。
❺ 少年強中國強 的完整內容是什麼
摘要 您好,少年強則中國強的完整內容是: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❻ 少年強則國強 原文
少年強則國強原文: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6)少年強則中國強繪畫釋文怎麼寫擴展閱讀:
梁啟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
青年時期和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變法失敗後出逃,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主要作品:《少年中國說 論近世國民競爭之大勢及中國前途》、《敬業與樂業》、《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民說》、《飲冰室主人自說》、《中國文化史》、《飲冰室主人全集》、《李鴻章傳》、《王安石傳》、《飲冰室合集》、《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唐代集會總集與詩人群研究》。
❼ 少年強則國強什麼意思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只要青少年能聰明,有才學,國家就有希望強大富足 。我們「少年中國」的少年有理想,有知識,有能力我們將把「少年中國」建設得更富有,更強盛。
少年強是一個典故,出自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從思想上來說,《少年中國說》具有強烈的抒情性。一方面,文章極具批判的力度,對中國這個「老大帝國」逐層進行解剖,並對那些手握國柄而又老朽不堪的人的心理狀態作了無情的批判。另一方面,作者反復描述的「少年中國」則又寄託了作者渴望祖國繁榮昌盛的愛國思想和積極樂觀的民族自信心,同樣具有濃郁的抒情特質。
從文體語言上來說,《少年中國說》也很有代表性,長短交替的句式、韻散結合的文風,尤其是前此提及的新詞彙、新意象的大量引入或創造,無疑是對中國古代散文使用的詞法、句法系統進行了顛覆。就文體而言,《少年中國說》融辭賦、四六、律句、古文於一爐,各體之間自由穿梭而又流利暢達,彰顯出作家深厚的操作文體的藝術功力。在中國文學語言、文體演進史上,梁啟超的散文無疑是從文言文轉變為白話文的過渡形態,並直接導出了五四白話文運動的方向。
《少年中國說》謳歌了祖國未來的英姿及其光輝燦爛的前程,對肩負著建設少年中國重任的中國少年寄予無限希望,鼓勵他們奮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國的戰斗中去。文字語言特點是高度凝練、概括,氣勢宏大,感情飽滿。文章多為四字一句,而且押韻,處運用反復、對偶、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讀起來鏗鏘有力,朗朗上口。
❽ 少年強則國強 怎麼解釋
「少年強則國強」意思是:少年要奮發有為,那麼少年中國就將豪邁崛起。
1:這句話出自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
2:「少年」——不單指年輕人,是指富有創新精神和愛國志向的一代民族新人。
3:當時西方列強和日本帝國對「我中國」的侮辱性的稱呼「老大帝國」,是「東亞病夫」,是「一盤散沙」,而梁啟超認為:「在我心中有一個少年中國存在。」
4:中國老朽與中國少年對於民族和時代的迥乎不同的責任心。在鮮明的對照中,作家提出了「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政治主張。
5:梁啟超以激昂飽滿的詩人情懷,描繪了一幅中國少年奮發有為,而少年中國豪邁崛起的振奮民志、激動人心的畫面:「美哉我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8)少年強則中國強繪畫釋文怎麼寫擴展閱讀: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的代表作之一,是當時發表在《清議報》上。此文影響頗大,在文中將封建古老的中國與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了鮮明的對比,極力贊揚少年勇於改革的精神,鼓勵人們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表達了要求祖國繁榮富強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風行,將「少年」一詞在清末社會里變成一種時尚的革命名詞,追求進步的年輕知識分子競相以「少年中國之少年」或「新中國之少年」自稱。1902年南洋公學學生組織「少年中國之革命軍」,而汪精衛密謀行刺醇親王載灃被捕,吟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名句,少年也已經從概念、理想化身為血肉之軀、革命的先鋒、未來歷史的塑造者。
❾ "少年強則中國強"這句話怎麼解釋
意思是:少年聰明則國家有前途 ,少年有能力則國家強大 。總的來說就說少年是國家的未來。
出自《少年中國說》梁啟超所作散文。
寫於戊戌變法失敗後的1900年,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指出封建統治下的中國是「老大帝國」,熱切希望出現「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強烈的鼓勵性。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寄託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
(9)少年強則中國強繪畫釋文怎麼寫擴展閱讀
《少年中國說》賞析
1、從思想上來說,《少年中國說》具有強烈的抒情性。一方面,文章極具批判的力度,對中國這個「老大帝國」逐層進行解剖,並對那些手握國柄而又老朽不堪的人的心理狀態作了無情的批判。
另一方面,作者反復描述的「少年中國」則又寄託了作者渴望祖國繁榮昌盛的愛國思想和積極樂觀的民族自信心,同樣具有濃郁的抒情特質。因此,梁啟超的「新文體」政論文往往以抒情之筆出政論之說。《少年中國說》通篇不是用冷靜的分析、嚴密的邏輯逐層論證,而似乎是順看情感的奔流,縱橫「詩」筆而成」文」。
2、從藝術上來說,《少年中國說》的價值首先在於其顛覆性地豐富了傳統散文的意象體系。文章不僅用「夕照」、「瘠牛」、「秋柳」、「隕石」等民族的、傳統的、為人熟知的形象對「老」作多側面的展示,從而對清帝國的衰敗萎頓進行了系統批判;
而且大量地運用了「死海」、「金字塔」、「西伯利亞大鐵路」等新時代、新生活、新知識、新事物提供的豐富形象,從而巧妙地把讀者的目光引向中華帝國之外的更為廣闊、豐富、鮮活、躍動的新世界。
3、從文體語言上來說,《少年中國說》也很有代表性,長短交替的句式、韻散結合的文風,尤其是前此提及的新詞彙、新意象的大量引入或創造,無疑是對中國古代散文使用的詞法、句法系統進行了顛覆。
就文體而言,《少年中國說》融辭賦、四六、律句、古文於一爐,各體之間自由穿梭而又流利暢達,彰顯出作家深厚的操作文體的藝術功力。在中國文學語言、文體演進史上,梁啟超的散文無疑是從文言文轉變為白話文的過渡形態,並直接導出了五四白話文運動的方向。[6]
4、《少年中國說》謳歌了祖國未來的英姿及其光輝燦爛的前程,對肩負著建設少年中國重任的中國少年寄予無限希望,鼓勵他們奮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國的戰斗中去。
文字語言特點是高度凝練、概括,氣勢宏大,感情飽滿。文章多為四字一句,而且押韻,處運用反復、對偶、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讀起來鏗鏘有力,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