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侵略中國的路線
第一步是先佔領東北三省:遼吉黑,然後兵分二路。
一路從陝西出劍門關到漢中佔領四川,另一路直接出中原到襄樊,意圖將中國一分為三。
1、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最早應該從1876年日本入侵琉球開始,當時琉球是中國的土地,有一艘琉球船到了台灣,船員被台灣土著誤殺,日本人就以這個為借口進攻台灣。這是日本對中國最早的侵略,這場戰爭使中國失去了琉球,就是今天的沖繩島。
2、1894年,日本入侵朝鮮,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經過平壤戰役、牙山海戰、大東溝海戰、威海衛海戰、旅順戰役。日本奪去了台灣,還有二億三千萬兩白銀。
3、1905年,日本和俄國爆發了日俄戰爭,經過旅順海戰、對馬海戰、旅順戰役、奉天戰役。日本將俄國的勢力趕出了中國東北南部,獨佔了遼寧、吉林、黑龍江的大部分分地區的特權。
4、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東北軍撤向關內,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在這個過程中,規模比較大的戰役是江橋抗戰,其他都是義勇軍的戰斗。
5、1932年,日本發動了「一二八」事變,在上海與中國19路軍激戰。雙方損失都很大最後中國軍隊撤出上海。
6、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中國29軍與日軍進行了長城抗戰,日軍在佔領華北以後一路南下,佔領了中國東南的大部分土地,基本控制了中國的海岸線。
7、1938年以後,日本也無力發動大規模戰役了,雙方進入膠著狀態。
8、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陸軍戰略重點轉向東南亞。此間除了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外,沒有更大的戰役。
9、1943年,日本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戰役最後以日本佔領廣西,部分地打通大陸交通線而結束。
10、1944年,中國軍隊開始反攻,發動了雪峰山戰役,消滅日軍2萬多人。
11、1945年,日本投降。
(1)怎麼佔領中國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屈辱,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列強幾乎都欺負過中國。
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但都失敗了。只有抗日戰爭,最終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使中國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實現了民族獨立並為實現人民解放創造了條件。
從而成為解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的偉大開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開端。
㈡ 外國列強是如何侵略中國的它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怎樣的災難
首先和主要的是進行軍事侵略。通過不平等條約,資本一帝國主義列強侵佔中國大片領土。勒索巨額賠款。在戰爭中屠殺中國人民。公開搶劫中國財富,肆意破壞中國的文物和古跡,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政治上:通過軍事侵略和不平等條約,控制中國內政和外交,享有領事裁判權。把持中國海關,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扶植、收買代理人。
經濟掠奪:外國列強控制中國通商口岸、剝奪中國關稅自主權,對華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並逐漸操縱中國經濟命脈。
文化滲透:利用宗教進行侵略活動,鼓吹「種族優劣論」,為侵華製造輿論。
在戰爭中屠殺中國人民。1894年11月,日軍佔領旅順後,連續4天屠殺中國居民約2萬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旅順大屠殺慘案。1900年8月,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僅在莊主府一處,就殺害義和團團民和平民1700多人。1900年,俄國入侵中國東北時,製造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數千中國居民遇難。
資本一帝國主義列強在侵華戰爭中,還公開搶劫中國財富,肆意破壞中國的文物和古跡,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資本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使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㈢ 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從1840年至辛亥革命前的70多年中,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用軍艦大炮、政治訛詐、欺騙誘騙等戰爭的和非戰爭的種種手段侵略中國,並迫使清政府先後與英國、美國、法國、俄國、德國、日本、瑞典、挪威、葡萄牙、丹麥、比利時、西班牙、奧地利等國簽訂了各種不平等的條約章程等共400多項。
一、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各種特權和利益
(一)割佔中國大片領土,勒索巨額賠款。
(1)英國: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1 842年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迫使清政府割讓面積約80平方公里的香港島,並索要賠償鴉片費、軍費等費用共計2100萬元洋銀。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於1860年3月派軍隊進駐九龍半島尖沙咀一帶。清政府在這一年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司割讓給英國,並賠償軍費800萬兩白銀、恤金50萬兩白銀。1898年6月,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即北九龍半島)及附近235個島嶼,包括大鵬灣和深圳海域,面積達975.1平方公里。這一地區稱為「新界」,佔香港地區總面積的91.8%,租期99年。同一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強租威海衛及附近海面(包括劉公島、威海灣內島嶼及海灣沿岸十英里地方),租期為25年。這年2月,為了保持在長江流域的優勢,英國迫使清政府宣布不將長江,沿岸各省讓與或租給他國,從此,中國最富饒的長江流域淪為英國的勢力范圍。
(2)沙俄:從17世紀開始,沙皇域進行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侵略活動。1689年,沙俄與中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侵佔了中國黑龍江上游貝爾加湖周圍大片地區。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俄於1858年與中國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璦琿條約》,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黑龍江、烏蘇里江成了俄國可以自由通行的航道。恩格斯曾經評述說:《璦琿條約》使沙皇俄國「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於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1860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直到海邊的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沙俄所有。1864年,沙俄又以西部勘界為名,與清政府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中國西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898年,清政府又先後同沙俄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及《續訂旅大租地條約》,將旅順口、大連灣及其附近海面租讓給俄國,租期25年。第二年,沙俄擅自將租借地改為「關東省」,設首席長官管理行政。
(3)日本:日本於1894—1895年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戰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把遼東半島和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包括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日本還要求清政府賠償軍費2億兩平庫銀。1898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答應不把福建租讓給其他國家,福建成為日本的勢力范圍。1904年,發生日俄戰爭,日本把沙俄勢力逐出南滿,奪得了對中國南滿的完全控制權。
(4)法國:法國參與發動侵華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於1860年與清政府簽訂中法《北京條約》,要求清政府賠償軍費800萬兩白銀、恤金20萬兩白銀。1884年法國又發動了中法戰爭,清政府妥協退讓,在1885年簽訂的《中法新約》中規定中法兩國派員會同勘定中國和越南北部的邊界,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
權」。1897年,法國又強迫清政府同意不將海南島割讓給他國。1898年,法國再迫清政府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強租廣州灣及其附近海面,租期99年。此外,清政府還答應法國不把雲南、廣東、廣西割讓給他國。
(5)葡萄牙:鴉片戰爭爆發後,葡萄牙人加緊其侵略中國的步伐。1840年9月,葡萄牙國王頒布法令,宣布澳門為葡萄牙的一個「海外省」,並推行了一系列殖民政策。1887年3月葡萄牙強迫清政府簽訂的《里斯本協定》,承認葡萄牙人永居澳門。這年12月清政府又被迫簽訂中葡《北京條約》,承認葡萄牙強佔澳門的合法性。
(6)德國:1897年,德國借口傳教士在山東被殺事件,武力侵佔了膠州灣,並於次年3月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強租膠州灣,租期99年,德國還攫取了在山東築路、開礦的特權。山東成了德國的勢力范圍。
1900年6月,英國、俄國、日本、法國、德國、美國、義大利、奧地利八國聯合發動侵華戰爭。隨後,比利時、西班牙、荷蘭也加入了這一侵略行列。1901年,清政府與這11個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向這些國家賠償共4.5億兩白銀,以關稅、鹽稅和常關稅(內地關稅)作為擔保,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白銀。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對西方列強最大的一次賠款。
(二)侵犯中國關稅自主權。
為剝奪中國關稅的自主權,西方列強首先通過各種方式犬幅度降低中國關稅稅率。《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商人「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訂則例」,中國海關無權自主確定進出口貨物的稅率,必須與英國共同議定。1843年簽訂的中英《虎門條約》,其附件《海關稅則》進一步將上述規定細化。其中規定的進出口貨物稅率,都比鴉片戰爭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例如,棉紗進口稅率由13.38%下降到5.56%,頭等白洋布每匹稅率由29.93%下降到6.95%。
通過控制中國海關來控制中國經濟命脈。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規定:中國各通商口岸的稅收「劃一辦理」,「邀請英人幫辦稅務」。1859年英國人李泰國被任命為中國的總稅務司,1863年英國人赫德繼任。赫德擔任總稅務司長達四十五年之久。中國沿海商埠和沿長江海關的稅務司,均由總稅務司委派英國人、美國人、法國人和其他外國人擔任,稅務司以下的較高級職員也全是外國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大權,完全掌控在西方列強手裡,完全成了列強干預中國內政和控制中國經濟命脈的絞索。
攫取「子口稅」,即納關稅半稅。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兩國分別簽訂的《天津條約》及與英、法、美三國分別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規定:外國商人經營貨物,只要領取子口稅單,一次交納貨物價值的2.5%(當時的關稅稅率為5%),即關稅半稅,各項內地稅均可免除,「無論遠近,概不重征」。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又將「子口稅」與受惠者范圍擴大到經營洋貨的中國商人。「子口稅」特權導致中國民族工業紛紛倒閉。
(三)攫取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實行所謂利益均沾原則。
《虎門條約》規定:「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後來其他列強在與中國訂約時,也都取得了這項權利。從此以後,西方列強無論哪一國從清政府那裡攫取到任何一項最惠國待遇,其他列強國家一體受益。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利益均沾」原則。
(四)攫取領事裁判權。
《虎門條約》規定:「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中國政府無權處理。隨後,其他列強也取得了領事裁判權。從此,外國人在中國可以為所欲為,連為外國侵略者效力的漢奸也受到這種治外法權的保護。
二、強設租界,建立「國中之國」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在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紛紛圈佔中國土地,建立和發展租界。這些租界成了「國中之國」,成了危害中國肌體的毒瘤。
最早在中國設臵租界的是英國。1843年簽訂的中英《虎門條約》規定:在中國的各通商口岸,英國僑民為「居留和經商」,都可在一定地區內租賃房屋和土地。其他列強隨後也效法這一規定。1845年11月,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脅迫上海道台簽訂《上海租地章程》,劃定洋涇浜(今延安東路)以北、李家場(今北京東路)以南面積達830畝的土地為英租界。
1849年,上海道台又迫於法國人的要求,把英租界南面的500多畝地劃給他們做租界。1863年,以主教文惠廉為首的美國基督教聖公會教士,迫使上海道台劃定美租界:東到楊樹浦,南到蘇州河,西到今西藏路北路,北到今武進路及其迤東以北,面積約為7856畝。後來,英美租界合並成為公共租界,並擴展為8萬畝以上。法國租界也擴展到2萬多畝。
中國在租界的領土主權和司法權被列強嚴重侵犯。列強擅自擬定的《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於1854年7月公布後才通知上海道台,章程規定租界內的行政司法不僅管理列強本國人,還要管理中國人。
19世紀後期,德國、俄國、義大利、奧地利等十幾個國家與清政府簽訂條約,在幾十個城市設立租界。如在廣州的英法租界共佔地2600畝;九江的英租界「鐫石立樁」,上刻「大英國地基」;廈門的公共租界稱為「萬國公地」。日本一次就在上海、蘇州、杭州等八處建立了租界。
三、利用傳教士進行的侵略活動
基督教傳教士是隨著16世紀以後西方殖民勢力向東方的擴張,隨著鴉片貿易的輸入而陸續進入中國的。1844牟強迫清政府簽訂的《黃埔條約》特別規定法國人可以在廣州等五口岸建教堂傳教。1858年在清政府與英法俄美簽訂的《天津條約》中,經傳教士策劃,塞進了允許在中國自由傳教的條又。1860年簽訂的中法《北京條約》,擔任翻譯的法國傳教士艾美(Louis Delamarre)在條約的中文本里私自添加了「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的文字。 這些西方傳教士所辦的教會,很快發展為干涉行政、包攬訴訟、搜集情報、霸佔田產、欺壓人民的活動場所。在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活動中,傳教士們積極為本國政府效力,有的在侵略活動中擔任先鋒,沖鋒陷陣;有的擔任軍師,出謀劃策;有的擔任後盾,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參與對中國人民的瘋狂掠奪和壓迫,雙手沾滿中國人民的鮮血。
四、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中國的愛國官兵就進行了英勇的反侵略戰斗,涌現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也出現了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爭中,馮子材無所畏懼,領導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震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中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左寶貴、鄧世昌、林永升、丁汝昌等愛國將領以身殉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跡。
除了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棄反抗西方列強侵略的斗爭。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抗英斗爭,顯示出了中國人民的英勇不屈的愛國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了大量的反洋教斗爭。在中國近代史上,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等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曾經給入侵中國的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勢力以沉重的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圖謀把中國完全殖民化的迷夢。
但是,晚清政府及其主要當權者在西方列強面前,一味妥協退讓、卑躬屈膝,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正如孫中山所說的:他們是「親貴弄政,舞弊營私,官場黑暗,慘無天日」,「既知民怨之沸騰,更不惜與民為敵,壓迫加甚」。他們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其殘酷鎮壓中國人民反抗斗爭的逆跡比比皆是。
辛亥革命,就是在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積貧積弱,人民生靈塗炭,內憂外患深重的悲慘境遇下爆發的。這場由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雖然推翻了腐敗的清王朝,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並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辛亥革命後,在西方列強的支持和卵翼下,出現了封建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面。1927年蔣介石國民黨背叛革命以後,又建立了代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中國人民仍處於外失國權、內無民主的屈辱境地。
這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妄圖獨霸中國的野心最為明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在中國山東發動對德戰爭,從德國手中奪走對山東半島的控制權。1915年又強迫中國袁世凱政府承認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東北的「9〃18事變」,佔領中國東北全境。隨後,又與國民黨政府簽訂《塘沽停戰協定》、《秦土協定》和《何梅協定》,侵佔了中國華北地區。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妄圖獨霸中國。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抗日戰爭勝利後,又經過三年的解放戰爭,推翻了蔣介石國民黨的反動政權,將帝國主義勢力趕出了中國,中國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宣告了近代中國屈辱歷史的終結。
㈣ 日本法西斯是怎樣侵略中國的
自幕府後,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由於當時日本領導層已意識到日本島國的狹隘阻撓其民族發展,豐臣秀吉先後兩次侵略中國,但,都已失敗告終。其後,日本總結失敗原因,佔領中國必須先佔領朝鮮半島這個戰略突出點。從而控制資源相對豐富的中國東北作為其資源基地,待物足民豐,高舉大旗,徹底侵略中國。在600年前的日本,其已做足了侵略中國的功課。就是等待時機。而到民治維新後,日本更是將侵略中國提上政治日程。並汲取原先的侵略規劃,並將這個意圖豐富和完善。甲午戰爭後,日本做到了。並按照自己的意圖一步一步實施。但是,天佑中華。1945年日本投降,宣告歷時300年的日本侵略規劃宣告破產。而這個規劃的始作俑者日本天皇,卻被美帝放過。而現在的釣魚島事件,我們不能作為日本的單一單方面的事件,應站在戰略高度看待問題,歷史不能重演。我個人見解,把日本剔除中國的市場。
㈤ 日本是如何佔領中國東北地區的
日俄戰爭後,東北三省成了日本的勢力范圍,但是日本還沒有擁有對東北三省的主權。中國發生辛亥革命後,以軍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占據著東北,而且勢力日益強大。鑒於奉系軍閥成為日本佔領東三省的障礙,日本想方設法炸死了張作霖。張作霖死後,他的兒子並沒有像日本人想像的那樣將東北交給他們,而是宣布「東北易幟」,投靠南京蔣介石。同時,張學良計劃引入資金和技術,修築西滿鐵路,和日本人控制的南滿鐵路競爭。日本人對此咬牙切齒,准備採取一切措施盡快奪取東北。參謀部和陸軍省制定了攻佔東北的計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按照計劃炸毀了沈陽北部的柳條湖段鐵路軌道,然後說是中國軍隊故意破壞。在此借口下,關東軍向沈陽發動突然襲擊。由於蔣介石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關東軍在三個月之內就佔領了東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日本在東北建立了以末代皇帝溥儀為首的「滿洲國」,實行傀儡式統治。
㈥ 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最主要的手段是什麼
主要的手段就是,先利用武力佔領中國的領土,然後再威逼利誘中國的政府和他們簽訂一些不平等條約
㈦ 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國的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餘人入侵我國台灣。1874年10月,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專條》,承認琉球(現日本沖繩縣)為日本保護國,並賠償日本兵費50萬兩白銀。
1894年7月,日本軍艦突然襲擊在豐島海面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軍艦,重創「濟遠」號和「廣乙」號;擊沉「高升」號運輸艦,造成700多中國官兵死亡,由此爆發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9月,日艦隊在黃海海面襲擊中國北洋艦隊,擊沉4艘軍艦。「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及全船250人,「定遠」號管帶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壯烈犧牲。
1895年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割地賠銀的《馬關條約》。 同月,日本強迫清政府同日簽訂《中日遼南條約》,中國向日本交納3000萬兩白銀,日本才交還遼東半島。
1901年9月,清政府與日、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交出稅務、使館區管理權,並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組織。
1905年年底,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獲得在我國東北南部之特權。 1915年5月,日本以最後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凱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1925年5月,日本夥同英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眾舉行集會抗議,遭到鎮壓,47人被打死,200人被打傷,釀成「三一八慘案」。1928年5月,日軍製造「濟南慘案」,打死中國軍民1000多人,並佔領濟南。
1928年6月,日本在沈陽皇姑屯車站炸死奉系軍閥張作霖,製造「皇姑屯事件」,陰謀奪取東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我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3年1-5月,日軍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冀東22個縣宣告脫離中國政府管轄,淪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學生爆發「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也就是「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之後日以重兵三路進攻華北。 1937年8月,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會戰」爆發。
1937年8月底,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開赴晉東北,利用平型關天險設伏,在9月24日一舉殲滅日軍坂垣師團一部1000餘人,取得「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日軍突破中國守軍長城防線後,分兩路合擊太原。中國第二戰區急調10餘個師在太原以北忻口地區組織防禦。八路軍各部全力在正太路以南配合友軍作戰,「忻口會戰」、「太原會戰」爆發。
1937年10月,日軍侵佔大同後,繼續向南進犯太原。為配合國民黨軍在忻口的防禦作戰,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命令第358旅第716團深入日軍側後。
在代縣的廣武、雁門關、太和嶺間 賀龍和周士第、關向應等在雁門關前線,破擊大同經代縣、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擊日軍運輸隊,截斷日軍補給線。取得「雁門關大捷」。
1937年12月,日軍佔領上海後,繼續向南京進攻。國民政府暫遷武漢,中國軍隊進行了「南京保衛戰」。 1938年3月,中國軍隊為守衛徐州與日軍進行了「淞滬會戰」,戰役歷時兩周,殺敵逾萬,國民黨軍取得了抗戰後的一次重大勝利。
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並在城外製造數起屠村事件,其中有數名五歲小女孩被奸殺掏心生吃,令人駭然。 同年6月,日軍攻佔開封,導致花園口決堤放水,豫、皖境內17個縣成為一片汪洋,140萬人無家可歸,數十萬人被淹死。日軍還在蘇北決運河大堤,致使蘇北數縣成為澤國。
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軍隊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廣大地區,與進攻武漢的日軍進行了「武漢會戰」。此戰,中國軍隊出動兵力100萬,日軍出動兵力35萬。戰役結果,日軍傷亡近4萬人,但武漢最後失守。
1939年11月,日軍攻陷南寧。 1939年12月,日本與汪精衛在滬簽訂把中國完全變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興關系調整要綱》 。
1944年4月,日本發動「豫湘戰役」 至1944年8月,先後佔領鄭州、長沙、衡陽等地。1944年9月,日軍發動「柳桂戰役」。
(7)怎麼佔領中國擴展閱讀:
日本投降過程:
1944年12月,日軍攫取了大陸交通線。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茲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
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蹂躪,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
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被抓到日本的華工大約1000多萬,從1874到1945日本侵華時期,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
㈧ 沙俄是怎麼佔領我國大片領土的
沙皇俄國早在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加緊了對中國東北黑龍江流域地區的侵略。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維約夫為東部西伯利亞總督,指示他加緊部署吞並黑龍江的軍事行動。一八五○年,穆俄維拉地派海軍上校涅維爾斯科伊率兵佔領黑龍江入口處的廟街,一八五四年強佔了中國領土庫頁島,一八五四年到一八五七年間,沙俄侵略軍大規模武裝入侵黑龍江地區,強占海南泡等地,設立哨所,修築炮台,企圖長期佔領。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穆拉維約夫乘英法侵略軍進犯天津、威脅北京的時候,率領兵艦侵入黑龍江的璦暉,以兵力挾制黑龍江將軍奕山,逼令他在預先擬定的條約上簽字,這就是所謂的《中俄璦暉條約》。依據條約,沙俄侵佔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一八六○年,沙俄利用英法侵略軍攻佔北京的機會,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把烏蘇里以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強行侵佔。
一八六四年,沙俄根據《中俄北京條約》片面擬定的中俄西段邊界「走向」,與清政府在新疆會商,勘分西部邊界。談判中,沙俄以武力相威脅,威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把中國境內的三個大湖——巴爾喀什湖、齋桑湖和伊克塞湖,連同周圍面積共達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割佔了去。
從《璦暉條約》到《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沙皇俄國一共從中國侵佔了一百四十四萬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侵略、霸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也是奴役、鎮壓中國人民革命最兇殘的劊子手
㈨ 外國列強是如何入侵中國的
(1)軍事侵略: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進行軍事侵略,迫使中國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通過不平等條約,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侵佔了中國領土,勒索巨額賠款,在戰爭中屠殺中國人民。還公開搶劫中國財富,肆意破壞中國的文物和古跡,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2)政治控制:資本——帝國主義列強還通過軍事侵略和不平等條約,控制中國內政和外交,把持中國海關,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扶植、收買代理人。
(3)經濟掠奪:外國列強控制中國通商口岸、剝奪中國關稅自主權、對華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並逐漸操縱中國經濟命脈。
(4)文化滲透:外國列強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和侵略活動,鼓吹侵略有功論、「種族優劣論」,為侵華製造輿論。
㈩ 荷蘭侵略者是怎樣佔領我國土地的
直接出兵佔領,對台灣進行殖民統治。
相關內容介紹:
16世紀中葉以後,美麗富饒的台灣成為西方殖民主義者凱覦的對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強相繼侵擾台灣,或掠奪資源,或進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佔領。17世紀初,荷蘭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權地位,來到東方,積極參加對殖民地的掠奪。
它先後於1602年(明萬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啟二年)兩次侵佔澎湖。1624年(明天啟四年)。明政府出兵將荷蘭殖民者逐出澎湖,俘獲荷軍主將,余眾逃往台灣南部,侵佔了大員(今台南市安平區)。兩年後,西班牙人又從呂宋入侵台灣,占據了基隆和淡水一帶。1642年,荷蘭人奪取了西班牙人在台灣北部的據點,台灣自此滄為荷蘭的殖民地。
荷蘭殖民者盤踞台灣38年,先後在台灣修築城和普魯文遮堡(赤嵌樓),作為進行殖民統治的中心。但其佔領區實際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區,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兩港,而且它的統治一直是極不穩固的。荷蘭殖民者對台灣同胞進行殘酷的盤剝,不斷激起台灣人民的反荷斗爭。
1652年由鄭芝龍舊部郭懷一領導台灣軍民發動的起義,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群眾曾一度攻克熱蘭遮城,6000人在起義中壯烈犧牲。這次起義愈發堅定了台灣同胞收復國土的斗爭決心。九年以後,他們終於配合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虜,收復了台灣。
(10)怎麼佔領中國擴展閱讀
根據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勝與曹永和的研究:「明朝雖實施海禁,但台灣不只明朝不管,甚至也不屬任何國家管轄,所以走私船早在當時就在基隆、安平與淡水會合明朝、日本與西班牙、葡萄牙與荷蘭的商船。...
根據荷蘭史料,當時東印度公司指揮官萊爾森於1622年到福州談判,明朝官員為了勸誘他們撤出澎湖,建議他們到澎湖以東,一座不屬於明朝的島嶼,也就是台灣,間接同意明朝船隻到大員(今安平)與之通商。...當時明朝官員向萊爾森說:「你不知道大員怎麼去,我們派船帶你去」。這段史料,顯見明朝福建官員知道台灣,卻不把台灣當作屬地。
而同樣年代,明代的史料記載的是,官員軟硬兼施,並請海商李旦居中協調,荷蘭的新任長官宋克,才在1624年拆除澎湖城堡的建材,搭乘熱蘭遮城號商船,來到大員上岸,宋克也成為荷蘭建立台灣政權的首任長官,他也在大員建立熱蘭遮城。。
新任長官宋克首先在北汕尾(今台南四草)建立簡易的商館,並於1625年,在大員一鯤鯓(今台南安平區)築熱蘭遮城,以此作為統治台灣的中心。這是台灣躍上國際舞台的開始,也為外來政權佔領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