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如何選擇省會城市

中國如何選擇省會城市

發布時間:2022-09-30 23:10:48

『壹』 中國各省省會

都知道中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那麼你知道中國的省會有哪些嗎?一起看看吧。

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北京(北京)、天津(天津)、河北(石家莊)、山東(濟南)、山西(太原)、陝西(西安)、甘肅(蘭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藏自治區(拉薩)、四川(成都)

河南(鄭州)、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湖北(武漢)、重慶(重慶)、貴州(貴陽)、湖南(長沙)、江西(南昌)、上海(上海)、浙江(杭州)、福建(福州)、雲南(昆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廣東(廣州)、海南(海口)、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台灣(台北)。

行政區域劃分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

『貳』 全國各省會城市是如何選出來的呢

省會是一個省區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一般是由一個省區中最大的城市來擔任,但在歷史的機遇下,一些新崛起的城市往往會因其優越條件而取而代之。而在上個世紀我國的許多省的省會在各種原因下歷經了多次變動。

黑龍江:齊齊哈爾→哈爾濱。上世紀初,當齊齊哈爾是省會的時候,哈爾濱還只不過是一個小漁村,和齊齊哈爾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後來這里卻成為中東鐵路(現濱州線)和南滿鐵路(現哈大線)的交匯點,加上松花江的航運,成為了黑龍江乃至東北的交通中心,發展可謂迅速。同時由於齊齊哈爾處於黑龍江的西段,區位不佳,因此在1954年,哈爾濱取代齊齊哈爾成為黑龍江的省會。

吉林:吉林→長春。吉林省省名即來自於吉林市,在清朝的二百多年裡,吉林一直是吉林省的政治軍事中心。南滿鐵路建成之後,得鐵路之益的長春在發展上逐漸趕上吉林。偽滿時期,長春作為偽滿洲國的首都發展更為全面,在吉林省的地位逐漸超過了吉林,加之吉林區位偏東,長春最終在1954年取代吉林成為省會。

河北:保定→天津→保定→石家莊。河北的省會變遷可以說是我國最為頻繁的,晚清及北洋軍閥時期,直隸(河北舊稱)的政府辦公地點就在保定、天津、北京三地之間頻繁變化,直至1935年才最終定保定為河北省會。建國後,由於保定的工業缺陷,交通不足,以及靠近京津等不利因素,因此計劃在1954年將省會遷往石家莊。和哈爾濱一樣,石家莊是一個村莊出身的,處於交匯點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城市,處於石太線石德線和京漢(京廣線長江以北段)鐵路交匯點上,有較大的交通優勢,並在解放戰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選擇石家莊。但是受當時經濟條件的制約,河北省並沒能將省會遷往石家莊。在1958年,天津劃歸河北管轄,而河北此時正缺一個大城市來支持工業的發展,因此在同年將省會遷往天津。但在1966年因為越南戰爭,中蘇關系緊張等因素影響戰爭的可能性升高,而天津位於沿海很有可能成為主戰場,因此又將省會遷回保定,但遷回沒有多久就爆發了文化大革命,由於保定的形勢比較混亂,又在1968年決定將省會遷至背靠太行山,交通便利,工人階級隊伍堅強的石家莊,至此河北的省會才最終確定了下來。

河南:開封→鄭州。開封是一座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古城,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如果想在河南找一座能與開封相提並論的城市,也那就只有洛陽。元明清時期,開封雖未建都倒也能牢牢地佔住省會的位置,而鄭州在清末雖比哈爾濱和石家莊當時的級別高了一些但也不過是一座縣城,但後來,它有了和哈爾濱和石家莊同樣的歷史機遇,平漢鐵路和隴海線的相繼貫通使這里成為了我國又一個鐵路交匯點,鄭州成為又一座火車頭拉出來的城市。1927年的時候,鄭州正式升級為市,此時的鄭州已被稱為華北大都會。開封的地位在逐漸地被鄭州超越。因此在建國後決定將省會遷往鄭州,當時河南省的申請遷省會的理由如下「鑒於河南省會在開封市,位置偏於全省東部,指導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鄭州市則為中原交通樞紐,為全省經濟中心,將來發展前景尤大,如省會遷往該市,則對全省工作指導及上下聯系均甚便利。」現在的鄭州已經是一座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全國最大的鐵路樞紐。

江蘇:蘇州→南京→鎮江→南京。江蘇省名來源於江寧(南京)與蘇州,因此可以看出在歷史上江蘇這兩座城市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南京是六朝古都,而蘇州則是清朝江南的經濟文化中心。但在1908年滬寧鐵路建成後,南京作為臨江港口與與鐵路的結合點在交通上更勝蘇州一籌,在推翻清王朝之後南京更成為了南方革命黨人的政治中心。雖然在當時南京沒有成為首都但極大地提升了南京的政治影響,所以江蘇在1912年將省會定在了南京。等到1927年國民黨奪取了政權,南京成為了中華民國的首都,省會自然不宜與首都在一起,於是在1929年遷往了鄰近的鎮江。建國後,南京喪失了其首都的地位,但其政治,交通、工業地位在江蘇還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又重新成了江蘇省會。不過在改革開放的這幾十年的發展中,南京在經濟上已經被蘇州拋在了後面,很難說在以後的某個時期蘇州不會重新取代南京。

安徽:安慶→合肥。安徽省名來自於其歷史上的政治中心安慶和經濟中心徽州,在安徽建省時直至建國初的二百多年裡,安慶一直是安徽的省會。在建國後毛主席考慮到安徽省會的選擇時說「合肥好,居皖之中,可為省會」。但這個選擇在當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合肥當時不過是一個五萬人的小縣城,無法與安慶相比擬,但最終合肥還是取代安慶成為安徽省會。這在當時是出於平衡經濟發展和經濟輻射的考慮,雖然合肥在成為省會之後發展也比較快,但是無論是從經濟發展還是人口等其他方面比較,合肥現在在我國的省會城市中都是比較落後的,合肥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省會城市的作用。

廣西:桂林→南寧→桂林→南寧。由遷移路線可以看出廣西的省會之爭是桂林與南寧之間的拉鋸戰。廣西的省會本來是桂林,但到清末,因為法國佔領越南,南部邊防形勢嚴峻,同時桂南經濟發達,交通方便,桂林相對偏遠並且多山水不利於發展。因此廣西很多官員建議將省會遷往南寧,但是被清政府否決。在清滅亡之後又舊事重提,在當時的廣西形成了南寧、桂林兩個議會,但因為當時主政廣西的陸榮廷是南寧人,最終南寧佔了上風,省會遷往南寧。到了1936年的抗戰前夕,出於安全的考慮,廣西又將省會遷回了桂林。等到解放後,出於對廣西幾大城市發展潛力、樞紐地位、戰略等因素的考慮,出於經濟發展的需要,1950年將省會定為南寧市。

總的來看,我國省會的變化大致有以下的幾個原因:

第一、 因政權的更替而變化,這是造成省會變遷最直接的因素。新政權往往與原政權有著不同發展思維戰略,對原政權的遺留問題往往會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同時受到的阻力較小,因此省會的遷移絕大多數都在政權更替之後的1912年、1950-1954年這樣的年份。

第二、 安全要求的需要。如廣西因邊防原因在桂林南寧間遷移省會。

第三、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的要求便利的交通和居中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位於鐵路交匯點的城市如哈爾濱、鄭州等。

第四、像南京這樣因首都的得與失的因素而造成的省會的失與得。

『叄』 全國的省會城市你覺得哪裡最適合居住

我個人覺得是西安。首先說說這里的環境。冬天,霧霾肯定是有的,但是最近建了一個降霧霾的塔,在慢慢改善西安天空環境,還有各種生態區的建城,各種湖的還原,最近可以天天看見太陽,天氣也很好,污染基本看不出來,也說明西安在發展硬體的同時軟體也沒有掉隊。確實天空環境是有目共睹的,確實好了很多很多,不用戴口罩了。另外就是西安的車讓人,現在過馬路很放心了,汽車不會跟你搶道,當然前提是你自己也得遵守交規,不能亂竄,大車小車遠遠看見你就算是急剎也要停下來讓你先過,還有路人的樹大拇指回禮,這點讓我很感動。西安的四季也很分明,該是什麼季節就是什麼季節,很規矩。再說說人文環境。全國科教城市,高等院校眾多,教育水平先進,另外就是國家科技戰略中心,科學技術產業眾多領先全國,科技水平全國數一數二,兩院院士眾多。13朝古都,歷史文化底蘊豐厚,隨處可見古建築,還有鍾樓,鼓樓,大雁塔,城牆,乾陵黃陵,各種文物古跡,國家旅遊名城,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美食多的我就不說了,說不完。這里的人很豪爽,熱心,為人正直善良,很親切,性子直來直去不會和你玩什麼心眼,西安人也是一大亮點。2017年是西安的大發展元年,前10年因為一些原因使得西安停滯了10年的黃金期,然而本身基礎就好的西安2017年隨著永康吉慶兩個認真負責有見識有眼光的領導,把西安帶上一個新的高度,西安要開始追趕超越了,把10年欠的賬還清還要更加發展,人才新政,最簡落戶政策,只跑一次的行政效能改革,留住越來越多的新西安人為大西安的建設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西安創業大街,曲江新區ccbd,高新技術產業園,西咸新區,一帶一路中歐班列,899個新項目落戶西安,投資金額近3萬億,然而只是2017年一年,2018大西安仍在奔跑。西安的發展會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瞅准西安這塊大肥肉。西安沒有什麼大災大難,自然環境適宜,有秦嶺自然風景區,華山,翠華山,各種名山,亞洲最大的野生植物園——秦嶺自然野生植物園。還有西安的夜景,超級棒,在城牆上騎自行車狂飆也是爽到不行,隨地就是文物,隨地就是美食。西安能說的好太多太多,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想法,但是西安是什麼樣的你自己來看看,西安的未來怎麼樣你自己體驗,我說不完西安有多好,因為她本身就是這樣一個讓人無法放下的城市,只有你自己體會才好。我也承認現在的西安GDP是唯一的短板,但是一直說西安gdp不行的,經濟不行的,別著急,近幾年馬上就能看到成果了,人均下來你仍然可以活的舒坦。西安的美,西安的贊,不言而喻。

『肆』 中國首都選址有幾個

對首都所在地的要求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首都的位置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它代表了整個國家的權力中心。這個以政治、經濟、人口為中心的城市,是國家主權最好的代表和象徵。

縱觀全球,有的國家不止一個首都,有的國家甚至遷都了。這些都說明了首都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除了確定我們的國徽和國旗,最重要的是選擇首都的位置。選擇首都可以說是國家大事。

作為首都,它有很多問題需要考慮,比如人口數量、地理位置、各種資源、交通狀況、經濟實力、社會地位、歷史背景等等。要充分對比研究各個城市的優缺點,再做最後的決定。

對於一個省會城市來說,首先要有一定的地理優勢。作為一個大國,要想統一全國,協調全國,地理位置的選擇不能太偏遠。

其次,在經濟方面,作為省會城市,城市的經濟發展必須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為全國樹立一定的經濟榜樣,實現全國的共同發展和繁榮。

當然,除此之外,首都的歷史背景和城市建設也是極其重要的。首先,從歷史背景來說,它必須具有這種偉大的歷史發展意義和象徵意義,因為它畢竟代表著新中國的成立,同時它也需要傳承中國五千年的歷史。

在城市建設方面,首都城市的建築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歷史性和完整性。事實上,首都的選擇遠不止這些。

於是在建國之初,有11個城市進入了首都地址選擇的候選名單,包括哈爾濱、Xi、延安、洛陽、開封、成都、重慶、廣州、南京、上海和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但最後選定的城市是北京。

候選城市那麼多,甚至包括曾經建朝的國家,那為什麼最後選擇了北京?

替代城市的情況

對於入選的11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和優勢。當時競爭最激烈的是三個城市,他們成為了資本競爭的種子選手。那麼他們的優缺點是什麼呢?

重慶首當其沖。成都和重慶地處四川盆地,占據著天然屏障,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易守難攻。而且當時四川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可以說,作為首都,各方面的條件都非常優越。

但是同樣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但是如果真的發生戰爭,我們會因為地理位置被困在這里,所以對於四川盆地來說,成為首都還是弊大於利。

然後是南京,曾經是民國的首都。從這座城市的歷史發展和傳承來看,優勢極其明顯,影響力大,交通便利,人傑地靈。

但從歷史進程來看,似乎每一個選擇南京作為都城的朝代都不是長久存在的。新中國成立以長治久安為目標,這樣的城市有點不吉利。

同樣是現代化的城市,上海,也作為候選城市上榜。按照上海現在的發展,經濟繁榮,甚至可以稱之為「小香港」。那麼為什麼沒有入選呢?

其實主要是上海地處沿海,風險大。世界上基本沒有任何首都選擇沿海城市的先例,因為首都的主要功能是行使各種政治和行政權利,經濟是次要考慮的。

比如哈爾濱,是建國初期中國第一個交通發達、經濟富裕的重工業城市。它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尤其是東北背靠蘇聯,在一定情況下可以得到蘇聯的幫助,在戰略防禦上占據著絕佳的位置。

然而,哈爾濱的冬天很冷。和平時期會因為環境問題很難留住人,而且地理位置太北,不利於國家大局,所以最後沒有選哈爾濱。

當時廣州也在全國思考范圍之內。廣州位於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在近代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但他的劣勢主要和哈爾濱一樣,太北,廣州太南,不利於國家統一的整體安排。

這些成為首都備選的城市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因為對於這些城市來說,雖然優勢明顯,但同樣的劣勢也不容忽視。

而北京為什麼能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並最終勝出?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北京綜合了其他10個城市的優勢。

北京,首都的最佳選擇

首先,北京是歷史上受損最少的城市。即使經過多年的戰爭,許多歷史遺跡仍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這座城市也是歷史的古都,也是元朝、明朝、清朝的古都。在歷史文化沉澱方面也優於其他城市。

其次,地理位置上,雖然也背靠蘇聯、蒙古等國,但不如哈爾濱近。而且北京扼守著東北進入中原的咽喉,可謂進退有度。如果南下,可以直搗中原。如果往東走,可以入關,背面群山環繞,俯瞰華北。風險方面,還是可控的。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作為首都的最佳選擇。

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北京成為了我們首都的最終選擇。

總結:

事實上,無論哪個城市成為我們的首都,它都將承擔我們國家的負擔,成為我們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它承載著人民對國家的希望和理想,在中國發展壯大的歲月里,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其他方面的建設,都成為全國最好的榜樣和標桿。

從建國之初到現在,無論是當時的北平,還是現在的北京,都不負眾望,努力發展,堅定前行。

『伍』 省會城市怎樣確定的啊,

這要從歷史、人口、經濟、交通、文化、地理等等各方面去考慮。中國絕大多數省會城市都沿用歷史上的,只有廣西除外。也就是說現在的省會城市在明清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經是省會城市了。
廣西原先的省會城市在桂林,新中國成立之後考慮到桂林在廣西的東北角上,雖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也高,但從廣西發展角度考慮,轉移到位於廣西中部的南寧。因此廣西也是全國唯一一個經濟中心(柳州,同時也是廣西最大的城市)、政治中心(南寧)、文化中心(桂林)不在同一個城市的省份。
山西省的具體情況我不清楚,但太原好像在清朝的時候就已經是省會城市了。

『陸』 如何選擇城市

本篇,就是來解決城市選擇問題,分如下四部分、10小點來細致講解,期望能系統性地解決所有城市抉擇問題。全文看完需要半小時,您可以根據大綱挑著看。

一,定居哪個城市,如何早做決定?
1)城市,為何讓我如此糾結?
2)「糾結」地區排名
3)一線城市還能去嗎?
二,應屆生,去哪個城市工作?
4)應屆生投簡歷時的城市選擇
5)應屆生有Offer後的城市選擇
6)應屆生拿到BAT等名企Offer後,如何選擇城市?
三,往屆生,去哪個城市定居?
7)25歲往屆生,該如何選擇城市?
8)30歲單身白領的城市選擇法
四,已婚人士,如何選擇定居城市?
9)工作圍著房子轉,還是房子圍著工作轉?
10)定居第三城

一,定居哪個城市,如何早做決定?
1)城市,為何讓我如此糾結?
先從源頭來探討下,如何早日解決就業城市的問題,省得為自己以後挖坑。

閑話少說,2017年上半年,我通過私信、郵件等多渠道,收到若干職業咨詢信。分類,排序,排出如下職場十大問題。

明顯可以看到,其中有兩大問題跟「城市」相關,這類問題越來越多,愈來愈糾結,可能跟房價也有關系。我們先不做原因分析,統計規律,先呈現給大家。

接著,在過去12個月的「城市抉擇」相關真人實例文章中,我們隨機挑選出20篇,列表如下。每篇文章都有針對性的細致解答,供有同樣糾結情況的同仁參考,尤其是「老鄉」,可以點擊回過頭去查找。

80後內蒙人在內蒙北京武漢飄盪十多年,現怎麼定下來,發展事業 鄭州畢業生在鄭飄2年,現在來到蘇州一塑膠廠,該怎麼轉型? 求助:機械碩士即將畢業找工作,北上深還是老家?技術還是管理? 海龜碩士在廣州高校教書,因家庭離職去了上海,怎麼找到新工作? 中部畢業一年的女生,現在想換工作,去上海還是回家鄉? 想在上海工作幾年後回老家西安,怎麼找到合適的工作呢? 法國碩士研究生,即將畢業,回國回武漢、北上廣深?還是繼續留法 畢業兩年,因為愛情來女朋友所在的城市,工作難找求老師指點 畢業後在老家工作幾年,發現這里的工作環境極難融入,如何是好 在北京工作兩年後,回老家應該怎麼發展? 本科畢業8年,湖北人在佛山,之前做淘寶失敗了,下一步如何走? 工科女去年畢業,想去北上廣,可是我該進哪一行,怎麼開始呢? 老公喜歡研究瓷器,我們該去哪裡定居,景德鎮?青島?北京?上海? 學暖通的,長期駐外,馬上奔三了,任然迷茫,怎麼辦? 我和男朋友都湖北非武漢人,我在華南他在上海,能去成都定居嗎? 東莞買了房,目前在深圳,我想回武漢,男朋友想去廣州,怎麼辦? 化學碩士美女在惠州東莞小私企徘徊,感覺好累,怎麼找份好工作? 換工作到一線城市,薪水一般漲多少倍?(獨家原創視頻,純干貨) 房子附近找工作,還是工作附近找房子? 大城市也已經被註定留不下來了,還有第三選擇不?
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過多解釋為何越來越多出現這個問題,剛剛也說了,這是統計規律,於是,我們將規律進一步挖掘下,看看你在不在其中,可以適當參考,提前預防城市糾結症。

2)「糾結」地區排名
a)第一大糾結城市

城市糾結症咨詢者中,首推武漢人。

按照城市來看,老家武漢的人,是最糾結的人群,不僅僅人多。其他地方的人大多畢業5年前後比較糾結城市選擇問題,武漢人則工作了10年的糾結者大有人在。

這跟地理上的原因應該直接相關,武漢到全國四大一線城市距離差不多遠。十年前,武漢畢業生去廣東的比較多,近幾年一畢業就投奔上海和北京的,也逐漸增加。

b)最糾結省份--湖北

按照省份來看,最糾結的省份,自然是湖北,非武漢湖北人則成為最大的糾結群體。湖北咨詢者,最終大多會糾結於回不回老家的問題,盡管一開始不是咨詢的就業城市問題。

處於中國地理中心地段這個空間原因,應該也是湖北人城市問題最糾結的地方。

我們來看下房價。其他省份的畢業生者,回老家後實際上回到家鄉所在省會的比較多。但湖北則不一樣,省會武漢的房價也不便宜。

上圖是武漢各區2016年初的房價地圖。

下圖是最新一年價格走勢,注意,是二手房實時成交均價。

c)其他中部糾結「大蘿卜」

根據地理來推測,其他中部省份,應該是緊接著的糾結地區。

但根據我們的統計來看,在中部六省中,糾結程度僅次於湖北的,只有江西省和河南省,其次才是湖南省。而安徽並不糾結,要麼留在長三角,要麼回家。此外,老家山西的人,也不算糾結,跟其他大多數地區類似,要麼留在大城市要麼回老家,這是二元選擇。

d)特例之山東

在沿海省份中,只有個山東是最糾結的,高於山西、安徽和湖南的糾結程度。

很多山東畢業生從華南回山東之後,又去了最近的一線城市--北京。但最糾結的則是在上海工作過幾年的山東人,包括在上海讀書的山東人。

濟南國企較多,青島房價收入比全國數一數二,而且整個山東國企比例較高,三資企業偏少,回去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工作,這是山東糾結的主要原因。

以上,大家可以根據統計規律,早一點做一個就業城市選擇的准備,尤其是當你城市選項較多時。

根據規律,我們建議你:盡快選擇本省的省會和省內發達城市,而不要將北上廣深甚至蘇州杭州加在一起,都當成你的選擇,「亂花漸欲迷人眼」,選擇太多,反而相當於沒有選擇。

別憑著自己當下短期的愛好去選擇城市,而要站在長遠的視覺高度上去看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的經驗和規律,可以借鑒下,畢竟此時的你並不能代表三年五年後的你。

3)一線城市還能去嗎?
大道至簡,建議:剛畢業去大城市折騰五年,然後回小城市去。如果非應屆,則也可以待幾年,賺幾年剪刀差,再回去。一線城市當然可以待,待是有時間區間的,沒讓你待一輩子。

在繼續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看下三張圖。

上圖,是北京過去12個月的二手房價格走勢。

第二張,是上海最新單價地圖。

下圖,則是2016年底,深圳的房價地圖。

這里,是想告訴大家,可以先去大城市工作,別老想著買房子,大城市的就業機會畢竟更多,且職位種類齊全,很多人的專業,在小城市根本不可能做到所謂的「對口」,連邊兒都占不到。

同時,你也可以檢驗一下自己,正常來說,一線大城市的競爭環境更加公平和透明,如果在大城市你的職業發展都舉步維艱,那麼回到小城市,不談關系林立,但至少更靠關系的地方,你如何發展呢?

到大城市就業,最直接的好處是,「賺得多,用得多,餘下來的也多」,通俗易懂,不解釋了。

此外,待了五年後,你月薪1萬5,找機會調回老家工資不變,或者跳回老家月薪降低到1萬2,或者在原來基礎上打個六折也行,而屆時你老家的同學等同齡人則大多月薪在4-6千,你還可能做了他們的領導。夠通俗的了吧!企業也更喜歡來自大城市的經驗。

二,應屆生,去哪個城市工作?
突然想到了網路,搜索下「應屆生如何選擇城市」,359萬個相關頁面。

你瀏覽前面十頁看看,別以為回答會很多。實際上點進去,基本沒有答案。比如搜索首頁最前面的5條,基本邏輯都是告訴你「應屆生選擇工作和城市很重要。」這個答案要了有啥用?慢著,在第4條里,貌似有個「大學生畢業後怎麼選擇工作城市」,應該是我們想要的。點擊這個網路經驗,進去看下。

這個「網路經驗」分四點解答了我們的問題,前三點是強調城市選擇很重要,最後第四點得出結論:畢業以後選擇哪個城市,取決於自己對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對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期望。這是個啥答案?我不知道選擇哪個城市,也不知道如何選擇城市,你卻問我對工作和生活的期望是什麼。我期望工作好,生活好,還希望未來發展潛力無窮!那是不是據此推斷,我該去美國紐約找工作?

算了,這種常見問題,居然網路都沒有結果,可見大家可以創新的空間還是無處不在的,本文就是一次創新,來填補這個空白。網路上最被置頂推薦的,竟然是一個「選擇工作重要還是選擇城市重要?」這種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類似「老婆和老媽掉水裡先救哪一個?」即使沒有標准答案,但人氣高。不過,是無解的。

閑話不說了,拉回來,本文是來解決問題的,按照如下三個分支,去詳解應屆生選擇就業城市的問題。

應屆生投簡歷時,有了Offer後,拿到BAT等名企Offer後,如何選擇城市呢?這三個時期的城市選擇困惑,包含了應屆生那一年絕大多數城市選擇問題,我們挨個來攻克,不來虛的。

4)應屆生投簡歷時的城市選擇
我們定義下「應屆生」的概念,比如2018年應屆生,是指2018年6月份大學畢業的學生,也就是從2017年9月份甚至當下2017年7-8月份就可以作為應屆生身份,找工作了,這是應屆生。第一波密集的校招會在2017年的10月份開始,大量企業進校招聘。此時應屆生開始做簡歷,投遞企業和崗位了。在你真正投遞第一份簡歷出去的時候,你會先看這企業做啥的,大不大,待遇如何,同時,最重要的「在哪上班?」

好的,此後,相信你投遞任何一份簡歷,都會先問下對方企業在啥地方。投出了簡歷,就意味著你默認自己可以去那個城市上班。於是,我們這個「應屆生投簡歷時如何選擇城市」,則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了來。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還沒有任何Offer的時候,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如何判斷該投哪個城市的崗位呢?先定城市,再定這個城市的工作單位,接著再去力爭通過面試。

我們的殺手鐧來了,根據之前上萬畢業生成功就業的經驗,我們綜合演算,得出了比較實用的「應屆生城市選擇法」,見下圖。

綜合來說,一線大城市、學校所在城市、老家所在城市、老家的省會,這4個城市是最理想的就業城市范疇。第五個維度算作變數,比如你的興趣、愛好、激情、愛情,等等,我們這里從未來跳槽和行業發展空間來考慮,你當然可以結合自身具體情況綜合設定,但最後一個維度,也不過20%的權重,對打分結果不會有過分懸殊的影響。

上表是個綜合模板,我們設身處地幫你來運用下這個工具,以後你就無師自通了,不但能成專家,還能幫助你所有的同學判斷就業城市。

即將升大四的美女網友小超人說:「我在江蘇鎮江讀普通二本專業國際貿易,明年2018年6月畢業,我該如何選擇呢?老家安徽淮北。」
好的,我們挑出適合這位同學的四座城市:

城市1--老家安徽淮北; 城市2--國際大都市上海; 城市3--家鄉省會合肥; 城市4--學校所在地鎮江
挨個來推敲,打分如下。(部分分數,如果自己不能確定,可以咨詢5位熟人,取得平均值!)

我們製成表格,幾座城市已經量化,可見分數最高的是老家的省會合肥。

等一等,怎麼還有個第五城的?哦,原來女超人後來補充了一句話「我現在的男朋友老家甘肅慶陽,我畢業後可能會跟他回老家!」但,無論如何,數字是真實的,看看這慶陽,多少分?5分。顏色都綠了吧!

對於剛准備投簡歷的應屆生,建議你先列出三四個自己心儀的城市,然後挨個打分,結果很容易就出來了。這里也有一些極端的情況,比如你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或者本地杭州人也在杭州讀書,那麼前者上海的分數則會奇高,後者杭州的分數也會是最高的,他們顯然不大會異地就業。別以為這樣的人少,你以為大家都跟你一樣糾結呢?無須糾結的人,那些本身就大城市的人,在國內好歹也有1億人,當然,他們不是我們的重點。

本方法,其實也簡單,如果對你來說,「大城市、老家、家鄉省會、學校所在地」這四者有所重疊,那你的最高分城市就已經出來了。我們這個從無數若干真人實例中提煉出來的好工具,既細化又量化,結果一目瞭然,您可以轉發給需要的親友,也可以點贊、打賞、收藏、評論。

5)應屆生有Offer後的城市選擇
剛剛那種方法,可以讓剛開始求職的應屆生,迅速進入投簡歷面試狀態。但隨著求職進展的推進,應屆生也會越來越務實,無論能力是否出眾,都想盡快簽一家企業,然後繼續找更好的單位和崗位,管他在哪個城市呢,只要工作好,利於未來發展。這種情況下如何選擇就業城市呢?這才到了應屆生選擇就業城市的普遍情況--有個Offer後,有了好幾個就業意向後,如何選擇定居城市?

由於這種例子更常見,宏觀分析則是必要的,在確定選擇方法之前,我們先來看下這十年的經濟大環境變化。

十年以來,經濟增長率最高出現在2007年,當年增長率為14.2%,大家注意下,金融危機期間的2008-2009年,是很難找工作的。接著,這么不溫不火到了2014年,7.27%的增長率,2015年6.9%,去年2016年增長率6.7%,依然創了新低。那麼今年呢?毫無疑問,是低於2008-2009年的,此間2010年是個容易求職就業的好年份。

我們加上5年均線,製作出從1995年以來的GDP增長圖,未來4年也加上去了,作為趨勢示意。這里是要告訴你,經濟大環境仍然處於下行階段,就業比較困難,大學生就業再次成為史上最難的一年。如此大環境下,調結構,經濟轉型,必定導致各類型企業和公司的關停並轉撤,於是企業的生存能力,必須作為我們應屆生選擇Offer的重要參數,別剛報到你就裁員,讓我頓時失業流落在陌生城市的街頭。

接著,我們看下具體應屆生就業的數量,如下表,我們統計了最近十五年的應屆生畢業數量。十五年期間,應屆生畢業數量增加了接近4倍,今年2017年是795萬。這還不包括跟你同一年畢業的其他三校生,也不計算未就業的往屆生,以及隱形待業、失業還有海龜回來的學生。這么多人同時進入就業市場,跟你競爭,你能競爭得過不?你的優勢在哪?是誰給了你權力先挑選就業城市的?然後,再挑選城市中的好企業?接著,還討價還價要上萬工資?

可見,在這個充分競爭的時代,能夠確保畢業後即就業,這才是你選擇就業城市的關鍵--職業發展潛力。這其實就是加薪晉級的發展空間。大家都說小城市安逸,但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怎麼辦?你去跑快遞,還是開個店鋪賣衣服、奶茶?又說大城市競爭激烈,得高學歷,是不是就不找工作了,直接考博?顯然都不是,選擇盡管有時大於努力,但選擇也是一門技術,我們得通過好方法來選擇。

除了企業的生存力和職業發展潛力這倆因素之外,我們的精力還是要放到自己的事業運營上來。我們雖然不世俗,但身在世俗,所以最基本的「錢多事少離家近」話糙理不糙,這三者(工資高、工作適量、離家距離近)是我們權衡一份工作好壞的最基本要素。其他的,啥城市的經濟實力、宜居指數、幸福指數的,不能作為我們選擇就業城市的依據,還有那些城市綠化率、收入、知名度、吸引力、基礎設施排名等等,都虛的,不能作為我們城市選擇的主要因素,它們不是不重要,而是不足為依據。

接下來看下真人實例。

山西長治的帥小伙曹八神,從省城太原好不容易拿到碩士2017年畢業,農業方面的專業。幾個月參與校招並全國趕場子,終於有了仨就業意向: A)山東齊河某外資500強食品公司的國際牧場,做管培生,月薪6500。 B)國企「北京環宇」也給出了錄取的意向,京郊牛場的工藝設計師,可解決北京戶口,月薪6000。 C)南京的一家英語培訓APP新創公司,B輪融資了,也要發Offer過來,做課程顧問,月底薪5000+提成,據說工資正常有兩三萬。 沒Offer著急,Offer多了更煩人,小曹糾結死了,Offer各有啥利弊,不知該如何取捨。
我們用剛剛那五個維度幫小曹來打分,每個維度20分,看下如何解決小曹的Offer和城市糾結症。

『柒』 中國的省會城市

中國各省省會城市及簡稱

省份 簡稱 省會

北京市 京 北京

上海市 滬 上海

天津市 津 天津

重慶市 渝 重慶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吉林省 吉 長春

遼寧省 遼 沈陽

內蒙古 蒙 呼和浩特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新疆 新 烏魯木齊

甘肅省 甘 蘭州

青海省 青 西寧

陝西省 陝 西安

寧夏 寧 銀川

河南省 豫 鄭州

山東省 魯 濟南

山西省 晉 太原

安徽省 皖 合肥

湖北省 鄂 武漢

湖南省 湘 長沙

江蘇省 蘇 南京

四川省 川 成都

貴州省 黔 貴陽

雲南省 滇 昆明

廣西省 桂 南寧

西藏 藏 拉薩

浙江省 浙 杭州

江西省 贛 南昌

廣東省 粵 廣州

福建省 閩 福州

台灣省 台 台北

海南省 瓊 海口

香港 港 香港

澳門 澳 澳門

『捌』 每個省的省會是怎麼定下來的還有北京為什麼是首都,而不是其他的

每個省的省會大部分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從明清時代起就是區域中心的城市優先定為省會。一般為區域內發展最好的城市~~也有部分省會是政治因素,比如呼和浩特,內蒙古原先的省會是烏蘭浩特,搬到呼和浩特就是因為這邊離北京更近,方便對蒙區的管轄。至於北京是首都,這是建國之前經委員們投票選出來的,據說當時北京僅以2票的優勢贏了延安成為了首都。選擇北京也有歷史和政治的因素,北京歷史悠久,且為六朝古都,沉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北京是北部入關要道,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重要。在建國之前,北京雖不為首都,但經濟地位也是極為重要,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還有就是一點風水上的問題,中國自古講究風水,古人建城必尋龍脈,北京燕山被認為龍脈所在,興國興民,且據說北京就是有王氣所在。另外政治上相對靠近蘇聯。北平是和平解放,沒有經過戰火,城市保存完整,建設起來比較方便,總的來說就是這些因素了吧~~

『玖』 中國各個省份選擇省會城市考慮哪些因素

省會城市考慮的因素:
1、因政權的更替而變化,這是造成省會變遷最直接的因素。新政權往往與原政權有著不同發展思維戰略,對原政權的遺留問題往往會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同時受到的阻力較小,因此省會的遷移絕大多數都在政權更替之後的1912年、1950-1954年這樣的年份。2、安全要求的需要。如廣西因邊防原因在桂林南寧間遷移省會。3、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的要求便利的交通和居中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位於鐵路交匯點的城市如哈爾濱、鄭州等。4、像南京這樣因首都的得與失的因素而造成的省會的失與得。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選擇省會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0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2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