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衛星都有哪些

中國衛星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30 23:37:53

Ⅰ 中國有多少顆衛星

中國有142顆衛星。科學衛星是用於科學探測和研究的衛星,主要包括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和天文衛星,用來研究某星球的大氣、輻射帶、磁層、宇宙線、太陽輻射等。並可以觀測其他星體,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造衛星為人造地球衛星,另外有人造火星衛星等人造衛星。

衛星簡介

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並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以太空飛行載具如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裝置。

往往氣體行星的衛星都很多。八大行星共有衛星205個,除水星和金星外,其它行星都有衛星環繞。按衛星多少的排名順序是土星82個,木星79個,天王星27個,海王星14個,火星2個和地球1個。不同衛星的體積和質量相差懸殊,半徑大於1000千米的衛星有7個,月球即為其一。

Ⅱ 2021年中國衛星發射有哪些

2021年1月20日0時2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3星發射升空。

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並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以太空飛行載具如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裝置。往往氣體行星的衛星都很多。

八大行星共有衛星205個,除水星和金星外,其它行星都有衛星環繞。按衛星多少的排名順序是土星82個,木星79個,天王星27個,海王星14個,火星2個和地球1個。不同衛星的體積和質量相差懸殊,半徑大於1000千米的衛星有7個,月球即為其一。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長征運載火箭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長征火箭已經擁有退役、現役共計4代17種型號。其中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二號E、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甲5個型號已退役;

長征二號丙、長征二號丁、長征二號F、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長征四號乙、長征四號丙、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和長征十一號12個型號在役。另有長征五號乙、長征六號甲、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4個型號在研,長征十一號甲、長征九號2個型號論證中。

Ⅲ 我國衛星有哪幾個系列

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個能獨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國家,從1970年4月24日首次發射了「東方紅一號」衛星起,至1977年6月,一共發射了40顆國產人造衛星,從某種意義講,可謂「中華之星捧月」了。

我國衛星已形成三大應用衛星系列,它們是:近地軌道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共發射了17顆,成功回收16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廣播衛星系列,共發射了8顆,成功投入使用的6顆;太陽同步和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系列,共發射了3顆,全部投入使用。除此之外,還有用於空間環境探測和火箭、衛星技術試驗的各類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衛星12顆。

中國的應用衛星在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領域發揮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1)通信衛星

我國從1984年至1997年發射成功並投入使用的通信衛星有6顆,通稱「東方紅」系列。

通信衛星使我國的通信、電視、廣播、信息傳輸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在廣播電視方面,國產通信衛星傳送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30路對外廣播,中央電視台第一套和第二套綜合節目,並向雲南、貴州、青海、新疆、西藏轉發中央台的節目,解決了這些地區數億人收看電視節目難的問題。全國已建成電視衛星接收站30000多個,電視人口覆蓋率達80%。

在電視教育方面,通信衛星傳送著兩套教育電視節目。截至1995年,中國已建成地方教育電視台1000多座,單收站10000多個,收錄節目放像點62000多個。全國已有省級以上電視大學42所,培養了電大畢業生117.5萬人,還有300萬在職職工在電視上接受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327萬中小學老師接受電視教育培訓。另外還有2000多萬農民收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節目。據中國教育電視台的抽樣調查,收看教育電視的人多達3000萬以上。

在長途通信方面,到1995年底,已開通了8000多條國內衛星電路,25000條國際衛星直達電路。除此之外,還在石油、煤炭、水利、電力、通訊等業務部門開通了十幾個專用衛星通信網。目前國內各主要大城市都建起了衛星通信地球站,全國的終端站(VSAT)已達到35000個。

在金融方面,通信衛星為中國銀行傳輸數據,以北京主站為中心,通過衛星連接350個分站,形成了由總行與一級分行組成的金融數據網路,完成了資金清算與轉化、業務培訓、電視會議等工作,建立了金融管理信息系統。過去,由於信息不靈、調度遲緩,我國每天的在途資金多達500億元人民幣,通信衛星的應用大大減少了在途資金。

(2)返回式遙感衛星

我國從1975年至1996年一共發射了17顆返回式遙感衛星,16顆回收成功。

在國土普查方面,在資源調查方面,在礦藏勘探方面,在測繪方面,我國返回式遙感衛星都發揮出了極其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此外還在返回式遙感衛星上進行了包括半導體晶體生長、藻類菌類微生物培養、蛋白質生長等科學試驗更是豐富多彩。碲鎘汞、銻化銦、砷化鎵等單晶生長試驗,鋁鋰、鋁鈮、鋁基稀土材料等難熔合金和超導材料的空間熱處理試驗都獲得了十分滿意的效果,特別是空間獲得的砷化鎵單晶,結構完整,無雜質,無條紋,組分均勻,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利用返回式衛星還進行了8次農作物種子搭載,共51種植物、300多個品種。經地面多年育種試驗,證實經過空間微重力、高真空、強輻射的環境影響,植物能夠產生明顯的遺傳變異,經過優選,可以培育新型良種,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抗病抗災能力。

(3)氣象衛星

我國的氣象衛星稱「風雲系列」。1988年、1990年共發射了2顆「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為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第一顆「風雲一號」入軌後,獲得了高質量的雲圖照片,捕捉到了鋒面雲系、次序渦雲系、溫帶氣旋、暴雨雲團、赤道輻射帶、熱帶雲圖和台風等天氣系統的圖像,還指出了地形地貌特徵、海面溫度、海霧、植被、洪水、積雪等地面情況。

1997年6月10日,我國又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風雲二號」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

Ⅳ 中國有多少衛星啊

中國有142衛星。中國在軌衛星數量為142顆,已經超過俄羅斯的131顆,穩居第二的位置,和美國的549顆數量相比,中國還是顯得還是十分「渺小」,趕上美國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衛星應用產業將迎來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隨著航天衛星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衛星應用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相融合,拓展出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衛星的速度

大部分人造衛星環繞地球的線速度是每秒7.9公里左右。根據萬有引力公式,衛星圍繞地球轉圈的向心力等於地球對它的吸引力(重力),按此方程求出來的速度就是7.9公里每秒,當然,衛星的軌道越高,所需要的線速度就相應的減少一些。

Ⅳ 四大衛星導航系統都有哪些

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為: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中國「北斗」系統。

1、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

GPS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歷時20年,耗資200億美元,於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功能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

經近10年我國測繪等部門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顯著特點,贏得了廣大測繪工作者的信賴,並成功地應用於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運載工具導航和管制、地殼運動監測、工程變形監測、資源勘察、地球動力學等多種學科中,從而給測繪領域帶來了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

2、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

該系統最早開發於蘇聯時期,後由俄羅斯繼續該計劃。俄羅斯 1993年開始獨自建立本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該系統於2007年開始運營,當時只開放俄羅斯境內衛星定位及導航服務。到2009年,其服務范圍已經拓展到全球。該系統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確定陸地、海上及空中目標的坐標及運動速度信息等。

3、歐洲「伽利略」系統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歐盟研製和建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該計劃於1999年2月由歐洲委員會公布,歐洲委員會和歐空局共同負責。系統由軌道高度為23616km的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工作星,3顆備份星。衛星軌道高度約2.4萬公里,位於3個傾角為56度的軌道平面內。

截止2016年12月,已經發射了18顆工作衛星,具備了早期操作能力(EOC),並計劃在2019年具備完全操作能力(FOC)。

4、中國「北斗」系統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5)中國衛星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北斗」系統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建設北斗一號系統。

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並投入使用,採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發射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第二步,建設北斗二號系統。

2004年,啟動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北斗二號系統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第三步,建設北斗三號系統。

2009年,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計劃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

北斗三號系統繼承北斗有源服務和無源服務兩種技術體制,能夠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定位、測速、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用戶還可享有區域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

Ⅵ 中國一共有多少顆衛星

中國有453顆衛星。已經超過俄羅斯的131顆,穩居第二的位置,和美國的549顆數量相比,中國還是顯得還是十分渺小,趕上美國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據悉2018年美國在軌衛星的數量近600顆與2015年相比多了40多顆,而中國以192顆的數量繼續穩坐第二的位置。

中國衛星的特點

中國衛星指中國自行研製的衛星,其中最早的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它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此後我國又相繼研發生產了各種各樣具有特定功能或用途的衛星。

主要包括資源衛星氣象衛星,通訊衛星導航衛星海洋衛星等,這些衛星運行在地球空間軌道上,在我國的各個民用和軍用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東方紅一號衛星是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行研製並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Ⅶ 中國比較有名的衛星

一、東方紅系列:
作為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蘇、法、日等國家之後第五個能製造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1988年3月7日發射的「東方紅」二號衛星是我國首次研製成功的實用通信廣播衛星,可以傳輸4路彩色電視信號和3000路的電話傳輸能力。通過「東方紅」二號衛星,全國有幾億人通過數千個地面接收站收看電視節目,大大改善了我國的通信和廣播電視傳輸條件。
東方紅四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通信衛星技術水平由原來的國際八十年代初水平已提升到國際九十年代末期水平,其公用平台進入了世界通信衛星一流平台行列。
二、風雲系列:
風雲系列衛星是我國於1977年開始研製的氣象衛星,我國分別於90年代發射了3顆風雲一號衛星和2顆風雲二號衛星,它們組成了中國氣象衛星業務監測系統,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同時擁有兩種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是中國經過30多年堅持不懈地奮斗和自主創新的結晶。隨著2016年12月11日風雲四號衛星的發射成功,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的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是中國自主研發,利用地球同步衛星為用戶提供全天候、區域性的衛星定位系統。它能快速確定目標或者用戶所處地理位置,向用戶及主管部門提供導航信息。是可以媲美美國GPS系統的國產衛星定位系統。
四、嫦娥衛星,是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技術先導星,沿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目前已經發展到嫦娥二號。其完成了一系列工程與科學目標,獲得了解析度優於10米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月球物質成分分布圖等資料,為我國探月工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五、張衡一號:
張衡一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是中國全新研製的國家民用航天科研試驗衛星,也是中國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的首發星。該星利用覆蓋范圍廣、電磁環境好、動態信息強、無地域限制等優勢,開展全球空間電磁場、電離層等離子體、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現象的監測,為地震機理研究、空間環境監測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新的技術手段。同時,該星探測數據也能為空間物理和地球物理研究提供重要數據支持。
隨著2018年2月2日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Ⅷ 中國總共發射了多少顆衛星

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擁有192顆衛星在軌飛行。數量排名世界第二,僅此於美國。人造衛星是個興旺的家族,如果按用途分,它可分為三大類: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
科學衛星是用於科學探測和研究的衛星,主要包括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和天文衛星,用來研究某星球的大氣、輻射帶、磁層、宇宙線、太陽輻射等,並可以觀測其他星體,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造衛星為人造地球衛星,另外有人造火星衛星等人造衛星。
衛星的作用:要說作用,天然衛星是宇宙中自然形成的,不好說它有什麼作用。當然,月亮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它可以平衡地球自轉,穩定地軸,控制潮汐,可以用來觀察時間等,還可以想像出很多美麗的傳說。
人造衛星的用途很廣泛,有的裝有照相設備,用對地面進行照相、偵察,調查資源,監測地球氣候和污染等;有的裝有天文觀測設備,用來進行天文觀測;有的裝有通信轉播設備;有的裝有科學研究設備,可以用來進行科研及空間無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生產。
(8)中國衛星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的衛星

1、鑫諾二號衛星
鑫諾二號衛星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我國大陸、港澳台地區的通信廣播用戶。該衛星使用我國正在研製的新一代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公用平台,即東方紅四號衛星平台,裝載22路Ku頻段大功率轉發器。
衛星壽命末期輸出功率10500W,發射重量5100kg,設計壽命15年,使用長征三號乙(CZ-3B)運載火箭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整星指標和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北斗導航衛星
「北斗導航試驗衛星」(Beidou)由CAST研製,並將自行建立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導航系統」。
「北斗導航系統」是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的區域導航系統。這個系統建成後,主要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等領域提供導航服務,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的首次發射成功,為「北斗導航系統」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3、中星22號
「中星22號」為實用型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是「東方紅三號」的後續星。衛星質量為2.3噸,設計使用壽命8年 ,主要用於地面通信業務,由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經營。
據了解,衛星進入轉移軌道後,將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航天遠洋測量船等測控網的跟蹤控制下,定點於東經98度赤道上空。

閱讀全文

與中國衛星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0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2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