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極簡藝術史:5分鍾看完歷代青綠山水畫
從前有一種藍色的礦石—— 藍銅礦(石青) ,常常出現在銅礦附近,人們看到它就知道離銅礦不遠了,有時它也會被一同挖去煉銅,它的作用就是幫人找銅、煉銅,它要麼在地里,要麼在火里。
有人看石青長得好看,想把它做成孔雀石那樣的裝飾品,無奈韌性不好,非常易碎,於是它繼續被土埋、被火燒。
直到某天有人突發奇想,易碎就易碎吧,乾脆把石青搗碎,去掉雜質,加入膠,塗在了畫上,呵!色澤青翠鮮艷,美麗無比,從此被歷代畫師所追捧,一直作為銅礦附屬品的石青終於逆襲,走上了石生巔峰。而中國繪畫史上輝煌燦爛、美到飛起的 青綠山水畫 ,也終於上線了。下面就和萃花一起看看中國山水畫的顏值擔當——青綠山水畫的前世今生。
↓橫轉手機查看↓
魏晉南北朝:呆萌的裝飾背景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青綠山水畫的萌芽期,此時的山水大多作為 人物畫的背景 ,不講求比例,處於「水不容泛,人大於山」的階段,比如萃花之前講過的《 洛神賦圖 》,我們的女神就畫得比山還要高大。
由於時間久遠、戰亂動盪,魏晉南北朝的繪畫作品極少流傳下來,從敦煌壁畫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山體是比較簡單的三角形、波浪形,有的上青下綠,有的用白線勾出立體感,繪畫技法還比較古樸稚拙,呆萌又不乏裝飾性。
隋唐:青綠還不夠,黃金也來湊
隋唐時期山水畫進入發展成熟階段,山水畫終於不再充當背景,開始被作為一種 獨立的題材 進行創作,技法也突飛猛進。歷經北齊、北周而入隋的展子虔,山水畫「遠近之勢尤工,故有咫尺千里之趣」,他的《游春圖》是現金流傳的時代 最早的山水畫。
最值得稱道的畫家當屬唐代的二李——李思訓和其子李昭道,擅長細筆勾斫,以石青石綠為主的重彩填色,突出表現錦綉山川的壯麗,由於色彩濃重艷麗、裝飾性強,被稱為 大青綠 。
更驚艷的是除了青、綠兩色,泥金顏料也被運用在畫中,用於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畫面更加富麗堂皇,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這種勾金的青綠山水被稱為「 金碧山水 」。
五代兩宋: 名畫扎堆,美到飛起
五代是山水畫的重要發展期,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等一些畫家深入大自然寫生,用墨的干濕、濃淡、虛實、皴染等,對後世的山水畫產生了深遠影響。宋朝將 繪畫正式納入科舉制度 ,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畫師,在唐末一度沉寂的青綠山水畫隨著宮廷繪畫的繁榮再度興起,許多後世流傳甚廣的名作均集中在這時出現。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便是由宋代畫院畫師王希孟所繪,代表了 北宋青綠山水畫的巔峰 。長達12米的青綠長卷,布局疏密有致,細節豐富,顏料多次塗抹渲染,在畫心背面也上色襯托,因此在千年以後依然保持濃翠鮮艷。
趙伯駒、趙伯驌兩兄弟,在唐代大青綠的基礎上融入了儒雅清麗的成分,於富麗中企求典雅。趙伯驌《萬松金闕圖》在傳統青綠畫法的基礎上融入水墨技法,體現了青綠山水畫和士人趣味的初步融合,這種審美在元明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
元&明中期: 小清新的水墨style
元朝的水墨山水大行其道,濃墨重彩的青綠山水成了 少數派 ,「雕青嵌綠」被排在繪畫十三科的最末一科,使用彩色作畫的畫家不多,如趙孟頫、錢選、王冕等,將水墨皴染和青綠山水相結合,顏色普遍較清淡,可稱為 小青綠 。
到了明朝,吳門畫派繼續將青綠山水和文人筆墨趣味融合,迎合社會上追求風雅的風氣,更有文人以繪畫謀生,繪畫內容多了 世俗化成分 ,你能看到山水中的人物常常在彈琴烹茶喝喝小酒, 仇英、張宏 等畫家以實景青綠山水聞名畫壇,青綠山水走上了雅俗共賞之路。
明晚期&清中期:要仿古、要意境
明末出現了一位奇人,一舉影響了之後300餘年的山水畫流行趨勢,他就是書畫家 董其昌 。董提出「 南北宗論 」對山水畫進行分類,北宗為李思訓父子的著色山水,南宗則王維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他以南宗為正統,強調文人修養而貶低造型功力,強調筆墨情趣而忽視丘壑景物的創造。
南北宗理論一直影響著清朝早期、中期的畫壇,成為之後近300餘年文人畫創作的主要指導思想,青綠山水畫也更多 講求意境而脫離生活 。
近現代:大膽實驗,變革出新
開埠以後,西方文化越來越多地滲入中國,繪畫風格變得更加多元化,許多畫家突破傳統尋求變革,形成具有近代藝術特色的海派繪畫。
黃賓虹進行水墨丹青合體試驗,「丹青隱墨,墨隱丹青」,張大千、劉海粟創立了熱烈酣暢的青綠潑彩山水,吳湖帆沖破南北宗壁障,熔水墨烘染與青綠設色於一爐……這些名家的大膽實驗將傳統青綠山水又煥發出新的活力。
展覽信息
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特展
時間:2017年9月15日-12月4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午門及東、西燕翅樓
目前,故宮的《千里江山圖》已經正式下線,然而展廳中仍然不乏國寶級畫作,如趙伯駒《江山秋色圖》,以及初次亮相的南宋《宮苑圖卷》、元《東山絲竹圖》等青綠山水畫珍品,人少了、展品又有誠意,正是踱步細看的好時候。這是國內首次以展覽形式對青綠山水畫做全面回顧和梳理,喜歡青綠山水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這最後一個月的時間~
② 青綠山水畫最早出現在什麼時期有哪些代表畫家
青綠山水畫是咱們中國傳統繪畫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種畫一般比較注重工筆重彩這樣的形式,青綠山水是從隋代開始的。
這種形式的話,特色就是以石綠為主色,然後達到一種青綠相對的感覺,大約從六朝時期開始,一直到唐朝,也才算是確立了這種創作特色。
從咱們現存的一些宋人冊頁當中,也能夠看到一些風格迥異的作品,足以證明曾經那些比較擅長畫青綠山水的代表作,家也是有很多的,也感受到了這種比較多風格的技巧畫法。
③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精髓主要有什麼和水墨山水兩種技法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精髓主要有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兩種技法。
「青綠山水」作為一種中國畫的技法,以礦物顏料石青和石綠為主,宜表現色澤艷麗的丘壑林泉。青綠山水又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皴筆少,著色濃重;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施青綠,在古代繪畫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
水墨山水畫的特點:
水墨山水畫是中國特色較強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水墨山水畫藉助於中國特有的繪畫工具和材料來完成,表現特有的意象和意境。從工具、材料上來說,水墨畫具有水乳交融、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從水墨畫的表現上來說,由於水墨和宣紙能產生交融、滲透的效果。
因而在表現似像非像的物象上具有優勢。這種似像非像的物象即「意象」,能使人產生豐富的退想,符合中國繪畫重意境的審美觀念。墨是中國畫特有的主要材料,以加的清水的多少分為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等,用於畫出不同的濃淡層次,達到「墨分五色」的目的。
④ 小青綠山水的畫法
小青綠是在淺絳基礎上,再薄施石綠色、石青色。
作青綠山水松煙、油煙兩種墨皆可用。
小青綠山水要求用色薄、透明、潤澤。作畫時先用墨線勾出山的輪廓、脈絡,然後皴出山石的起伏轉折,在山根處略以淡墨混染,分出凹凸明暗,然後用淺綠、花青,染山的明亮部分,待淺綠(草綠)、花青干後,再調好石綠、石青分次罩染在上面,所用石色宜薄而潤,最後用草綠、花青提注山石的輪廓和明暗面,以達到鮮澤厚潤的效果。
詳細技法,你需要買本書好好研讀,最好是有個老師。
⑤ 五分鍾,教你畫青綠山水畫教程
除了水墨山水外,淺絳山水、青綠山水為喜聞樂見。淺絳山水是以水墨為主,輔以花青、赭石冷暖兩種色,屬於淡彩山水。青綠山水則是使用石青、石綠、硃砂、白粉等重彩,手法大多工整細麗。青綠山水歷代均有高手珍品傳世,也曾因水墨至上而被視為「匠氣」、「艷俗」,然而不可否認,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一樣,是中國畫獨特藝術語言的展現,是中國式的藝術表達。
仇英《桃源仙境圖》為大青綠,描繪一派奇偉絢麗的神仙境界。這張畫色彩豐富,技巧多樣繁復,臨摹它會較全面的體會古代青綠山水的技巧程式,也因為這張畫的高難度,能鍛煉學習者把握畫面整體協調性能力,是一張即好又難的臨本。
范畫步驟圖選取的是畫面最上端的部分。
一、落墨。
中國畫,曾有位老畫家說:「中國畫家每一筆都要負責任的。」這種「負責任」要從第一筆落墨直到畫面最後完成,甚至裝裱展出。因為它不可隨意塗改,一筆一墨均是審美。中國畫可以用鉛筆起形,但一旦動用毛筆,就不可像鉛筆般隨意。毛筆落墨不僅是勾物勒形,也要傳達所畫對象的形態、質感、體積感、空間感,要考慮到墨色濃淡干濕對最後染色的影響,同時要表現出筆墨本身的韻律節奏美感。所以青綠山水的落墨和工筆人物的勾線一樣是畫面的骨架,不可修復的畫面的根基所在。有些學畫者以為青綠最重要的是後面染色,其實青綠山水每一步皆要重視。當然勾線要平時多積累、多體會才能熟練准確的用筆表達。
1、體會臨本,做細節分析,對整個作品以至局部的風格要有整體把握。
2、狼毫筆勾線,從山石勾起。主要結構及輪廓線稍粗重,注意筆的抑揚頓挫,也不要太濕。
3、線邊緣稍作皴擦,不可過多,否則影響最後染色。
4、勾松樹,樹枝幹筆要和山石有所區分,要更流暢些。要仔細分析松針的組織,不能亂。每一張古畫處理松針的方法都不相同。
5、勾雲,此畫雲氣流暢中蘊含生澀,非常有韻律。如有亭台樓閣要注意線條結構的准確性。
二、裱板、刷底色,為了使色調統一,要先刷1、2遍仿古底色。
三、打底色。打底色是傳統的程序,用水色鋪底,這樣之後的重彩石色才能勻凈,並顯得豐富。否則重彩會花、火。
1、先從最重的墨色上起,一般是松針,用墨調花青先染1、2遍。
2、常規畫法暖的山石(綠色)用赭石打底色,冷的山石(青色)用花青打底。我的畫法是用赭石整個打底,青色山石再上花青,這樣顏色更加沉穩,一般均上2遍。
3、山石暗部用花青調墨稍加渲染。
4、更重的山石墨與花青多上2遍,分出層次結構。
5、綠色山石先用草綠罩一遍。
四、上重彩
1、綠色山石染三綠,流出邊上的赭石色。
2、上石青。這張畫我用頭青調肽青藍。石青較難染勻,上幾遍可用清水洗一次。
3、渲染階段。之前的石青石綠屬於平塗,沒有層次和厚重感,渲染可以達到這種效果。用石青或石綠在山的亮部繼續染,暗部石色保持薄的狀態。後面的山石設色較豐富,也比較灰,用石青石綠分染不同部分,有的部分兩色調和使用。這樣,前景的山石青綠色較厚較純,後景的顏色較薄較灰,形成色彩空間。
五、深入整理。這一步非常關鍵,因為之前上的石色會顯得生、艷,這一步要調整色彩關系。
1、用赭石調花青成一種灰色,渲染遠景較灰的山石,直至更穩重。
2、用上面顏色渲染前景山石的暗部,分出層次。顏色較深的暗部山石用花青赭石再調墨將其畫暗。
3、前景藍色山頭最亮部用三青調三綠提亮。
4、染雲的白粉,分染。
5、復勾,醒線。用淡墨調胭脂復勾青色山頭,淡墨調花青復勾綠色山頭。這用的是色彩的互補關系。綠色暖用偏冷的顏色醒線,青色山用偏紅的顏色醒線,會更鮮明豐富。適當用帶顏色的干筆皴擦,使山石更具有質感,切勿過多,用筆要講究,不能塗抹。
6、點墨。代表山上樹木的蔥蘢。後面山石的點較多較密,分多次點成。要注意點的方向要統一,不能無章法無規律,這要深入研究臨本。完成。
⑥ 請問,1、簡析中國傳統青綠山水畫的材料及技法 2、中國青綠山水畫的色彩特徵是什麼
特徵就是濃墨重彩。材料就是中國的材料:宣紙(生宣)、毛筆、墨、中國畫顏料及其他相關的硯台、鎮紙、筆架、氈墊、筆洗、色碟等等,
技法嗎:皴、擦、點、染。青綠山水一般工筆和半工半寫較多,所以呢分染的技法多的多一些!
⑦ 青綠山水的技法
「青綠山水」作為一種中國畫的技法,以礦物顏料石青和石綠為主,宜表現色澤艷麗的丘壑林泉。青綠山水又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皴筆少,著色濃重;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施青綠,在古代繪畫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青綠山水始創於唐代,經幾代畫家發展傳承,形成一種程式化的表現方法,但要畫好難度很大,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說:「凡設青綠,體要嚴重,氣要輕清,得力全在渲暈,余於青綠法靜悟三十年始盡其妙。」換言之,畫青綠沒有水墨畫功底是不行的。現代畫家中擅長青綠山水技法的不在少數,像張大千、黃賓虹、黃山壽、吳湖帆、謝稚柳、賀天健、陳佩秋等都是畫青綠山水的高手,並在畫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⑧ 當代畫青綠山水的名家有哪些,特別是值得收藏的
「青綠山水」作為一種中國畫的技法,以礦物顏料石青和石綠為主,宜表現色澤艷麗的丘壑林泉。青綠山水又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皴筆少,著色濃重;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施青綠,在古代繪畫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
青綠山水代表畫家:唐代畫家李思訓,北宋畫家王希孟,南宋畫家趙伯駒、趙伯驌,元代畫家趙孟頫,明代畫家仇英、張宏,清代畫家袁江、袁耀,現代畫家張大千、陳佩秋,當代畫家林容生,劉遠東等。
⑨ 青綠山水畫是國畫山水畫的一個分支,技法上有哪些不同呢
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個分支,中國山水畫可以分為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而青綠山水又分為大青綠山水和和小青綠水!青綠山水是用礦質石青,石綠主色的山水畫,大青綠山水著色濃重,裝飾性極強,小青綠山水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之上照上薄薄的青綠色!
總的來說青綠山水在技法上和水墨山水的差別有,青綠山水的顏料就是用石青和石綠,有時外可以加泥金;水墨山水主要是用水和墨來完成作品,就是純用水墨不設顏色的山水畫體!但他們都是中國畫,作為國畫,運用勾皴、點、染的方法作畫,他們的筆法都是由點、線、面構成的,而線條的運用是最重要的,在墨法上也都是利用水的作用,產生濃、淡、干、濕、深、淺不同的變化!水墨山水畫的技法分為大寫意,小寫意,潑墨,破墨等,在潑墨山水畫技巧中,以皴法運用最多,因為潑墨沒有設定型,潑出什麼就是什麼,這樣要是不用皴法則不能顯出形狀。青綠山水分為大青綠和小青綠兩種,青綠山水以工筆畫為主,比較適合表現色澤艷麗的丘壑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