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是什麼
農民問題
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分清敵友。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無產階級領導權。農民的首要問題:土地問題。
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其中的貧雇農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而中農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質上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革命,中國革命戰爭實質上就是黨領導下的農民戰爭。
(1)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綱領,為中國人民指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最低綱領,即黨在當前階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其次開始採取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政黨和政治派別沒有採取過、也不可能採取的革命方法,即群眾路線的方法。
『貳』 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
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
中國農民問題包括兩個互相聯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毛澤東一生高度重視農民問題。毛澤東對中國農民問題的探索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界,分為兩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前,通過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政治革命,解放農民;新中國成立後,通過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農民共同富裕。
毛澤東在解決中國農民問題方面,既經歷了巨大的成功,也走過了曲折的彎路。正是在毛澤東的帶領下,中國農民才永遠地站起來,開始堂堂正正地做人,並邁開了通向共同富裕道路的大步。
(2)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農民問題包括兩個互相聯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毛澤東一生高度重視農民問題。1963年7月22日,他在會見澳大利亞共產黨左派希爾夫婦時,指出:
我是比較注意農民問題的,也得花十年的功夫才了解全部農民問題,了解了農村各階級的相互關系[ 轉引自《毛澤東對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內部報告)]。
毛澤東對中國農民問題的探索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界,分為兩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前,通過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政治革命,實現農民翻身解放;新中國成立後,通過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農民共同富裕。
毛澤東在解決中國農民問題方面,既經歷了巨大的成功,也走過了曲折的彎路。正是在毛澤東的帶領下,中國農民才永遠地站起來,開始堂堂正正地做人,並邁開了通向共同富裕道路的大步。總結毛澤東在探索中國農民問題出路上的經驗與教訓,對於今天解決「三農」問題,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叄』 中國革命基本問題是什麼
中國革命基本問題是農民,而且中國革命的最廣泛的動力,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主力。農民是中國軍隊的基本來源,中國不同時期的中國人民的武裝力量絕大部分是穿著軍裝的農民。農民游擊戰爭是主要的武裝斗爭形式,它與以往農民武裝斗爭的根本區別在於有無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農民在中國革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農民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群眾,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主要壓迫和剝削對象,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中國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
2、中國民主革命反封建的重要是消滅封建土地佔有制度,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因而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中國革命走的又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事實上中國革命隊伍主要是由穿上軍裝的農民組成的。
『肆』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是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
基於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六是革命的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性質不同,它仍然屬於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但它與社會主義革命又是互相聯系、緊密銜接的,中間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只有認清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才能正確領導中國革命。
『伍』 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
農民問題。
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這是貫穿革命始終的問題,農民作為革命的主力軍,尤其是貧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領導權問題。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本質的區別就是領導權掌握在誰的手上,掌握在資產階級手裡就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掌握在無產階級手裡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領導權問題作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雖然不是貫穿始終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仍會犯「左」或者右的錯誤。
『陸』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是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問題
因為農村包圍城市道路與列寧主義的高度一致,並且我國農民占很大的主導地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也很大一部分是農民,因為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是: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的結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始。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政治路線。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並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完整的科學表述。
這條總路線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內容:一是革命的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是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築。
它的根本目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二是革命的對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三是革命的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是領導力量。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五是革命的具體步驟。
(6)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民主主義革命完全勝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注意是「完全勝利」)
南京國民政府覆滅之時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此時可以說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
因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而1949年建國初期,當時只是完成了反帝和一部分反封的任務,因為當時中國尚有未解放地區,並且封建土地所有制也並沒有完全廢除。
所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全勝利時間應該是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時。當時正式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完成,開始邁進社會主義革命時期。
在高中的歷史課本中沒有把這兩個概念詳細區分,一般考試時遇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答「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即可。
基於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為黨的各項工作確立了總的指導方針。在這條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並為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創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條件。
『柒』 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是( ) A.武裝斗爭問題 B.分清敵友 C.統一戰線問題 D.農民問題
在中國,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這是因為: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是基本的群眾,也是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壓迫榨取的主要對象。如果農民不起來參加並擁護中國的民主革命,革命是不會成功的。因此,毛澤東明確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2、農民問題是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問題。無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領導者。但是,如果沒有廣大的同盟軍,單靠無產階級孤軍奮戰,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就是一句空話。在同盟軍中,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而且與無產階級有著天然的聯系。因此,工農聯盟的形成,就成為無產階級實現其領導權,最大限度地孤立、打擊敵人的首要條件。
3、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是武裝斗爭,而且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這就要求充分重視農民問題,解決他們最關心的土地問題,使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獲得最廣大的人力物力支援。
毛澤東指出,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現階段的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敵人,封建主義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社會基礎,這就決定農民不僅是無產階級反帝反封建的同盟軍,而且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軍。
因此,中國的民主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農民戰爭,「新民主主義政治,實質上就是授權給農民」。這樣,農民問題,「就成了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的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
這毛澤東完全是從中國的社會性質和農民的實際出發,突破了馬克思主義根據西歐情況對農民做出的結論,第一次充分肯定了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因為這樣,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在農村找到了自己強大的依靠力量,農村根據地在敵人的包圍中得以鞏固和擴大,工農武裝割據成為現實。正如毛澤東所說,「由於中國革命主力軍的農民的斗爭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之下」。這樣,就使得「中國革命有在農村區域首先勝利的可能。」
『捌』 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什麼
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A、農民問題)。
中國革命分為國民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土地光明時期。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其中,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是最主要的革命對象。官僚資本指四大家族及軍閥控制的資本。
(8)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十月革命勝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使帝國主義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擊,從而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從帝國主義統治的後方基地變成了反帝斗爭的前哨陣地,大大增強了世界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力量。
中國革命的勝利,大大激勵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遭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斗爭的信心和決心;它對國際局勢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爭也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玖』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是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是1.武裝斗爭和農村包圍城市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主要法寶
《〈共產黨人〉發刊詞》中系統地闡述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問題,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基本問題,是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法寶;正確地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就等於正確地理解了全部中國革命。第一,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兩個基本特點;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武裝斗爭,要有統一戰線的配合與支持;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基本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第二,黨的建設是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聯系著,是同黨對於統一戰線問題和武裝斗爭問題的正確處理與否密切聯系著的;黨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了,也就能更正確地處理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的問題。
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中國的武裝斗爭的實質
[分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內部沒有起碼的資產階級民主,反動統治階級憑借強大的反革命武裝對人民實行獨裁恐怖統治。這就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長期的武裝斗爭。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進程的一個基本特點和主要法寶。在中國,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
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這是因為,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國軍隊的主要來源。
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基本理論
[分析] 近代中國的特殊國情、特殊的城鄉關系,決定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中國革命不能照抄、照搬俄國十月革命通過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奪取全國勝利的經驗,而只能走相反的路,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
毛澤東關於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的主要內容:第一,關於中國的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原因與條件的分析;第二,關於 「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以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三者之間的關聯的分析;第三,關於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