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早期指南針又稱為什麼
中國早期指南針又稱為「司南」、「羅盤」。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稱,始於戰國,終止於唐代。後來隨著指南鐵魚、蝌蚪形鐵質指向器、水浮磁針等磁針的發明,為了使用方便,讀數容易,磁針常常被置於一個標有方位的地盤之上,因此早期指南針也被稱為「羅盤」。
指南針,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南極指向地理南極(磁場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❷ 中國早期的指南針也被稱為什麼
中國早期的指指南針也被稱為司南。
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稱,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終止於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為司南古義不斷演化,使它與一系列的古代發明結下了不解之緣。
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
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對地理大發現和海上貿易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指南針的發明源於中國古人如何定向問題的研究,也表明古人對如何定向問題的重視,為此,指南針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古代中國人將指南針用於軍事和航海的活動,也被用於堪輿術,後來還輾轉傳入歐洲,在歐洲的航海活動和地理大發現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航海技術發明中,指南針也是最重要的單項發明。
❸ 中國早期的指南針被稱為什麼名字
中國早期的指南針被稱為司南。
指南針在中國出現的時候很早,僅從能找到的文字記錄來看,戰國時代的文獻中就有關於指南針的記載了。那時的指南針叫司南,《鬼穀子》中寫道:「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為其不惑就是不迷路的意思,可見司南車的有途是指引方向。
此外,東漢王充在《論衡》中寫道:「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柄指南。」所以司南的形制被認為是杓形。磁石的南極磨成長柄,放在青銅製成的光滑如鏡的底盤上,再鑄上方向性的刻紋。
這個磁勺在底盤上停止轉動時,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這就是傳統上認為的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儀器,叫做司南。其中,「司」就是「指」的意思。
發展歷史
指南針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稱,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終止於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由於司南使用不便利及不甚准確的原因,唐代堪輿家開始尋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於是指南鐵魚或者蝌蚪形鐵質指向器及水浮磁針應運而生。
活動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的山西堪輿家丘延瀚,被後世堪輿家推崇為堪輿術三針(正針、縫針和中針)中最早出現的正針法的創始人。宋代傑出的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指南針發展的當時狀況作了詳盡的論述。
沈括總結了勞動人民在實踐在創造的四種指南針的裝置方法。包括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縷旋法等。他還記載了人工授磁方法即「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這種用人工製成磁體,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為近代指南針(羅盤針)的基本結構原理奠定了基礎。
❹ 中國最早的指南針被稱為什麼名字
中國最早的指南針被稱為司南。戰國時期,人們利用磁石的吸鐵性和指極性製造的一種指示南方的器具。司南的形狀像湯勺,底圓而平滑。可以在「地盤」上自由旋轉。等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停止在指向南面的方向。因為司南必須配有底盤,所以後人又稱之為「羅盤針」。司南就是羅盤的前身,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
特性
由於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磨製而成的,所以磁石的極向不易准確地確定,而且受震盪之後,磁性易失。又加上它體積較大,不易加工得小巧輕便。難於克服與地盤的摩擦力而正確指示方向,故未能廣泛應用。
因此,司南的成品率很低,很難普及推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的需要,促使人們製造出比司南更好的指向儀器。
❺ 中國早期的指南針也被稱作為什麼
中國早期的指南針也被稱為司南。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稱,始於戰國,終止於唐代。因為司南古義不斷演化,使它與一系列的古代發明結下了不解之緣。記載司南的最早的文獻是《鬼穀子》,其中寫道:「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
從《鬼穀子》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鄭人去「取玉」,必須要帶上司南,就是為了避免方向的迷失。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對地理大發現和海上貿易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指南針的發明源於中國古人如何定向問題的研究,也表明古人對如何定向問題的重視。為此,指南針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代中國人將指南針用於軍事和航海的活動,也被用於堪輿術,後來還輾轉傳入歐洲,在歐洲的航海活動和地理大發現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航海技術發明中,指南針也是最重要的單項發明。
❻ 早期的指南針被稱為什麼
早期的指南針被稱為司南。
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由三部件組成,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是古代華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據考古學家猜測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勺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實物在四川成都。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