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日時期 飛虎隊全員為中國人嗎
全不是,全是美國人。
飛虎隊,正式名稱為美籍志願大隊(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簡稱AVG
),又稱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華民國成立,由美國飛行人員組成的空軍部隊,在中國、緬甸等地對抗日本。
㈡ 中國遠征軍歷時多久,殺敵多少,主要領導者是誰
中國遠征軍兩次入緬甸作戰,3年零3月。
殲敵沒有單獨統計,都是和友軍(英印軍,美軍)一起的數字。
殲敵約9萬人(日方數字為4萬)
中國軍隊前後投入40萬,死傷20萬。
主要領導:
史迪威 -(美國人)中緬印戰區參謀長,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
索爾登 -(美國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
杜聿明 - 1942年第一次遠征軍代總指揮(初期)兼第五軍軍長
羅卓英- 1942年第一次遠征軍總指揮
鄭洞國- 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
衛立煌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司令長官
黃琪翔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副司令長官
蕭毅肅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參謀長
司可庄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副總參謀長 後勤司令 兵站總監
宋希濂 - 第11集團軍總司令
黃傑 - 1943年任第11集團軍副總司令, 1944年9月接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
霍揆彰 - 第20集團軍總司令
方天 - 第20集團軍副總司令
孫立人 - 新38師師長、1944年任新一軍軍長
廖耀湘 - 新22師師長,1944年任新六軍軍長
王凌雲 - 第2軍軍長
鍾彬 - 第71軍軍長
何紹周 - 第8軍軍長
李彌- 第8軍副軍長兼榮譽第一師師長
戴安瀾- 第200師師長
㈢ 中國遠征軍的重要將領
杜聿明 - 1942年第一次遠征軍代總指揮(初期)兼第五軍軍長
羅卓英- 1942年第一次遠征軍總指揮
戴安瀾- 第200師師長
廖耀湘 - 新22師師長,1944年任新六軍軍長
余韶- 第96師師長
甘麗初 - 第6軍軍長
彭壁生 - 第49師師長呂國銓 - 第93師師長
張軫- 第66軍軍長
劉伯龍 - 第28師師長
馬維驥 - 第29師師長
孫立人 - 新38師師長、1944年任新一軍軍長
史迪威 -(美國人)中緬印戰區參謀長,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
索爾登 -(美國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
鄭洞國- 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
李鴻 - 1944年任新38師師長
唐守治 - 新30師師長
李濤 - 新22師師長
龍天武 - 第14師師長
潘裕昆 - 第50師師長
衛立煌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司令長官
黃琪翔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副司令長官
蕭毅肅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參謀長
司可庄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副總參謀長 後勤司令 兵站總監
宋希濂 - 第11集團軍總司令
黃傑 - 1943年任第11集團軍副總司令, 1944年9月接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
王凌雲 - 第2軍軍長
鍾彬 - 第71軍軍長
霍揆彰 - 第20集團軍總司令
方天 - 第20集團軍副總司令
何紹周 - 第8軍軍長
李彌- 第8軍副軍長兼榮譽第一師師長
陳納德 - 飛虎隊指揮官,少將
㈣ 中國遠征軍在二戰中共有多少人 由誰率領出征的
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 羅卓英 副司令長官 杜聿明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軍長 杜聿明(兼)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六師 師長 余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國民革命軍第二百師 師長 戴安瀾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十二師 師長 廖耀湘 國民革命軍裝甲兵團、炮兵團、工兵團、騎兵團、汽車兵團。 國民革命軍第六軍 軍長 甘麗初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師 師長 彭璧生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三師 師長 呂國銓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五十五師 師長 陳勉吾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六軍 軍長 張軫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十八師 師長 劉伯龍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十九師 師長 馬維驥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十八師 師長 孫立人 派出遠征軍10萬人,組成3個軍
㈤ 中國遠征軍主要軍職人員、各軍將領、戰斗序列、傷亡人數、司令部主要人員
中國遠征軍主要軍職人員及司令部主要人員:
(一)中國遠征軍第一路指揮系統表 (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長官 衛立煌(未到任) 羅卓英(繼任)
第5軍(軍長) 杜聿明
第200師(師長) 戴安瀾 新編第22師(師長) 廖耀湘 新編第96師(師長) 余韶
游擊支隊 黃翔 工兵團 李樹正 裝甲兵團 胡獻群 炮兵團 朱茂臻
汽車兵團 洪世壽 騎兵團 林承熙
第6軍(軍長) 甘麗初
第49師(師長) 彭壁生 第93師(師長) 呂國銓 暫編第55師(師長) 陳勉吾
第66軍(軍長) 張軫
新編38師(師長) 孫立人 新編第28師(師長) 劉伯龍 新編第29師(師長) 馬維驥
另司令長官部直轄36師(師長) 李志鵬
(二)中國遠征軍指揮系統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長官 陳誠 衛立煌(1943年冬繼任) 副司令長官 黃琪翔
第十一集團軍 總司令 宋希濂 副總司令 黃傑
第2軍(軍長) 王凌雲
第9師(師長) 張金廷 新編第33師(師長) 楊寶
輜重團 段壽清
第6軍(軍長) 黃傑(史宏烈繼任)
預備第2師(師長) 顧葆裕 新編第39師(師長) 洪行
輜重團 鄭殿起 通訊營 馮行之 戰車防禦營 梁中介
第71軍(軍長) 鍾彬
新編第28師(師長) 劉又軍 第87師(師長) 張邵勛
輜重團 吳濤 另集團軍直轄第36師(師長) 李志鵬 第200師(師長) 胡家驥
第5軍炮兵營 指揮官不詳
第二十集團軍 總司令 霍揆彰 副總司令 方天
第53軍(軍長) 周福成 (趙鎮藩繼任)
第116師(師長) 趙鎮藩(劉潤川繼任) 第130師(師長) 張玉挺(王理寰繼任)
輜重團 劉寶華
第54軍(軍長) 方天
第14師(師長) 龍天武 第50師(師長) 潘裕昆 第198師(師長) 葉佩高
工兵第2團 林松 通訊部隊 指揮官不詳
第6軍 何紹周(軍長)
榮譽1師(師長) 汪波 第82師(師長) 王伯勛 第103師(師長) 熊綬春
另集團軍直轄高炮第49團3營 第6軍山炮營 輜重團 雷震波 第93師(師長) 呂國銓
炮兵部隊指揮官 邵百昌 工兵部隊指揮官 傅克軍 通訊營 滇康緬特別游擊區總指揮 鄭坡
(三)中國遠征軍駐印指揮系統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總指揮 史迪威 副總指揮 鄭洞國
新編第1軍(軍長) 鄭洞國(兼任,孫立人、潘裕昆先後繼任)
新編第30師(師長) 胡素(唐守治繼任)
新編第38師(師長) 孫立人(李鴻繼任)
新編第30師(師長) 潘裕昆
新編第6軍(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後組建,軍長) 廖耀湘
新編第22師(師長) 廖耀湘(李濤繼任)
第14師(師長) 龍天武
第50師(師長) 潘裕昆
直屬部隊戰車指揮官 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擊支隊指揮官 黑格准將
第一支隊隊長(新編第38師第88團) 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隊隊長 韓特上校
美軍第5307混成旅(代號加拉哈特部隊)指揮官 梅利爾准將
(四)飛虎隊(1943年3月正式改編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指揮官 陳納德少將
戰斗序列:
1942年第一次遠征:
同古戰役
仁安羌大捷
緬北大撤退
1944年第二次遠征:
滇西緬北戰役
光復騰沖
松山戰役
龍陵戰役
胡康河谷戰役
孟拱河谷戰役
密支那戰役
遠征軍殉國軍職以上將領:
凌則民 陸軍少將,第96師288團團長、臘戌警備副司令,1942年4月,緬甸滿納
柳樹人 陸軍少將(追授),第5軍200師599團團長,1942年5月,緬甸
戴安瀾 (1904—1942)安徽省無為縣練溪鄉旗桿戴村人,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中國遠征軍第200師少將師長,1942年5月26日在緬甸茅邦村抗擊日軍的戰斗中犧牲。蔣介石電令務必將其遺體抬回祖國,終因天氣炎熱3日後被部下火化帶回中國。1942年7月6號,騰沖縣臨時縣長張文德,領騰沖縣數萬老少下跪迎接戴安瀾靈柩歸國。同年10月16日,民國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
閔季連 陸軍少將(追授),第36師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雲南保山
胡義賓 陸軍少將,第5軍96師副師長,1942年6月27日,緬甸埋通
李竹林 陸軍少將,滇緬警備司令、遠征軍兵站參謀長,1943年夏,緬甸
陳范 陸軍少將,遠征軍司令長官部高參,1944年1月31日,緬甸
張劍虹 陸軍少將,第5軍高級參謀,1944年1月31日,緬甸
洪行 陸軍中將(追授),第6軍新39師副師長,1944年12月17日,雲南龍陵
李頤 (?--1944年)湖南省醴陵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1943任中國遠征軍第六軍預備第二師第五團上校團長。1944年,在騰(沖)龍(陵)戰役中犧牲。1944年11月29日,民國政府追任為陸軍少將。
覃子斌 ( ?-1944)湖南大庸人。陸軍遠征軍第54軍198師594團上校團長。曾建「華夏敢死隊」與日軍148聯隊第一大隊長吉原少佐「戰神沖鋒隊」於高黎貢山冷水溝對決。44年5月11日大反攻。渡江後助攻北齋公房時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少將。
傷亡人數:
第一次遠征失敗之後,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000人,傷亡56480人(絕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
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殲滅日軍4.8萬餘人,解放緬甸土地約13萬平方公里。滇西中國遠征軍傷亡67403人,殲滅日軍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約3.8萬平方公里。中國遠征軍完成了中國戰略大反攻的全面勝利。
各軍名將:
杜聿明 - 1942年第一次遠征軍代總指揮(初期)兼第五軍軍長
羅卓英 - 1942年第一次遠征軍總指揮
戴安瀾 - 第200師師長
廖耀湘 - 新22師師長,1944年任新六軍軍長
余 韶 - 第96師師長
甘麗初 - 第6軍軍長
彭壁生 - 第49師師長
呂國銓 - 第93師師長
張 軫 - 第66軍軍長
劉伯龍 - 第28師師長
馬維驥 - 第29師師長
孫立人 - 新38師師長、1944年任新一軍軍長
史迪威 -(美國人)中緬印戰區參謀長,1942年底至-1944年10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
索爾登 -(美國人)1944年10月接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
鄭洞國 - 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
李 鴻 - 1944年任新38師師長
唐守治 - 新30師師長
李 濤 - 新22師師長
龍天武 - 第14師師長
潘裕昆 - 第50師師長
衛立煌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司令長官
黃琪翔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副司令長官
蕭毅肅 - 中國遠征軍(1944年第二次)參謀長
宋希濂 - 第11集團軍總司令
黃 傑 - 1943年任第11集團軍副總司令, 1944年9月接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
王凌雲 - 第2軍軍長
鍾 彬 - 第71軍軍長
霍揆彰 - 第20集團軍總司令
方 天 - 第20集團軍副總司令
何紹周 - 第8軍軍長
李 彌 - 第8軍副軍長兼榮譽第一師師長
㈥ 「飛虎隊」創始人克萊爾·李·陳納德,他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他是一位將軍,在軍隊上他曾帶領美國士兵打過無數勝仗,之後他退役自己創立了飛虎隊更是對飛虎隊嚴加訓練成為了第1突擊隊。
㈦ 當年的飛虎隊員到底有多少人
100來人,主要負責培訓中國飛行員飛行技術作戰能力,最有名氣的就是打掉日本的零式飛機,零式飛機是日本飛機王牌牛的不行,一段時間空中稱霸,後來被美國飛行員擊落一架,並對飛機展開研究,最後有了對付零式飛機的方案,中國站場第一次打破零式神話一次戰斗中全滅零式飛機中國只損失一架,後來有了飛虎隊這個名字。
望採納
㈧ 飛虎隊隊員穆愛仁:抗戰時無私援助中國,戰後帶著家人來定居。後來呢
"飛虎隊"是不是聽上去很酷?上個世紀的飛虎隊,在國人眼裡。是英雄的化身。他們來自異國他鄉,遠赴重洋支援中國,在中國戰場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了中美合作的代表,是中美精誠合作的化身。
穆彼得一家,如今依舊生活在中國。他們一家總會在平時做一些公益活動。他們會給福利院孩子送去一些繪本,會給山區的小朋友買禦寒的衣服。閑暇之餘,他們也會走進山區,志願當一名教師,去給那些從沒見過外面世界孩子講故事。穆愛仁的行為,滲透在家風里,深刻影響著這個遠道而來的家庭。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吸引著眾多外國人前來學習。孔子學院如今,也在世界地圖上遍地開花。我國的文化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他們喜愛並決定留在這個美輪美奐的國度。我們歡迎真心喜愛中華文化的每一個人,但面對侵略者,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戰爭之下,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是共識。在這個共識下,中華民族將無堅不摧,蓬勃壯大。
我們從小就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它告訴我們:不做柔弱的菟絲草,要做有鋒芒的野玫瑰,在野草間兀自飄香。
㈨ 誰知道「中國遠征軍」的人員名單
(一)中國遠征軍第一路指揮系統表(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長官 衛立煌(未到任)羅卓英(繼任)
第5軍(軍長)杜聿明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新編第22師(師長)廖耀湘新編第96師(師長)余韶
游擊支隊黃翔工兵團李樹正裝甲兵團胡獻群炮兵團朱茂臻
汽車兵團洪世壽騎兵團林承熙
第6軍(軍長)甘麗初
第49師(師長)彭壁生第93師(師長)呂國銓暫編第55師(師長) 陳勉吾
第66軍(軍長)張軫
新編38師(師長)孫立人新編第28師(師長)劉伯龍新編第29師(師長)馬維驥
另司令長官部直轄36師(師長)李志鵬
(二)中國遠征軍指揮系統表(1943年至1945年3月)
司令長官 陳誠衛立煌(1943年冬繼任)副司令長官黃琪翔
第十一集團軍 總司令宋希濂副總司令黃傑
第2軍(軍長)王凌雲
第9師(師長)張金廷新編第33師(師長)楊寶
輜重團段壽清
第6軍(軍長)黃傑(史宏烈繼任)
預備第2師(師長)顧葆裕新編第39師(師長)洪行
輜重團鄭殿起通訊營馮行之戰車防禦營梁中介
第71軍(軍長)鍾彬
新編第28師(師長)劉又軍第87師(師長)張邵勛
輜重團吳濤另集團軍直轄第36師(師長)李志鵬第200師(師長)胡家驥
第5軍炮兵營指揮官不詳
第二十集團軍 總司令霍揆彰副總司令方天
第53軍(軍長)周福成 (趙鎮藩繼任)
第116師(師長)趙鎮藩(劉潤川繼任)第130師(師長)張玉挺(王理寰繼任)
輜重團劉寶華
第54軍(軍長)方天
第14師(師長)龍天武第50師(師長)潘裕昆第198師(師長)葉佩高
工兵第2團林鬆通訊部隊 指揮官不詳
第6軍 何紹周(軍長)
榮譽1師(師長)汪波第82師(師長)王伯勛第103師(師長)熊綬春
另集團軍直轄高炮第49團3營第6軍山炮營 輜重團 雷震波第93師(師長)呂國銓
炮兵部隊指揮官邵百昌工兵部隊指揮官傅克軍通訊營 滇康緬特別游擊區總指揮鄭坡
(三)中國遠征軍駐印指揮系統 (194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
總指揮史迪威副總指揮鄭洞國
新編第1軍(軍長)鄭洞國(兼任,孫立人、潘裕昆先後繼任)
新編第30師(師長)胡素(唐守治繼任)
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李鴻繼任)
新編第30師(師長)潘裕昆
新編第6軍(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後組建,軍長)廖耀湘
新編第22師(師長)廖耀湘(李濤繼任)
第14師(師長)龍天武
第50師(師長)潘裕昆
直屬部隊戰車指揮官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擊支隊指揮官黑格准將
第一支隊隊長(新編第38師第88團)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隊隊長韓特上校
美軍第5307混成旅(代號加拉哈特部隊)指揮官梅利爾准將
(四)飛虎隊(1943年3月正式改編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指揮官陳納德少將
㈩ 飛虎隊的歷史資料
交流及歷史資料
由於中國內地居民從未見過鯊魚,於是誤將這些飛機稱作「飛老虎」,昆明一家報紙上便使用「飛老虎」一詞來形容志願隊的飛機。航空隊里的中國翻譯見到後,將其翻譯為「Flying Tiger」這個名字告訴給陳納德,於是將航空隊命名為「飛虎隊」。
從投入看,飛虎隊絕對是一支純正的雇傭兵部隊:根據民國政府與美國飛行員簽訂的合同,每一位飛行員都能獲得不菲的報酬。飛行員月薪600美元,小隊長月薪650美元,中隊長月薪700美元。另外擊落每架日機有500美元獎金。與此相比較,1年後美國陸軍航空隊飛行員月薪最多也只有347美元 。
不僅如此,這些飛虎隊隊員在中國的生活水平之高,是當時的普通中國人無法想像的。根據陳納德提出的要求,國民政府「應給每個飛行員提供單人房……給全體人員提供分隔、獨立的浴室及廁所……給每五十個人提供游戲娛樂房。這些房間應該有打牌桌、游戲桌或乒乓球桌。」實際提供給這些人的則是星級酒店的服務。
這一標准在美軍來華參戰後依然延續,並成為各地的沉重負擔:僅昆明一地的美軍每天就要消費黃牛約100頭。昆明一度將當地的黃牛全部宰殺以供應美軍肉食,後來不得已改用水牛肉繼續供給。直到後來連水牛也供應不上時,國軍還設法為美軍提供了不少氂牛肉 。
在飛虎隊員們來華時期,當時的東方大陸對這些飛行員們來說是神秘的和充滿吸引力的,同樣對於中國軍民來說,這些漂洋過海而來的年輕人也同樣讓他們感到新奇。但是語言不通成為了雙方語言交流上的障礙,中國軍民為了表達對這些援華作戰的年輕人的敬意,於是豎起大拇指,說「頂好(ding hao)」。這些飛行員非常喜歡這個標語和手勢,他們經常和當地軍民互相豎起大拇指,說「頂好(ding hao)」,這成為了當時當地軍民和飛虎隊隊員中的流行語言和動作,有的飛行員甚至也將此標語的拼音寫在了飛機上以及宣傳畫上。
飛虎隊來到中國時,彩色照相機剛發明不久,他們在與中國軍民交流的過程中用彩色相機拍下了當時中國的風土人情,成為寶貴的彩色照片歷史資料。而且,飛虎隊還帶來了可口可樂,將它傳遍大江南北。 深厚情誼
飛虎隊隊員在執行任務之時,「援華助戰條幅」也是隨身攜帶的。在與日軍作戰之時,會遇到駕機被擊傷或者擊落,飛行員跳傘的情況。在飛虎隊飛行員們跳傘落地後,經常會被當地的群眾們救起,同時幫助受傷的飛行員療傷。然後想辦法組織人員將飛行員送回飛虎隊的基地。當時國民黨政府為了盡可能保護這些援華飛行員,據說還下達過通知,凡是救起了當時援華飛行員的,護送回到國民黨政府處或者飛虎隊的軍事基地等處,皆可得到豐厚的回報和獎勵。救助飛行員同時也是危險的,飛虎隊飛行員墜機跳傘後,有時日軍會尾隨而至,搜捕跳傘的飛行員的蹤跡,飛虎隊飛行員被當地百姓救起藏起來後,當地群眾面對日軍的逼問,而沒有吐露被救飛行員的下落,有時候抓不到受傷的飛虎隊飛行員,當地百姓便會成為報復對象,受到迫害。據說曾經一位飛行員受傷跳傘後,被當地寨子中的群眾救起,躲藏起來療傷,日軍搜捕飛行員未果,遂將寨子中老少聚集起來,揚言倘若不說出飛行員下落,便將寨子中的人殺死,結果毫無結果,最後寨子中數名百姓遭遇毒手。在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中,便是這種溢於言表的感情,締結了飛虎隊隊員們和抗戰軍民們深厚的情誼。
老兵回訪
解散後,志願隊的大部分飛行員們先後回到了美國。他們幾乎都有一個特點,會在自己的物品上塗上「飛虎」的標志或者當年P—40戰斗機上的鯊魚嘴圖案,牢記這段戰斗的歲月。P—40系列各型飛機曾經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主要戰場的作戰行動,是航空博物界的重要收藏品。二戰期間共生產了這類飛機13738架,現保存在博物館和收藏家手中的尚有70餘架。
這些曾經翱翔藍天的「飛虎」已經退役,曾經年輕的飛行員們也逐漸老去和消逝,多年後,尚在志願隊的老戰士和他們後人們來訪了故地。雖然隨著時間推移和發展,一些曾經熟悉的地方已經改變了模樣,但是部分建築還是保留了當時的原貌,當這些映入那些老兵的眼中之時,他們難掩激動,無不感慨萬千,也許正如他們所說——這里有他們的青春和記憶……隊中有五邑籍華僑
據台山博物館館長蔡和添介紹,在抗戰期間,許多台山籍華僑參加了美國人陳納德組建的「飛虎隊」,他們有的是「飛虎隊」的飛行員,有的是「飛虎隊」的地勤人員。當年陳納德率領的2000多名「飛虎隊」隊員中,有九成左右的美籍華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從台山、恩平、開平等地赴美華人的後裔,特別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第14空勤大隊,基本上地勤人員都是祖籍廣東的。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參戰,美國國會也於1942年初通過了徵兵法案。當時,在美華裔青年被征入伍的有兩萬多人,在歐洲、太平洋、亞洲戰場上,其中有1300多名華裔軍人被編入以華人為主的第14服務大隊,被派遣到中國戰場支援美國第14航空隊作戰。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中國人習慣將所有美軍駐華單位稱為飛虎隊,因而盡管當時飛虎隊解散了,但是中國人還是習慣把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第十四航空隊稱為飛虎隊。
如今大部分台山籍「飛虎隊」隊員已經去世,廣東台山市建有「飛虎亭」紀念,此亭建成於1991年3月,位於台山市東北2公里處,素有「台山八景」美譽的石華山風景區內,由原「飛虎隊」空軍上尉祖籍台山台城鎮城南村的梁炳聰等10多位美籍華人飛行員捐資,委託台山市海外聯誼會修建。
秧塘印記——— 飛虎隊一段段不朽的往事
臨桂秧塘工業園雞公山腳下的秧塘機場,已經是飛虎隊在桂林僅存的建築遺存,機場輪廓依稀可辨。當年,這里曾是中美空軍並肩作戰、狠狠打擊日本強盜的重要前沿基地。1941年下半年至1944年9月20日,先後有上萬的桂林人服務於該基地,留下了可以自豪的青春足跡。
70年過去了,一座全新的紀念館拔地而起,當年的往事依然閃爍著不朽的光輝。
成千上萬桂林人建設秧塘機場
日前,記者來到了陳納德當年的飛虎隊指揮所。指揮所設在機場跑道旁的山腰洞里,山壁上有一塊白色石刻,用中英文刻著「飛虎隊指揮所舊址1943.12—1944.9」幾個極為醒目的大字。字的下面樹木蔥蘢,掩映著指揮所的洞口。整個山洞面積三四百平方米,洞壁刻有飛虎隊在桂林的概況。
洞口外有一塊大石,石上刻著陳納德將軍夫人陳香梅用中英文書寫的「陳納德將軍觀戰石」。當年,陳納德就是站在這塊石上觀看他的戰士們出征和返航。如果從軍事的眼光分析,東西峰叢可做天然屏障,南北方開闊延伸適合飛機起降,凈空條件比較差卻是一處易守難攻的軍用機場理想之地。
抗戰全面爆發後,秧塘機場被中央航空委員會及其顧問陳納德看中,先後在1939年、1940年和1941年進行了三次較大范圍的擴建。
修建沒有機械和動力,參與的各縣農民成千上萬,村村都奉命安排人員,他們搭建了茅棚竹舍,就住在機場周邊。
小山頭村的龍福旭老人當年修過機場、當過養場兵,人稱「機場通」。擴修大跑道時,20多歲的他是承修人之一。老人曾不止一次地向後輩回憶起過去的情景:「那時候我們先平整機場丘陵,然後在大跑道下挖基礎,放一層大片石為底,再放一層中片石,面上再放一層石渣。」因為沒有水泥,只能用混了黃泥漿的小石渣鋪做路面,到機場建設後期才改成用石灰、黃泥、沙子混合的三合土。這種獨特的路面,使得凡有飛機起落,秧塘機場的跑道上都會塵土飛揚。
由於要起落重型轟炸機,跑道的路面必須夠硬。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情況下,龍福旭這樣的民工只能拉著幾噸重的鋼筋混凝土巨碾來回壓實。劉村的劉富生老人也參加過這樣的工程。當時使用的石碾有大、中、小三種,中型石碾一般是70多人一組,大型石碾120人一組。老人曾說:「我們一邊唱著號子一邊拉石滾,也是蠻有味道的。」
限於落後的生產技術,幾乎每次開山取石都會有不少民工傷亡,但大家還是積極地投身到機場建設中,完成一個個偉大的工程,為戰機消滅侵略者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
1942年6月11日,陳納德親自從昆明率領飛虎隊4架P-40E和8架P-40B戰鷹戰斗機抵達桂林。帥氣的機隊在低空亮相時,桂林市民都向空中揮手歡呼。
飛虎隊抵達秧塘次日即與日軍激戰
第二天,飛虎隊就迎來了第一場激戰。
凌晨5點25分,引擎呼嘯聲震撼了大地,由21架日機組成的大編隊逼近桂林上空。訓練有素的飛虎隊立即起飛升空迎戰。日機剛剛飛臨秧塘機場上空,邦德機組突然一個爬升,穿過敵人的戰斗機群,徑直向中心的轟炸機群飛去。機槍一排掃射,敵轟炸機措手不及,企圖逃之夭夭。邦德機組的隊員迪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落一架敵機,鮑勃和約翰也彈無虛發,擊中兩架敵機。
邦德咬住一架轟炸機的尾部不放,對准其機尾射手的位置開火,不料自身的6挺機槍啞了5挺,機身還連連中彈。他趕緊避開敵機的炮火,准備重新裝彈。可是,飛機的冷卻裝置卻被擊中,向地面猛紮下去,直到降至600米低空的時候,他才終於拉平了機身。然而,一架日軍戰斗機還是緊緊地咬住了他。此時,邦德的戰機油壓表降至零,儀錶板因無油而發出了濃煙,根本不能繼續戰斗。看著跳傘高度不夠,邦德將飛機迫降在稻田裡,身受重傷卻得以死裡逃生。
當邦德機組在誘敵時,其餘的機組也跟日軍戰斗機糾結在一起。飛虎隊的戰斗機一會兒騰空躍起一會兒垂直猛扎,機槍聲嗒嗒作響,火星四射,空戰非常激烈。
戰斗結束後,敵人有11架飛機被擊落。飛虎隊損失了兩架飛機,兩位飛行員都安全返回了基地。
「飛虎隊」在漢中機場
抗戰時期,漢中是大後方的重鎮,日本飛機從武漢起飛,溯漢江而上,常來漢中偵察、騷擾和轟炸。美國空軍將領陳納德領導的「飛虎隊」,有一部分駐扎在漢中。他們的兵營就在城外西北部,從城內北校場的西北角可以去。當時城牆上有一根井繩下垂到城外,沿著井繩攀登,可以上下自如去到兵營。美國「飛虎隊」在漢中時期,留下了異常難得的影像資料。這些照片不僅成為了漢中市民參與抗戰的明證,還是研究漢中民國時期建築、城市發展等方面的珍貴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