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生態環境現狀如何呢
中國生態環境是指人們生活環境的狀況。主要表現在水土流失,垃圾污染,大氣污染,噪音污染等方面。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總體環境在惡化,局部環境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在逐漸擴大。
水土流失嚴重:
建國初期,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16萬平方公里。據1992年衛星遙感測算,中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7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8.7%。中國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區(從北到南)主要有:西遼河上游,黃土高原地區,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橫斷山脈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區。
沙漠化迅速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北方地區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過149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長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近25年共喪失土地3.9萬平方公里。目前約有5900萬畝農田,7400萬畝草場,2000多公里鐵路以及許多城鎮、工礦、鄉村受到沙漠化威脅。
草原退化加劇:
70年代,草場面積退化率為15%,80年代中期已達30%以上。全國草原退化面積達10億畝,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萬畝退化速度在擴大。由於草原的嚴重退化,從而導致牧草產量持續下降。
森林資源銳減:
中國許多主要林區,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昔日鬱郁蔥蔥的林海已一去不復返。全國森林採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林木生長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絕大多數國營森工企業將面臨無成熟林可採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態赤字,當代人已經過早過多地消耗了後代人應享用的森林資源。
⑵ 中國目前環境現狀
中國現在正處於近兩百年以來最好的歷史時期。雖然社會上還有許多的體制弊端,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矛盾,但是政治上比較穩定,法制化進程已經開始,市場經濟已經初步形成並步入正軌。二十一世紀的中華大地充滿各種人才成長發展的機遇。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就業難、失業率居高不下等等,都使我們的就業環境看起來不容樂觀,這就更需要在分析好社會現狀的基礎下,有針對性地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總體來說,我們現在面臨一個非常好的宏觀環境,社會安定,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迅速,並與全球一體化接軌,法制建設不斷完善,文化繁榮自由,尖端技術、高新技術突飛猛進。因此,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職業環境的變化。
⑶ 中國環境情況
目前來看,中國的環境問題不容樂觀。在世界八大環境問題中,中國引來了全世界的「矚目」。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我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資源的30%; 溫室效應的主要禍首二氧化碳,我國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國,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 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我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 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我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且按近十年的平均採伐和毀壞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將失去全部森林; 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 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 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我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關於環境問題,1979年在高度經濟增長開始之際,政府同時制定了環境保護法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⑷ 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面臨的環境污染主要有三大方面:
1、大氣污染。我國大氣中主要污染物是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這三類物質。
2、水體污染。目前我國水資源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工業污染,一些無良企業為節約治理成本將未經過治理的工業生產廢水直接排入水體,導致水體污染;農業污染,農業生產中使用大量的農葯,如有機磷農葯,有機氯農葯等。
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由於人類的生產活動如亂砍亂伐,不加控制的開采導致植被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農葯的成分大多都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一旦進入到土壤中,很難自然降解,只會越積累越多,加重了土壤的污染程度。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
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電磁波污染等)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⑸ 中國目前環境現狀
目前我國經濟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然而在這經濟高速發展,物質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背後,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正在面臨著更嚴重的挑戰。
現階段我國面臨的環境污染主要有三大方面:
1.大氣污染
我國大氣中主要污染物是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這三類物質。
這些污染物的來源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比如工業生產,石油礦產的開采,燃煤發電發熱,汽車尾氣的排放,垃圾的無措施焚燒等等。
2.水體污染
相必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地球被水環繞著,看起來水資源非常豐富,但是我們人類真正能用上的水資源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海洋水並不能直接為我們作用,我們需要的是淡水資源。那為什麼我們不用海洋水處理成淡水資源呢,原因是依據目前的技術和,只能實現小規模的海洋水轉換淡水工程,而且投入的資金也是很龐大的,投入與效益不成正比。所以我們還得依賴這僅有的一小部分淡水。
而我國是淡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之一,人口基數又大,讓本來就不夠用的水資源又變得更加珍貴。
目前我國水資源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工業污染,一些無良企業為節約治理成本將未經過治理的工業生產廢水直接排入水體,導致水體污染。
.農業污染,農業生產中使用大量的農葯,如有機磷農葯,有機氯農葯等。特別是在農村中,農民將使用過的農葯器具直接扔進河道,水溝中,導致水體受到污染。還有一種是農作物上的農葯殘留在降水的作用下,滲入地下水體中。
生活用水污染,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在使用這些水資源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生活污水,也稱中水,比如洗滌用水,醫療廢水等。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由於人類的生產活動如亂砍亂伐,不加控制的開采導致植被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農葯的成分大多都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一旦進入到土壤中,很難自然降解,只會越積累越多,加重了土壤的污染程度。重金屬污染,主要是由於開采礦石和生產企業排放含重金屬廢水原因導致。
我們的環境其實很脆弱,我們的生產活動直接影響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希望能夠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擁有一定的環保意識
⑹ 中國環境污染的現狀是怎樣的
中國目前的環境污染依然很嚴重,由其是在北方很多重工業城市,經濟產業中有化工制葯業、印染皮革業、釀酒食品業、牲畜養殖等行業.廢氣成分相對簡單,但其中的單一成分濃度較高,形成某種廢氣的單純異味.市政設施中有污水污泥處理廠、污水泵站、垃圾轉運站、垃圾處理廠或填埋場等.廢氣成分相當復雜,但每一種成分濃度都相對較低,形成典型的惡臭味.在環境污染中,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是最大的問題,空氣污染令中國人均折壽25個月。
造成嚴重污染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八個方面的原因:
1、發達國家的污染環境的企業,大量搬遷到發展中國家。我們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大量引進這類企業,還給予各種優惠政策。
2、國內一些中小企業,不重視保護環境。甚至凈化污染物的設備只是擺設,是為了應付檢查而設置的,平時隨意排污。
3、政府有關部門只追求經濟指標,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凡是出現的重大污染事件,都與政府有關部門的瀆職有關。
4、對於造成污染的企業,處理不力。發生了大的污染事故,只是象徵性的罰款,起不了警示作用,當地政府甚至於包庇縱容。
5、對於洋垃圾走私的處理不力,以至於有的地方、有的人敢於從國外搞了洋垃圾來賺錢,卻污染了自己的環境。
6、城市的盲目擴大、發展,忽視公共交通,不切實際地發展私家車,造成交通堵塞,機動車尾氣排放嚴重污染大氣環境。
7、農葯、化肥的過量使用。
8、城市垃圾沒有好好處理,沒有分類收集,造成垃圾污染。
⑺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的狀況怎樣
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主要表現為:
水土流失嚴重。建國初期,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16萬平方公里。據1992年衛星遙感測算,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7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8.7%。
我國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區(從北到南)主要有:西遼河上游,黃土高原地區,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橫斷山脈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區。
沙漠化迅速發展。我國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北方地區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過149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長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
近25年共喪失土地3.9萬平方公里。目前約有5900萬畝農田,7400萬畝草場,2000多公里鐵路以及許多城鎮、工礦、鄉村受到沙漠化威脅。
森林資源銳減。我國許多主要林區,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昔日鬱郁蔥蔥的林海已一去不復返。全國森林採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林木生長量。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絕大多數國營森工企業將面臨無成熟林可採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態赤字,當代人已經過早過多地消耗了後代人應享用的森林資源。
且我國的大氣污染和環境污染及其嚴重。大氣污染嚴重。我國大氣污染屬於煤煙型污染,北方重於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勢頭甚於大城市;產煤區重於非產煤區;冬季重於夏季;早晚重於中午。目前我國能源消耗以煤為主,約占能源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三。
煤是一種骯臟能源,燃燒產生大量的粉塵、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我國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近年來,被稱為「空中死神」的酸雨不斷蔓延,不僅影響大陸,而且也影響港澳和鄰近國家。
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鄉鎮企業迅速發展成為農村工業化的重要方向,以及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轉變的中介。與此同時,也給農村帶來生態環境更大范圍的污染,對農業資源、礦產資源造成更為嚴重的浪費。
1978年以前,農村環境污染主要是化肥、農葯等,1978年以後鄉鎮企業成為農村主要污染源。
⑻ 中國生態環境狀況是什麼怎麼進行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每年產生8.2億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約為46%。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和農用薄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已在全國蔓延。荒漠化與沙化災害目前,中國土地總面積的27.3%為荒漠化,荒漠化面積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中國每年遭受的強沙塵暴從50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沙漠化迫使內蒙古部分地區的居民搬遷。
建設生態文明,樹立生態文明觀,是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喚醒全民族的生態危害意識,認清生態環境問題的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不斷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盡可能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利用資源和改造自然環境,但我們不能無拘無束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不能無視自然規律改變自然環境,不能犧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⑼ 求我國的環境問題現狀
1、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
當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已經發展威脅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會問題,人類所面臨的新的全球性和廣域性環境問題主要有三類:一是全球性廣域性的環境污染,二是大面積的生態破壞,三是突發性的嚴重污染事件。目前,發達國家當前的環境問題主要是環境污染,發展中國家主要是環境破壞,而在我國,則同時存在著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這兩類環境問題。
1、環境破壞問題
(1)水土流失面積有增無減
水土流失是我國生態環境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由於規模不斷擴大的濫墾濫伐等違背自然規律的掠奪性開發,使我國的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目前總的狀況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積;災害加劇,惡性循環,水土流失面積有增無減。水土流失是「自然侵蝕」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加速侵蝕」相互選加的結果,又由於後者的強度增加而不斷發展。今後,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人地關系日趨緊張,對土地的開發強度會越來越大,如果不加強根本性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將進一步加劇。
(2)土地荒漠化加劇
荒漠化是指在乾旱、半乾旱和某些半溫潤地區,由於氣候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經濟生產潛力較少,甚至基本喪失。沙化土地的迅速蔓延主要是由於人類的不合理的活動,包括過度農、過度放牧、過度樵採和水資源利用不當等。
(3)耕地減少,土壤質量下降
在我國農業生態系統中,有限的耕地是制約生產的最主要因素,人地關系始終非常緊張。人口、耕地的逆向發展,一方面形成中國農業極高的土地生產率和極低的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對相對貧乏、潛力有限的耕地資源造成持久的壓力。因而帶來對土地的掠奪性索取、重用輕養,過分消耕地力,造成土壤質量日趨下降。
(4)植被覆蓋下降
中國歷史上曾是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但歷經代的砍伐破壞,中國已成為一個典型的少林國。我國森林的大量砍伐與農村資源的缺乏有很大的關系。農村生活用能以非商品能源為主,全國每年消費的3億多立方米木材中,約有三分之一用於燒柴,仍不能滿足農村基本生活用能的需求。森林是維持陸地自然生態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發展的生態屏障,具有改變和調節局地小氣候、防風固沙、保存物種等多項生態功能。森林資源的日益喪失,將使其生態功能減弱,進而引起水土流失、風沙等災害的加劇,導致生態環境的不斷退化。
長期以來,對草原掠奪性的粗放經營,破壞了草地生態平衡,使草地生態系統嚴重惡化。此外鼠蟲害肆虐草原,牧草損失嚴重。對草地的過度放牧、重用輕養以及盲目開墾,不僅使草原生態系統退化癱瘓,還嚴重影響畜牧業的發展。
(5)野生及珍稀物種瀕危
我國的生物資源非常豐富,擁有高等植物近3萬種,陸棲脊椎動物超過2300種,生物多樣性居世界第八位。由於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環境污染、自然災害以及過度捕撈等,使我國大量動植物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種群數量減少,很多物種已經或瀕臨滅絕。
2、環境污染問題
(1)鄉鎮工業環境污染迅速蔓延
不少鄉鎮工業由於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環境保護,造成農業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由點到面,迅速蔓延。由於鄉鎮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分布廣,與農業生態系統聯系緊密的特點,且大多採用城市淘汰的落後技術或從事污染密集行業粗放經營,對農村環境破壞顯著,局部地區已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甚至對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破壞。
(2)農業化學物質污染形勢嚴峻
化肥、農葯等農用化學用品的使用是我國提高農業產量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由於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葯、地膜所造成的農業自身污染在我國農業環境總體影響中已佔相當比例。
(3)整體環境污染不斷加劇
城市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也是工業、人口、污染物排放最集中的地區。從總體看,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發展,城市供水能力、綠化面積水處理能力等成倍增長,但相對於城市發展及西方發達國家我們的基礎設施遠遠落後於經濟建設,不論是綠地覆蓋率,還是三廢處理能力,水平都很低,城市問題相當嚴重,整體情況沒有改善,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仍在繼續發展。尤其是經過前幾年頻繁發生的沙塵暴後,近年來我國中東部大氣復合污染的態勢日益嚴峻,突出表現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區域重度霧霾現象頻發。我國江、河等水體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水環境質量日益惡化,污染呈加重趨勢,工業發展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城市地下水污染嚴重普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城市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