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羅斯為什麼買中國艦用發動機
我國現如今也是海軍強國了,這個海軍強國並不僅僅是說海軍現役的艦艇兵力強大,也在於我國海軍的相關配套技術非常先進,有很多先進技術,甚至一改過去人們對我國海軍的刻板印象。這其中就包括了我國的艦用動力技術。
艦用動力技術,如今大致可以分為柴油機動力、蒸汽輪機動力、燃氣輪機動力、電力推進等四大類,我國已經全都涉足,而且在各個領域都有拿得出手的拳頭產品。由於我國的艦用動力技術較為先進,甚至還獲得了俄羅斯的訂單。要知道,俄羅斯一向是以軍事強國自居,也是如此包裝和宣傳自己的國家,一般是很少從其他國家購買軍事裝備的。能讓俄羅斯付錢從我國購買艦用動力,已經足以看出我國海軍艦用動力的先進性。
因此,功率達到了33MW級別的GT25000燃氣輪機足以滿足俄羅斯的需求,可以裝備22350和11356型護衛艦,只不過俄羅斯實在是不願意外購燃氣輪機,讓自己的主力大艦也受制於人。因此,最終俄羅斯在自己沒有貨、又買不到烏克蘭產品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從我國進口艦用柴油機,其實當年,俄羅斯還從我國進口了補給艦的補給設備、紅星造船廠的龍門吊、戰斗機的雷達T/R組件等,其實已經不僅僅是購買一種設備了,而是系統性的從我國進口了一批設備和技術。
所以,別看俄羅斯人很堅強,其實他們也有脆弱、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國海軍也不是蓋的呢。
❷ 俄海軍司令參觀中國航母神情復雜:專家不是說沒
中國海軍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前身為俄羅斯「瓦良格」號載機巡洋艦,其設計是由聖彼得堡的涅瓦設計局來完成。中國從烏克蘭在1998年購得這艘巨艦,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得以改造完成。可其實,中國看中這艘艦,卻遠遠早於這個時間。
其實印度是掏錢幫俄重建造艦能力
而為什麼會花費這么多,又耗費了如此多的時間才把航母開回家呢?答案只有一個,俄羅斯自己已經喪失了造大艦的能力,甚至連翻建大艦的能力都完全喪失了!印度花費了幾乎是中國一倍的價格和差不多的時間,才把一艘中型滿載4.5萬噸的航母開回家,等於掏錢在幫俄羅斯重建航母工業。所以,當時中國堅定自己搞航母非常正確的選擇,要不然就只能是自己掏錢幫俄羅斯忙。直到今日,我們可以放心的說上一句:還好沒找俄羅斯這個老大哥「幫忙」,要不然結果未必有印度好。
❸ 中國不再隱藏!主動公布第4艘航母底牌俄:沒想到中國如此強大,你怎麼看
目前,航母和核彈意味著了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非常值得幸運的是這二種武器裝備現階段在我國都是有,並且在我國也變成全世界第三個擁有雙航母的國家,現階段全世界一共擁有22艘航母,英國擁有的航母總數數最多,做到了11艘,而在我國卻僅有兩船,在其中一艘是遼寧號,是選購後生產加工更新改造而成。
中國不會再瞞報,積極發布第4艘航母的牌面,殊不知烏克蘭禁不住大呼,想不到中國這般強勁,對於此事大夥兒有哪些觀點呢?熱烈歡迎在下邊留言板留言。可以給小編點個關注,後期會持續更新更多精彩內容給大家,在下面評論區留言給小編吧
❹ 俄羅斯怎麼看中國
近50%的俄羅斯人認為,中國是俄的夥伴和盟友。只有6%的人擔心俄有朝一日同中國軍事對抗。然而一旦涉及經濟實力這個話題,民眾對中國的這種正面看法會來個180度大轉彎。2/3的俄羅斯人對中國企業在俄經濟活動心存芥蒂。超過80%的人認為,將本國財產出讓給中國企業是錯誤的,他們也反對吸納中國勞動力到俄工作。超過60%的人甚至主張限制進口中國產品。
安雅·舒洛瓦是大學老師。她說,雖然大多數俄羅斯人不想看到中國貨在俄市場上泛濫,但還是在不斷購買來自中國的商品。舒洛瓦認為,俄知識階層並沒意識到中國出口攻勢將對俄造成的長期惡果。俄知識階層和部分政治精英的這種無所謂態度來源於傳統意識。他們一廂情願地認為,中國社會文明落後,還處於野蠻階段。過去,俄羅斯向其他歐洲國家學習,在中國人面前則扮演歐洲大師的角色。在這種背景下,就不奇怪為什麼俄羅斯沒有做好同正在崛起的中國互換角色的思想准備。
從俄權威調查機構一項民調中也能看出一些問題。在有關中國的問詢中,俄老百姓的回答只有服裝、紡織、人口、大米、長城和筷子。而中國在科技領域所取得的進步無人知曉。
曾今侵佔中國很多土地
海蘭泡慘案
在前蘇聯時期,蘇聯很強大,中國很弱勢而現在俄羅斯只是中國一個弱小的鄰國 盡管他們軍事很強大
貿易差值很大
❺ 怎樣看待《今日亞洲》俄國專家對中國055型艦的報道
非常客觀
❻ 俄要從中國引進武器和技術了嗎
俄專家呼籲從中國引進武器和技術
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武器出口大國,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其重要的客戶。不可否認,俄羅斯武器是中國軍隊現代化進程中不可迴避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蘇-27、蘇-30到現代級驅逐艦、基洛級潛艇再到S-300防空導彈,俄羅斯武器在解放軍各軍種中都曾發揮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俄在軍工技術上的此長彼消,近些年不斷有俄羅斯專家呼籲俄軍應從中國這個「徒弟」手裡購買武器以及引進技術,以確保俄羅斯的軍力建設。那麼中國有哪些俄羅斯急需的裝備和技術呢?
受油價下降拖累,俄羅斯大多數的裝備計劃都遭遇缺錢的困境。而與烏克蘭的關系惡化,以及因克里米亞問題遭受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和武器禁運,也令俄羅斯裝備的發展在資金和技術兩方面「雪上加霜」。同時,烏克蘭和西方的武器禁運和技術封鎖,不僅令俄羅斯的裝備發展計劃一再延期,而且成本也大幅上升。受到這一現象影響最大的當屬俄羅斯海軍。俄羅斯海軍的主力戰艦嚴重不足已經影響其戰備,俄羅斯《消息報》評論稱,中國可能是唯一能幫助俄羅斯海軍走出困境的夥伴國。
此前,俄羅斯軍艦的動力系統嚴重依賴烏克蘭與西方國家,比如俄羅斯主力戰艦——22350型和11356型護衛艦此前裝備的是烏克蘭生產的動力裝置。另外俄羅斯「暴徒-M」小型導彈艦使用的是德國的柴油發動機。在2014年因克里米亞事件被德國「斷頓」後,俄羅斯選擇了中國生產的發動機作為德國發動機的替代者。
俄羅斯為了避免被烏克蘭和西方「卡脖子」,早就未雨綢繆。俄軍方敦促「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為海軍製造國產發動機來代替烏克蘭產品。但是遠水難解近渴,俄羅斯軍工企業尚難預料的研發周期,再加上低迷的產能,導致俄海軍的換裝計劃可能需要等待非常長的時間,而且軍艦成本仍在不斷飆升。
俄羅斯從中國引進武器裝備已不是新聞 規模超乎想像
如果回顧2017年的中俄關系,我們會發現在軍工領域,單方面的輸出徹底結中終,雙向交流已成主流了。我們在接收了大量的俄制航空發動機,以及10架蘇35戰機的同時,也向俄羅斯交付了大量的電子元件,以及艦用柴油機等。
俄護衛艦
如今俄方不僅想購買中國的貨,更開始與中方進行技術合作,中俄大客機,重型直升機等,這都是前所未有的變化。也許現在談在技術全面超越俄羅斯也許言之過早,但是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可以向俄羅斯出口,這已是很大的變化。
特別是無人機技術和產品 俄羅斯是真沒有
❼ 為什麼俄不願售華武器:中國軍工太強看一眼就「懷孕」
差不多。的確如此,中國的仿造能力很強,俄羅斯擔心一些技術被中國掌握。
加上中國現在也是武器出口第三大國,而且,中國的出口市場和俄羅斯,有一定重疊:都是一些經濟能力不太好的國家。
❽ 中國在常規武器方面領先俄羅斯了嗎兩者相差大嗎
目前除了大型運輸機、重型直升機等個別領域,我國的常規武器相對於俄羅斯,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很大優勢,為避免單純的羅列數據,僅就以下四個主要方面展開討論:
空軍方面,我國三代和三代半戰機直逼1400架,而俄羅斯還是450架左右,這可是三倍以上的差距。作為主力的空警500數量已超過30架,而且它的數字陣列雷達相對於俄羅斯現役A50U預警機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更是有兩代的技術領先。
總之,俄羅斯長期的經濟不振累及國防開支,龐大的核武庫又吞噬了大部分本來就不多的國防預算,這樣一來,常規武器的狀況堪憂,連維持既有規模都很困難,更不要說保持良好狀態了。因此,我國的常規武器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對俄羅斯的反超,但與美國的差距仍然巨大,暫居第二。可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常規武器尤其如此,我國要走的路還很長。
❾ 俄羅斯未來會不會買中國裝備
你的未來如果是長期的未來,可能性很大,但如果短期的話,那還真的不可能,雖然俄羅斯接手了前蘇聯的爛攤子,但不得不說的是前蘇聯科技還是很強大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現代化的裝備越來越多了,但比起90年代的科技水平也沒有什麼大幅度的飛躍,俄羅斯是沒錢,但科技點高,在軍事科技上想戰勝俄羅斯困難很大,但經濟上,就簡單多了,所以中國是個長跑選手,前期爆發力一般,但後勁足。只要不發生大的動亂,超越列強,指日可待。
❿ 俄羅斯為什麼看上中國高鐵
長期以來,鐵路基礎設施落後一直是制約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目前,俄鐵路機車運行速度基本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時期的水平上,因此俄羅斯迫切需要推進鐵路基礎設施現代化、提高火車運行速度。
俄總統普京指出,建設高鐵是大勢所趨,中國、法國和日本等國通過發展高鐵大幅提高了鐵路客貨運能力,方便了民眾出行,還減輕了公路和民航的運輸壓力。俄羅斯要順應當今世界鐵路發展大趨勢,加快高鐵建設,以消除鐵路基礎設施落後這一瓶頸,為俄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那麼俄羅斯又為何看上中國高鐵?
中國中鐵董事長李長進表示,通過十多年的高速鐵路建設,中國在高速鐵路的設計、施工和機車車輛等裝備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經驗,具備了通過技術服務、參與建設、提供設備等活動,達到輸出中國高速鐵路的理念、標准、技術和產品的實力。
「中國可以在技術咨詢、勘察設計、建設管理、施工、監理、聯調聯試及設備配套、運營維護及教育培訓等方面為俄羅斯高速鐵路建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他說。
除中國企業具備的自身實力外,國際環境也是俄羅斯高鐵項目選擇中國企業的原因之一。
同濟大學軌道交通學院教授孫章分析說,俄羅斯目前正面臨西方的政治和經濟制裁,對俄羅斯企業的融資造成了很大影響。此外,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以來,俄羅斯經濟面臨一定困難。因此,俄羅斯高鐵不僅在技術,也在資金上需要中國。對於中國高鐵來說,目前是進入俄羅斯市場最好的機遇期。
【坐高鐵從北京到莫斯科不是夢】
莫斯科-喀山高鐵的建設不僅有利於改善俄羅斯基礎設施,而且有助於提高中國高鐵行業的國際聲譽,推動中國高鐵行業的國際化進程。
中鐵二院集團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海外經營部副部長鄔利敏表示,中俄雙方聯合設計莫斯科-喀山高鐵,必將加速中國鐵路產業和鐵路行業的整體國際化進程,項目的成功將對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實現兩國發展戰略對接產生深遠影響。
莫斯科-喀山高鐵不僅關乎中國高鐵未來發展,也和你我有密切關系,未來坐高鐵從北京到莫斯科將可能成為現實。
據中國中鐵總裁戴和根介紹,莫斯科-喀山高鐵是俄羅斯高鐵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高速客運通道的示範線,同時也是為俄羅斯規劃高鐵2號線——莫斯科-葉卡捷琳堡高鐵的重要一段。
未來規劃中,莫斯科-喀山高鐵還將從喀山出發,向東到葉卡捷琳堡,而後經過阿斯塔納,直至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從而連接上蘭新客專、寶蘭客專、西寶客專後融入中國「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路,再通過鄭徐、京滬、京廣、滬漢蓉、哈大等高鐵,直達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哈爾濱等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