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古道有哪些中國歷史上著名的6條古道
1、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名稱,是由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於1877年提出的。傳統的絲綢之路,是指從中國著名古都長安(今天的西安)等地出發,經中亞、西亞,一直到達歐洲或非洲,長度近8000千米,穿越幾十個國家,歷史持續2000多年的一條古代商貿之路。我們現在講的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部分。絲綢之路上有夏特古道、烏孫古道、車師古道、樓蘭古道、蕭關古道等重要路段。
2、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3、夏特古道(也叫夏塔古道)
夏特,清代稱沙圖阿滿台,位於昭蘇西南部的汗騰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蘇的交通驛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的夏特牧場,南至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的破城子,它溝通天山南北,全長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徑,是絲綢之路上最為險峻的一條著名古隘道。
4、秦嶺古道
秦嶺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千米,為中國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商周以前,就有了從長安穿越秦嶺通達陝南、四川的驛道,主要的有:子午道、褒斜道、儻駱道、陳倉道等。著名的劍門蜀道和陰平古道就指向這一地帶,這些古道在古代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
5、太白古道
太白山古道風景區地處秦嶺山脈主峰太白山北麓,其入山口位於太白縣鸚鴿鎮柴胡山村。李白、杜甫、韓愈、蘇軾、於右任等歷代名人曾多次由此古道登臨太白山,其足跡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嶺嶺,留下了大量贊美太白山景色的絕妙詩篇。
6、劍門蜀道
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前三者已成旅遊勝地,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東南亞遊客的心儀之地,也曾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一個驛站。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
② 中國有「三大古道」,除了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另一條你知道嗎
古人常說「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往往不單單指各地氣候的差異,更有由大山的阻隔而導致的文化差異。那麼為了對外交往,開山鑿路就成了必然。而隱藏在古徽州腹地的徽杭古道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歷經千年風雨的悠悠古道
位於中國東南,連接安徽、浙江兩省的徽杭古道,因見證了明清時期中國最為興盛的徽商群體,而與西北的絲綢之路、西南的茶馬古道一起被稱為「中國三大古道」。隨著現代輕奢行走風的興起,不失古風又野趣盎然的徽杭古道,如同青山幽蘭一般,成為了眾多驢友的打卡路線。
③ 古道的來歷
古道,漢語詞彙。 拼音:gǔ dào 釋義:古舊的道路。 《古道歇棚記》載:「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載敬堂集》) 也指源於古代的信實淳厚的道德風尚,民間百工之事。 另有人名革命先烈古道。
④ 古道是什麼意思
「古道」意思是古舊的道路,泛指古代的制度、學術、思想、風尚等;也指源於古代的信實淳厚的道德風尚,民間百工之事;另有人名革命先烈古道。出自《古道歇棚記》載:「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
古道造句:
(1)古道熱腸之所願,無事不成。
(2)他是個古道熱腸的人,你既有困難,找他准沒錯。
(3)他為人古道熱腸,找他幫忙排難解紛,絕對沒問題。
(4)愛是長在我們古道熱腸里的藤蔓。
(5)李里長總是那麼古道熱腸,替別人分憂解勞。
⑤ 古道的意思
「古道」,拼音為gǔdào,漢語詞語,意思是古舊的道路。出自《古道歇棚記》載:「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
「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學術、思想、風尚等;也指源於古代的信實淳厚的道德風尚,民間百工之事;另有人名革命先烈古道。
造句:
1、古道熱腸之所願,無事不成!
2、他是個古道熱腸的人,你既有困難,找他准沒錯。
3、李里長總是那麼古道熱腸,替別人分憂解勞。
4、我的思緒在古道西風中飄一縷綿長的秋香,在悠然見南山的雲淡風輕中怡然自得。
⑥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古道
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煙塵中,曾經存在這樣一些古道,它們夾在古代荒蠻的山水之間,充滿未知的危險和詩意。這些道路承載的,不只是馬背上的貨物而已,還有路的這端與那端的文明。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名稱,是由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於1877年提出的。傳統的絲綢之路,是指從中國著名古都長安(今天的西安)等地出發,經中亞、西亞,一直到達歐洲或非洲,長度近8000千米,穿越幾十個國家,歷史持續2000多年的一條古代商貿之路。我們現在講的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部分。絲綢之路上有夏特古道、烏孫古道、車師古道、樓蘭古道、蕭關古道等重要路段。
2、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3、夏特古道(也叫夏塔古道)夏特,清代稱沙圖阿滿台,位於昭蘇西南部的汗騰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蘇的交通驛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的夏特牧場,南至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的破城子,它溝通天山南北,全長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徑,是絲綢之路上最為險峻的一條著名古隘道。由於古道地質條件復雜,眾多的高山埡口、激流、冰川使得修通貫穿古道的公路成為一代人的夢想。
4、秦嶺古道秦嶺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千米,為中國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商周以前,就有了從長安穿越秦嶺通達陝南、四川的驛道,主要的有:子午道、褒斜道、儻駱道、陳倉道等。著名的劍門蜀道和陰平古道就指向這一地帶,這些古道在古代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
5、太白古道太白山古道風景區地處秦嶺山脈主峰太白山北麓,其入山口位於太白縣鸚鴿鎮柴胡山村。李白、杜甫、韓愈、蘇軾、於右任等歷代名人曾多次由此古道登臨太白山,其足跡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嶺嶺,留下了大量贊美太白山景色的絕妙詩篇。從太白山古道登山口進入,沿途每隔十里一座廟宇,現在自下至上分別還留有下白雲、上白雲、大殿、駱駝樹、斗母宮、平安寺、明星寺、放羊寺、小文公、大文公等廟宇或遺址。這條古道,步移景換,植被分帶鮮明,第四季冰川遺跡比比皆是,松林、石海、石河、冰斗湖等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古風古路仍依舊,今景今韻邀君登」。
6、劍門蜀道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前三者已成旅遊勝地,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東南亞遊客的心儀之地,也曾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一個驛站。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梁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劍門關峭壁如城牆,獨路如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成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前些年在古劍門關的遺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關,成為它身後千年古道的一個嶄新標志。
⑦ 師說中行古道,古道是什麼
古道,古舊的道路。《古道歇棚記》載:「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載敬堂集》)
也指源於古代的信實淳厚的道德風尚,民間百工之事。
另有人名革命先烈古道。
⑧ 盛於明清的什麼古道
盛於明清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川藏、滇藏兩路。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東非紅海海岸。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
⑨ 中國五大古道是什麼
芝林古道
道邊古村:餘姚大隱芝林村
景色指數:★★★★★
難度指數:★★
周邊景點:天下玉苑、河姆渡遺址
芝林古村地處四明山北麓,屬餘姚大隱鎮,境內山巒連綿,山嶴彎彎,竹木茂盛,溪流縱橫,有「小九寨」之稱。
山中天氣變幻頻繁,一時急雨過後,陽光沖破雲層,灑在雨後山村的屋頂上,瓦縫里的野草伸展出柔嫩嬌小的枝葉迎接遠道而來的旅人。山裡的婦人坐在自家門口編織竹筐,竹子的綠衣還未去盡,清翠斑斕,一排排地碼放在腳邊。
古道穿過芝林村,是村民上山的必經之路,伴隨著世世代代的古樸生活。過村後的枕木橋,白岩溪潺潺的流水聲迎面而來,逐級而上,古道也向幽深的山谷中延伸而去進入黛色一片的密林中。因為剛下過雨,溪水豐沛,急流而下,平坦而寬闊的溪面上亂石嶙岣,將溪水分割成無數股不同深淺的流,水聲靈動如歌。而岸上的古道由石塊鋪築而成,有些則是由山間自然裸露的岩石鋪陳,經歷歲月和雨水的沖刷,變得光滑圓潤。其間不時有村民背竹下山,同古道的岩石摩擦出長長的尾音,縈繞在山間。
徐霞客古道
古山驛道:寧海梁皇山
景色指數:★★★
難度指數:★★★★
周邊景點:徐霞客公園、前童古鎮、梁皇山、野鶴湫、浙東大峽谷
「癸丑之三月晦,自宇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皇山。聞此地於菟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400年前,徐霞客從這里開始了他的漫漫長途。
徒步徐霞客古道,鵝卵石路面充滿歲月的痕跡,你的腳步在不經意間會與「俠客」重合。西門是《徐霞客游記》的起點,距西門2公里的茶廊、古道、古橋、古井均保持了古時的韻味;梁皇驛道和岔路口,是徐霞客前後兩次旅行中,分別住宿的地方,今存梁皇驛古道殘橋,岔路口有古道指路碑;上金路廊與松門嶺,均保持著徐霞客當年走過的風貌,全長約5公里,據傳這個松門嶺以前叫「送命嶺」,可想而知,這條道之險要。
棲霞坑古道
道邊古村:奉化溪口棲霞坑-唐田村
景色指數:★★★★★
難度指數:★★★
周邊景點:溪口風景區、岩頭古村
如果真有「世外桃源」,棲霞坑正當此名,桃花、梨花開放時,滿山深紅淺白,一如油畫。
棲霞坑位於奉化溪口鎮境內,是王羲之後裔的聚居地,原名桃花坑,是原新昌、餘姚通往奉化、寧海的「唐詩之路」的必經地。200餘公里的唐詩之路,千百年來400多名文人墨客被沿途千岩競秀、萬壑爭流、清流舟筏和民情風俗所陶醉,一路上載酒揚帆,擊節高歌。而棲霞坑作為唐詩之路這條項鏈中心的一枚吊墜,更是散發著獨特魅力。
棲霞坑古道一頭連著奉化的鎮棲霞坑村,一頭接餘姚四明山鎮唐田村,是過去兩村相互走動的民道。春秋雨季是古道最佳時節,春時桃花遍野;深秋,紅楓點綴山林,杉樹金黃色的落葉鋪滿古道,彷彿進入仙境。
或許,王氏祖先也在「詩路」上踏歌而行,迷戀上桃花坑這一方水土,在這里安居樂業,繁衍不息,造就了如今的棲霞坑,古老的建築,依附著詩的氣息。
靈岩山古道
道邊古村:象山縣泗洲頭鎮下峙後村-下馬嶴村
景色指數:★★★★
難度指數:★★★★
周邊景點:靈岩山攀岩、茅洋民俗文化村
靈岩山古道,位於象山縣泗洲頭鎮。古道北起泗洲頭鎮下峙後村,南止下馬嶴村,是古時三門灣南海岸的人們通商、行走、文化交流以及軍事要道。據當地誌書記載,三國袁術後裔袁衛在唐代從河,南汝陽遷至寧海鑒橋,其後於元末明初,袁千二、千四兄弟以及陳氏遷至靈岩山北麓今峙後建村,不久之後便有了這條古道,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
靈岩山海拔388米,古道在橫跨山麓,連綿起伏10餘公里,一路上自然風光秀麗,鄉村風情濃郁。如今行走古道的人們,早已告別了艱難的生活壓力,更多的是為了到達山頂——飽覽三門灣美景。整個徒步歷經4個小時,也是資深驢友們熱衷的線路之一。一路行進,草木茂盛,奇石嶙峋,鳥叫聲、蟲鳴聲和人們的說話聲回盪在叢林中,更顯寂靜。入冬之後的山野,窮目之處層林盡染,如同一幅油畫。聲與色交相輝映在時空間,構成了生動而趣味的景象。
過去靈岩山又名捨身崖,即為捨身向善之意,寓意只有真正向善者,才能得道飛升;偽善者,只能粉身碎骨。於是這座頗有禪意的地方,吸引了慕名而來的百姓。靈岩山下,沿著古道佇立著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的靈岩禪寺,在晚日的陽光下千年古寺顯得與世無爭。
桃花嶺古道
道邊古村:鎮海九龍湖鎮橫溪村-慈城金沙村-慈溪掌起鎮後茅山
景色指數:★★★★
難度指數:★★★
周邊景點:河頭古村、達蓬山旅遊度假區、九龍湖旅遊度假區
桃花嶺古道位於江北、鎮海、慈溪三地交界,歷史上是三地農工商探親訪友貿易之要道。過往,桃花嶺上肩挑手提、趕集趕路的人絡繹不絕,200多年來承載起幾代人外出經商求學的希望。
清代詩人王堅曾過嶺後題詩:「桃花開未開,踏破嶺雲來。春色杏然無,澗泉流不回。人煙出林遠,日影落山頹。村店招人歇,寧輿且舉杯。」關於「桃花嶺」名字的由來,想是源自道路旁的桃花林。
桃花嶺嶺頂有石屋二三間,內置有桌椅供休憩,也有簡單的灶頭方便野營者烹飪燒烤。石屋所在旁,有殘垣斷壁,原為幸福亭遺址。據悉,過往幸福亭便是作為三界界碑,亦為來往村民提供遮風擋雨的去處。修路栽樹的好心村民袁松才老人用一石一瓦在其旁新建了這個「幸福亭」(現名三界亭)。多數時候,老人會守候石屋,為徒步遊客燒茶、指路。也正因為有老人守護古道,桃花嶺猶如回到人來人往的熱鬧往昔。
⑩ 古道是什麼意思
【詞語】古道
【拼音】gǔ dào
【釋意】
(1)[old road]∶古舊的路徑。踏上石子鋪的古道。「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