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為什麼建設美麗中國

為什麼建設美麗中國

發布時間:2022-10-03 14:12:40

㈠ 為什麼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第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一直以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現在還應看到,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不強也已成為我國的基本國情。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粗放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2012年,我國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的11.5%,卻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鋼、43%的銅、54%的水泥﹔原油、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56.4%和66.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量已居世界第一。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變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的增長模式,努力走出一條代價小、排放低、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路子。
第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首先要保障好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人民群眾過去「求溫飽」,現在「盼環保」,希望生活的環境優美宜居,能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們必須下大氣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以實際效果取信於民。
第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美麗中國正是承載著這一美好願景。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第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生態文明既關系民生福祉,也關系民族未來。大自然哺育了我們的祖先,給予了我們生存與發展條件,還將養育我們的子孫後代。「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我們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資源利用好、環境治理好、生態保護好,切實維護大自然對人類的永續供養能力,讓大自然能夠更好地休養生息,給子孫後代留下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必由之路。當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維護生態安全日益成為全人類的共同任務。中國已與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必須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盡自己所能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更好地彰顯負責任大國形象,為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㈡ 為什麼我國要不斷加大對大自然的保護和修復,建設美麗中國

為什麼要我國要不斷加大對大自然的保護和修復建設美麗?為什麼要我國要不斷加大對大自然的保護和修復?建設美麗中國,我覺得因為中國在大力發展國內的經濟時。已經破壞了很多的土地和大,我覺得因為中國在大力發展國內的經濟時,已經破壞了很多的土地和大自然的,所以我覺得現在因為祖國強大了,所以要為子孫後代著想,所以要保護大自然和球服服大自然了,責任是很大的

㈢ 為什麼要建設美麗中國

為什麼要建設美麗中國?
為什麼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第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一直以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現在還應看到,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不強也已成為我國的基本國情。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粗放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2012年,我國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的11.5%,卻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鋼、43%的銅、54%的水泥﹔原油、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56.4%和66.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量已居世界第一。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變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的增長模式,努力走出一條代價小、排放低、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路子。
第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首先要保障好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人民群眾過去「求溫飽」,現在「盼環保」,希望生活的環境優美宜居,能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們必須下大氣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以實際效果取信於民。
第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美麗中國正是承載著這一美好願景。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第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生態文明既關系民生福祉,也關系民族未來。大自然哺育了我們的祖先,給予了我們生存與發展條件,還將養育我們的子孫後代。「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我們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資源利用好、環境治理好、生態保護好,切實維護大自然對人類的永續供養能力,讓大自然能夠更好地休養生息,給子孫後代留下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必由之路。當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維護生態安全日益成為全人類的共同任務。中國已與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必須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盡自己所能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更好地彰顯負責任大國形象,為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中國共產黨的一切政策與方針都是基於人民利益上的。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一方面是應對全球資源枯竭的有效策略,另一方面,為人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如此方能穩定中國共產黨的政權,帶領人民向前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有什麼意義意義:
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描繪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美好藍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具體目標,這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當前,中國社會正步入一個特殊的環保敏感期,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建設美麗中國,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生態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生態利益。這不僅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迫切訴求的現實回應,而且將使我們執政的群眾基礎更加深厚堅實,實現永續發展、長治久安。
理論回歸為什麼要建設美麗中國政治符合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發展觀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之一。
建設美麗中國有什麼重要意義?建設美麗中國,對國家來說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以前我們急求發展忽略美麗的重要含義,使的現在的環境污染嚴重,霧霾大肆橫行,人們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耿,現在國家提出來了,要建設美麗中國,對國家來說這是歷史的新篇章,這將帶動我們國家的經濟,人民幸福感,國際形象,往良好方向發展,這是歷史規律。我們開始更加註重科學發展,環保生產,歷史告訴我們忽略和人切身相關的東西,註定是悲劇。
你認為建設美麗中國要從哪些方面做起建設美麗中國要從我做起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布局是五位一體,《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還不夠科學,掠奪式地消耗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氣象災害越來越多,人類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化。就我們興化而言,環境不及蘇北地區,村莊邊,道路旁,河面上,隨處可見垃圾,水鄉的水已不是可飲用的水。十八大提出堅持科學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人類共處一個地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是每個人的責任,必須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用實際行動保護生態環境。結合我們所從事的交通行業,我認為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科學規劃公路建設項目,保護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公路建設丁僅佔用大量的良田,還需消耗大量的土方、砂石料、水泥、石灰、瀝青、鋼材、燃油等資源。因此,既要保證公路交通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又要適度控制路網密度,減少公路交通對土地資源的消耗;公路規劃不能破壞當地的水系、山脈等生態系統,要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相適應;公路建設中要文明施工,保護植被,減少和控制粉塵、瀝青、汽車尾氣等對環境的污染。建設公路排水凈化系統,減少路面雨水直接排入河流的現象。
二是推廣「三新」養護,樹立低碳環保理念。積極推廣應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公路維修中採用基層冷再生、面層熱再生、乳化瀝青、改性瀝青和溫拌瀝青等,減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廢料,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公路管理部門要嚴格控制公路打穀曬場,防止糧食污染;積極參與禁燒禁焚秸桿的「雙禁」活動,減少空氣污染和河水污染。
三是倡導時尚生活理念,增強低碳環保意識。城市出行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車交通,不用或少用小汽車,提倡拼車出行;日常生活中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生活用品,自帶提兜購物,減少塑料袋使用量,少用過分包裝物品;節約用水用電,飯店聚餐減少浪費,從而減少個人生活碳排放。
四是告別不文明陋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日常生活中不隨便亂倒垃圾、亂扔廢物;不在公共場合抽菸,不亂扔菸頭;不隨地大小便、隨地吐痰;尤其要做到不車內拋物;愛護樹木,保護草坪;做一個有素養的公民。
只要人人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個個行動上保護生態環境,我們就一定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易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最根本的途徑是什麼?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㈣ 黨的十八大為什麼提出建設美麗中國

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第一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深化了,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生態文明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可持續發展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綠色發展是增加更多綠色投資,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生態文明建設跟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清潔發展緊密相連。「『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被寫進報告,是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自覺認知,是執政理念的新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描繪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美好藍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具體目標,這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當前,中國社會正步入一個特殊的環保敏感期,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建設美麗中國,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生態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生態利益。這不僅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迫切訴求的現實回應,而且將使我們執政的群眾基礎更加深厚堅實,實現永續發展、長治久安。

㈤ 建設美麗中國有什麼意義

意義:
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描繪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美好藍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具體目標,這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當前,中國社會正步入一個特殊的環保敏感期,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建設美麗中國,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生態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生態利益。這不僅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迫切訴求的現實回應,而且將使我們執政的群眾基礎更加深厚堅實,實現永續發展、長治久安。

㈥ 以家鄉為例,談談為什麼要提出建設美麗中國

建設美麗中國的原因:
(1)政治原因:美麗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全面小康社會的現代化建設由四位一體拓展為五位一體,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新部署。
(2)經濟原因: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綠色發展,核心內容是構建綠色的經濟體系,即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正是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那種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增長,以及單純依靠行政手段來保護環境的做法,必須切實改變。要真正使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發展之中,更多地運用市場的機制和規律,來解決環境保護的問題。
(3)社會原因:
建設美麗中國其關鍵是激勵人們去節約資源,需拿出最關鍵的措施,最敏銳的思路,激發群眾的熱情,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把節約資源的工作做好,把節約資源的事辦好。節約資源,它同樣關乎者百姓的生存,關乎著群眾的家園。

㈦ 建設美麗中國有什麼重要意義

  1. 從理論意義上來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關系問題所取得的最新理論成果。

  2. 從實踐意義上來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3. 從世界意義上來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們黨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的重大貢獻。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強調,將「美麗」二字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意味著我國「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更加全面,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意義重大。

一方面,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黨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和認識的基礎上,在深刻把握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律、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規律和生態環保規律的基礎上,在經濟快速發展而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中,在破解人與自然日益突出的尖銳矛盾中,加以提煉和概括的最新理論成果,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達到新的水平。另一方面,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判斷,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在我國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由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導致環境保護不力、生態環境破壞,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反映。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才能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首先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正如十九大報告所要求的那樣,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高度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與優化,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力,統籌當前發展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既關注經濟指標,又關注資源環境指標,既積極實現當前任務,又為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第二,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重在建章立制,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加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監管,推進環境保護督察,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完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同時,我們不僅要重「建」,更要重「管」,以最嚴格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格的執法和最嚴格的追責,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不斷加大水氣土污染治理、污染物總量減排和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切實保障環境安全,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第三,要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是發展觀念的一場深刻革命。從發展模式來講,要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從生活方式來講,就是要倡導綠色消費,推廣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費模式。生態文明建設不是某一個部門、某一個企業的事,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要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觀念與「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等尊重自然規律的行事法則自古以來就滲透在中華民族的思維觀念中。中國傳統的生態文明觀念既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獨特貢獻,是全世界共有的精神財富。從我國的發展道路來看,我們是在推進工業文明進程中建設生態文明,在發展中不斷總結與反思,堅持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既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特色,也是對人類社會文明進程的有益嘗試。從世界發展進程來看,我國是最早提出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國家之一,我國的生態文明戰略深刻把握了世界發展的綠色、循環、低碳新趨向,是對可持續發展的拓展和創新,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全人類的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解決國內環境問題的同時,我國也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㈧ 建設美麗中國有什麼重要意義

建設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 歷次全國黨代會的報告中, 十八大報告首次專章論述生態文明,首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

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 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意義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㈨ 為什麼要建設美麗中國九年級政治

為什麼要建設美麗中國,也就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意義。要清楚政治答題離不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三個方面。

建設美麗中國有什麼意義?

  1. 有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2. 有利於增強人們的節約意識,緩解能源緊張,減輕環境壓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3. 有利於促進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 有利於構成全面小康。

  5. 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㈩ 我們為什麼要強調「建設美麗中國」

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將建設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這一新的發展觀首次出現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成為引領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理念。

從黨的十五大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相繼提出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新的發展理念和戰略舉措,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到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深化了,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十八大報告所說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單純的生態保護、環境改善,而是一種理念的革新,發展思路的轉變,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進一步深化。

建設美麗中國,不是一句簡單美麗的口號,而是有深刻豐富的內涵。美麗中國,是山青水秀人美的中國,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與生態「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中國,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中國。「美麗中國」的提出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回應了人民群眾的呼喚,創新了國家發展的願景。富強中國與美麗中國相互映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美麗中國是一幅令人興奮的畫卷。「美麗中國」、「永續發展」,調動起所有人的盼望和念想,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是離百姓心靈最近的宏偉藍圖。十八大報告給出了具體的實現路徑:「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這就需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珍惜每一寸國土,使之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全面促進資源節約,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使之成為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使之切實成為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依靠制度建設,確保生態文明建設,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建設美麗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2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