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曾誕生過許多節日,有的留存至今,有的半路「走丟」。至今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主要包括:農歷一月一日的春節、二月二的青龍節
、三月三的上巳節、五月五的端午節、六月六的曬霉節
、七月七的乞巧節、九月九的重陽節。元月十五的上元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十月十五的下元節。正月二十九的送窮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臘月三十的除夕,加上二十四節氣的清明與冬至,清明前一天的寒食節、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節。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它既能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傳統。
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歷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B. 中國有哪些節日
我國的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社日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冬至節、除夕等。
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歷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部分節日簡介:
1、春節
春節(SpringFestival),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
2、社日節
社日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土地誕,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古時代的社日節期依據干支歷法來定,後來因歷法變動改用陰歷定節期。
3、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4、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5、冬至節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C. 我國傳統節日都有什麼
我國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七夕情人節、中秋節、元宵節。
一、春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D.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有哪些
01E.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上巳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冬至節、臘八節、小年、除夕。
春節: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來歷: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夕」的妖怪,專門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沒,只在太陽落山後出來,半夜後又不見其蹤影,沒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兒。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一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比,箭無虛發,獵狗也非常厲害,見鄉親們被「夕」所害,決心除掉「夕」。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准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找到鎮上的人們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裡,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他剛闖進一戶人家,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著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夕」力不從心,想逃跑,哪知後腿被獵狗死死咬著,七郎趁機一箭把「夕」射死。從那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F.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有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龍抬頭(農歷二月二日)、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上巳節(夏歷三月初三)、寒食節(清明節前1-2天)、清明節(4月5日)、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歷七月十四)、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寒衣節(陰歷十月初一)、冬至(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四)、除夕(大年三十)等。
1、春節
春節歷史悠久,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人們常說但是過大年、過年就是這一天。現在春節時間狹義農歷正月初一,廣義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12、重陽節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13、寒衣節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鬼頭日」等,時間為陰歷十月初一。我國北方地區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寒衣節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
14、冬至
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時間為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15、臘八節
臘八節經過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俗稱「臘八」,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這個節日的習俗主要是「喝臘八粥」。
16、小年
因為由於各地風俗「小年」的日子也會有差異同,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此外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
17、除夕
除夕又被人們稱為大年三十,在除夕當日,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除舊布新,張燈結綵,而且有貼年紅、年夜飯、壓歲錢、辭歲、守歲等習俗。
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G. 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哪幾個
中國八大傳統節日分別指:除夕、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
望採納謝謝
H. 中國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以農歷為准,這才是中國人的歷法。主要有: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3、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 4、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 5、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 6、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 7、清明節(公歷4月5日後); 8、」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9、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10、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 11、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12、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13、下元節(農歷十月十五); 14、冬至節(公歷12月21~23日); 15、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