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精神到底是什麼
中國精神包括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中國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厚精神資源,以一種具有凝聚力的精神力量。這種凝聚人民、動員人民、激發人民創造力的精神力量,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
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精神氣質的總和。
時代精神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在每一個時代的精神體現。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改革創新成為當代中國的最強音。
❷ 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分別指什麼答案在這里
1、中國精神是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中國力量是指:一是道路的力量.那就是來之不易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是精神的力量.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❸ 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分別指什麼
中國精神是相對於物質而言的,
指一個民族整體的內在品質。
中國力量可以指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
是國家能夠展現出來的東西。
❹ 中國精神具體指什麼
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中華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❺ 簡述中國精神是什麼
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中華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
❻ 中國精神是什麼
「中國精神」,其內涵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涵,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2015年1月19日,從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了解到,教育部發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把中國精神教育納入其中。要求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強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及中共黨史與國情教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貫穿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積蘊於近現代中華民族復興歷程,特別是在中國的快速崛起中迸發出來的具有很強的民族集聚、動員與感召效應的精神及其氣象,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顯示,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種德行與「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自然融合在一起,結合孝道,結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才可以落到實處。是共同的語言,共同的覺悟,共同的理想,源自讓世界更和諧、更美好,是真正的中國人所應具有的精神。
1、中國精神的內涵:
(1)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精神氣質的總和。一個缺乏自己民族精神的民族,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終極歸屬感與榮譽感,使中國人為了祖國的騰飛,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基本內容,是我們每一個人中國人必須傳承的。我們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中國精神」,才能具備更高更可貴的「中國精神」,才能完成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敢於斗爭、敢於堅持的革命精神,「中國精神」是愛國主義的核心,是樹立和弘揚的中心任務。「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堅挺的脊樑,是堅強不屈的中國魂,「中國精神」就是中國魂,需要弘揚那種讓中國人自強、自信的國民精神和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一代又一代前赴後繼,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民族精神是動態的,是與時俱進的,能繼承過去又能超越傳統。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它發揮海納百川的氣度,與時俱進,廣泛吸取外來優秀文明成果,使我們的中華文明變得更加博大、寬容。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也是中華民族團結一心、不斷進步、走向繁榮的精神支柱和智慧源泉。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中國精神」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種德行與「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自然融合在一起,結合孝道,結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就是做到八榮八恥;孝道是德行的根本,八榮八恥只有從思想道德入手,才可以落到實處。我們要把孝心獻給父母,把忠心獻給祖國,把愛心獻給人民,把信心留給自己!「中國精神」是共同的語言,共同的覺悟,共同的理想,源自讓世界更和諧、更美好,是真正的中國人所應具有的精神。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一種承擔,是一個炎黃子孫對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的責任和使命!「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是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動力,「中國精神」是高瞻遠矚、堅持不懈的歷史主動性,是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凝聚力。是迎難而上、自強不息的英雄氣概。是把握未來、銳意進取的堅定意志。是豁達開放、擔當責任的寬廣胸襟。「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也屬於全人類的精神寶庫,也具有深遠意義。
弘揚「中國精神」是兼容的包蓄的,寬容的和諧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黨員幹部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是弘揚和發展」中國精神」所特有的時代內涵。弘揚發展「中國精神」需要我們學習和繼續發揚黨的傳統,社會和諧穩定、社會團結、風氣純正、人心安定和加快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需要精神,和諧社會呼喚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精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需要精神,每一個中國人民都需要精神。這就是無私奉獻的精神、無怨無悔的「中國精神」,為他人、社會、進行全心全意的奉獻,是鍛煉個人意志品質、提升精神境界、不斷進步的成長過程,是無私的奉獻互助精神。奉獻、友愛、互助、無私的「中國精神」。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新的偉大征程。保持一貫堅定黨的信念,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根據黨和國家歷史方位和中心任務的變化與時俱進,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就是高瞻遠矚、堅持不懈的歷史主動性,它是主導中國前進的精神力量,是「中國精神」的核心。
「中國精神」是勇敢、執著、奉獻,傳統文化之精華,重申仁愛、謙恭、自強、自省、和諧等觀念,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勞、善良、熱愛、無私奉獻精神的象徵,是中華民族頂天立地、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自覺自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的載體。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必須的自信、自覺、自強、自豪的民族性格,繼承、追求、弘揚、創造的一種精神,是我們所需要的一個精神家園。「中國精神」博大精深,它可以涵蓋中華民族的智慧、勤勞、勇敢、愛國主義、熱愛和平、不屈不撓、自強不息以及自由、平等、博愛;是中華民族現代的勇敢、堅強、正義、敢於擔當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民族精神。是中國當代改革開放的一馬當先、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任勞任怨、埋頭苦幹、拼搏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中華民族的奮斗精神。為祖國奉獻、為人民服務,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是「中國精神」的本質;任勞任怨、勤懇實干、勇敢自信、刻苦認真是「中國精神」的特徵,愛憎分明、自覺自願、埋頭苦幹、無私奉獻是「中國精神」的關鍵。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無私付出不求回報,就是任何時候都知道自己責任、知道自己追求、敢於民族擔當的自覺自願的最偉大精神。中華民族總能煥發出迎難而上、自強不息的英雄氣概,它是中國跨越艱難險阻的精神力量,是「中國精神」的精髓。
「中國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厚精神資源,以一種具有凝聚力的精神力量。這種凝聚人民、動員人民、激發人民創造力的精神力量,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國共產黨人就是傳承」中國精神」的「火炬手」,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始終有著一個堅定不移的價值追求,就是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奮斗,這就是「中國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使」中國精神」源遠流長。「中國精神」是一部發展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傳承、不斷發展、不斷弘揚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見證。
在革命戰爭年代誕生的「紅色精神」的引領和影響下,才有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的鐵人精神、航天精神、特區精神等「中國精神」的一脈相承、相互輝映。我們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提出「弘揚延安精神、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祖國,體現了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新要求。」中國共產黨人以表率行動,生動詮釋了「中國精神」的真諦,譜寫了一曲曲「中國精神」的動人樂章,鑄就了一座座「中國精神」的不巧豐碑。改革開放為「中國精神」注入時代元素,是一個開放、自信的民族。一個前進的時代,總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一個發展的民族,總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意志。
(2)時代精神:
時代精神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在每一個時代的精神體現。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改革創新成為當代中國的最強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交相輝映,為偉大的「中國精神」注入了嶄新的時代元素。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引發並實現了「中國精神」的新轉變,將「中國精神」的發展推進到新的階段。中國智慧、中國氣概、中國現象、中國發展中國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中國文化內涵,支撐「中國精神」是文化,是一種先進的中國文化。是一種要讓民族挺起脊樑的價值追求與覺醒。「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著高度文化自覺的政黨」,「自覺」就是共產黨立黨為公的這個大文化背景下的「自覺」,「自覺」就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中國精神」的培育在於文化的自覺與自信;」中國精神」的成長在於中國文化的自強和國家的和平崛起。中國文化內涵,尋的是根,鑄的是魂,聚的是心。中國人善良、勇敢、團結、聰明、仁愛、堅忍不拔,中國人用堅韌、勇敢、團結、智慧、大愛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令人側目的「中國精神」,中國脊樑!
「中國精神」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髓的內在動力,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廣泛流傳,推動中國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發展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精神「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發展的觀點、自強不息和好學不倦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給我們民族和國家增添了光輝,「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國精神」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燈塔,它將照亮我們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2、中國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奮斗歷程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顯和反映民族精神、體現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精神」,大大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精神。
(1)五四運動精神:
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
(2)井岡山精神:
是指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過程中所培育和發揚的革命精神。它是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優良革命精神傳統的源頭。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它的精髓;堅定信念、敢闖新路是它的靈魂;依靠群眾、勇於勝利是它的本質;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是它的根本。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井岡山精神仍具時代價值。堅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奮戰,百折不撓,艱苦奮斗。其中堅定的革命信念是這一精神的主題,體現了井岡山精神的最顯著特徵。江總書記將井岡山精神高度概括為24個字: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
(3)長征精神:
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1]長征精神就是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4)南泥灣精神:
1941年前後,日本帝國主義的「掃盪」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包圍及嚴重的自然災害,使抗日根據地出現了極端困難的局面。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八路軍359旅開進南泥灣屯墾。經過艱苦奮斗,南泥灣成了陝北的「江南」。
(5)延安精神:
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中形成的。1942年12月,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艱苦奮斗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延安精神的主要內涵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敢於勝利,艱苦創業。其核心和主題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中國共產黨把為中國最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時期響亮地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並在全黨認真實踐。是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延安時期,我黨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成功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上實現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6)抗戰精神: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救亡圖存、民族解放為主題,以自強、團結、犧牲、堅韌為基本內涵的偉大抗戰精神。
(7)西柏坡精神:
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時期產生的,是一種體現中國革命偉大歷史性轉折時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其基本內涵是:「兩個敢於」(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革命進取精神;「兩個堅持」(堅持團結依靠群眾,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兩個善於」(善於破壞舊世界,善於建設新世界 )的科學精神;「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毛澤東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繼續創業精神。(周恩來同志曾經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三大戰役和七屆二中全會都是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件,在西柏坡這個農村指揮所里,黨中央、毛主席運籌帷喔,決勝千里,吹響了徹底埋葬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的號角。)
(8)北大荒精神:
是「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人民解放軍10萬轉業官兵,按照黨中央「屯墾戍邊」的方針,開赴地處黑龍江省荒無人煙的北大荒開拓。經過三代人的艱苦創業,建成了中國耕地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國營農場群,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成為舉世聞名的「北大倉」。北大荒精神正是在這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集中體現了「北大荒人」這個英雄群體高度的政治覺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9)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動工於1960年,十萬林州人民,苦戰十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 500公里的紅旗渠,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10)大慶精神:
是以「愛國、創業、求實、自力更生、奉獻」這簡單朴實的8個字,凝聚了幾代大慶石油人的奮斗精神,成為共和國工業文明之魂。它集中體現了我國工人階級的崇高品質和精神風貌,是激勵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的求實精神;胸懷大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
(11)雷鋒精神:
就是共產主義精神,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高貴品質的生動反映,也是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具體體現。它的實質是:忠於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事業,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做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周恩來同志曾對雷鋒精神作了全面而精闢的概括,即「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雷鋒精神是我們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
(12)「兩彈一星」精神:
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象徵了中華民族自力更生、在艱難條件下集中力量從事科學開發研究,並創造「科技奇跡」的態度與過程,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鮮活的體現,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極不尋常的時期,中國面對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為了抵禦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打破大國的核訛詐、核壟斷,盡快增強國防實力,保衛和平,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果斷決定研製「兩彈一星」(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國已成為少數獨立掌握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國家之一,並在某些關鍵技術領域走在世界前列。1999年9月18日,在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大會上,闡述了「兩彈一星」的偉大精神。江澤民同志強調,「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體現,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13)抗洪精神:
是「抗洪精神」是全國軍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戰勝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等地區特大洪水而形成的崇高精神.。1998年9月29日江澤民同志在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概括出抗洪精神。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忍不拔、敢於勝利」。抗洪精神的實質是,以公而忘私、捨生忘死的共產主義精神為靈魂;以人民利益、國家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識為核心;以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大協作精神為紐帶;以不怕困難、不畏艱險、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旗幟;以自強不息、貴公重義、艱苦奮斗、同舟共濟、堅忍不拔、自尊自勵等傳統美德為血脈和營養。
(14)抗震救災精神:
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抗震救災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和新的發展。抗災精神是團結、堅持、拼搏的人類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鮮活表現!面對災難,中國人沒有屈服,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的力量匯集成大愛的力量,大愛感天動地,氣壯山河,大愛的火焰溫暖著每一顆心,大愛的信心激發著每一個人,大愛的音符奏響了中華凱歌!而大愛的力量源自一種精神,一種無私的精神、友愛的精神、奉獻的精神、互助的精神那就是「中國精神」。重建家園,渡過難關。無私奉獻,大愛無疆的奉獻精神,感染了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靈!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中國人在危難時期普遍秉持的那種悲憫情懷和民族大義,中華民族面對的災難何其頻繁、何其深重!但我們愈挫愈勇、愈挫愈奮!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民子弟兵」,他們不愧是「最可愛的人」;看到了每一個中國人和全球華人那拳拳的「中國心」。這都反映著新時代的」中國精神」!這就是感天動地的「抗震精神」。
(15)特區精神:
是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創業精神。自立、自強、自信的拼搏精神。團結友愛、扶貧濟困的互助精神。誠實守信、廉潔奉公的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公正嚴明、規范有序的法治精神。崇尚知識,完善自我的學習精神。公開透明的民主精神。面向世界的開放精神。興辦經濟特區,是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1980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經濟特區,這是中國成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中國的經濟特區不僅創造了舉世驚嘆的物質文明奇跡,也創造了支撐特區經濟迅速崛起的特區「十大精神」2000年八月,在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之時,提出了特區「十大精神」。
(16)奧運精神:
是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留給我們的奧運精神。
(17)載人航天精神:
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是對載人精神的高度概括,這一精神是我黨軍航天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巨大動力,也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寶貴的精神財富。特別能吃苦,體現了我黨我軍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特別能戰斗,是我黨我軍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特有優勢,是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特別能攻關,是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精神的生動體現,是搶占科技制高點的重要保證。特別能奉獻,是我黨我軍根本宗旨的集中表現,也是共產黨員和革命軍人應有的精神風貌。載人航天精神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徵,它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和升華,是偉大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擴展。
無數個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艱苦奮斗中,鍛造了充滿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崇高精神,新中國培育出了充滿豪情壯志和英雄氣概的鐵人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是艱苦奮斗、敢於勝利精神的大寫意,無論是鐵人精神、大寨精神,還是紅旗渠精神、青藏鐵路精神都是激勵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支柱。「敢想,敢闖,敢為天下先」這是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精神的大寫意。無論是小崗精神、華西村精神,還是深圳精神、浦東精神都是激勵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不竭精神動力。「活著沒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也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這是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精神的大寫意。無論是焦裕祿精神、許振超精神,還是抗洪搶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都是激勵我們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有力道德支撐。掏糞工人時傳祥,以「寧願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雷鋒、時傳祥、王進喜、焦裕祿、張志新、蔣築英、羅健夫、張海迪、鄧稼先、魯冠球、孔繁森、任長霞、許振超、王順友、方永剛、吳大觀他們雖然身處不同年代、不同環境、不同崗位,但他們的崇高精神和優秀品質,體現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令人感動、催人奮進,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影響和帶動人們見賢思齊,奮發向上,萬眾一心,勇往直前。這些全部都緣於一種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緣於一種綿延數千年而沉澱於中國人民血液中的「中國精神」!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而拋頭顱,灑熱血,用青春和生命書寫未來,用赤誠的愛國情和堅貞的愛國心,築就和延續著偉大的民族精神!
「中國精神」具有理想高遠、緊貼實際、科學理性、人文關懷等鮮明特點,從根本上體現著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先進性是黨的偉大「中國精神」形成的根本,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是黨的偉大精神形成的源泉,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是黨的偉大「中國精神」形成的基礎,黨重視自身建設的傳統是黨的偉大「中國精神」形成的保障。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尤其需要大力弘揚實事求是精神、改革創新精神、以人為本精神、艱苦奮斗精神,使黨的偉大「中國精神」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需要繼續大力弘揚這些偉大精神,是繼承和發揚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培育形成的偉大』中國精神」,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成為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改革開放偉大征程中創造奇跡和輝煌的強大精神支撐。讓「中國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閃耀璀璨光芒。著眼於新的形勢、新的實踐、新的任務、新的挑戰,我們黨需要大力弘揚實事求是精神、改革創新精神、以人為本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義深遠。
❼ 什麼是「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包括名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義深遠。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精神氣質的總和。
時代精神
時代精神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在每一個時代的精神體現。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改革創新成為當代中國的最強音。
「中國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厚精神資源,以一種具有凝聚力的精神力量。這種凝聚人民、動員人民、激發人民創造力的精神力量,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
(7)中國精神的力量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奮斗歷程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顯和反映民族精神、體現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精神」,大大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的發展:
1、井岡山精神是指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過程中所培育和發揚的革命精神。它是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優良革命精神傳統的源頭。
2、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3、南泥灣精神:1941年前後,日本帝國主義的「掃盪」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包圍及嚴重的自然災害,使抗日根據地出現了極端困難的局面。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開展了大生產運動。
4、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中形成的。1942年12月,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
5、抗戰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救亡圖存、民族解放為主題,以自強、團結、犧牲、堅韌為基本內涵的偉大抗戰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精神
❽ 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是指什麼
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精神,就是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中國力量,歸根到底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力量。
1、中國道路:這是一條黨帶領全國人民歷經革命、建設、改革、發展,在實踐中被證明了的擁有強大生命力的科學道路。
2、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既來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又承接於黨成立以來在革命、建設、改革、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
3、中國力量:沒有全國人民的大團結、大合力,疫情防控戰極有可能淪為一盤散沙,內聚而成的中國力量就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磅礴戰鬥力及其強大威力的集中體現。
(8)中國精神的力量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要求:
1、要深入宣傳實現中國夢必須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講清楚實現遠大理想必須苦幹實干,引導人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2、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工作,深入開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
3、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之源,不斷增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生機活力。重點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疫情防控戰: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大展示
❾ 中國精神是什麼
"中國精神」包括名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義深遠。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精神氣質的總和。
時代精神
時代精神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在每一個時代的精神體現。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改革創新成為當代中國的最強音。
「中國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厚精神資源,以一種具有凝聚力的精神力量。這種凝聚人民、動員人民、激發人民創造力的精神力量,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
(9)中國精神的力量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奮斗歷程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顯和反映民族精神、體現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精神」,大大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的發展:
1、井岡山精神是指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過程中所培育和發揚的革命精神。它是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優良革命精神傳統的源頭。
2、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3、南泥灣精神:1941年前後,日本帝國主義的「掃盪」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包圍及嚴重的自然災害,使抗日根據地出現了極端困難的局面。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開展了大生產運動。
4、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中形成的。1942年12月,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
5、抗戰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救亡圖存、民族解放為主題,以自強、團結、犧牲、堅韌為基本內涵的偉大抗戰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精神
❿ 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分別指什麼
1、中國精神是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中國力量是指:一是道路的力量.那就是來之不易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是精神的力量.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