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特色美食 中國特色美食有哪些
1、桂林米粉
桂林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做的美食桂林米粉在國內有很高的知名度。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鹵菜粉、牛腩粉、原湯粉、馬肉粉、三鮮粉、酸辣粉、擔子米粉等。
2、山東煎餅
山東煎餅起源於泰山,主要是用五穀雜糧做成的是很多人喜歡吃的一道小吃。營養價值豐富含有粗纖維多有助於消化,是中國十大名小吃之一受到很多食客的喜歡。煎餅是著名的特色傳統麵食,山東特產。將五穀雜糧磨成麵糊,倒入燒熱的鏊子,用煎餅筢子攤平烙制而成。煎餅種類較多。從原料上看,有米面煎餅、豆面煎餅、玉米面煎餅、高梁面煎餅、地瓜面煎餅等等;按口味不同,有咸煎餅、酸煎餅、甜煎餅、五香煎餅等等。煎餅不易變質,易保存。卷以小菜而食,則風味別致。
3、寧波湯圓
湯圓是浙江寧波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春節,元宵節節日食俗。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脂肪油、少許白砂糖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與大多數中國人不同,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
4、西安糊辣湯
糊辣湯是陝西的一道經典特色小吃,當地人最愛吃的一道美食。走在西安的小街小巷就能聽到賣糊辣湯的師傅用陝西話叫賣著糊辣湯、熱饃等下次去西安可以品嘗一下。
5、糯米團
糯米團是上海人愛吃的特色早餐,將糯米擀成薄薄的一張面餅然後裡面放入油條和榨菜捲起來成一個團子。是中國十大名小吃之一,沒吃過的朋友可以到時候品嘗一下。
6、蘭州牛肉拉麵
牛肉麵俗稱牛肉拉麵,是蘭州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吃牛肉麵往往要超出平常的食量,一碗面直吃得發梢冒汗,還要將酸辣的清湯喝個精光。如此美味,實在不忍浪費。不過,忌食酸辣的食客恐怕難以品嘗到牛肉麵的酸辣清香。
7、重慶酸辣粉
重慶美食前十強,重慶酸辣粉主要食材是手工製作的紅薯粉讓後放入辣椒、醋等20幾種調料做成的美味食品。吃起來酸辣爽口讓人回味無窮,現在在各個城市的餐廳都有售賣酸辣粉。
8、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的特色美食,武漢十大名吃之首,是很多湖北人早餐經常食用的一道美食,主要特點是面條很勁道,色澤黃而油潤。吃起來滋味鮮美香氣噴噴,好吃不貴。
9、漢中熱麵皮
漢中熱麵皮是陝西地區知名的特色小吃,起源於秦漢時期先將大米磨成米漿,蒸成薄皮兒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即可,然後再加入各種調料以及土豆絲、黃豆芽等配菜拌勻即可食用,味道軟糯香辣。
10、油條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麵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油條是日常最常見的小吃,不僅價格很便宜而且香脆可口,老人小孩都可食用。是中國十大名小吃之一經常用作早點來食用,很酥脆。
2.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食物
端午節主要有粽子、打糕、煎堆、艾饃饃、五毒餅、紅油鴨蛋、皮蛋、面扇子、大蒜蛋、涼茶、五黃(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等風俗食物。其中,粽子是端午節的節令食物,也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食物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其主要有采草葯、鑄陽燧、懸掛菖蒲與艾草、扒龍舟、端午浴、放紙鳶、拴五色絲線、浸龍舟水、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比武、擊球、盪鞦韆、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鬥草、帖午葉符、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食粽和時令鮮果等習俗。
除此之外,端午節還有很多風俗食物。其中,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所謂的「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黃酒代替雄黃酒)。而在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
3. 中國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人們把吃飯看作是繁衍生息的第一需要。經過幾千年的積淀,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數萬道精美菜品,種類繁多,不勝枚舉。下面就是我國有名的特色美食。
江蘇叫花雞是江蘇常熟虞山鎮傳統名饌。據介紹,常熟叫化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而真正搬上酒席台、登上大雅之堂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了。
浙江東坡肉在浙江被公推為杭州第一傳統名菜。東坡肉是一種特製的紅燒肉。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燜制而成,其特點是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青睞的佳餚。
安徽 逍遙雞是始創於三國時期的安徽傳統名菜。相傳是曹操鍾愛的葯膳雞,它色澤紅潤,香氣濃郁,皮脆油亮。吃時抖腿掉肉,骨酥肉爛,滋味特美,且食後余香滿口。其營養十分豐富,具有健體之功。
福建檳榔芋泥為閩菜傳統甜食,是福州人宴席上的「壓軸」菜。此菜的特色是細膩軟潤,香甜可口,看似冷盤,吃起來卻燙嘴。福州人常食芋泥而不厭,現在還衍生出許多以芋泥為主料的食品,像芋泥蛋糕、芋泥竹粽、芋泥慕思等,更是別具風味。
除了以上地方美食意外,其他地方還有很多的美食,就不一一例舉了,這么多的美食體現了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
4. 中國有哪些節日吃的傳統的美食
元宵、餃子、月餅、八寶粥、粽子等。1、元宵元宵是中國傳統小吃之一,屬於元宵節節日食俗。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先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曬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里,倒上江米粉,「篩」起,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江米沾到餡料表面變成球狀,就成了元宵。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均為不同的食品。2、餃子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3、月餅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4、八寶粥八寶又名臘八粥,佛粥,中國傳統節日食品。每年的臘月初八,按照我國的傳統,很多地方都有吃「臘八粥」的習慣。所謂的「八寶粥」,其實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臘八粥」。中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八寶粥具有健脾養胃,消滯減肥,益氣安神的功效。可作肥胖及神經衰弱者食療之用,也可作為日常養生健美之食品。5、粽子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種,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食粽子的風俗,千百年,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參考資料:網路-元宵參考資料:網路-餃子參考資料:網路-月餅參考資料:網路-八寶粥參考資料:網路-粽子
5. 節日美食有哪些
1、元宵:屬於元宵節節日食俗。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2、餃子: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3、月餅: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4、八寶粥:八寶又名臘八粥,佛粥,中國傳統節日食品。每年的臘月初八,按照我國的傳統,很多地方都有吃「臘八粥」的習慣。所謂的「八寶粥」,其實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臘八粥」。
5、粽子: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種,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千百年來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
6、青團:是清明節吃的一道傳統點心,據考證青團之稱大約始於唐代。古時候人們做青團主要用作祭祀,雖然青團流傳千百年,外形一直沒有變化,但現在它作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成了一道時令性很強的小吃。
6. 中國傳統美食有哪些啊
肉片大叔告訴大家中國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1.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建福州的當地名菜,屬閩菜系,相傳,它是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製出來的;
2.驢打滾,是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3.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4.餃子,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麵食,源於中原宛城,深受中國廣大人民的喜愛,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
肉片大叔是一家專門做福鼎肉片的特色小吃店,目前正在招商,小本投資,保姆式扶持。
7. 中華傳統美食有哪些
中華傳統美食有:
1、佛跳牆
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建福州的當地名菜,屬閩菜系,相傳,它是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製出來的。
8. 中國傳統食物有哪些
中國傳統美食 滿漢全席、佛跳牆、驢打滾、粽子、糯米粑粑、餃子、湯圓、餛飩、面條、包子、獅子頭、煎餅、千層餅、月餅、油條、豆漿、拉麵、刀削麵、涼面、豆拌面、回鍋肉、烤鴨、烤雞、燉豬蹄、火鍋、鹵肉、川菜、粵菜、桂菜、湘菜、雲南過橋米線、揚州三丁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烤鴨、寧波湯園、燒餅等等。
9. 中國的飲食傳統有哪些
1,講究美感
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餚美感的傳統,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對菜餚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個紅蘿卜,還是一個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種造型,獨樹一幟,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一,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
2,注重情趣
中國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國菜餚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共賞。菜餚名稱既有根據主、輔、調料及烹調方法的寫實命名,也有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餚形象來命名的,如「全家福」、「將軍過橋」、「獅子頭」、「叫化雞」、「龍鳳呈祥」、「鴻門宴」、「東坡肉」。
3,過年吃餃子
每逢新春佳節,尤其在北方,餃子是年夜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餚。餃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因為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子」為「子時」,「餃」與「交」諧音,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喜慶團圓」之意。
餃子外形如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人們還會將硬幣或者花生米和果仁包在餃子里,誰吃到餃子就預示新的一年將交好運。
4,元宵節吃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的明州(即今天的浙江寧波)興起一種新奇食物,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圓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圓子」改稱「元宵」。
5,新春吃年糕
新春期間很多地區都講究吃年糕,因為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所以,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代表著美好的寓意和希望。正如詩所雲:「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