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重點大學」,可分幾大梯度
中國最難考的大學都是那些錄取分數線很高的大學,清華北大是我國考取難度很高的大學,只有學霸和精英可以考入,清華北大是39所985大學的兩所,但是除了清華北大之外,國內剩下的985、211大學考取的難度也是相當高,而且有的大學非985、211,考取難度也不低。
第4梯度:兩財一貿“兩財一貿”指代的是我國3所含金量最高,而且在地緣上占據優勢的211財經類大學,在我國各所財經類高校當中,兩財一貿的錄取分數線是最高的,其經濟學科相關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甚至是超過了清華北大,包括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第5梯度:中堅九校區別於華東五校,“中堅九校”則是指代在我國39所985大學當中,綜合實力位居中層地帶的9所985大學,位居國內大學的第5梯度。分別包括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天津大學,這9所985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也是很高。
因此,我國最難考的大學共可劃分為以上的這5大梯度,其中所包括的大學都是錄取分數線相當高的,包括了清北華五、中科院大學、兩財一貿和中堅九校,低於600分報考這些大學,基本上是沒有希望的。
⑵ 高考生如何擇校
考生和家長選擇大學的標準是什麼?選大學容易陷入哪些誤區?下面我依據高校生源質量(新生的高考成績)對國內108所大學進行分層分類,僅供參考。
兩大常見誤區
誤區一:憑借口碑選擇學校
根據口碑選擇大學只適用於極少數的情況,因為除了清華、北大等極少數公認的頂級大學,絕大部分學校都不具備超凡脫俗的實力,所謂的口碑實 際上是來自於部分人群的更熟悉和更了解。
人們由於自身經歷和生活中接受到的一些零散的信息,對有些大學比較熟悉以及產生了一些或好或壞的印象,而對另外 99%的學校則是完全陌生的,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的意見具有很強的片面性和主觀性。
即便是高等 教育 領域的工作者,也都會受限於個人的經歷和視野,很難對大部分學校的情況做出全面的判斷。依靠口碑推薦的方式來選擇學校,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風險也很高。
誤區二:憑借985、211等學校身份選擇學校
中國實行的是相對集權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為便於管理和經費投入,政府通過各種方式給大學貼上了不同的身份標簽,是否具備某種身份,實際 上就成為判斷大學層次的標志。
比如,高考招生時的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就是一種學校身份上的區分。而對於100多所一本院校,身份標簽的種類就更多,比如是不是副部級、是不是設有研究生院、是不是有自主招生權等等。
在種.種身份中,最為社會所熟知的當數「211工程」學校和「985工程」學校,以至於現在211和985在很多時候已經成為好大學的代名 詞。客觀地看,政府設置的這些身份標簽具有很高的門檻,大學並不能輕易取得,因此有這些身份的大學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辦學水平最高的好大學。
然而,從學生報考的角度看,憑借學校身份來選擇大學也有問題:首先,是否給予某些學校某種身份往往並不以辦學水平為唯一標准,國家還會考慮政治、民族、國防、地域平衡等其他因素,以「211工程」和「985工程」為例,這兩個工程所支持的學校都不是一次性而是分批產生的。
「211工程」從1995年開始實施,2009年青海大學、海南大學、寧夏大學、西藏大學和石河子大學入選最後一批;「985工程」從1999年開始實施,2004年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入選最後一批。這些最後一批入選學校的辦學水平一定高於其他非211和非 985的學校嗎?
從國家的角度看,綜合考慮其他因素有其合理性,但是學生報考顯然不需要顧及這些方面,因此不能完全依賴學校身份來選擇大學,否則一方面有可能盲目進入並不好的學校,另一方面有可能錯失一些社會公認的辦學水平較高的大學。
其次,以身份標簽為標準的分層 方法 太粗略,同時具備某些身份的學校數量往往較多,針對性不夠強,比如112所211學校中,有39所是985學校,一方面學生面對的學校數量過多,另一方面同樣是985學校,或者同樣是211 學校,同樣存在比較大的差別,不能一概而論。
中國好大學的分層與分類標准
既不能迷信口碑,也不能依賴學校身份,那麼應當怎樣對大學進行區分呢?從高中 畢業 生報考的角度看,主要有兩項標准。
第一項標准:大學錄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績
目前中國大學錄取學生的基本模式是學生填報志願,然後由學校在志願報考本校的學生中按照高考成績擇優錄取。一所大學錄取分數越高,能滿足錄取條件的學生比例就越低,說明在全國考生心目中這所大學就越好。
因此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績是大學聲譽特別是人才培養聲譽的客觀反映,是擇校時需要參考的最重要的指標。「中國最好 大學排名 ?人才培養排名」對中國所有本科層次大學在各省市錄取新生的高考成績進行了計算匯總,得到了中國大學錄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績排名,可以作為鑒別大學的依據。
第二項標准:大學的綜合實力
好大學不僅培養本科生,而且培養研究生,此外還承擔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職能。綜合實力強的大學在學術界和社會上往往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更高的認可度,因此也是擇校時需要參考的重要指標。排名是一種直觀地比較大學綜合實力的手段,目前發布中國大學排名的單位有不少,這里我們選擇「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綜合排名」 作為參照。
「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綜合排名」的指標體系覆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這三項大學的基本職能,包括十餘項精心選擇的關鍵辦學指標,排名結 果客觀呈現了數百所中國大學在綜合實力上的差異,可以作為鑒別大學的另一項依據。
盡管排名給出了每所學校的精確的位次信息,但是從考生報考大學的角度看,無需過分在意具體名次之間的差異,劃分成不同的層次會更有參考價值。根據這樣的思路,我們將中國的好大學按照高考平均成績排名和綜合排名兩項標准,劃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旗艦大學、名牌大學、甲檔大學、乙檔大學、丙檔 大學,其中甲、乙、丙三檔大學又各自分為綜合型和特色型2類,具體標准如表1所示。
表1、中國好大學的分層與分類標准(適用於報考本科學校)
註:學校排名來自最好大學網的「中國最好大學排名」。
中國好大學的分層與分類結果
共有108所大學達到了設置的標准,被劃分到相應的層次類型下,這些學校的具體名稱如圖1所示。對各層次類型的學校介紹如下:
中國108所好大學的分層與分類(適用於報考本科學校)
旗艦大學
旗艦大學的標準是錄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績和學校綜合排名同時位列全國前3,符合標準的學校有2所,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這2所學校的新生高考成績排名和綜合排名都穩居中國大學前兩位,並且明顯超越其他大學,在全世界也是聲譽卓著,可謂中國大學的旗幟。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也是國家985工程建設第一批支持的9所大學(C9)中的前所,即「2+7」中的「2」。
名牌大學
名牌大學的標準是錄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績和學校綜合排名同時位列全國前10,符合標準的學校有5所,分別是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
這5所大學在國內有重要的影響力,在世界上也有較高的聲譽,是公認的名牌大學。這5所大學也都入選了國家985工程建設第一批支持的9所大學(C9),位列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之後,屬於「2+7」中的「7」。
甲檔大學
甲檔綜合型大學的標準是錄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績和學校綜合排名同時位列全國前31,符合標準的學校有16所,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 航天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
甲檔綜合型大學全部是985學校,在全國范圍內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國外也有較高的認可度。
甲檔特色型大學的標準是錄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績位列全國前20,符合標準的學校有5所,分別是中央 財經 大學、外交學院、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
這5所學校地處北京或上海,都是以財經、外語、外交為特色的文科院校,雖然科學研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比不上同層次的綜合型大學,但是由於地域、學科特色以及本科畢業生就業方面的優勢,很受考生追捧,因此可以歸為甲檔大學。5所甲檔特色型大學,除外交學院外,都是211學校,但沒有一所是985學校。
乙檔大學
乙檔綜合型大學的標準是錄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績和學校綜合排名同時位列全國前70,符合標準的學校有26所,包括北京郵電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
乙檔綜合型的26所大學中有25所是211學校,其中13所還是985學校。乙檔綜合型大學大多 是北京、上海、廣東等東部發達省市的二線大學以及中西部省市的一線大學,他們同樣具有全國性的知名度。
乙檔特色型大學的標準是錄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績位列全國前50,符合標準的學校有8所,分別是中國政法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南財經大 學、中國傳媒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紐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和甲檔特色型大學類似,乙檔特色型大學中大部分也都是以政法、財經、外 語等實用型文科為特色的大學,也包括南方科技大學和上海紐約大學這2所成立不久,但辦學起點很高、生源質量也很好的大學。
丙檔大學
丙檔綜合型大學的標準是錄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績和學校綜合排名同時位列全國前110,符合標準的學校有31所,包括河北工業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河海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
丙檔綜合型的31所大學中有28所是211學校,主要是相對靠後的部屬、央屬大學以及地方大學中的佼 佼者,這些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主要體現在行業內或者地方上。
丙檔特色型大學的標準是錄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績位列全國前100,符合標準的學校有15所,包括天津醫科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醫科大 學、東北財經大學、天津財經大學等。
丙檔特色型的15所大學中只有2所是211學校,除了政法、財經、外語等實用型文科為特色的大學,還有4所醫科大學。
報考建議
按照高考平均成績排名和綜合排名兩項標准選出的中國108所好大學處於中國高校系統的塔尖,不同檔次的學校之間差異明顯,學校給個人帶來 的「品牌效應」顯著,著名企業招聘、大學錄取研究生甚至是落戶政策優惠等,都會偏向好大學的畢業生,專業的因素相比之下影響就小得多。
更重要的是:好大學的學術水平領先、老師同學優秀、課程開設廣泛、課外活動豐富,整體培養環境更好,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更為有利。
因此,對於成績達到好大學報考條件(上一本線)的同學,在學校選擇上應當就高不就低,優先報考更高檔次的學校。除非個人有堅定的職業發展 目標和專業興趣,不建議為了滿足專業喜好而選擇低一檔的大學。
當然,報考好大學也需要考慮專業、所在城市、校園環境等其他因素,不同層次類型下的學校都有 幾所到幾十所,考生可以在成績所能達到的最高檔次的學校中,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確定自己的志願。
⑶ 39所985大學可分為幾個檔次
我國共有3000多所大學,而985大學就只有39所,985大學的招生名額有限,但是高考生卻很多,因此985大學的錄取率是很低的,985大學所招收的考生都是精挑細選的。清華北大、復旦中科大等985大學成為了許多考生的心儀大學,能夠考上985大學,意味著考生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畢竟985大學所受到的扶持也是最多的,另外985大學所培養的整體畢業生質量也比其他普通高校要好得多,從985大學畢業出來的學子似乎也自帶光環,成為了我們眼中的精英人才。
我國的39所985高校,其實可以劃分為不同的檔次,但是其實分來分去,最靠譜的就是把39所985高校劃分為6個檔次,檔次越高則表示考取難度越高。
6、“墊底”的985大學最後一個檔次所在的高校是我國綜合實力排名比較靠後的985大學,包括中央民族大學、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
以上就是對於我國39所985大學的6個檔次劃分,要想考上這6個檔次所在的985大學,要求考生具備很優異的成績,考生只有各個科目的成績好,不會存在偏科問題,才能夠有好成績,才有望考上985大學。
但有的考生卻是因為自己存在偏科的問題,導致自己考不上985大學,甚至是連普通的本科高校都難以考上,比如有的考生英語、語文科目的成績很好,但是數學科目的成績卻爛得一塌糊塗,因此只有把數學科目的成績提高起來,解決偏科的問題,才能夠提高總體的分數,才有望能夠考上985大學。
⑷ 2020中國大學分級與分層排名,是怎樣的
2020高考已經結束,有的省份在7月23日就能查詢到自己的高考成績,意味著自己要面臨高考路上的第二次抉擇,填寫志願不亞於高考成績的重要性,剛好遇到2020中國大學分級與分層排名這個問題,今天就用校友會的分層分級排名,給大家講一講2020中國大學分級與分層排名,但是大家要清楚衡量一所大學是否優秀,不能僅僅看排名,要綜合考量各種因素。
這就是2020中國大學分級與分層排名,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⑸ 中國137所雙一流高校,這是如何劃分出來的
「雙一流」建設大學及建設學科的認定選拔程序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按照《總體方案》 《實施辦法》成立「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高級別戰略專家的作用,具體承擔選定和審查建設方案的相關工作。
第二階段,計劃依靠專家委員會,以學科為基礎確定選拔認可標准,編制高校名單,建設學科。具體分為三個部分。首先,綜合考慮對第三方評價的權威性、影響力、高校認可等因素,論證採用的第三方評價結果。然後,反映中國特色學科評價,特別是人才培養和學科水平評價,酌情參考國際評價,綜合考慮國家戰略、行業地區市級、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論證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認定標准。最後,根據認定標准,選定了137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議目錄,相應地建立了建設學科。
對高校研究制定「雙一流」建設方案有什麼要求?
《實施辦法》指出,高校應根據自身實際,結合學校綜合改革方案和專家委員會咨詢建議,合理選擇建設路徑,科學編制整體建設方案和分校建設方案。
建設學科的口徑和范圍由高校自主決定。鼓勵高校積極支持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學科,發展新興學科、交叉學科,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積極部署國家急需、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或支持地區發展的學科,解決經濟社會重大戰略問題,提高服務國家發展的能力。
高校要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統籌安排建設和改革任務,提出系統的審查指標體系,形成各方積極參與的長效建設機制,避免平均力量或碎片化。制定的建設方案要組織相關專家進行科學性和可行性論證。
地方政府對推進「雙一流」建設有什麼考慮?
「雙一流」建設是國家長期戰略,應由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推進,在資源政策等方面形成合力。因此,《實施辦法》在選拔程序、支援方式、組織實施等方面多次強調充分發揮和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鼓勵地方政府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雙一流」建設的資金、政策、資源支持。同時,由於「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少數,不能覆蓋所有高校,因此,結合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推進特色、高水平大學和優勢學科建設,積極探索其他類型高校一流建設道路,推進引領「雙一流」建設的高等教育整體質量提高。
⑹ 高考圈最新分層與分類中,中央財經大學等排名怎麼樣
專業大學你就不要看綜合排名,因為排不到前面,這三個上財最好,央財第二,外貿第三。
⑺ 中國口碑不錯的108所好大學,有你的母校嗎
你是不是看的那篇《全國108所頂尖大學分層分類連連看,一圖秒懂》?這篇文章是媒體編輯結合「最好大學網」2015年的數據編輯處理的(注意,在最好大學網官方發布里找不到這篇文章,所以這根本算不上權威排名,只是媒體製造的噱頭),原文中明確提到「我們將中國的好大學按照高考平均成績排名和綜合排名兩項標准,劃分為五個層次」(文章被各媒體廣泛轉發,過程中很多轉載媒體就把這個標准給略去了,充分體現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不夠,一個排名連參考標准都不說還有什麼意義?)說白了就是你提到的這個108排名的生源成績權重很大,而這一點是南京農業大學的軟肋。如果你關注排名界的話應該知道南農是所低進高出的學校,明明是211里的強校(重點學科數、ESI、教師學術水平等指標都是全國高校前25名,在大部分排名里都穩進全國前50,最好大學網的排名除外,但這兩年也都排60多名沒有差太多),而錄取分數卻甚至低於很多非211高校(校名是硬傷,而且很多強勢學科不屬於熱門專業,不客氣地講單純以高考成績為標準的生源質量排名南農甚至可能排全國100開外)。我查了一下,在你說的這個榜單里排名綜合類墊底的華中農業大學和東北農業大學(注意到了嗎,都是農業大學!),一個生源、綜合排名都和南農半斤八兩,還有一個不論生源還是綜合排名都低於南農,結合文章里給的前110名的學校都納入考慮的一個說明表格(有些媒體轉載時也把這個表格略去了),南農被編輯漏掉的可能性很大,按說應在乙檔或丙檔的范圍。最後,任何大學排名都有它的缺陷(更何況還是媒體編輯排出來的),不是完全客觀的,而且在看的時候要注意排名指標,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盲目信任媒體。
⑻ 39所「985工程」大學,該如何分檔呢
雖然“雙一流”推出已有幾年時間,但很多人對於頂尖名校的認知仍停留在“985工程”上。關於“985工程”大學的排名,一直是高校圈很熱門的話題,每年都會涌現出各種不同的版本。在筆者看來,高考生能上985大學,不論是哪一所,都非常的不容易,畢竟985大學錄取率最高的北京、天津也只有5%左右的比例,河北、河南、江西等十餘個省份乾脆連一所985大學都沒有。
對於武書連版2020年“985工程”大學四檔劃分,你覺得靠譜嗎?歡迎留言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