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明明有能力隨時登月,為什麼遲遲沒有安排登月
因為需要准備航天器,登月艙等,各種技術裝備准備充分了才能進行登月。登月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2. 中國為何停止登月,
突然終止登月中國太空驚人計劃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此次,「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
在一片歌舞平升歡慶聲中,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突然傳出了令人意料之外的聲音:原本在完成「繞落回」以後,可能上馬的載人登月計劃將被取消。理由只是「這是我國航天事業做出的重大調整。」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采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事實上,中國的航天總體規劃的探月工程分為三步走,完成「繞落回」三期計劃,在2020年前依次完成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無人采樣返回。早在2007年,原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就曾經表示過,中國20年內不會搞載人登月。載人登月得不償失美國和俄羅斯已經把登月計劃放在一旁,並非他們不行。美國人的「阿波羅計劃」是美蘇冷戰期間完成的,美蘇當時的航天領域競爭已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載人登月成功,是美國一個大國象徵性的舉動,目的是要蓋過蘇聯。
美國的探月實質意義並不大。隨著1972年「阿波羅17號」返回地球以後,美國宇航局再也沒有執行過載人登月任務。而「阿波羅17號」僅僅是帶回了110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樣本。而今,中國卻將其作為一個重大目標來突破。其實『嫦娥三號』雖然是無人月球探測器,但是中國已經完成了通過地球向月球輸送方式,也就是說只差證明一下中國人能上月球這一步。
但是,盡管就這一步,載人登月所面對的困難巨大。中國底子薄、起步晚,折騰不起,都說好鋼用在刀刃上,中國的太空計劃應該做的是,要符合中國目前的戰略需要,做好大型空間站。筆者以為,中國航天工業首要滿足國防需求。美國一直拒絕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就是出於戰略考慮,未來世界,誰佔領了宇宙空間,誰就是老大。其實國際空間站到明年就該退役了,是奧巴馬硬將其延續到2020年,這樣更好,屆時,宇宙空間只有中國的空間站,所以,我們應該將全部精力投在空間站的建設上,不是悠著點,而是要做大,做強!陸戰隊少校。
3. 月球上有什麼,為何中國要取消登月計劃
從古時候開始,人們就對月球上的世界充滿了幻想,中國人認為,月球上邊住著嫦娥仙子,很多人都夢想著登上月球,但是在過去,由於技術上的限制,夢想只能是夢想而已,到了現代,這樣一切成為了可能,美國早在六十多年前就登上了月亮,中國人也曾經計劃登上月球,但是現在取消了這個計劃,為什麼要取消呢?月球上邊到底有什麼呢?科學家透露其中實情
。
看完了上文,你是不是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呢?
4. 中國突然放棄載人登月的原因有哪些
中國突然放棄載人登月的原因有:
1:登月可能有不可預測的危險。
2: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宣布停止登月計劃。
3:目前對月球的各方面了解不夠。
4:美國阿波羅登月後留下了很多疑問。
5. 中國為什麼終止登月計劃
中國到目前為止從來沒有過任何的載人登月計劃或者時間表,新聞上涉及的登月計劃或時間表嚴格說是航天專家們的個人願望、倡議,此外即使長征九號立項開始研製也不能證明中國確認開始載人登月。沒有登月計劃也就無所謂「停止登月計劃」。
(5)中國為什麼放棄登月擴展閱讀:
1、登月是指人類利用自身開發的載人航天器將人類的宇航員送上月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未來可能將建立沿月球軌道飛行的實驗室,把月球作為登上更遙遠行星的一個落腳點。
2、飛上月球,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就在20世紀後半期,人類終於成功實現了這一偉大夢想。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這一歷史時刻時,曾道出了一句被後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
3、中國目前還沒有把人送上月球,根據中國已經確定的計劃,中國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期工程為「繞」,二期工程為「落」, 2017年進行的三期工程為「回」,之後再進行載人登月計劃。
6. 中國為何不能登月
中國還沒有宇航員正式登月是因為搜尋地外生命是人類一直在努力進行的事,但比起將宇航員送往充滿危險的外太空,人類能夠完成的事機械也能輕松做到,因此,派遣探測器比起派遣宇航員要經濟和安全得多。
此外,人類登月的目的第一點就是改造月球的環境,將月球變成人類的「第二家園」,而第二點就是探尋月球豐富的資源,並緩解地球的能源危機,最後一點則是尋找月球是否存在外星生命。
針對第一點,改造月球對於現在的人類而言並不現實,與其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改造月球,還不如好好愛護地球的環境。
而第二點,月球上確實存在著大量的氦-3資源,它也是核能的重要資源,但在地球上,使用核能的技術還不成熟,短期內還不需要月球的資源。
「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載人登月的過程
首次載人登月是由「阿波羅11號」飛船完成的。當時飛船上載有三名航天員,當飛船與「土星5」火箭第三級分離,且飛船沿過渡軌道飛行2.5天後,便開始接近月球,此時飛船服務艙的主發動機減速,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
接著,兩名航天員進入登月艙,並駕駛登月艙與飛船分離,這時飛船指揮艙內的一名航天員繼續駕駛飛船繞月球軌道飛行,而另兩名航天員則乘登月艙在月面著陸。
登月後航天員採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開了太陽電池陣,安裝了月震儀等。任務完成後,他們乘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月球軌道,與飛船對接,最後返回地球。
7. 為什麼我們的中國不登上月球
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載人登月工程首先應該建立在超大型火箭的成功研製基礎上,在長征9型火箭2030年左右首次發射前,中國登月工程還需要至少12至15年的時間去完善自己的載人登月生命保障系統,以及登月後續任務目標的規劃實施,在載人登月技術上還需要等待突破的中國,按照自己的發展步調和軌跡,走自己的載人登月發展道路,是合乎邏輯的,中國人沒必要也沒理由和別人掙個所謂的「第二登月國家」,中國人在載人登月上沒有和俄美爭先恐後搞競賽,是中國航天發展思維成熟的表現,也是一個民族自信坦然的心胸,一方面載人登月雖然可以提高一個國家的聲望,但畢竟現在不是冷戰時代,中國不需要這種虛假的自豪感,另一方面,載人登月是全人類進取精神的體現,我們由衷希望美國的重返月球獲得實質成功,從而帶動人類探索未知太空世界的更大作為,因為那是我們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從國家看太空太渺小,從人類看太空很遠大。
8. 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已經很好了,為什麼不登上月球
原因:
一個是貴:現如今的火箭是可以被商用租賃的,而租賃時的價格往往是以克為單位,並且每克的價格不菲。一個人的體重大約有60公斤,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在太空中飲食、喝水,這些都會被計算進大量的成本之中,所以發載人登月計劃非常昂貴。
第二個原因是不安全:機器不僅重量更輕,還更安全。即使任務失敗,也不會造成宇航員受傷。
第三個原因則是沒必要:按照我國現階段的科研能力,只要我們想,也可以將人類送到月球表面。但是人類能做的事情,機器都能夠代替,所以沒必要將宇航員發射到月球表面。
我國在這20年裡完成了6次探月計劃,並且多次創下世界首次,比如:嫦娥四號首次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之所以會如此,和我國的經濟實力提升也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