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在新時期我們黨提出的詞彙中,有兩個概念最能啟發人們解放思想,一個是「中國特色」,一個是「初級階段」。但無論是「中國特色」還是「初級階段」,又都是以社會主義為基礎和出發點的。胡錦濤在報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偉大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
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最引起世人注目的大戰略就是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具體制度,即體制改革。這個改革,實質上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並不是本來意義的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革命。但是,它能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帶來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深刻變化,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它的作用和意義不亞於革命,就引起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來說,是一次新的偉大的革命,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改革同時進行的是對外開放。它也是我國長期不變的基本國策。
堅定不移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在十六大以後邁出堅實步伐的基礎上,十七大又把全面小康的目標從經濟總量翻兩番提高到人均翻兩番,並且在協調發展、擴大民主、加強文化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生態文明等5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胡錦濤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必須堅定不移地為之奮斗。
Ⅱ 如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和科學分析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在世界近代以來一切後興大國崛起的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的科學理論和選擇的正確道路,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已經走過了不平凡的29年。在這29年中,中華大地發生巨變,社會主義事業欣欣向榮。我國的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大幅度攀升,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怎樣沿著這條道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胡錦濤在報告中提出的「四個堅定不移」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這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在新時期我們黨提出的詞彙中,有兩個概念最能啟發人們解放思想,一個是「中國特色」,一個是「初級階段」。但無論是「中國特色」還是「初級階段」,又都是以社會主義為基礎和出發點的。胡錦濤在報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偉大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
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最引起世人注目的大戰略就是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具體制度,即體制改革。這個改革,實質上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並不是本來意義的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革命。但是,它能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帶來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深刻變化,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它的作用和意義不亞於革命,就引起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來說,是一次新的偉大的革命,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改革同時進行的是對外開放。它也是我國長期不變的基本國策。
堅定不移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在十六大以後邁出堅實步伐的基礎上,十七大又把全面小康的目標從經濟總量翻兩番提高到人均翻兩番,並且在協調發展、擴大民主、加強文化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生態文明等5個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胡錦濤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必須堅定不移地為之奮斗。
綜上所述,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四個堅定不移」所表達的這些內容,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它們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構成新世紀新階段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標志和行動指南。只要沿著這「四個堅定不移」所指明的方向不斷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一定會取得新的更大的勝利。
Ⅲ 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必須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才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的利益至高無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使社會主義事業永續不竭。
3、必須始終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
4、必須始終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5、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價值引領。
(3)如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擴展閱讀:
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的旗幟和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是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衡量我們黨全部工作的根本尺度,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框架內推進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科學回答時代命題,提出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立基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堅持以發展著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Ⅳ 如何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意義
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和國家一直堅持的方針和政策。在資本主義日益膨脹的影響以及一些不良言論的誤導下,群眾開始質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其實,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最終全面的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
在新的世界形勢和國際環境中,越來越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必要性。
一是相對於資本主義,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更符合我國國情。隨著經濟全球化,資本主義下的經濟危機暴露了其潛在的風險。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則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在各種經融危機中總能化險為夷,這充分體現了決策的正確性和理論的科學性。只有經實踐檢驗的理論才能稱之為正確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無疑是適合我國國情及發展的。縱觀五千年歷史,從封建主義到民主主義,最後到照搬俄國的社會主義,都不能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唯有經過探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向富強。
二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基礎和關鍵。資本主義的壟斷經濟註定勞動工人階級不能成為社會的領導者,社會階級特徵明顯。社會主義社會其本質的優越性則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保障。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為縮小貧富差距提供了可能,也為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墊定了基礎。
最後,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確保國家長久的繁榮昌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為中國量身定做的,最能符合國情、民情的需要,也最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全國上下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抵擋住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讓時間來檢驗一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終將會展示出其優越性和前瞻性。
Ⅳ 如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
Ⅵ 怎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植根中國大地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堅持黨對法治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40年法治建設不斷取得輝煌成就的基本經驗。立足中國國情。
道路標定方向,道路決定前途。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繼承者和豐富發展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發揚光大者。
中華優秀法文化是新時代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的寶貴財富、歷史資源,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法文化的思想精髓。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時代法治建設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引。創新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6)如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擴展閱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黨早已有明確表述,「黨的領導要通過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來實現,而黨自身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四中全會再次明確提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為此,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是四中全會的一個重要議題。四中全會不僅明確了黨依法執政的執政理念,更重要的是將依法執政的理念具體化、法治化、可操作化。
改進黨的領導方式,依法執政不存在制度上的障礙,關鍵是黨的領導幹部必須打破思想上的障礙,自覺地把權力和個人意志置於憲法和法律的監督之下,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
Ⅶ 我國是如何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實質,就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製成為我國國家和社會的唯一的經濟基礎.總路線是指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的指導全國人民全面開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基本綱領和路線。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它,就要犯右傾或「左」傾的錯誤。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制發,經毛澤東審閱修改的《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對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實質和特點作了全面系統的解釋。
提綱指出: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革命的第一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基本結束,第二階段——社會主義革命已經開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
2、由於中國經濟的極端落後性和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當時估計至少需要三個五年計劃或更長一點的時間。3、黨在過渡時期有著兩項互相聯系的基本任務,即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4、過渡時期總路線是革命和建設同時並舉的路線,「一化」是主體,「三改」是兩翼,二者互相關聯而不可分離。
5、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質,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製成為我國國家和社會的唯一經濟基礎。
6、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中心環節是發展重工業,以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由於我國的工業化,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工業化,因此,必須首先發展國營工業,並逐步對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7、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必須經過合作化的道路,必須採用說服教育、示範和國家援助的方法。
8、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同樣要經過合作化的道路。9、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在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針指導下,第一步把私人資本引導到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上來,第二步逐步地變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為社會主義經濟。
10、加強黨的領導作用,是我國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徹底勝利的保證。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向是正確的,它指導我國順利地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指導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勝利建立。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過渡時期總路線也存在著難以避免的歷史局限性,如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性問題,並沒有得到完全的解決。
另: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進入新時期
Ⅷ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怎樣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到「四個堅定不移」。
第一,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一大法寶。黨的奮斗歷程證明我們在實踐上的每一個重大發展,理論上的每一個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個重大進步,都是堅持解放思想的結果。因此,當前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
第二,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30年來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三,必須堅定不移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黨和人民的共同願望。
第四,必須堅定不移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總之,「一個始終不渝」、「四個堅定不移」,是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關鍵所在,是我們改革開放以來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寶貴經驗的總結,是保證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根本所在。
Ⅸ 如何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題目就是「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黨向世界作出的一個莊重的政治宣示和歷史選擇。特別是在又一次決定人類歷史命運的21世紀,人類文明面臨深刻挑戰,這個莊重的宣示和歷史選擇,具有巨大的世界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特色;就是遵循人類文明發展基本規律,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堅持與時俱進,保持時代精神。她賦予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人民以思想靈魂、前進方向、發展動力。正如報告所指出的,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事業的靈魂、行動的指南。她是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回答了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般規律和黨執政的規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結合的理論結晶。沒有科學的理論,就沒有科學的實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能正確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才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崛起、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立黨、治國理政的根本任務,也是各族人民的歷史願望。建國以來,我們經過幾十年艱苦曲折探索,終於找到了符合中國國情和順應時代要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實現了由低收入向高收入(人均GDP由252美元上升到5432美元)、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信息社會的躍升,創造了人類現代化歷史變遷的奇跡。我國國際地位快速提升,僅僅三十多年時間,先後超越加拿大、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由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上升為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影響力迅速提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在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我們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建立起體現國家和人民意志,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高度統一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只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驗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保障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我們的事業生生不息、勝利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執政的思想、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帶領全國人民探索、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取得巨大的成功,把國家領上富強之路,把民族領上復興之路,把人民領向幸福之路,展示了偉大、光明的發展前景;贏得了各族人民的擁護,成為全黨的共識,也越來越獲得國際的羨慕、理解和認同,給世界帶來了新的希望,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深厚歷史根基和蓬勃生命力。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我們深刻的歷史經驗總結,也反映了當代世界各國的經驗教訓。蘇聯解體、東歐巨變,是傳統僵化的社會主義的悲劇;一些發展中國家陷入發展陷阱,不能獲得持續發展,是「華盛頓共識」的破產;一些發展中國家依然一盤散沙,陷入戰亂分裂,這都給了我們深刻的歷史啟迪。中國共產黨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帶領中國人民歷經幾十年艱苦探索,歷經挫折而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開辟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發展大道,而且日益在世界上展示其巨大優越性。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是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歷史要求,也必然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獨特而巨大的貢獻。
Ⅹ 如何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規定和確保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緊密相連,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就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建設領域的具體體現。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由於歷史、文化等方面差別,沒有任何國家的法治道路是完全相同的。凡是法治搞得比較成功的國家,無一不是創造性地把本國國情和法治規律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植根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生發於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是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富於民族性、開放性、包容性的法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