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馬的故事有哪些

中國馬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5 23:09:57

❶ 關於馬的歷史故事

1、老馬識途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2、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准還會帶來福氣。」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裡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

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惹出什麼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裡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麼,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麼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3、指鹿為馬

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也,以鹿為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願問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馬。當此之時秦王不能自信自而從邪臣之說。

(1)中國馬的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馬的歇後語

一馬不跨雙鞍。—— 一匹馬不能駝兩個人, 暗指人不能三心二意。

人有錯手,馬有失蹄。—— 人跟馬一樣,都有可能不小心跌倒,說明人難免有犯錯誤之時。

人靠衣裳馬靠鞍。 —— 就是說衣服對人的裝飾作用很重要,就像馬鞍對馬的裝飾作用一樣重要。

小馬兒乍行嫌路窄。—— 告誡年輕人不要「牢騷太盛防腸斷」,要踏踏實實的做事情。

❷ 馬的一些典故

馬,原是一種野生動物,最早叫「火畜」。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分享的關於馬的一些典故,歡迎閱讀參考。

關於馬的一些典故

十二生肖中,馬是將神話傳說和使用價值集於一身的動物。

馬,原是一種野生動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黃帝的部下捕獲了一匹野馬,每當人們接近它時,它就前蹄騰空,昂頭嘶鳴,或把後腿蹦起,但它並不傷害人和其他動物,只以草為食。當時人們還不認識這種動物,便把黃帝請來辨認。黃帝觀察了很長時間,也未能認出是什麼動物,便讓馴養動物的能手王亥馴養成了為人類駕馭和使用的動物。

傳說新疆的博斯騰湖古稱西海,西海老龍稱為西海龍王。某年火神發威,大地久早不雨,草原上百花凋零,牧草枯萎,人畜面臨一場空前浩劫。龍王的三太子頓發慈悲之心,騰空而起呼風喚雨,引來西海之水,給草原普降甘露。草原上的人畜得救了,但三太子卻因此冒犯神規,被貶為馬。從此,一代一代,馬和草原結下了淵源。在秋高馬肥時,那些游牧民族的子孫後代躍馬彎弓,展現著生命和自然的雄渾。新疆的焉耆馬,從此被美譽為海馬龍駒。馬兒們高揚著驕傲的頭顱,抖動著優美的鬃毛,和著這宏大的旋律,在海一樣寬闊的.草原上翱翔。應當說,馬是草原的寵物。沒有駿馬的奔騰,草原會是何等空曠落寞?

白馬馱經、白馬青絲、白馬清流,這些都是有關馬的神話。在歷史的歲月里,馬的精神和形象一直為人稱道。古戰場的馬革裹屍,鄉村大道上的馬不停蹄,春秋戰國時的伯樂相馬,都是對馬的頌揚。當年釋迦牟尼離開王宮,出家修道時,傳說是騎馬而去。佛教史上有位馬鳴比丘,據說講法時馬感動哭泣,得名馬鳴,傳是八地菩薩。

老馬識途,它給了我充滿詩意的想像。管仲、桓公在伐孤竹歸途中迷惑失道,於是放馬引路。一千多年前,在迷茫的夜色中,大詩人杜甫奔波行走在關中。他的胯下絕對有一匹馬,雙目明亮,透視著漆黑的宇宙。空中,應該還有一隻孤獨的鷹。黑色主宰著這一時刻,成為這個世界的主旋律。杜甫觸景生情地吟出「老馬夜知道,蒼鷹飢著人」。夜風也迷路失歸,而一匹老馬,卻精神抖擻地負載著一個曠世詩人從黑色中突圍。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在民間的口碑似乎不怎樣,但他的《步出夏門行》卻感動了不少人。他的千里馬情操源於韓愈的《說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此語一出,攪得天下才子心神不寧,紛紛感嘆難遇伯樂。

令我感興趣的是,從公孫龍的「白馬非馬」,到「田忌賽馬」、「塞翁失馬」,馬又被賦予了哲學的色彩。公孫龍堪稱中國詭辯論之鼻祖,他曾就「白馬非馬」的命題,寫過一篇《白馬論》。公孫龍說,如果一個人要「馬」,那麼給他黃馬、黑馬都可以;而如果一個人要「白馬」,那麼就不能給他黃馬和黑馬,只能給他「白馬」。沒有指定顏色的「馬」不同於指定了顏色的「白馬」,所以說「白馬非馬」。公孫龍的錯誤就在於他把「一般」和「個別」的區分絕對化了,從而導致了對「一般」寓於「個別」之中的否定。「田忌賽馬」和「塞翁失馬」的故事幾乎是人盡皆知了,前者常被一般的哲學教本引為例子,用以解釋論證「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後者則以其禍福相互轉化的生動性,成為人們理解矛盾學說的範例。

還有一個頗有意思的典故:指鹿為馬。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此後,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這個典故表面看起來對馬並無褒揚之意,但細細揣摩,在古人的心目里,鹿和馬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歲月如流,現代科技讓馬的輝煌黯然失色。當人類不再以養馬為生存手段後,我擔心馬在這個地球上或許會絕跡,或者淪落為僅供人類享用的食物。馬的颯爽英姿,以及那個「千里馬」的美譽,也許會成為記憶的碎片,被子孫後裔們遺忘。

❸ 中國有關馬的傳統故事 急用

馬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馬文化。馬文化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和皇冠,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撐框架。可以說,沒有馬文化就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今天。 在古代,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如生產、生活、交通、運輸、軍事等都曾與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對戰爭的影響更加深遠。自春秋以來,中國歷朝歷代的開國帝王都是從馬背上贏得江山。在古代戰爭中,騎兵擁有無法比擬的機動力、沖擊力和行軍能力,騎兵就是王道。騎兵強,軍隊就強,國家就強,所以中國文學作品中有「馬上封侯」、「馬到成功」等成語,歷代文人雅士也寫下了大量贊馬頌馬的經典篇章,而歷代名馬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
古代戰馬歷史上有關名馬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劉備的『的盧』與呂布的『赤兔』、曹操的『絕影』同為三國名馬。由此不難看出,古代戰亂年代,一名出色的諸侯必須擁有一匹出色的戰馬。據記載,三國時期劉備的坐騎,其奔跑的速度飛快。劉備兵敗曹操後歸附荊州劉表,一次,劉表見劉備騎的馬十分雄壯,連聲贊嘆。劉備見劉表喜愛,便將其贈送予劉表。劉表甚喜,剛騎出城,就遇見謀士蒯越,蒯越說:「此馬名叫『的盧』,騎了就要害主,張武騎了兵敗身亡,主公不要騎。」劉表聽了,疑是劉備害他,便把馬還給了劉備。一天,有個名叫伊籍的人見劉備騎著這匹馬,勸道:「這馬騎了害主,連劉表都不敢騎,將軍還是不要騎了。」劉備不輕信於人,照騎不誤。後來,蔡瑁要殺劉備,劉備騎馬而逃,前有檀溪擋路,走投無路之際,『的盧』馬騰空躍起,躍過三丈寬的檀溪,救了劉備一命。『的盧』馬這一跳,便奠定了其在三國名馬中的地位,而南宋詞人辛棄疾在一首詞中寫道:「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從此,『的盧』馬的地位大為提高。
馬文化的表現形式及其吉祥寓意

藝術傢具——飛黃騰達組椅

千百年來,隨著中國馬文化的進步和發展,馬文化對中國人的精神寄託、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將會更加深遠,馬文化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有剪紙馬、木雕馬、以馬為吉祥圖案的木雕傢具等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馬文化長期以來都是以「吉祥」為核心價值,其中包含有祝福、祈禱、激勵、成功等象徵意義,例如 「馬到成功」已經成為了人們相互間祝福的代名詞,寓意事事順利;用「龍馬精神」來激勵人,贊頌其健旺非凡。而在所有現活的象徵動物中,與馬有關的成語中出現貶義成分的機率最低。
馬的故事
王亥訓馬

有一次,黃帝的部下捕獲了一匹野馬,很兇悍,但並不傷害人和其它動物,只以草為食。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麼。黃帝讓馴養動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欄先把它圈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王亥發現欄桿外邊又來了幾匹野馬,它們對著欄桿內的那匹野馬叫個不停,不肯離開。過了一天,王亥把木欄門打開,外邊的野馬都沖進木欄,和欄內的野馬混在一起。過了不長時間,其中一匹馬生下了一隻小馬駒。王亥高興極了。消息傳開,人們也都紛紛前來觀看。這些野馬發現人類並不想傷害它們,變得十分溫順。特別是小馬駒,很喜歡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跳上一匹性格溫順的馬的馬背。馬受驚,把王亥拋下來跑遠了。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桑樹皮擰成一條繩子,把馬頭綁好跳上馬背。馬仍像頭一次一樣,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訓,緊緊抓住繩子和馬鬃,任憑馬怎麼飛跑,王亥總是不鬆手。跑了一陣後,馬的速度減慢下來,直到馬不再跑時,王亥這才勒過馬頭騎著回去。
王亥騎馬成功後,很多人前來觀看,應龍是黃帝身邊的一員大將,對騎馬很感興趣。他積極協助王亥馴馬,練習騎馬。
一天練馬沒有把欄桿門關上,一隻老虎把小馬駒咬死了,被人們發現後跳出欄桿逃走了。王亥和應龍帶上弓箭,騎上馬向老虎追去,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迴路上,王亥、應龍又騎在馬上順便射死了幾只鹿。不料他們的行動,引起了風後的注意。風後便對黃帝說:「既然騎在馬上能追老虎,能射殺野獸,那麼,打仗時能不能也騎在馬上,追殺敵人?」風後建議黃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獵的人,今後出外打獵,一律不許射殺野馬。凡能捉回野馬者,給予獎勵。」黃帝不僅同意這個建議,而且自己也開始練習騎馬。他命應龍、王亥對捉回來的200多匹野馬要精心飼養,進行訓練。應龍專門挑選200多名精乾的小夥子,每天從早到晚,既馴馬,又練人。經過兩年多的訓練,中華民族最早的一支騎兵就這樣誕生了。這支騎兵在後來的涿鹿大戰中起了重大作用。

九方皋相馬
秦國國君穆公問伯樂:你的家族有能相馬的人嗎?伯樂回答說:我的後輩都是下等的才能.於是推薦了九方皋.穆公召見了他,讓他出去找馬,三個月後他回來說:已經找到了,在沙丘.穆公問是什麼樣的馬?九方皋回答說是黃色的母馬。結果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馬的時候發現是黑色的公馬。
穆公很不高興,對伯樂說:您推薦的相馬人連顏色公母都分不清,還能知道什麼馬啊?
伯樂喟然嘆息道:九方皋相馬的技藝已經是我所不能比擬的了。他發現馬的精髓而不管其它,關注馬的內在而忘記了馬的外表;看見應該看的方面,忽略了不重要的。像九方皋這樣的相馬人,比最好的馬都還要寶貴啊。
馬到了後,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趙高指鹿為馬

秦二世的時候,趙高權傾朝野,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隻鹿,並指著它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貶黜了不說話的人,將回答是馬的人都升了高官.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燕昭王以千金買千里骨馬(P.S買骨的不是燕昭王)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臨近的齊國乘機出兵,侵佔了燕國的部分領土。
燕昭王當了國君以後消除了內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土地。雖然燕昭王有這樣的號召,但並沒有多少人投奔他。於是,燕昭王就去向一個叫郭隗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位國君,願意用千金買一匹千里馬。可是3年過去了,千里馬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奮勇請求去買千里馬,國君同意了。這個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可是,等他趕到這一家時,馬已經死了。於是,他就用500金買了馬的骨頭,回去獻給國君。國君看了用很貴的價錢買的馬骨頭,很不高興。買馬骨的人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並不是欺騙別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3匹千里馬。
郭隗講完上面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里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燕昭王認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厚的俸祿。並讓他修築了「黃金台」,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乾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表示願意幫助燕昭王治理國家。經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於強盛起來,終於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佔領的土地。

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田忌的好朋友孫臏給田忌出了一個主意,再次和齊威王比試的時候,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還將以前輸給齊威王的錢都贏回來了.

❹ 中國歷史上的名馬故事有哪些

呂布-赤兔馬,號稱胭脂獸
劉備-的盧馬,馬作的盧,霹靂弦驚
曹操-絕影馬,號稱絕影無影
曹操-爪黃飛電
趙雲-玉蘭白龍駒,號稱夜照玉獅子
張飛-王追馬,號稱烏雲踏雪
張遼威震逍遙津時,騎得那匹馬是【灰影】;
當時,孫權被逼無奈躍馬跳過斷橋,騎的是【快航】;
孫權還有另一匹名馬,「馳驟烈風舉帆之疾」,故名【驚帆】 ;
智可比諸葛亮,曹操稱「吾之子房」的郭嘉的馬的名字叫【白雪】;
與此馬名字相對應的,東吳那「打不死」之周泰騎的馬叫【黑雲】;
以黑著稱的張飛,馬的名字很有氣勢——【王追】(也有稱烏椎);
「生命力持久」、活躍在三國後期舞台的張的坐騎也之馬為:【奔雷】;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馬的名字為【烏孫】;
名氣稍差,一刀砍死魏延的馬岱,卻騎了一匹好馬,名為【汗血】,此馬是否就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不得而知;
魏延呢,也不差,足以唬人,【烏騅】,楚霸王復生矣;
火燒八百里連雲,一戰成名的陸遜,坐騎很符合他的儒將氣質,名為【白鴿】;
大詩人陳思王曹植,也有一匹和絕影一樣的「大宛良馬」,名為【紫騂】;
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名列五虎將之一的馬超,馬名卻很奇特——【里飛沙】。不曉得這和錦馬超有西涼血統是否有關;
老當益壯、彌爾益堅的黃忠,馬的名字氣勢非凡,一聽就有氣勢,【燎原火】 ;
曹真之馬,曹真曾用此馬與司馬懿打賭。河套馬種,耐力驚人,速度飛快,奔跑如行雲流水,譬如白礬順流。三國名馬之一。它也叫【驚帆】

❺ 歷史傳說中馬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一:塞翁失馬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准還會帶來福氣。」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裡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惹出什麼麻煩來。」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裡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塞翁說:「沒什麼,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麼福氣。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故事二:伯樂相馬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故事三:老馬識途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釋義 :「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 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故事: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故事四:項羽馴服野馬楚霸王項羽馴野馬「烏騅」的故事廣為流傳。據說「烏騅」當初被捉到時,野性難馴,許多人都休想騎它,就是騎得上的也頓時被它摔下來。壯強好勝的項羽聽說便想一試。他馴馬有術,一騎上「烏騅」,就揚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過一山。這馬非但沒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霸王不慌不忙騎在馬上,忽然用手緊抱住一樹干,滿想一下把馬壓製得動彈不得,誰知「烏騅」也不甘示弱,拚死掙扎,結果那樹連根都離開了山土,「烏騅」總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願地供霸王驅使了一生。故事五:唐玄宗偏愛馬舞唐代,馬戲達到頂盛時期。據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尤其偏愛女子馬舞。唐宮設有男女馬伎隊,飼養大量舞馬。每年8月5日前後,便是馬舞高潮,勤政樓前舞馬場上馬舞通宵達旦。經長期訓練的馬便可聞樂起舞。馬能銜杯向皇帝獻酒,達到了令人驚嘆不止程度。後來,從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發掘出的「馬球圖」得到進一步證明。該圖中繪有20多匹馬,騎者均穿各色窄袖袍,著黑靴、戴袱頭,相互策馬搶球。

❻ 關於馬的故事有哪些

一,老馬識途,典故如下:

老馬識途講述的是春秋時期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

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最後是管仲除了個主意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其帶路,最後終於走出山谷的故事。

二,指鹿為馬,典故如下:

指鹿為馬的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講的是秦朝末年,趙高試圖要謀權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

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三,伯樂相馬,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典故如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

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並且體貼它。

四,塞翁失馬,典故如下:

講述的故事是賽翁的馬走丟了,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

那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佔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五,馬革裹屍,典故如下:

講的是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元勛,他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被封為伏波將軍。馬援回到京城洛陽,大家都來向他祝賀,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官員,馬援對孟翼說:「為什麼先生不說些指教我的話,而一味誇獎呢?」孟翼不知如何應對。

馬援認為作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只用馬的皮革裹著屍體就行了(馬革裹屍),怎麼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 一個月後,馬援又奔赴北方前線,63歲時馬援病死在軍中。

❼ 馬的寓言故事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1

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敗了,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慌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2

三馬同槽成語隱指司馬懿父子三人將篡奪魏的政權,泛指陰謀篡權。

《晉書·宣帝紀》:帝(司馬懿)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據《晉書·宣帝紀》載,司馬懿還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就發現他頗有雄心壯志,對他極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里吃食,醒來後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不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嗎?曹操感到這是一個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來,對他說:「司馬懿不是個甘做人臣的人,將來必定會干預我們的朝政家事。」但曹丕十分信任司馬懿,並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後來,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馬氏父子三人不但相繼專嬗曹魏朝政,而且最終還滅掉了曹魏,建立了西晉。第一次的三馬是馬騰,馬超,馬岱。第二次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民諺雲: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3

有一匹年輕的千里馬,等待著伯樂來發現它。

商人來了,說:你願意跟我走,遠走他鄉嗎?

馬搖搖頭說:我是千里馬,怎麼可能為一個商人馱運貨物呢?

士兵來了,說:你願意跟我走,馳騁疆場嗎?

馬搖搖頭說:我是千里馬,怎麼可能為一個普通士兵效力呢?

獵人來了,說:你願意跟我走,捕獲獵物嗎?

馬搖搖頭說:我是千里馬,怎麼可能去當獵人的苦力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匹馬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機會。

一天,欽差大臣奉命來民間尋找千里馬。千里馬找到欽差大臣,說:我就是你要找的千里馬啊!

欽差大臣問:那你熟悉我們國家的路線嗎?馬搖了搖頭。

欽差大臣又問:那你上過戰場、有作戰經驗嗎?馬搖了搖頭。

欽差大臣說:那我要你有什麼用呢?

馬說:我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欽差大臣讓它跑一段路看看。

馬用力地向前跑去,但只跑了幾步,它就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

你老了,不行!欽差大臣說完,轉身離去。

啟示:千里馬是一步一步跑出來的,不是自以為是就是。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努力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積累能量,為未來打基礎!別把今天的一次拒絕,變長明天的後悔,等到老了跑不動了再覺遺憾!

學歷不代表能力,文憑不代表文化,過去的輝煌都已成為歷史和回憶。所以,昨天怎麼樣不重要,關鍵是今天做了什麼,明天會怎麼樣?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4

伯樂相馬

有個要出賣駿馬的人,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理睬。這人就去見相馬的專家伯樂,說:「我有匹好馬要賣掉它,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希望你給幫幫忙,去看看我的馬,繞著我的馬轉幾個圈兒,臨走時再回過頭去看它一眼,我願將一天的報酬奉送給您。」

伯樂接受了這個請求,就去繞著馬兒轉幾圈,看了一看,臨走時又回過頭去再看了一眼,這匹馬的價錢立刻漲了十倍。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5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就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於是找到了路。走到山裡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封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聖人的智慧學習,不是很大的錯誤嗎?

推薦閱讀: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繫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歷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基本信息

寓言

拼音:yùyán

英文:fable

意思:有所隱含的語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

伊索寓言

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是民間口頭創作。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寓言闡明道理,保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如:《亡鈇》《攘雞》《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其中《莊子》與《韓非子》收錄最多。漢魏以後, 在一些作家的創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作,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多見。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除漢族外,還有各少數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系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朴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國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經》《拉封丹寓言》等…

為什麼會出現寓言?

寓言大抵是諷刺的,但也是歌頌的。寓言諷刺黑暗,就是歌頌光明;諷刺邪惡,就是歌頌善良;諷刺虛偽,就是歌頌真誠。所以,寓言不僅要深惡痛絕地抨擊和揭露偽、惡、丑,而且要熱情地贊揚和歌頌真、善、美。寓言作者應該大膽追求、勇敢探索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創造出嶄新的為.人民群眾喜愛的寓言。

有人認為現在不需要寓言了,因為在專制統治時代,言論不自由,心裡有話不能直截了當地說出,必須轉彎抹角,旁敲側擊,隱約其詞,所以產生了寓言。現在是社會主義民主時代,講話可以開誠布公,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何必還要什麼寓言。這是他們不了解寓言這種文學形式的特點與作用的緣故。即使在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也不是一下子可以完全實行的,人們的思想還需要經過艱苦的斗爭和鍛煉。何況寓言還有著其它任何形式的文學代替不了的藝術特色。那麼現在需要不需要寓言?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需要。不僅現在需要,將來也需要。只要生活里還有不合理的事情,寓言就會存在,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還有先進和落後的矛盾,也就需要寓言。只要人們需要更豐富多採的藝術欣賞,也就需要寓言。

來歷

「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的寓言篇。它往住敘述一個小故事,而又於具體的情節中,隱含著一種更深刻的思想,常語帶雙關,藉以闡發哲理,印證觀念,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敘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諸子及史傳使用,以作為陳說辭理的手段。《韓非子》作為先秦說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

自從寓言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就顯出別具一格的文學意味。著名的「和氏獻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馬」則描繪出造父是專政制度最佳辯護的人物形象;「鄭袖劓美人鼻」,寫出鄭袖工於心計,巧言令色,口蜜腹劍,手段毒辣,故事情節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說,而且人物形象鮮明。引公木先生的話說:「韓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就是比較全面而系統的反映了韓非子的歷史觀、社會觀、文藝觀以及方法論和認識論,可以說,讀韓非子寓言故事,幾乎等於讀了一部法家思想輯要。

豐富的寓言故事成為說理散文的閃光點,也是先秦諸子寓言故事之大成。

寓言方法

寓言簡介

《現代漢語詞典》上是這樣解釋「寓言」的: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

其實我們語文課本中的許多成語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拔苗助長》、《亡羊補牢》等,這些喜聞樂見的成語故事很簡短,含著的道理卻很深刻,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情節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寫作方法

首先要有一個通俗簡單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說理的最終目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繫到寓言的未來。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你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國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漢語中的矛盾一詞就直接由這則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由此可見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沒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沒有一個好的安身之地。同學們可發揮豐富的想像、運用比喻、擬人、動作、誇張等修辭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動起來,讓他們來到你的故事中,演講出一個富含某種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規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簡短又要趣味盎然、新鮮活潑,才能吸引人,讓讀者在笑聲中有所獲益。

其次,一個簡單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蘊含一個怎樣的道理,既要聯繫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來決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在寓言創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大多數時候,這根線並不會直接在文字中體現。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會隨著讀者的閱讀進程而逐漸明晰。這是寓言獨立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東施效顰》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並未直接體現在文字中,但是讀過的讀者大都體會到東施效顰、欲蓋彌彰的效果。而我們小朋友寫寓言可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講一些淺顯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愛小、熱愛勞動、不講謊話等道理,也可以通過寓言給大家講一些生活常識,教會大家遵守交通法則,正確使用水、電等。

小朋友們由於缺少生活經歷不容易寫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現實意義或教育性。

實際上寓言故事都是一則人生的哲理,只要你好好的體會理解他你就會明白他的含義。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6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麼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白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於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7

狼與馬

狼路過一處田地,看到地里有許多大麥。雖然黃澄澄的招人喜愛,但狼不吃大麥,只好走開了。剛走不遠,就遇見一匹馬,他把馬領到田裡,告訴馬這些大麥他自己捨不得吃,特意給馬留著,因為喜歡聽馬吃草時牙齒發出的美妙聲音。馬回答說:「喂,朋友,你若能以大麥為食料,你就未必喜歡聽我吃草的聲音,而不顧你的肚子了。」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8

馬首是瞻的成語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秦國十分強大,常欺負那些弱小的諸侯國。引起了眾諸侯國的強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晉悼公聯合了其他諸侯國,組成聯軍去攻伐秦國。

指揮諸侯聯軍的是晉國的大將荀偃。他原先估計,秦國得知諸侯聯軍來進攻,肯定會驚慌失措,戰爭很容易取勝。沒想到聯軍內部各懷異志,並不齊心,士氣也很低落,秦國得知這些情況,所以一點也不怕,根本就沒有求和的表示。秦軍還在涇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聯軍的士兵。

看到這種情況,荀偃就想早點發動總攻,他向聯軍將領發布命令說:明天早上雞一叫,我們就准備出發,各軍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布陣。作戰時,大家都看著我的馬頭來行動,我指向哪裡,大家就奔向哪裡。

荀偃手下的將領聽了他的話,覺得他太專橫了,很反感。有個將領說:晉國從來就沒有下過這種命令。你要向西去打秦國,那你自己去吧,我的馬頭可要向東,回到我們晉國去。

其它諸候國的將領看到晉國的將領帶兵回國,也紛紛撤回自己國家去了。全軍頓時不戰自亂,荀偃眼看無法挽回,也只好狼狽地撤軍了。

馬首是瞻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mǎ shǒu shì zhān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解釋】首:頭;瞻:往前或向上看。馬首是瞻,原指作戰時士卒看主將的馬頭行事。後比喻服從指揮或依附某人。

【用法】一般用在「唯」「依」等詞的後面;「馬首」前常有表示領屬的.定語。前半部「馬首」與介片語合成介詞短語;作狀語;後半部「是瞻」作謂語。

【近義詞】唯命是從、如影隨形、亦步亦趨

【反義詞】眾叛親離、分崩離析、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例句】你不必全聽他們的話,唯他們~。

馬首是瞻點評

相信讀了這個成語故事,大家都能體會到團結的重要性了吧!原本晉軍是有贏的把握的,可誰知軍心不穩定,各自都有著自己的想法,不肯聽令。而秦軍也恰恰是明白這一點,所以輕而易舉的贏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團隊如果不團結一致,就如同一盤散沙,虎會輕易被打敗。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9

自遠古開天劈的以來,世界還沒有文化光明時,天上的造物主第一時間造出了馬和騾子以及其他生物。馬和騾子異常的聰明,也就成了最早統治世界的主宰,也在天神面前立下承諾:一起幫助居民們。

成為主宰後,騾子想:「我都已經是世界的主宰了,每天都可以過上皇家般的生活了,根本不用關心別人的身世命運了,我只用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了。」

同一時間,馬想:「我雖然已經是世界的主宰了,但我還有自己在天神面前的承諾還沒有完成,所以我不能太過於驕傲了,我要去幫助別人,讓別人也活得十分快樂!」

騾子每天擺著一副臭架子,在大地上玩耍,根本不把別人別人當成一回事,只顧著自己。而馬勸他也不聽,總是覺得自己富足了,別人管不著。馬為了實現自己對自己的承諾,每天幫助別人,完成自己理想,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有一天,造物主又造了一些人形的泥塑,賦予了他們生命的活力。就這樣,人類來到了世界。

騾子和馬馬上就要下台了。由於馬和騾子的所作所為,天神都看在眼裡。於是,他施下魔咒讓原先一肚子臭脾氣的騾子變得無比醜陋,而馬的行為讓人們無比感動,使他成為了人心中的神,活得依然逍遙自在。

生活原先「快樂」的騾子依然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淪落為一名低俗的搬運工。而人們多用馬來比喻理想遠大,馬到成功。欺實馬早就知道當初的好兄弟變成現在這樣,到底為什麼呢?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10

馬狗和兔子

一個小山村裡住著老大爺和老大娘一家,他們養了很多牲畜和家禽。辛勤的馬每天跟著大爺下地幹活;忠實的狗給大娘作伴、看家;大爺每天從地里帶回很多鮮嫩的青草給兔子吃。

一天,一向任勞任怨的馬翹起尾巴輕蔑的對狗和兔子說:「你們從來不幫主人幹活,每天就知道在家裡吃閑飯,白養你們了,哼……」

狗也不示弱伸直了喉嚨對著馬大聲嚷道:「我咋沒用了?我每天給大娘作伴、看家,你沒看見嗎?」然後又轉身沖著兔子嘟囔:「兔子才沒用呢,就知道吃」。

兔子聽了他們的嘲諷,停下來想了很久,什麼都沒說,又低下頭默默地吃起草來。

有一天大娘突然生病了,病得很厲害,為了給大娘補充營養,大爺殺了兩只大兔子燉了給大娘吃。沒幾天大娘就痊癒了。

從此以後,馬和狗再也不說兔子沒用了。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11

3.青鬃馬

伯樂在集市上選了一匹青鬃馬。他說,只要經過訓練,這匹馬一定可以成為千里馬。

可是,一個月又一個月過去了,無論伯樂採取什麼辦法,青鬃馬的成績始終不理想。每日的奔跑距離,總是在900里左右徘徊。

伯樂對青鬃馬說,伙計,你得用功啊!再這樣下去,你會被淘汰的!

青鬃馬愁眉苦臉地說,沒法子啊,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了。

伯樂問,真的嗎?

青鬃馬說,真的,我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

新的一天訓練開始了。青鬃馬剛起跑,突然背後響起一聲驚雷般的吼叫。青鬃馬扭頭一看,一頭雄獅旋風般向它撲來。

青鬃馬大吃一驚,撒開四蹄,沒命地狂奔起來。

晚上,青鬃馬氣喘吁吁地回到伯樂身邊說,好險!今天差點餵了獅子!

伯樂笑道,可是,你今天跑了1050里!

什麼?我今天跑了1050里?青鬃馬望望伯樂,伯樂臉上掛著神秘的笑容。

青鬃馬心中豁然一亮。從此,它一上訓練場,就設想有一頭獅子在後面追。後來,它果然成了一匹千里馬。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12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13

天馬行空的成語故事發生在漢武帝時期,在西域有一匹馬叫做天馬。那匹馬四肢健壯,腿腳靈敏,因此沒人可以抓住它。後來人們在山腳下放了一匹五彩馬,不久它與天馬配對生出了很多匹小馬。

據說這種馬出的是的赤石色汗,馬蹄踏在石頭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這個消息傳到漢武帝耳中,漢武帝十分高興,便派使者通過絲綢之路送去百匹綢緞以換得一匹小馬。可是西域人認為這馬萬萬不能送,於是就將使者趕了回去。漢武帝十分生氣,於是下兵攻打西域,終於得到了一匹小馬,後人也將天馬稱作西極天馬。

天馬行空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tiān mǎ xíng kōng

【出處】明·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解釋】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用法】比喻才思敏捷;豪放不羈。一般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揮灑自如、龍飛鳳舞

天馬行空點評

一個人如果太浮躁,就會給人一種不成熟不穩重的感覺,別人自然不太願意和這樣的做朋友。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要總是空想,只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喲!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14

馬到成功的成語故事講的是唐朝時期,繹州龍門大黃庄農民薛仁貴,自幼喜歡武術,到20歲時已學成十八般武藝。他一心想投軍報國,父母擔心他並勸阻他。他對父母說:「今當國家用人之際,要掃除夷虎,肅靖邊疆,憑你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全,若在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

馬到成功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mǎ dào chéng gōng

【出處】元·鄭廷為《楚昭公》:「管取馬到成功;奏凱回來也。」

【解釋】形容工作剛開始就取得成功。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常與「旗開得勝」連用

【近義詞】旗開得勝、水到渠成

【反義詞】屢戰屢敗

【例句】無論什麼事,只要你一出面,定會~。

馬到成功點評

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就像故事裡的薛仁貴也不是天生的人才,是他愛國熱情給了他習武的熱情。同樣的,小朋友們,你要找到激勵你前行的動力,當你將自己鍛造成一個堅不可摧的人,那麼也能做到馬到成功,旗開得勝。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15

從前,有個人趕著一匹馬和一頭驢子上路。 路途中,驢子對馬說:「你若能救我一命,就請幫我分擔一點我的負擔吧。」 馬不願意,驢子終因精疲力竭,倒下死了。 於是,主人把所有的貨物,包括那張驢子皮,都放在馬背上。 這時,馬悲傷地說:「我真倒霉!我怎麼會受這么大的苦呢? 這全因不願分擔一點驢的負擔,現在不但馱上全部的貨物,還多加了一張驢皮。」

啟示:馬不願替驢分擔,驢死了之後所有的東西都要馬來背負。馬不和驢合作的道理,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願意替別人分擔,跟他人團結合作,樂於幫助他人,驢死之後馬就感到很悲哀,如果當初馬替驢分擔一點,就不會扛下所有的背負,告誡小朋友們不要像馬一樣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我們要從長遠來考慮。

❽ 古代關於馬的故事

1、孫臏賽馬

孫臏曾經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已經為魏國效力,(又)得以被惠王封為將軍,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就暗中叫人把孫臏叫來。孫臏來了後,龐涓擔心他的賢能高於自己,忌妒孫臏,就用刑法將孫臏的膝蓋割掉,並在臉上刺字,想把他藏起來不讓別人看見。

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用言辭打動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覺得此人不同凡響,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軍田忌賞識他並像對待客人一樣禮待他。田忌常與齊國的貴族們賽馬,並下很大的賭注。孫臏看見他們的馬分為上中下三等,同時馬的能力相差不遠。

於是孫臏對田忌說:「你只管和他們賭重金,我有辦法可以使你取勝。」田忌聽信孫臏的意見,和齊威王及貴族們下了千金的賭注進行比賽。等到臨場比賽的時候,孫臏對田忌說:「現在用你的下等馬和他們的上等馬比,用你的上等馬和他們的中等馬比,用你的中等馬和他們的下等馬比。」

三次比賽結束後,田忌以一敗兩勝,終於拿到了齊威王的千金賭注。因此孫臏也出了名,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孫臏請教兵法,並拜他為軍師。

2、馬革裹屍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裡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征。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3、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一下。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

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比喻顛倒是非。

4、塞翁失馬

《淮南子·人間訓》里說,古時有個住在邊塞的老人丟了一匹馬,後來這匹馬居然帶了一匹好馬回來。後來就用「塞翁失馬」比喻雖然受到暫時的損失,但也許因此得到好處。常與「安知非福」連用。

5、老馬識途

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回來時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見於《韓非子·說林上》)。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引導作用。

閱讀全文

與中國馬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