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研究生越來越多,如何判斷一名研究生有沒有科研潛力
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只要初步測試和重新審查,智商和學習能力絕對沒問題,那麼在指導指導和適當的管理層之後,每位畢業生都可能會爆炸強大的科研潛力。但是你完成了嗎?學生爆發的潛力是多少?許多學生甚至不能看到相關的文獻。事實上,如果教師是基於教育人士,仔細完成學生的研究指導,超過90%的研究生可以完成科研任務,並突破科研潛力,只有10%的研究生仍然沒有重要的是,畢業是一個問題。當然,它不是太糾結,因為它是自然法,10%註定要沒有研究潛力。
表達和分享的能力是展示你的發現能力。無論您是撰寫論文還是會議論文,即使是PPT,如果您不知道您是否共享科學研究結果,科學研究能力也是一個大折扣,表達和分享的能力仍然是科學研究潛力的一部分。表明您自己的科學研究結果必須是專業,易於理解,有吸引力。向其他人展示結果,您是一個專家,所以你必須擁有更多的專業,你必須展示你的專業。使用流行的語言,准確,簡潔的展示,確保其他人不會浪費太多。坦率地說,有很多方法可以展示科學研究結果,並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繪制聽眾和讀者。如果您可以做得超過以上方面,即使您沒有良好的研究生,您也必須是導師眼中的大潛在研究生。來吧,未來可用!
⑵ 在中科院讀研是怎樣的一種體驗你付出了多少努力
目前為止國科大的名氣好像並不很大,但我相信,國科大日後會越來越好。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想了解這個學校。想上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本科的同學,我只能說本科每年人很少,都是寶貝疙瘩,全院最厲害的人授課,都是院士以及大牛。每年經費充裕,不差錢,畢了業基本能攢不少錢。現在是2020年,距離國科大招收第一屆本科生過去了6年。假如你目前要在清北和國科大挑的話,我個人覺得清北挺好,教育模式比較成熟,國內認可度比較高,好像目前國科大本科的教育模式還不像清北那麼成熟。這都是我本人的一孔之見,我並無意挑起任何爭論,我了解的也可能並不全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觀察觀察。
研一集中教學階段,很多很多活動,而且活動經費充裕,獎勵豐厚,各種活動,只要是正常學校有的,我們都有,只要你想參與。還是鼓勵大家多參與,畢竟這可能是人生最後在學校里這么快樂地玩了。以後就是科研與工作了。我比較過其他高校,他們研一就天天在實驗室,基本不參加活動的,或者沒時間參加活動,國科大研一的人大部分是有時間的,也有一部分人會每周回所做實驗,但人數不多。為什麼有很多人不願意上研究生呢,就是每天早出晚歸,天天實驗室,可能三年一直在實驗室。
⑶ 中國現階段的科研環境如何都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引言:科研環境體現了未來發展的動力,當科研環境比較好的時候,那麼高新科技就會蓬勃的發展,而且也能夠促進整個國家的學術地位。中國現階段的科研環境如何?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的呢?
⑷ 中國研究生現狀
一、擴招。中國大學的擴招,大約從2000年左右開始,今年是2012年,基本上目前在讀的研究生都是擴招後開始接受教育的。
客觀的講,擴招的確給更多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文革十年給中國教育和人才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是,擴招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的大學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消化擴招後的這么多學生,通俗的講:如果把中國的大學比作一輛客車,那麼擴招後的這輛客車是嚴重超載的。
這「超載」的後果就是每個學生享受到的教育資源不足,嚴重少於他應該享受到的標准。
盡管表面上中國的高等教育門檻低,學位授予制度沒那麼嚴格,但實際上,中國的高等教育淘汰率是非常高的。雖然在這個國家讀研究生,幾乎每個人都能拿到學位,但在畢業後,除了那個學位以外,你可能什麼都沒學會。讀博士那幾年你有文章,畢業以後就被學術界淘汰。
二、SCI。其實單純擴招,也不是什麼致命的問題,導師沒有題目,沒有指導,那就自學,或者跟著師兄混。可問題沒那麼簡單,中國的研究生還面臨一個巨大的壓力,那就是畢業必須發表SCI論文。
於是這個情況就像是餡餅,研究生就是一塊肉,被兩片巨大的面餅緊緊夾在中間,一邊是根本沒有題目,沒有指導的導師,另一邊則是畢業必須發表的SCI論文。
那就是多給研究生一些支持與理解,少一分期待與要求,家長對孩子少一分望子成龍,戀人對另一半少一分事業心的要求,他如果抱怨,你就多傾聽,不要說他怨天尤人,不要怪他不夠成熟,因為他的狀況其實未必比富士康跳樓的那些工人好太多。而對於那些沒題目沒指導,只知道一味PUSH學生幹活的導師,我沒什麼好說的。
三、中國所有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心理輔導工作都沒能跟上。盡管不少單位設置了心理咨詢的醫師,但效果不太好。在這里我建議各位看我文章的領導多關注學生的心裡輔導工作,在自己學校多開心理學講座,做多科普,讓學生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個最起碼的認識,也提前做好心理准備。
四、綜合上述幾點,目前中國研究生的狀況不容樂觀,導師總體能力不足以應對擴招的局面,以及畢業對SCI論文的要求使得中國研究生壓力山大,部分研究生在不同程度上患有抑鬱症。
重度抑鬱症症狀之一是自殺,所以近幾年研究生自殺率呈升高趨勢,同時我也注意到,很多單位已經出台了「反放羊管理條例」,要求導師在一年內最多隻能招收兩名研究生,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放羊小組起到抑制的作用,但是從政策出台到收效還是會有一個過程,我認為這個時間是三到五年左右。
⑸ 中國林科院研究生的怎麼樣研究生培養就業之類的。。。和北林相比呢
中國林科院的研究生挺好的,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科研能力會更強些,由於多數跟行業圈子裡的人接觸,和北林相對來說更好就業,且單位也會好些。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直屬的綜合性、多學科、社會公益型國家級科研機構。1958年10月,在原中央林業部林業科學研究所基礎上成立。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主要從事林業應用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社會重大公益性研究、技術開發研究和軟科學研究,著重解決中國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中帶有全局性、綜合性、關鍵性和基礎性的重大科技問題。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擁有4個實驗中心,4個研究中心,12個聯合共建研究中心、基地、實驗室。與東北林業大學聯合建立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008年國家林業局批復同意依託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從國家層面組建國家油茶科學中心,設立8個專業實驗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林科院
⑹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為什麼比大學的研究生強很多
你從哪裡聽來的?哪有這種說法啊?中科院是一個很大的系統,裡面有很多很多的研究所,各個所的情況也不一樣(就像一個大學有很多專業一樣,有的強有的弱)。總的來說,中科院的研究生招生情況在全國來說算是名列前茅的,但也說不上比大學強的多,只能說算是第一梯隊中的一員而已。第一梯隊成員還包括很多如清華、北大、浙大、中科大等國內一流高校。所以這種說法實在是無稽之談,估計是哪個本科生在神侃的時候說的吧。
⑺ 如何判斷研究生有沒有科研潛力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該如何培養
關於研究生有沒有科研潛力這個問題,大多數網友一致認為有以下幾點:
1、通過英語能力來判斷;
2、培養創新能力;
3、堅持不懈的精神。
說起研究生,對大家的印象一般都是比較呆板誠實的,因為大家常說,書獃子,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認為能夠成為研究生,必然學習成績就好,日復一日的學習中,會讓學生顯得格外呆板,不靈活。其實這是大家對研究生的一個誤區,事實證明,並不是學習越好,學位越高的人就越呆板不靈光。相反,學位高的人由於接受的教育多,而且教育程度的懸殊,會比普通人思想和應變能力更加的靈活多變,並不像大家想像中的那樣呆板。那麼,如何判斷一個研究生有沒有科研潛力呢?首先要看他的英語水平怎麼樣?我們都知道,比較好的論文都是以英語為主的,所以看他是否能夠順利流暢的表達出來,或者是看他對論文的理解能力如何,能夠理解到什麼程度,這都可以很好的判斷一個研究生有沒有科研潛力。
三、堅持不放棄說話科研,要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麻煩和艱難。需要科研人員的信心與耐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才可以。比如,一對一的點行不通,再嘗試一對二,一對三,以此類推,在每一次的實驗中細心的觀察發現變化,許多人會在堅持到一對九的時候就放棄了,也許還差一就成功了,所以,對於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養來說,堅持也是尤為重要的。
所以,可以看出,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
⑻ 研究生如何提高科研能力
我總結了一下之前網友的答案,大家基本上從三個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
一,提升科研能力的工具。導師本應該是教你如何科研的主要人選。如果導師提供的指導很少,網友們指出,你可以求助師兄、師姐或科研做得好的同學、朋友。另外,網路上也能夠查到很多信息。
二,提升科研能力的自身條件。有網友指出,科研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堅持、主動、勤奮等素質。
三,提升科研能力的具體做法。大家紛紛指出:要夯實基礎知識、要學會確定研究主題、要知道如何查文獻讀論文、要學會使用實驗儀器、要學習如何撰寫論文等等。
以上這三個方面的回答,我覺得題主真正關心的應該是第三方面。你有了工具、具備了條件,得知道勁兒往哪兒使,對吧?
網友們對如何提高科研能力給出了不少具體做法,遵從這些建議確實能夠提升科研能力。然而,作為科研零基礎的題主,在收到這些建議的時候,有沒有仍然覺得迷茫呢:需要夯實哪些方面的基礎知識呢?什麼是研究主題?如何確定研究主題?讀論文就逐字逐句讀唄,為什麼還要學如何讀論文呢?……
作為一個有科研經驗的人,我能夠理解大家所提的建議對提升科研能力的意義。然而對於沒有科研經驗的人,我的經驗告訴我,直接給出要怎麼做的具體建議,幫助並不大,因為對方並不理解這些建議背後的深意。
從我的指導經驗來看,先給學生說明白什麼是科研,才能解釋清楚做科研需要哪些能力,然後學生才能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有效提升科研能力。我認為,沒有科研經驗,並不代表不具備科研能力,很可能只是不知道什麼是科研、做科研需要哪些能力罷了。
一、什麼是科研?
科研是科學研究的簡稱,它是一種尋找答案的方法。
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中,人人都有需要尋找答案的時候。你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尋找答案。科學研究這種方法,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確保答案是真的。
科學研究方法的實施主要分為五步進行,見下圖。在《研究生三年做什麼?搞研究!什麼是科學研究?》文章里,我以「新冠病毒哪裡來」這個問題為例,對各個步驟的含義進行了解釋。
二、什麼是科研能力?
我認為,在「科研能力」這個詞中,「科研」是修飾「能力」的,科研能力就是運用科學研究方法尋找答案的能力。
根據科研方法的實施步驟,我把每個階段所需要運用的能力概括了出來:創造性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我認為科研能力就是這些能力的總和。
想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就需要從這六種能力入手。我在文章《如何寫好研究生學位論文?了解專家的評價內容!之三:科研能力》中介紹了為什麼在科學研究中涉及這六種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它們(一篇文章容量有限,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打算以後開專欄詳說)。
最後補充
科研能力的提高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力不是事實類知識,不是腦子記住了就能擁有了。能力需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對於研究生們來說,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在通過論文答辯之後,回過頭來看這三年的時光時,才猛然發現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了。
本文作者學亦思,深入解讀研究生階段的師生關系、科學研究、論文寫作。
⑼ 研究生有沒有科研潛力,導師是如何判斷的呢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發展以及國際貿易能力的不斷提高,使得我國很多公司的實力和水平都大幅度的上升,導致這些公司在招募員工的時候對員工的學歷會有很高的要求,特別是對於研究生的各方面的要求都會非常的高,這就導致了很多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或者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都會選擇報考研究生,比如去年研究生的報名人數相對於前年來說增加了25%左右,這就充分體現了我國大學生和一些工作人員目前對於學歷的重視。那麼在如此眾多的研究生報考的人員當中,研究生的導師們是如何判定報考研究生是否具備科研潛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