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年來中國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2012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Ⅱ 中國的新四大發明是什麼
新四大發明是指「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
高鐵:中國的高鐵已經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世界頂尖的水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高鐵鋪設里程最多的國家。讓中國的出行方式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
支付寶:手機支付可能算是這些年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最大的一項改變。讓外國小夥伴們感嘆,中國在近些年的發展速度以及掃碼支付的便捷性。
共享單車:因為共享單車真的好用又廉價,很多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甚至將共享單車當做了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網購:這種新式的購物方式大大節省了我們的時間,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我們需要的所有東西,簡直不能再方便。
(2)中國有什麼創新發明擴展閱讀:
古代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艾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Ⅲ 中國發明有哪些
有指南針、火葯、造紙術等。
流傳甚廣的「三大發明」、「四大發明」之說是由培根、馬克思、李約瑟等西方學者提出的,是針對人類發明對近代西方文明的影響而言的。實際上,中國人的原創性重大發明遠遠不止於此。
他還根據各項發明的年代,對中國歷史上「創造力之起伏」進行了統計與比較,根據這一研究,宋元兩朝達到科學技術的高峰,每80年即出現一項重大發明,清代268年無重大發明,而在迄今100年左右時間內,只有一項重大發明,即袁隆平「雜交水稻」。
據了解,在將要面世的該書中提出的30項重大發明包括:粟作、稻作、蠶桑絲織、漢字、十進位值制記數法和籌算、青銅冶鑄術、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運河開鑿、犁耬、水輪、髹飾、造紙術、中醫診療術、瓷器。
中式木結構營造技術、中式烹調術、系駕法、印刷術、茶的栽培和制備、火葯、水密艙、豆腐、深井鑽探技術、指南針、精耕細作的生態農藝、珠算、曲櫱發酵、火箭、人痘接種、雜交水稻。
Ⅳ 新中國重大發明創新有哪些不是五個,越多越好
1.李四光:陸相成油理論
發明簡介:20世紀50-60年代,"陸相盆地生油理論"和"陸相盆地成油理論"指導了大慶油田的發現。人們一直認為只有在海相地層中才有可能出現的大的油田,我們的科學家經過研究提出了只要條件適宜,陸相沉積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論。
影響:李四光的「陸相成油理論」讓中國人徹底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為咱中國人長了一回臉。大慶、大港、勝利等地連續建成大油田,陸相成油理論的作用功不可沒。
2.矮稈秈良種
發明簡介:秈稻 ,一種一年生的禾草,水稻的一種,米粒細而長,在溫暖氣候下廣泛栽培,種子用作人類食物,谷殼和其他副產品可飼養家畜,稻桿用來造紙。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
影響:高稈品種的最大弱點是不耐肥,容易倒伏,稀植低產。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3.第一座原子反應堆
發明簡介:1958年6月30日,我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已經正式運轉。反應堆是使原子核分裂維持鏈式反應的一種裝置,它是目前利用原子核內部能量的主要形式。我國新建成的這座原子反應堆是重水型的,熱功率為7000棗l萬千瓦,主要用途是進行科學研究和製造同位素。它是用鈾作燃料,用重水作慢化劑和導熱劑,所以叫做實驗性重水型反應堆。6月13日下午,這座反應堆開始發生鏈式反應,並逐步提高功率。
影響:1958年6月30日,新華社報道了我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已經正式運轉,迴旋加速器已經建成,正在准備進行科學研究工作。這標志著我國已經開始跨進了原子能時代。
4.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發明簡介:1965年9月17日,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
影響: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質。過去世界普遍認為生命體是天然的,大都認為人工合成生命體是不可能的,中國人首次讓它變成可能。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標志著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5. .兩彈一星
發明簡介:「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
影響:以鄧稼先為首的老一輩科學家挑選了20多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在缺乏資料的「真空」狀態下,夜以繼日地工作,終於在羅布泊的戈壁沙灘上空點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彈爆炸特有的「蘑菇雲」。研製成功原子彈兩年零八個月後,1967年氫彈研究成功。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七年零四個月,前蘇聯用了四年,英國用了四年零七個月,法國用了八年零四個月,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表明中國的核科技水平已居世界前列。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衛星的國家。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6雜交水稻
發明簡介: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
秈型雜交水稻比傳統水稻增產30%以上,它在全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
影響: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袁隆平2001年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許多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了加劇社會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雜交水稻的誕生,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13億中國人的肚子問題,還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
7.神舟系列
發明簡介: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5號飛船。我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5年10月12日,「神舟」6 號發射成功。中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飛行試驗。2008年9月25日,神七任務作為我國首次探月工程圓滿成功。此次任務將突破和掌握航天員空間出艙的關鍵技術,首次進行航天員出艙活動、實行航天員太空行走,將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技術的國家。
以上是七個新中國成立後的較大發明。硬說近十年的話就算2000年至2010年吧,我給樓主一個列表,不明白可以問問我,簡介下哈,網路打字實在有限:
1.高性能計算機"神威I"
發明簡介:2000年,我國自行研製成功高性能計算機"神威I",其主要技術指標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神舟系列 不解釋了
3.李官奇:纖維原創技術
發明簡介:2001李官奇----世界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纖維原創技術 。歷時10年艱辛探索,從榨過油的豆粕中,神話般提取世界第八大人造纖維,並拉絲成線、紡紗成布、染色成衣。
4.李登海:玉米雜交種
發明簡介:李登海將雜種優勢與群體光能利用的理論融為一體,提出了株型與雜交優勢互補的論點。選育了30多個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組配了30多個緊湊型玉米雜交種,
5.磁軸承(MagneticBearing,簡稱MB),又稱為磁懸浮軸承
發明簡介:我國「拉推磁路」理論已問世25年了。其創始人甘肅省的李國坤教授運用該理論最新研究的科技成果「磁懸浮軸承」。它是利用磁力作用將轉子懸浮於空中,使轉子與定子之間沒有機械接觸的一種新型、高性能軸承。與傳統的滾珠軸承、滑動軸承以及油膜軸承相比,磁軸承不存在機械接觸,轉子可以運行到很高的轉速,具有機械磨損小、能耗低、雜訊小、壽命長、無需潤滑、無油污染等優點,特別適用於高速、真空、超凈等特殊環境中。
6.視頻編碼標准關鍵支撐技術
發明簡介:華中科技大學參與完成的AVS視頻編碼標准關鍵支撐技術。
7.徐道華:「水博士活氧整水器」
發明簡介:該設計把對普通自來水的深度活化處理系統,精巧地設計成一個看似普通的水龍頭里,普通家庭只需接上「水博士整水器」,就可以全面提升居家生活的飲用水質量。
8.代旭升:移動式套管氣回收裝置
發明簡介:2003年,代旭升經過3個月的苦心鑽研,研製出「移動式套管氣回收裝置」,徹底解決套管氣外排造成的浪費和大氣污染,一舉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僅勝利油田年創效益1000多萬元。
9.龍芯
發明簡介:龍芯(英語:Loongson,舊稱GODSON)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自主開發的通用CPU,採用簡單指令集,類似於MIPS指令集。第一型的速度是266MHz, 最早在2002年開始使用,龍芯2號速度最高為1GHz。龍芯3號還未有成品,而設計的目標則在多核心的設計。
Ⅳ 中國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北斗全面覆蓋:中國人的全球夢
7月31日,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作為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復雜航天系統,北斗系統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運控、星間鏈路、應用驗證七大系統組成。從北斗一號工程立項開始,26年的發展歷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000年建成北斗一號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全球系統,實現了中國人的「全球夢」。
2、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截至12月14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里程約3.6億公里,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里,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里,飛行狀態良好,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天問一號預計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實施「剎車」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為火星著陸作準備。
3、九章量子計算,創造中國速度
九章計算機200秒的「量子算力」,相當於目前「最強超算」6億年的計算能力;12月4日,《科學》雜志公布的中國「九章」計算機重大突破,讓世界矚目。在谷歌「懸鈴木」計算機之後,九章練字計算機再次成功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
去年9月,美國谷歌公司宣布研製出53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懸鈴木,對一個數學問題的計算只需200秒,而當時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頂峰」需要2天,因此他們在全球首次實現了量子優越性。中國量子計算機取名「九章」,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實驗顯示,九章對經典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的計算速度,比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富岳」快一百萬億倍,從而在全球第二個實現了量子優越性。
4、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這個不必多說,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球,是40多年後,再次有人類航天器重返月球並採回樣品。對中國和全球航天界,這都是一項巨大的科學成就。歷經23天,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歷經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1731克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嫦娥五號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與封裝。此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完成,中國已成為航天大國。40多年來,全球航天領域科學家一直希望能更深入地研究月壤,此次帶回來的樣品,也將為中國對於宇宙研究提供很多的參考。
5、嫦娥上天,「奮斗者」下海
載人深潛10909米後,「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於11月28日勝利返航。10月10日,「奮斗者」號從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10月27日,「奮斗者」號下潛首次突破萬米,並於11月10日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11月13日,「奮斗者」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潛水器與著陸器在萬米海底的聯合作業,並進行了視頻直播。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4艘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實現了多項重大技術突破,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6.5%;此次的研製及海試的成功,顯著提升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技術裝備能力和自主創新水平,推動了潛水器向全海深譜系化、功能化發展,為探索深海科學奧秘、保護和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提供了又一利器,為引導公眾關心認識海洋、提升全民海洋意識、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了突出貢獻。
Ⅵ 中華民族創新創造都有哪些
中華民族創新創造都有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創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學技術,包括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四大發明的說法,源自英國漢學家李約瑟。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經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
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
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
Ⅶ 中國現代科技發明有哪些
中國現代科技發明有: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機器人、太陽帆、3D列印機、自動駕駛汽車。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
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成果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以及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
Ⅷ 中國有哪些發明創造
中國古有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葯,造紙術,印刷術,還有渾天儀等,現在的航天通信方面也有很多創造。
Ⅸ 除了四大發明,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科技創新
那簡直是太多了寫不完了都,只不過沒有四大發明對人類古代發展那麼的有意義而已。比四大發明之一火葯更早的,就是弓箭,弓箭在中國早在一萬多年前的石器時代就開始拿弓箭獵殺動物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堪稱是世界奇跡,這是世界水利文化之祖,還有人工河也是世界奇跡。
還有就是北宋創印交子,這是我國使用紙幣的開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還有就是「神醫」華佗的麻沸散發明,從植物中提取製作的麻沸散,適用於外科手術麻痹作用,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僅是四大發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