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寫意人物畫技法是什麼樣的
因性別與年齡的不同,畫法也略有不同。一般的畫法是頭部可用濃墨,也可用淡墨,也可濃淡並用,這要依據具體人物與環境而定。在勾勒面部與五官時,可按結構,也可略微結合一定的明暗關系來處理。勾畫後,可稍以淡墨渲染,如眼角、眼眶、鼻底、嘴角、唇中線、下巴等處,渲染以少為好,不要留筆觸。
人物的手、足較為難畫,尤其手更難一些,畫時只要抓住指尖、指中關節及基部關節等處的基本形,手指就可畫好。同時注意性別、年齡、質感的不同。如女性的手,柔軟而有彈性,男性的有力、沉厚。腳的畫法,基本上同手的畫法一樣,但用筆可比手更粗實些。
衣服畫法,淺色衣服,用勾勒法。深色衣服,用沒骨潑墨法。用勾勒法時,較薄織物,用線可略細些,堅挺些;較厚織物,用線較粗壯些。這樣可表現出不同質感。要注意表現結構的衣紋。不是結構衣紋,可大量省略,同時要注意衣紋的組合與疏密關系。
著色,以墨為主,以色為輔。人物畫的色彩,基本上用濃淡的固有色。女性以朱磦為主,男性以赭石為主,面色白些的可適當調粉。寫意人物著色,一般情況下,水分宜大些,色彩淋漓滲化,使色墨融為一體。
Ⅱ 不會欣賞中國寫意畫,怎麼辦
相對於細致縝密的工筆畫,寫意畫則似乎顯得凌亂粗糙、恣肆縱放。其實所謂寫意,是要求用極簡練概括的筆墨,來描繪出物象的形神,表達一種抽象的意境。
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不僅要畫出物象的外在形貌,而且要表現出對象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寫意畫由於對物象內在精神特徵的強調,外在的形似就顯得相對次要。形體、顏色等都可以誇張、簡化。所以不論紅花綠葉、青山綠水都可用水墨來畫。多少年來,水墨的梅、蘭、竹、菊等似乎都較色彩畫更具生命力。蘇東坡曾以紅色畫竹,有人覺得不可思議,而東坡說:世上又哪有墨竹呢?顯然在蘇東坡眼裡,顏色的是與非,都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竹所具有的精神特徵。
要抓住物象的特性氣質,必須長期觀察,對所畫對象非常熟悉。同時必須經過高度概括,去粗取精,才能將客觀對象提煉成藝術形象,雖然簡練,卻更集中,更典型,更具藝術魅力。至此,畫家胸有成竹,胸羅丘壑,縱筆寫就,恰到好處。因此,寫意畫看似簡略,其內在的蘊含卻是極為豐富的。
寫意畫一般畫在生宣紙上,由於生宣紙的滲化力很強,就要求利用好水分,掌握筆墨的輕重快慢、干濕濃淡,這樣才能創造出好的藝術形象。
所謂「不似之似」是說形象雖不是十分逼真,而精神特徵卻更為突出。齊白石畫蝦腳與真蝦不符,卻比真蝦更加概括,因而也更有魅力。
寫意畫較之工筆畫更強調書法性。書法上的修養直接對繪畫產生影響。晚清畫家吳昌碩學畫較晚,但其書法上的成就決定了其繪畫的成功。清代畫家八大山人繪畫線條的圖勁,石濤用筆的恣肆,金農的拙重均可從他們的書法上找到一致之處。
中國繪畫強調詩畫結合、狀物抒情,好的題句能使畫的內涵升華。錢松岩以江蘇常熟農田為藍本,作畫命名「常熟田」,寓年年豐收之意,一語雙關。徐青藤畫水墨葡萄,題句以「閑拋閑擲」的「明珠」自喻,慨嘆懷才不遇的遭際;鄭板橋喻蕭蕭之竹為「民間疾苦聲」,表露了自己的關切之情;唐伯虎畫「秋風執扇」以感慨世態炎涼……寫意畫重「意」的抒寫,畫有盡而意無窮,並輔之詩文。讀畫品詩,意味雋永,境界全出。
Ⅲ 如何訓練才能畫好中國畫的寫意人物畫
畫好中國畫的寫意人物畫方法:
眾所周知,中國畫的寫意人物畫要畫好,其難度是很大的。一位成熟的寫意人物畫家的成長要經過幾十年的培養錘煉。
首先,除具備藝術天分外,還需要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辛勤刻苦的投入,這當然只是基本條件。
第二,好的中國畫家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尤其要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從古典文學和古典哲學中理解中國畫審美精神的真諦所在。
第三,中國畫家要懂得寫意精神,懂得追求意境、意趣的審美高度;要涉獵書法,狠下工夫,進入筆墨殿堂,通過書法藝術的抽象美進一步體會中國畫崇尚高簡的美學境界。第四,畫家還要熱愛生活、關注人生。要有大愛的胸懷、高尚的人格、開闊的心胸、廣闊的視野,這是中國文人愛國主義的優秀歷史傳統。
藝術高峰的攀登絕無輕松坦途可尋。眼下社會上流行的是快餐文化,青年人對於中外文學經典知之甚少,對於古文、詩詞更少接觸。浮躁冒進、急功近利的氣氛彌漫,青年畫家們也難逃影響,這為他們的成長增加了另一考驗。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隨著民族自信心的日漸提高,正在一步步由理想到現實不斷前進。中國畫藝術的核心價值——寫意精神,堅守的底線——筆墨神韻,也必將得到更多的重視與發揚。
Ⅳ 引用怎樣欣賞中國寫意畫
元代吳鎮論畫有雲:"墨戲之作,蓋士大夫詞翰之餘,適一時之興趣,與夫評畫者流,大有寥廓。寫意畫講究意,欣賞中國繪畫創作應當按照南齊的謝赫的六條標准"即六法,它們分別是:1、氣韻生動;2、骨法用筆;3、應物象形;4、隨類賦彩;5、經營位置;6、傳移摸寫。這里對六法的解釋為:氣韻生動:指創作上主題明確,表現真實,形象生動。骨法用筆:指描繪形象上的筆致與線條。應物象形:指選擇題材的合度,觀察與描繪對象要深刻細致與正確。隨類賦彩:根據不同的描繪對象,准確而必要的著色。經營位置:指題材上的取捨與組織,畫面的構思與安排。 在欣賞中國寫意畫時要把握以下幾個特點,如此才會從中得到藝術的享受。 立意 古人說作畫必先立意,所謂立意就是畫的主題。畫家在作畫之前應把意放在筆先,通過繪畫來表達他對生活的看法,把自然景色和個人的感情結合在一起。如畫梅就要把梅花迎風斗雪和耐寒的品格畫出來,畫菊要有傲霜的精神,畫竹要亭亭玉立,虛心有節,蒸蒸日上。立意的生動是中國畫內在美的流露,這里即有畫家的主觀因素,又有欣賞者的主觀因素,所謂畫家的主觀因素就是畫家對所描繪的客觀自然景象的觀察、感受、體驗,並把感情移入其中。所謂欣賞者的主觀因素,就是欣賞者在看畫時所產生的想像和聯想。因為欣賞者看畫的角度不一樣,以及欣賞者本人的文化修養素質的高下都決定著欣賞水平的高低。如當代畫家李苦禪畫的墨荷,水墨淋漓,灑脫奔放,開創了中國近代大寫意的一代畫風,看上去好像畫家在橫塗豎抹。可是在特定的空間和時間里它卻常常顯現出一種特定的性格。 形與神 形與神一直是中國畫創作和欣賞所重視的問題,欣賞中國的寫意畫用自然景物作為標尺,是不全面的,追求表現對象的形體准確、逼真,並非寫意水墨畫的主要使命,寫意畫貴在得意,它不但寫出對象的外形,更要寫出對象的神情,同時也強烈地包涵著畫家自身抒發的意境和意趣。只求形似,不是藝術。如動物和植物的標本掛圖,可以畫的非常准確,但沒有人把它們掛起來欣賞。我們在欣賞中國寫意畫的時候經常看到畫面的景物變形。這也是寫意畫通常運用的手段,變形猶如文學上的誇張手法如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或平時人們激動時常說的心要"跳出來"了一樣,它強烈、新奇但依然是自然而近情理。 構圖 寫意畫的構圖,通常要隨手拈來而清新不俗。看一幅畫的好壞應掌握兩個主要方面的內容:①虛實:中國畫里虛實關系可以說無所不在,貫穿在一種藝術的始終,沒有虛實的辯證統一藝術就失去了節奏,失去了變化,失去了發展。賓主、疏密、輕重、大小、縱橫、開合等等繪畫法則,都是從虛實出發,根據虛實的要領進行構圖處理的。以虛帶實,以實帶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才產生無窮的變化來,有景為實、無景為虛,這是指畫面上的虛實;有景、有情,有意化為虛,化虛為實,這是指創作者的構思與欣賞者的聯想。②奇特:構圖的不平凡總是發源於畫家不平凡的構思。作為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先春而綻,傲霜鬥雪,冰清玉潔,疏影清雅,暗香宜人。嘗觀陳簡齋墨梅詩雲:'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此真知畫者也"。比如李煜的「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李清照的「濃香吹盡有誰知」,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陸游的「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及「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等等。因了這些緣故,我對梅似乎多了一份敬而遠之之心,使我對梅似乎有了另外一種感悟。可見藝術離不開奇思妙想,離不開藝術天地里特有的真實性。 筆墨 筆墨是中國寫意畫的主要特徵,是由中國畫有一套完整的筆墨工具所形成的。一幅畫里筆和墨如同骨肉,不可分離,欣賞一幅畫用墨水平高下,要看用墨是否靈活,還是呆板,用墨沒有干濕、濃淡的變化,亂成一片,沒有光彩叫做融會貫通墨,相反用墨靈活,變化多端,叫做活墨。筆墨是相通的,墨色在中國繪畫里似乎能替代一切原色,比如梅蘭竹菊多用墨色畫線,如鄭板橋擅長書法和繪畫,相互參融,以畫法作書,又以書法的筆法作蘭花,風格明快勁峭。清人蔣士銓評曰:"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蔬花見姿致。" 這出神入化的水墨表現令人痴醉。 成功寫意畫家的用墨使欣賞者懂得,一張水墨畫的高下不但要看畫家抖擻的氣魄,更要看他透過隨意的精心刻劃而表現出的膽力和閃爍的魂靈。 詩與畫 詩和畫有姊妹藝術之稱,看了一幅畫就像讀了一首詩。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提倡詩和畫都要追求一種美妙的意境,一幅成功之作,它給人的不只有景而且有情,有情與景的交融,這就是所謂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 寫意畫強調作者的個性發揮。作畫不拘常規,肆意塗寫.《鄭板橋集補遣》金冬心畫竹也是喜"亂",曾言:" 用焦墨竿大葉,葉葉皆亂." 寫意畫多以書法的筆法作畫,同時寫意畫的用筆也極大地豐富了書法的表現形式,所以寫意畫家多半是書法學。 以菊入詩,借菊花抒寫品格、性情、魏晉陶潛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怡,瀟灑於歸隱和超邁;而後南宋李清照低吟「廉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抒發國破流離的凄惋; 以菊入畫,寄情於筆墨,在中國畫的發展中,花鳥畫獨立較晚,南北朝以前一直是人物、山水的陪襯,只能屈居於一角或半邊,直至南北朝才成為獨立的畫種,五代時期才趨於成熟,出現徐黃兩個畫派。但是這兩個畫派都是以寫實為主,直至蘇軾提出詩畫一律,花鳥也應有感而繪,才引發了花鳥畫的變革,入畫的菊花也才有了人的品格和情感。 作為情與景的交融,詩和畫都有著同樣的要求。"遠上寒山石經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詩,但讀起詩好像又似一幅畫。一幅成功的畫,可把觀者帶到詩的境界中去,一幅出色的中國寫意畫,配以書法、詩文、印章,就能蘊蓄深厚博大的意境。 中國寫意畫本身就是多方面藝術修養滲透、補充而成的綜合藝術,有的畫初看似乎平淡,但看了幾次之後,你就會發現它有豐富的內在美。因而從欣賞的角度應具備以上諸方面的體驗,這樣才能真正獲得藝術的欣賞力,從中得到其藝術享受。
Ⅳ 學習中國畫(寫意)首先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芥子園》畫譜知道不?那可是歷代大家初學國畫的書啊。齊白石學畫就是從芥子園畫譜開始的·我學了3年了。強烈推薦
Ⅵ 中國畫的寫意繪畫技法有哪些
寫意有小寫意、兼工帶寫、大寫意之分。但一般畫法並不是截然分開的。
小寫意是寫意的一種,其特點是簡練概括,強調筆墨趣味,在形神關繫上,它不求惟妙惟肖而注重「以形取神」,部分擺脫了形的約束。小寫意著重整個畫幅的整體氣勢,而工筆則著重結構的交割。但這也不是說小寫意可以不要形似,而是和工筆的要求不同罷了。
兼工帶寫是小寫意與沒骨工筆之間一種畫法。有時也採用一些工筆的畫法,也可採用粗畫細染的方法,即採用大寫意潑墨粗畫,再以工筆的烘染法細染收拾,放而不野,細而不膩。大寫意是在小寫意基礎上,進一步削繁成減,更為簡括洗練。寫意畫一般採用先墨後色的方法,常用的技法有潑墨法(墨或色)、破墨法、積墨法和宿墨法。
Ⅶ 如何將繪畫的藝術融入攝影作品中
攝影術的發明其實是源於繪畫(西畫)的,第一代攝影師都是西畫師,在攝影發展史中會有介紹。
所以攝影和繪畫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也都是把三維的東西展示在平面。
中國畫,特別是寫意畫更多表現的是「意」,通過深入了解也並不是不能用攝影的形式表現,簡單地說,就是在構圖上要把畫面「簡」到極致。
想拍出「像」畫的照片,就先去了解畫的風格和特點,也要了解相機的特點,然後找到共通點去表現。
一張拙作,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