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拱關公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拱關公

發布時間:2022-10-07 22:12:35

Ⅰ 人們從什麼時候拜關公

道教俗神。又稱關公,關聖帝君。原為三國蜀漢劉備的武將。傳說關羽死後,頭葬河南洛陽,身葬湖北當陽,人感其德義,歲時奉祀。宋代流傳關羽應龍虎山張天師之召降魔伏怪故事。宋崇寧元年(1102)追封忠惠公,後封義勇武安王。明初祀為關壯繆公,與岳飛同祀武廟,各地稱關岳廟。萬曆三十三年(1605)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清康熙五年(1666)敕封為忠義神武靈祐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相傳農歷五月十三日為神誕。
據「三國演義」所述,關羽被吳國大將呂蒙於麥城所殺,其子關平及部下周倉皆亡。他的魂魄飄盪至荊洲當陽玉泉山,得普靜法師點悟,常於玉泉山顯靈護民,因此當地人為其立廟。關聖帝君生平義氣貫乾坤,以「仁、義、禮、智、信」著稱,千里尋兄為「仁」、華陽放曹為「義」、秉燭達旦為「禮」、水淹七軍為「智」、單刀赴會為「信」。《關聖帝君明聖真經》雲:「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八德乃人道根本,《南天文衡聖帝傳略》於是根據八德,恭述關恩主的一生。當三峽壩建成,此廟將被江水淹沒。
「頭枕洛陽、身卧當陽、魂歸故里。」河北省當陽,河南省洛陽,山西省運城,三地均建有大型關帝廟。
話說關公又曾上呂蒙身,結果呂蒙七孔流血而死,吳國將關公首級移禍魏國,曹操打開盛匣,關公竟瞪目開口,嚇得滿座失驚。因此曹操為他大設祭禮。
關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稱為神,更被歷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聖」。
漢後主(260年)追謚關公為「壯繆侯」;
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追封關公為「忠惠公」;
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進封關公為「崇寧真君」;
大觀二年(1108年)復封關公為「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關公為「義勇武安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王」;
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年)封關公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關公,並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關公廟;
明憲宗敕令重建關公廟;
明神宗萬曆十年(1528年)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
後敕賜解州關帝廟為「英烈廟」;
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1614)加封關公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陽關帝廟為關公金身加衣飾,任陸秀夫、張世傑為關公左右丞相,岳飛為元帥,尉遲恭為伽藍,封關公夫人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後,關公長子關平為竭忠王,次子關興為顯忠王,周倉為威靈惠勇公;
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清雍正元年,加封「靈佑」;
清康熙時封「伏魔大帝」;
1703年康熙親臨關公故鄉解州拜靈題匾;
清乾隆五十三年,加封「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關公曾祖父為「光昭公」, 祖父為「裕昌公」,父親為「成忠公」。
清仁宗嘉慶十八年(1813年)前後、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多有加封題字匾,道光八年,加封「威顯」二字,咸豐年間,再加封「精誠」二字,旋又加上「綏靖」二字,亞御書「萬世人極」匾額,同治加封「翊贊」二字,光緒加封「宣德」二字。直至清德宗光緒五年(1879年),關公全部長達26字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並勒全國府縣建廟,春秋虔誠致祭。
中國民間宗教自漢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然而民間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數可分出其所屬的系統,但是,關聖帝君卻是儒釋道三教共同的神靈,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成就的神明,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並不太多。
儒教尊關公為五文昌之一,尊他為「文衛聖帝」,或稱「山西夫子」,或尊他為亞聖或亞賢,說:「山東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看春秋」。
道教則奉關公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為「翊漢天尊」,「協天大帝」或「武安尊王」。
佛教也以其忠義足可護法,並傳說他曾顯聖玉泉山,皈依佛門,因此,尊他為「蓋天古佛」、「護法伽藍」
民間祭祀關公,經過一千七百年的演變,關公早已脫離《三國志》里的關羽,而成為具有多元化的神明:
商界守護神:
據說,關公年輕的時候,在家鄉從商,以販賣布匹為業。生前精於理財之道,最擅長算數記賬,曾設簿記法,並發明日清簿,這是一種清楚的記賬法,即為現今一般商人所使用的流水賬。關公所用的青龍偃月刀,十分鋒「利」,與生意上求「利」同音,求之獲「利」。一般合夥做生意,最重義氣和信用,關羽信義俱全,因此被後世商人尊為商業守護神,及視他為保佑人們發財的武財神。
醫葯神:
民間相信,人們所以生病或遭不幸,多起因於鬼怪魔神作祟所致。關公尊嵩伏魔大帝,民間多前往祈求關公驅魔治病。因此,在關帝廟常設有葯簽,關公又成為醫葯之神。
戰神:
關公是曠世大將,其勇武為世所稀有,習武者奉為武聖。因此,歷代尊為武聖祭祀,民間亦為尚武之人的保護神。關公亦為戰神,為軍人的保護神。民間役男前往軍中服役時,亦多前往關帝廟求香火或靈符以護身。
英雄死後成為神,受到人們的敬拜,是中國民間宗教的特色。但是,古今多少英雄,能像關公一樣流傳民同,世世代代為萬民所祭祀,歷久不衰且有不斷擴展的趨勢者,並不多見。這是因為關公在民眾的心目中是一位最受崇敬與信賴的英雄神。
讀書人視為文昌,與文昌、朱衣、魁星、呂仙合稱為「五文昌帝君」。
佛教認為關公的正氣足以護法,特奉為護法神,列為「伽藍護法」。
一般做為商業神供奉的關公神像為坐看春秋,而警界或習武者所供奉的關公像為手拿關刀或騎馬。香港的警署幾乎都奉祀關公。奉祀關帝的廟宇也稱關帝廟、協天宮、武廟或文武廟並稱。
本齋供奉關帝日期:農歷五月十三日、農歷六月廿四日、農歷十二月十六日。

Ⅱ 中國的大臣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跪拜帝王

跪拜夏商周就有,但那是大禮儀,如元旦大朝會有大跪拜,但也基本是跪拜天地。
漢民族統治時期跪拜帝王是從明朝開始的。
宋朝前中國大地上的王朝,大臣跪拜帝王有:遼(後期承漢禮)、金、元等等文化程度低的民族(就事論事無歧視)。
也就是說有蠻夷建立的王朝因為禮儀文化低,就會有大臣下跪。
主要原因是元朝滅了大宋,致使漢文化嚴重地幾近喪失。明朝建立後很多承元朝制度,就有了三叩九拜。

Ⅲ 關羽是從什麼時代成為關公的

作者:sichen zhang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6042146/answer/31908490

關羽身後的發跡,起源於隋朝。
隋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也就是關公身死三百多年以後,佛教天台宗的開山之祖,智者大師來到荊州北部的玉泉山。為了使當時的人們更容易接受佛教這種外來宗教,他將關公點化,皈依佛門。智者奏於晉王楊廣,遂封關公為守護佛法的「伽藍菩薩」,把關公列入佛法守護神行列,與韋馱菩薩同是佛教大護法,並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伽藍菩薩關公為右護法,韋馱菩薩為左護法。
宋徽宗崇寧二年,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用符召請關公殺死了解州鹽池裡的蛟怪,保護了鹽池,於是宋徽宗封關羽為崇寧真君。由於鹽池是宋朝的經濟命脈之一,所以關公無形中便成了大宋的經濟保護神和財神。此後,關公廟大肆興起,它的靈驗程度也更加廣泛傳播。甚至傳說關公能在各種水旱災前顯靈,旱時降雨,霪雨時祈出太陽。因為這些與老百姓的民生相關,也與朝廷的國運相關,所以到了宋徽宗大觀年間,又追封其為武安王,廟號義勇。
宋朝末年,宋徽宗以自己的年號作為封號,以道教的真君作為神職,敕封關公為崇寧真君。然而來自北方的金國軍隊已兵臨城下。北宋朝廷急需一位忠勇的軍人榜樣作為軍神以激勵將士勇猛作戰。在首都汴梁失守之前,宋徽宗連續三次追封關公。最後一次的封號是義勇武安王,這個王的職位超越了他過去所有的封號。
到了明代,中國人對關公的崇拜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而這個時侯《三國演義》已經成書並流傳於民間。隨著《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關公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威望愈發日益攀升,明朝政府也開始了新一輪加封高潮。萬曆年間的三次加封,使關公晉升帝位。《三國演義》已將關公塑造成仁義禮智信美好品德的完美化身,他因此成為宣揚儒家倫理觀念的最佳人選。朝廷加封關公,並不僅僅是順應民意,也不是關公真的具有什麼超凡神力,而是他確實能作為教化百姓的榜樣。明朝末年,關公成為武聖,同文聖孔子受世人膜拜。
明清時山西商人富甲天下。晉商們縱橫天下,總是把家鄉的英雄關公,作為出門在外的保護神。遍布全國的山陝會館或山西會館,是他們在外經商的辦事處,裡面必不可少的建築就是關廟。因為遊走天下闖盪江湖也需要彼此照應,共同面對困難,因此,晉商們就經常仿照『桃園結義』結成異姓兄弟聯盟,這也使關公忠誠和義氣的美德廣為流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由於晉商富甲天下,其他生意人也紛紛仿效,關公也就成了公認的財神了。」
關公除了能夠滿足保佑平安的願望外,更具有精神上的凝聚力——商人們遊走天下闖盪江湖,需要彼此相互照應,共同面對困難,因此,他們喜歡仿照桃園結義結成異姓兄弟,而關公的忠誠和義氣,更成為他們倡導的美德。
商人供奉關公,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倡導誠信守義的職業道德,曾有乾隆時代商人們共同制定的行規保存在石碑上,其中對於欺騙顧客的行為處罰最為嚴厲,而處罰方式卻又十分有趣,那就是罰戲。被判定有欺詐行為的商人,要出錢請戲班來演出,關廟對面就是戲台。
這種處罰,也成為商人們討好顧客的高招,演出吸引來人群顧客,會館也就成了一個大集市。晉商的足跡遍布中國,所到之處至少都有一所會館、一座關廟、一個戲台,將這種義中取利的從商理念傳播開來。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更使各地商人相信,關羽,是一位能夠保佑財源廣進的財富之神。所以後來,市井百業爭相供奉關公為本行的開山祖師和保護神。
關公在社會各個階層都深受愛戴,不但在佛教和道教里,身居高位,而且更是傳播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最佳榜樣。
明末清初,《三國演義》成為了滿洲人的政治和軍事教科書,關公的作用,在清朝發揮到了極至,甚至被奉為財神,乃至最終至神至聖,萬世人極。
清代之前,與關公同為武聖的岳飛地位也很高,岳王廟遍布全國,深受老百姓尊崇與愛戴。眾所周知,岳飛抗擊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滿族人的祖先。因此,在清朝建立以後,統治者對岳飛很不感冒,有關岳飛的《說岳全傳》等小說被全面禁毀。滿清統治者為了打壓岳飛在民間的影響,全力拔高關公形象,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識。
從清朝中期開始,歷任皇帝都對關公推崇倍至。乾隆三十三年,關公被賜封號「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十個字。 此後,一百多年間,歷代皇帝屢次加封,光緒五年最後一次加封時,他的封號繁雜而冗長,有二十六個字之多:「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栩贊宣德關聖大帝」。
在清初《三國志演義》的評語中,關公已被崇譽為集儒雅、英靈、神威、義重於一身,「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霽月光風」的「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了。

Ⅳ 歷史上的關公,是從何時開始被奉為神仙的

《全唐文》卷六八四收錄了唐代貞元十八年(802年),董侹所作的《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關廟記》,碑文不僅記載了關羽玉泉山顯聖的傳說,也記載了關羽曾經作為「江陵城隍神」顯靈助戰的故事。是現存最早的關於關羽為神的文獻記載。

碑文記載「昔陸法和假神以虞任約,梁宣帝資神以拒王琳,聆其故實,安可誣也。」前者是說南朝梁代末年發生侯景之亂時,隱士陸法和出來幫助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繹平定侯景之亂。《渚宮舊事》具體記有此事。後者是指梁武帝的嫡長孫蕭察,殺死其叔父蕭繹,在江陵稱後梁宣帝時,也得到過關羽神靈的幫助,以拒王琳的作亂。

隋唐時期開始,佛教利用關羽的神威赫赫及佛教伽藍神的神職增加佛教的影響力,開了三教神話關羽的先河,而且直接推動了關羽崇拜的傳播,使得關羽崇拜現象由區域性向全國性發展。

唐時,關羽的全國性的影響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唐禮部尚書虞世南頌關羽:「利不動,爵不縶,威不屈,害不折,心耿耿,義烈烈,偉丈夫,真豪傑,綱常備,古今絕」。

唐代詩人郎士元在《關羽祠送高員外還荊州》詩中雲:「將軍稟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奏請武成王配祀增加關羽等共64人。這時關羽已正式列入儒家祀典,為最終成為儒家的「武聖人」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Ⅳ 關公什麼時候成了財神死後被各朝君主加封的嗎

關公是在清朝成了財神 大概在隋唐時期,關羽開始被「神化」。宋代,人們對關羽的關注表現在了修建關王廟上,關王廟在當時慢慢成了一道風景。在明代萬曆年間,關羽得到了道教的最高封號「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到了清代,「凡通衢大道以至窮鄉僻壤,無地無之」,建關王廟之風,有增無減,關公成為各行各業的保護神。也許是覺得這樣對關公還不夠重視,人們於是又另讓關公再司「財神」一職。於是在清朝,關公的角色發生了轉換。 關公的角色之所以在清朝發生了改變,與康熙、乾隆時期民間的商業活動十分繁榮有著很大關系。當時,各行各業都借「三國」之事奉關公為其行業神。如相傳關羽年輕時曾賣過豆腐,豆腐業也就藉此供奉關羽為豆腐業的神了;燭業則因關公秉燭達旦,恪守叔嫂之禮,而奉其為神;更有趣的是理發業、屠宰業、刀剪鋪業,因為他們的工具都是刀,而關羽的兵器就是青龍大刀,也把關公奉為了神…… 關羽後來的形象更為深化,與種種傳說不無關聯。楊慶茹在《問吧》一書中寫到:「幾種傳說深化了關羽的財神的形象,一說關公生前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經發明計簿法,設計日清簿,清楚明白;另一說關公死後真神常回到人間助戰,商人在生意受挫後若能得到關公相助,就會東山再起。可見,商人選擇關公當財神,看重的是他的忠義形象和懲惡揚善、祐民護民的萬能神格,他們非常希望關公能保護他們的身家性命和財產安全。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關公成為財神與山西商人有關。山西商人把關公作為出門在外的保護神,在他們遍布全國的會館里建築關廟。因為遊走天下闖盪江湖也需要彼此照應,共同面對困難,因此,他們就經常仿照『桃園結義』結成異姓兄弟聯盟,這也使關公忠誠和義氣的美德廣為流傳。後來,晉商富甲天下,其他生意人也紛紛仿效,關公也就成了公認的財神了。」 其實,中國的財神的起源頗為難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古代民間信奉的財神分為文武兩類。關羽只是財神中的「武財神」,代表「誠信」。除了關羽,中國古代還另一些財神。南宋時期民間出現的「財神紙馬」,應是財神的原初形式。文財神由古代的文官演化而來,如比干、范蠡;武財神當然由武官演化而來,如趙公明、關公。即所謂「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干、范蠡,,「偏財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財神」劉海蟾。范蠡代表「智慧」,而比干、趙公明代表「公正」。

Ⅵ 人們是從何時開始敬仰關羽的

關羽在與劉備一起的創業中,一度被曹操俘虜並為其效力,在曹操的運籌帷幄下,於「萬眾之中」取顏良首級,解「白馬之圍」,並因此被封為「壽亭侯」。後來,關羽重回劉備一方,在荊州戰役中攻魏之樊城,因該地區發了一場罕見的洪水,關羽憑借魏多為陸軍,而已方多水軍的優勢降於禁,斬龐德。其後因為驕傲輕敵,放鬆警惕,給了東吳以兵不血刃佔領荊州的機會,遂敗走麥城,被擒身亡。蜀後主謚為「狀繆侯」。

如果就史書所記載這點事跡來看,與之相近及遠遠超過他的將領不知凡幾。關羽在後來知名度能夠超過孔夫子(特別是在民間),成為壓過「聖人」的「武聖人」,這是出人意料的。清代的史學家趙翼也覺得很奇怪,他在《陔余叢考》35卷「關壯繆」條中說:「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暫,亦有運數,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歿而為神,大概初歿之數百年,則靈著顯赫,久則漸替。獨關壯繆在三國、六朝、唐、宋皆未有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我下面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宋以前關羽基本上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武將而已,雖然被隋文帝追封過忠惠公,但亦不過是被追封的眾將中之一罷了,最多也就是和鄧艾齊名而已。

給關羽加爵封王始於宋代。徽宗趙佶在短短的21年內,追封關羽多達4次,由侯進公,由公進君,由君進王。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也宣稱關羽能「肆摧姦宄之鋒,大救黎元之溺」,而這兩個是出了名的混蛋皇帝,徽宗一手策劃了靖康之恥,趙構為能偏安一隅而殺害了岳飛。反觀這兩個混蛋,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以重文輕武所著稱,卻盡量降低關羽的地位,將其畫像從姜尚廟中撤下。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有名的不拿關羽當回事的皇帝,將其先前被追封的爵位全部拿掉,又回復到壽亭侯而已。朱元璋死後,朱棣在驅除蒙古殘部,大定中國後才又開始加封關羽,至神宗這個三十年不上朝的白痴,加封關羽到「帝」為止,漢族統治者對關羽的加封終於到頭了。

可見漢民族尚武力,重外敵的有為之君,無一人尊重關羽,不僅是不尊重,反而是盡量降低關羽的地位。但當國家政權趨於穩定,皇帝重內不重外時,就大肆吹捧關羽,越白痴、越混蛋、越喜歡偏安一角的皇帝吹捧得就越凶。

當統治者的統治重心為對付外敵時,就需要姜尚這種治世之能臣,整個社會都以能夠培養發現這樣的人才為國家的頭等大事,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就是這樣的時代;但當統治者認為外敵不足患,而將其統治重心轉移到防範內部人民身上時,就不希望看到德才兼備如姜尚者出現,而當出現這樣的人才時,統治者甚至將其致之死地而後快,如趙構殺岳飛。

總結一下,漢民族自己統治中國時期,關羽的地位幾經反復,皇帝希望保持強悍的民風,關羽就被貶;皇帝強化對內統治、弱化人民時就提高關羽的地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而對比漢族朝代關羽地位的反反復復,少數民族蒙、滿統治中國時期,卻是持續不斷的提高關羽的地位。蒙古野蠻人入侵中國後,其最高酋長為提高關羽的地位,不惜在其參加的佛事活動中,令關羽作為由人而神的唯一代表參加其中。《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關雲長千里獨行》《關雲長大破蚩尤》等有關關羽題材的戲劇作品也產生在這一時期。

真正罷黜百將,獨尊關羽為「武聖」是在清代。清一代也是施行愚民、弱民政策最為徹底的一個朝代。清以前雖然關羽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高,但提到「武聖」,還是姜尚。

姜尚基本上是一個沒有什麼武力可言的人,(不能想像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能有多強的體力、武功)是一個智者。以姜尚為武聖,說明在古代漢民族對「武」的理解為「將在智而不在勇」,「智」字當先。關羽在魅力、功業、智謀等方面與姜尚相比都可說是天地之別。但為什麼後來的清代統治者要完全廢姜尚而立關羽呢?

一個人的成長與其所崇拜的偶像是分不開的。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而「畫虎不成卻反類犬」。一個人從小崇拜以「智」著稱的姜尚,即使不能也成為一個智者,但多數不會太愚昧。而人民聰明智慧卻不利於統治,尤其是對清朝這種以極少的滿人統治眾多漢人的王朝來說就更加不利。

於是愚其國民就成了清朝的基本國策,更換全民崇拜的偶像,令人民對偶像的崇拜從以「智」著稱的姜尚身上轉移到以「忠義勇猛」著稱的關羽那裡,就是其愚民政策中重要的一環。

文王、武王視姜尚為師,在他們的關系中為臣者聰明智慧,為君者對其言聽計從;關羽只為劉備盡忠,無論劉備正確與否,關羽言聽計從。以姜尚為偶像,則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亦成為滿腹經綸的智者以教導皇帝為君之道;以關羽為偶像,則會視帝王神聖不可侵犯,以不折不扣執行皇帝的命令為榮。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如果人民都像姜尚那樣自以為是,把帝王亦視為人,甚至蔑視帝王的權威,自視才高就讓帝王為其推車,這種風氣流行則必民重而君輕,如此皇帝們怎麼睡得著。在沒有強大外敵的情況下,對皇帝來說姜尚這號人越少越好。

如果人民都像關羽那樣,雖無什麼本領才學,但卻只知道為皇帝盡忠,這樣的人雖然會經常做錯事,用起來不怎麼方便,但對皇帝們來說卻安全多了。所以清一代多出庸才,偶有所謂人才也是建立在奴才基礎上的,幾乎無人稱得上「大丈夫」。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聽命,夫安得不愚?」這段話大意就是為將者聰明而威嚴,士兵們愚昧一些,於是士兵們就會不顧一切的聽從號令,這樣的軍隊也就很好指揮了。清朝統治者是非常了解這個道理的,故而在民間大力宣傳關羽,皇帝們無論是為其題字也好,為其加官進爵也好,在宮中供奉他也好,都是號召民間崇拜關羽的一種手段,但皇帝自己卻絕不相信這些宣傳。

清一代近三百年,關羽雖然享受到了與觀音大士同等的地位,甚至尤有過之,即使在皇宮里也有關羽的位置,可說是眾神之神了。但諷刺的是清朝廷雖不惜動用一切手段令民間百姓信奉關老爺,統治階級內部卻完全把關羽打入另冊,如科舉考試中用了關羽的典故,其試卷必然被打入另冊;寫給朝廷的公文如果摻入了關公的傳說也會受到皇帝的申斥。即便是為好大喜功的乾隆網羅的《四庫全書》(此套為滿足乾隆變態的虛榮心而勞民傷財搞出的垃圾號稱無書不收),也絕不收集與關羽有關的載籍(史書《三國志》除外)。這些事情說明什麼呢?清朝的統治者對關羽是何等貨色是非常清楚的,希望能夠愚民而不自愚。

清帝國的滿族統治者在愚民、弱民這方面可以說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絕大多數中國人被馴化的如綿羊般乖巧,男人們幼時尚能像少年潤土般聰明伶俐,長大了的堂堂七尺男兒們卻都成了「伸長了脖子的鴨」,曾經強悍無比的漢民族此時已經成為世界最軟弱、最易於統治的民族之一了。(若未如此,英夷怎能以千人之眾欺我中國?虎入羊群,羊雖數眾,徒增虎之食慾罷了。雖有英國人武器先進之客觀因素,但如果倘在秦漢唐宋,即使英夷拿著1900年代的武器能否以千人而服我中國?)在中國形成了一邊倒的君智民愚的格局,這些滿族人對中國內部的統治可說非常穩固,甚至是在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清滅亡主要原因是外族的入侵)統治者重姜尚輕關羽,人民重關羽輕姜尚就是形成這種格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在中國對關羽的極度崇拜已經幾百年,但一個成功的組織結構往往都像清政府那樣,上層輕視關羽,下層重視。一個團體如果從上至下都崇拜關羽,那結果基本上都是災難性的,最出名的天地會,他們把關羽奉為神明,開香堂時,「關老爺」畫像要高懸在「忠義堂」正中央,為人行事都以關羽為榜樣。於是他們只能被視關羽為工具的滿族皇帝玩弄於掌股之間。至於再後來的義和團,就更不用提了,其組織之混亂,行動之弱智,嘆為觀止。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雖然並不是關羽本意,但他死後千年其形象成為少數民族統治漢族人民的有效工具卻是不爭的事實。當然我們不應該因此把他打入漢奸的行列,但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尤其是有一定文化修養的漢族人,應該對關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他不過是一個生活在1800年前普普通通失敗的將軍罷了。如果我們要崇拜,也可去崇拜姜尚、岳飛、李牧、李靖等這些真正有德才皆備的英雄人物,他們才代表著我們漢民族最高的道德、力量、血性。

Ⅶ 關羽是什麼時候受人敬仰的他真的值得別人膜拜嗎

關羽崇拜最初來自於人們對其忠義武勇的推崇,最終成型是中國文化中忠義精神的人格化,神格化。我們崇拜的是各自心中的“關公”,已經不只是歷史和戲曲中的關羽。

關羽先是在民間和武將中有一定名望之後,從民間崇拜逐步拔高為官方祭祀。最早從北宋開始的忠惠公再到武安王,之後明朝達到頂峰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朝早期對於關羽太多的尊崇,直到道光光緒年間,國家危難之際,統治者又想起這這位忠義無雙的關老爺,逐漸加封為26字的大帝。

Ⅷ 關公何時被封神

關羽封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走向神壇的全過程是這樣的:

(1)大量的民間傳說及史料表明,對關羽的信仰和神化,發始於平民百姓。關羽麥城遇難後,有關這虎將乃系天宮青龍轉世之說,便於華夏大地尤其是在荊州和解州廣為流播。

(2)南陳和隋時的和尚智顓,對關公授五戒,並尊其為伽藍(即僧院)護法神。

(3)關公作為軍神形象,被列入國家祀典,始於唐高宗上元元年。其時與孔子文廟並峙的武廟里,主祀是姜太公,關羽僅為陪祀。

(4)宋真宗趙恆,與第三十代道教天師張繼先,心領神會一拍即合地共同臆造了中國造假史上最「傑出」的謊言——「關公大戰蚩尤」,寫進了《廣見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書中,關公從此堂而皇之地成為道家的頭號尊神。

(5)宋徽宗趙詰在位時,曾四次加封關公:先「忠惠公」,而「崇寧真君」,而「昭烈武安王」,而「義勇武安王」。

(6)蒙元統治者入主中原後,雖將漢人視做劣等族種,但對關公卻推崇備至,也許是因了元世祖忽必烈尊佛尚武的緣故。

(7)朱元璋於鄱陽湖大勝陳友諒、完成實現皇帝夢的關鍵一役後,便精心編造出關羽率十萬陰兵助他致勝的「天方夜譚」。

(8)明神宗朱翊鈞在位期間,曾三度大封關公:萬曆十年封關公為「協天大帝」;十八年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四十二年再封關公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同時對關羽夫人及其二子乃至周倉,也封後、封王、封公。

(9)清兵入關前,滿人對關公的崇敬度,毫不亞於漢人。滿族除將關公當神靈祭祀外,皇太極還命人將《三國演義》譯成滿文,作為八旗官員及將領們的必讀書。

(10)康熙在位時,巡曲阜,臨解州,偈孔子,拜關廟,並御題「義炳乾坤」的匾額懸於解州關帝廟之崇寧殿上。

(11)乾隆時期,關羽已被作為武聖與文聖孔子一樣,列為國家春秋兩季的舉國大祭,並以朝廷名義頒發同意祝文,規范大祭時的規格。

(12)在清政權統治中國的近三百年間,從順治到光緒,歷代皇帝曾十數度對關羽進行加封,至光緒五年(1879年),對關羽的封號登峰造極,可謂曠古未有。尊號全名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長達26字。

Ⅸ 為什麼要祭拜關公

關羽的身份是武將。縱觀歷代名將,論謀略水平,有韓信、白起專美於前;論所建功勛,有衛青霍去病不世之功;論存亡繼絕,郭子儀、岳飛更是甩開關羽一大截。

唯獨個人武勇方面,關羽稍備資格,但放在西楚霸王項羽面前,似乎分量也輕了些。那為啥獨獨關羽有這么高的地位呢?

關羽在三國之後只以勇武聞名。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手下有幾員猛將,時人以關張比擬,以證其勇,可見至少在南北朝時,他的特色點也只是武勇,而且並沒有獲得官方的定性評價。

七十二陰雷部神將馬超字孟起;

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神甘寧字興霸;《入蜀記》

靖天世帝君靈威應化大天尊丁奉字承淵;

西明公賓友司馬懿字仲達;

東明公賓友孫策字伯符;

北明公賓友荀彧字文若;

酆都大禁晨(幽冥尚書令)孫堅字文台;

酆都中禁(幽冥中書令、監)楊彪字文先;

北帝長史虞翻字仲翔;

北帝長史華歆字子魚;

北帝長史唐周;

北帝司馬張綉;

北帝長史杜預;

酆都後中衛大將軍孔融字文舉;

北帝侍晨(幽冥之侍中)徐庶字元直;

北帝侍晨(幽冥之侍中)龐德字令明;

北帝侍晨(幽冥之侍中)何晏字平叔;

河北侯劉備字玄德;

河北侯韓遂字文約;

酆都中廄直事(幽冥之尚書)公孫度字升濟;

酆都中廄直事(幽冥之尚書)郭嘉字奉孝;

北斗君天門亭長臧洪字子源;

主非使者嚴白虎;(出丹簡罪簿,各執一通,詰映諸愆,如其無答,便當執也)

主南門鑰司馬留贊;

北彈方侯鮑勛,領威北陰兵千人;

南山伯蔣濟;

泰山君荀顗;

泰山長史桓范;

泰山司馬曹洪;

盧龍公曹仁;

南巴侯何曾;

鬼兵鎮帥領鬼兵萬人杜瓊;

鬼兵鎮帥領鬼兵萬人馬融;

鍾山神蔣子文;(六朝子祀最盛)

閱讀全文

與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拱關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