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各位同學談談如何看待中國今天取得的科技成就,以及如何看待美國對我國高科
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然後現如今這個中國這個核潛艇,還有這個淘寶,這手機華為手機還有這哲理,通宵都是世界矚目,美國對我們美國對我們就是說他沒有那種寬容的心胸,就是阻止我們中國發展
B. 你怎樣看待我國科技的迅猛發展
我國科技迅猛發展,這是我國走向國際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個大國,這是十分令人驕傲的一種現象,希望中國能夠越來越強大,加油。
C. 談談你對中國科技發展的認識
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放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每一項進步,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國的計算機、通訊、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業的迅速增長,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產業技術水平,促進了工業、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已經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
二、科學技術是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
社會發展水平的大幅度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分不開的。科學技術可以豐富勞動者的文化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可以使勞動組織與管理手段科學化,從而提高勞動各個環節之間的協調功能。總之,科學技術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歐美等發達國家只用了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在經過工業革命為代表的科技進步階段,就將近代科技成果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創造經濟發達的社會。而歷史更加悠久的中國卻是由於由於自大閉關鎖國而導致了錯過這次工業革命的潮流。結果導致了社會基礎薄弱,經濟水平相當低的近代現狀。最終從鴉片戰爭開始走上了屈辱的半殖民地社會。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一次次領地的割捨,一幕幕血的教訓。近代的悲痛歷史表明,科學技術的落後只會導致社會的延遲發展甚至倒退。
三、科學技術是人類文明的標志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普及,為人類提供了廣播、電視、電影、錄像、網路等傳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設有了新的載體。同時,它對於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更新人們的思想觀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義。
四、科學技術帶來的負面效應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科學技術的應用就是一把雙刃劍。現代科技的發展成就既可以為人類造福,也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科學技術越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幫助就越全面,技術所體現出來的威脅也就越嚴重。技術的正面毋庸置疑,若沒有技術的發展,我們人類社會就不會進步。正式因為科學技術的存在,我們才有今天的文明和進步。但同樣,技術的負面價值也不容忽視。科技所帶來的環境破換等問題,我們要向有效地解決,必須還要依靠先進的科技來實現。我們對科技應用的後果評價不足采導致了破壞的發生。現在我們去解決科技帶來的破壞,需要更加先進的技術去處理,去解決。因此,我們要進一步發展科技,但在發展和應用科技的同時一定要處理好人類社會和自然之間的關系。
D. 中國的科技怎麼樣
中國的科技與日本美國相比,各有千秋。中國有領先於美日的項目,美國日本有很多領先於世界的科技。
日本在電子科技、精密製造、電子存儲、醫療等方面比我國要先進不少。
美國在尖端科學、航天航空、核能核技術應用、生物科技、高端製造、醫學研究等領域,領先於世界。
綜合來看,美國的綜合科技實力,至少還領先於中國四十到五十年。日本在電子科技、精密製造等方面也領先於我國三十年以上。
E. 如何在保持自信的同時,理性評價中國科技的發展即興評述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中國科技的不斷發展,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體會最大感觸最深的應該就是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變化~
早期智能手機的出現, 讓我們的工作學習就發生了極大變化。記得在我零幾年上學的時候,還有記事本這種東西,專門來記作業記筆記等等,現在我的小侄子他們就是直接人手一個手機,老師將作業和通知直接發布到特定平台上,大大簡化了學生的負擔。而且有越來越多體驗性的課程出現,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和認知。對於上班族來講,工作也變得更加高效。
現在重點在做的普及應該是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從前在科幻片中的場景都在一點點變為現實,早上隨著智能手環的震動,房間窗簾自動開啟,咖啡機麵包機早早准備好美味的早餐,開啟一天的快樂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回家前先把空調打開,回到家即感受到加的溫暖。再到各種小型機器人充斥在家庭中。這些大大簡化了日常生活中的煩亂與嘈雜。讓我們空餘出更多的自由時間,做些想做的事情。
未來幾年,隨著5G的發展,除了智慧生活概念的進一步普及,無人駕駛、遠程醫療、沉浸式體驗等等,都將慢慢進入我們的生活,為現在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科技的迅猛發展,確實為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較大的便利,但我們在欣然接受這些優點的同時,也應該時刻提醒自己這些都是為我們服務的,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一切適度,千萬不能過分依賴。他們可以解放我們的雙手,但絕對不是來「解放」我們的大腦的。在這種不斷變化日新月異的生活中,作為科技時代的人,要時刻保持清醒的大腦,勤於思考,跟上節奏,不斷改變自己。只有自己不斷的變化,跟上甚至超前於現階段的發展,才能真正適應這個時代,而不被時代所拋棄!科技發展是把雙刃劍,只希望自己不要被時代所拋棄就好。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F.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評價70年來中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如何進一步促進科技強國的實
1、中國人非常爭氣。
我們花費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歷程,從科技領域一窮二白到現在「學、趕、超」已然趕上乃至個別領域的超越。雖然有後發優勢,但也非常了不起,令人自豪。
2、非常不容易。
中國人能有今天的工業化成就和科技成就,是幾代人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乃至犧牲換來的,非常不容易。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偉大精神。要知道,時至今日,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對中國進行著嚴密的技術封鎖,凡是真正的核心科技都是難以從外部獲取的,只能依靠我們自己研究攻關。
(請網路了解瓦森納協議)
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保證國富民安、民族復興的根本。
4、發展科技任重道遠,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國人自強不息,持續發力。
G. 國際人士如何評價中國科技創新發展成就
積極評價。
1、賈韋德·阿赫塔爾
巴基斯坦獨立新聞社中國業務總監賈韋德·阿赫塔爾表示,中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在近五年來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在多領域取得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得到國際社會的贊譽。
2、韓國成均館大學金融學教授安玉花
韓國成均館大學金融學教授安玉花表示,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不俗成果,將帶動整個社會實現飛速發展。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這種天然的優勢使得科技和市場在中國結合後,會很快實現技術產業化。在第四次產業革命中的許多前沿領域,中國都排在了世界前列。
3、日本愛知大學教授李春利
日本愛知大學教授李春利說,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在過去五年裡取得了巨大進步,主要創新指標的世界排名不斷提升。
4、赫蘇斯·博爾哈
墨西哥國家科技理事會國際合作司司長赫蘇斯·博爾哈表示,中國近年來取得的科技成果有目共睹,墨西哥與中國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的意願日益強烈,一些項目已經提上日程,包括墨中科技合作基金以及共同開展衛星技術應用等項目研究。墨中兩國可以通過科技合作共同應對發展中的挑戰。
5、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國際前瞻及信息研究中心(CEPII)顧問米歇爾·阿列塔
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國際前瞻及信息研究中心(CEPII)顧問米歇爾·阿列塔表示,相比於西方國家,中國經濟規劃總是更為長遠,創新驅動戰略的提出就是代表。他認為,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中,科技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國際層面,中國的創新創造和科技升級將使自己擺脫「世界工廠」低端製造業標簽和對西方科技的依賴,成為國際市場高端產業中強有力的競爭者。
H. 中國的科技力量怎麼樣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10年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對於中國的科技事業,卻實現了巨大的躍升。盤點10年來我國科技成就,不妨從一些數字的變化談起: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0%,比2000年—2005年間提高約8個百分點;我國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從2001年的2600萬人提升到2011年的6200萬人,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和研發人員數量已雙雙躍升至世界第一;我國R&D經費支出額已從10年前的1042億元提高到8610億元,世界排名從第7位躍居至第3位;SCI資料庫收錄的中國論文數量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從第8位迅速躍居至世界第2位……
數字展現著中國科技的力量,記錄著中國科技發展10年成長軌跡。
就國家整體創新能力而言,我國與創新型國家差距迅速縮小,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2011》報告顯示,在佔世界研發經費支出98%的40個國家中,我國的國家創新指數已由2001年的第37位上升到第20位。根據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的國家創新指數國際排名將進入世界前18位。該研究院還對我國歷年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進行測算,結果顯示,2005年—2010年間我國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1%。
10年來,我國科技論文數量平穩快速增長。2001年—2010年間,SCI資料庫收錄的中國論文數量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從第8位迅速躍居至第2位,總量已經達到12.2萬篇。SCI收錄的中國論文佔世界論文總數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3.6%提高到2010年的8.6%。從各學科看,我國有6個學科的SCI論文10年累計數居世界前3名,分別是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工程技術、數學和計算機科學。2001年—2011年間,我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以30%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長,2011年達到41.6萬件,僅次於日本而居世界第2位。
科技論文與專利數量的增長、質量的提升與科技人員和經費的投入力度密切相關。我國科技活動產出效率穩步提高,一些指標處於世界較高水平。2010年我國學術部門單位R&D經費的SCI論文產出量(2010年的論文數與2008年R&D經費之比)為7.1篇/百萬美元,是2001年的1.3倍,在學術部門R&D經費超過80億美元的10個國家中位居首位。2011年我國每百萬美元R&D經費的本國人發明專利授權量(2011年的專利數與2008年R&D經費之比)為1.6件,是2001年(0.7件)的2.1倍;分別是2010年德國的13.9倍、美國的5.6倍和日本的1.3倍。在世界主要專利產出大國中,我國R&D經費的發明專利產出效率居首位。
在大幅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時,我國科技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一方面,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躍居世界首位,研發人員素質大幅提升。我國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有了大幅增長,從2001年的2600萬人迅速提升到2011年的6200萬人;同時,2001年全社會投入R&D活動的研發人員為96萬人年,到2011年,這一數字已突破280萬人年。10年間,我國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和研發人員數量已雙雙躍升至世界第1位。
與此同時,我國研發人員的素質也有了大幅提高。根據2009年第2次全國R&D資源清查的數據,全國研究開發機構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已達到9.2萬人,具有碩士學位的人員已達到23.5萬人,分別是2000年的2.8倍和3.7倍。
另一方面,科技經費投入持續增加,研發經費總量已居世界第3位。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經費投入持續增長。2001年,我國政府財政科技撥款為703億元,到2011年則已達到約4900億元,對貫穿基礎研究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科技活動給予強大支持。10年間,我國R&D經費支出額已從1042億元提高到8610億元,世界排名從第7位躍居至第3位。R&D經費與GDP的比值是測度一個國家R&D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指標。我國這一比例保持逐年上升趨勢,2011年達到1.83%,比2001年提高了0.88個百分點,在發展中國家中居領先位置。
同時,國家科技計劃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共安排項目(課題)51904項,較「十五」增長12.5%,中央財政撥款932.28億元,比「十五」期間增長1.31倍。國家科技計劃參與人員水平和質量持續提升,其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佔比約為37%。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出版專著21.6億字,發表論文43.4萬篇,其中國際論文17.6萬篇,申請專利9.1萬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7.3萬項,獲得授權專利3萬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1萬項。
經過10年努力,積極引進先進的資本運作管理理念,廣開科技合作引資渠道,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政策性金融和創業風險投資較快發展,科技擔保、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不斷推進,科技保險和知識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穩步開展。2011年,中國創業投資管理的資本總量達3198億元。自2009年10月國家推出創業板到2011年末,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數達到281家,融資超過2500億元。
10年來,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步伐也日趨穩健。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顯著增強,2001年企業R&D經費佔全國R&D經費的60.4%,到2010年全國各類企業投入R&D經費達5185.5億元,佔全國R&D經費比重上升到73.4%。截至2010年,創新型企業總數達353家,試點企業已達550家。政府研究機構創新能力穩步增強,創新效率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間,政府研究機構R&D人員以及R&D人員全時當量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2%和6.4%,R&D經費年均增長18.3%,比「十五」期間提高了3.6個百分點。2010年,政府研究機構開展R&D活動的人員有34.2萬人,按實際工作時間計算的R&D人員全時當量為29.3萬人年。政府研究機構的R&D經費已達1186.4億元,政府研究機構創新能力穩步增強。「十一五」期間,政府研究機構的專利申請和授權的增長速度均超20%,明顯高於R&D人員和經費的增長速度。高等學校科研能力也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間,高校作為第一承擔單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523項,占總數的81%,重點項目1272項,占總數的67%;承擔973計劃項目232項,占總數的56.7%;承擔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18項,占總數的49.4%;承擔863計劃課題4376項,經費75億元,占總數的30%;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55項,經費46億元,占總數的20%。科教結合助推創新型國家建設。「十一五」期間,全國高校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02項,技術發明獎151項,科技進步獎711項。其中,2010年的國家三大獎項,高校獲獎比例均超70%,高校授權專利數累計達115489件,年均增長40.1%。
近幾年我國的科技力量與日俱增,增長更快。
祝你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