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的封建社會,為什麼如此難推翻
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其他三大文明皆已遠逝,只有遺物留存,所以加個“古”字,四大文明僅剩中國。
四大文明說是“國”,不如說是地域文明,古巴比倫的兩河流域、古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後轉恆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流域。那麼什麼是文明呢?
文明是個大概念,也頗多爭論,我們不在這里詳說,但一個文明至少城市、文字流傳。中國的二里頭遺址,便是中國最早的城市起源,也許是中國文明的起源,只是現在無法將二里頭和夏朝聯系起來罷了。
一個人孤貧,其他家族成員有照顧的義務,因為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子孫不會有這么一天。三國劉備不就是接受叔父的資助,才得以去盧植那裡求學的么。
家裡有人遭難,家族一起想法;有人去世,整個家族一起幫忙,朝廷可不會管你的。反過來,家族也不會求到朝廷頭上。家族既然不依賴朝廷,換句話說:哪個朝廷當權跟家族沒關系。
蒙元、滿清能摧毀統治階層,卻不能毀壞底層的家族,除非他殺個精光。現代人人追求自由,脫離家族,沒了家族的保護,這是好事呢,還是壞事呢?
⑵ 唐朝290年, 明朝276年,為何封建王朝難破三百年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夏朝有五百年,商朝有六百年,周朝更是有八百年,但這三個都屬奴隸制朝代,而自秦朝以來的封建王朝,無一超過300年,時間比較長的有明朝276年,清朝267年,最長的唐朝也只有290年。
古代農民起義(新的均衡打破舊的均衡)上述的漢桓帝是在146年繼位的,從這年算起,東漢堅持了74年,到了漢獻帝手上才滅亡;萬曆皇帝是在1572年繼位的,但明朝最後還堅持了72年,到了崇禎皇帝時才滅亡;而唐朝,在安史之亂中均衡也被打破了,但唐朝更是堅持了長達152年才滅亡。唐朝在安史之亂後能堅持如此之長的時間,是因為其在平定叛亂後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均衡關系。比如中央和地方節度使之間的均衡;文武官和宦官之間的均衡;甚至在帝國外部,也有吐蕃、回鶻、南詔之間的相互制約而產生的均衡。而唐朝恰恰在這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里,沒有一方勢力有足夠的能力打破這樣的均衡,所以一直可以堅持到黃巢起義,均衡才被打破。
安史之亂所以說:王朝的更替,無一不是一種均衡被打破、另一種均衡被建立的過程,而且在這過程中各方勢力此消彼長,整個過程的時間長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王朝的存在時間的長短,而這個時間恰好是不到300年。也許我們可以借用迷信的話說,這就是魔咒!但我們在論歷史的時候,要堅持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待、分析問題,絕不能胡言亂語,你說對吧?
⑶ 古代王朝的國祚為何極難超過百年,封建制度有什麼缺陷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沒滅亡之前,中國的疆域都是封建制度,從公元前221年的時候,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帝的人秦王嬴政,就開始了古代的封建社會,一直到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退位,一數下來,中國的封建社會思想長達2100多年,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就連現代的人還是思想還是很封建的,回顧歷史的長河,不難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每個王朝在世的時間都不會超過300年,不管這個王朝曾經有多麼繁華,最後還是難免滅亡,難道封建社會統治下的王朝就是應該短命嗎?
⑷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基本都不超過300年,根源何在
從秦朝開始,中國進入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秦朝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到劉邦滅亡秦朝只經過了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秦朝之後其他封建王朝又先後崛起,但是一直到清朝滅亡,封建制度結束,也沒有一個封建王朝能夠存在超過300年,其中存在時間最長的三個王朝分別是:唐朝存在了290年,清朝存在了276年,明朝存在了276年。
300年似乎是封建王朝的一個怪圈,一直到最後也沒有一個王朝能打破這個旋律。其實這些封建王朝最本質的特徵沒有差異,滅亡的原因大致相同的,馬爾嘎尼在評價清朝的時候說過:清朝就像是一個破舊的輪船,只是因為掌舵者比較精明,所以才沒有出現問題,一旦有一個不合格的掌舵者出現,立刻就會出現問題。
除此之外,馬爾薩斯定律也是其中的一個關鍵原因,馬爾薩斯定律指的是工業革命之前,王朝的人口的增長速度遠高於生產力的增長速度,這樣就會造成人多地少,人多糧少的局面,很多王朝的滅亡的前夕都發生了飢荒,這些飢荒就是因為人口的增長超過了生產力的增長導致的。
⑸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為何古代王朝難破300年大關呢
中國封建王朝,幾乎都無法邁過300年大關。為什麼說“幾乎”而非“全部”?因為有一個王朝其實超過了300年,那就是宋朝,一共319年。
而只要分析了宋朝與其他封建王朝的區別,也就大致知道為何堅持到300年如此不易。
首先是農民起義問題。眾所周知,農民吃不上飯才會起義,而宋朝所佔據的那點疆域,不是中原糧倉,就是江南魚米之鄉,又沒有多少黃土高坡,加上商業發達,百姓過得不錯,那造反的人也就少。
而且宋朝高薪養廉,官員正常工資就吃用不愁了,也不會沒事盤剝百姓。就算偶有造反,像水泊梁山、江南方臘、南宋楊幺,因為地方小,調兵比較方便,剿滅起來也就容易很多。
其他朝代,地方那麼大,一旦兩個以上地方發生起義,鎮壓軍隊首尾不能相顧,就吃大虧了。
其次是軍閥割據問題,宋朝實行的軍事制度,兵將剝離,文官統兵,從制度上解決了這個隱患。就算南宋有些軍閥化的武裝,地方那麼小,你割哪兒去?真想搞獨立,別人也很快滅了你。
別的朝代就不一樣了,地方大,軍事活動多,朝廷必須給將領充分的自主權,長此以往,也就尾大不掉了。
當然了,小有小的壞處,宋朝最大的問題就是軍事力量的薄弱,最終就被外族滅了,還是北宋南宋各一次,所以它也就堅持了319年。所以,在封建王朝的背景下,要突破歷史周期律,幾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務。
⑹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國祚過不了300年
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進入了封建時代,權力被集中在皇帝手中,中央集權空前強大,漢文化疆域的大一統成為每個王朝開國皇帝所追求的最終目的。
對於歷史的發展進程來說,封建時代比起分封的奴隸制王朝,更能生產關系更加先進,更能發展生產力,但為什麼西周八百年,殷商五百年,而封建王朝都沒有超過三百年的國運呢?即使我們說四百年大漢朝,也是被一分為二東西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清朝初年,八旗貴族跑馬圈地,失地農民成為了流民,令到北京城滿大街都是乞丐。也幸虧當時圈地范圍並不太大,而且很快被清朝朝廷撥亂反正,否則這滿清就必然在削藩的同時面對北方的農民起義了。唐朝末年,全國半數以上的農民失去土地,耕地被大量集中到地主手中,而統治階級竭澤而漁努力榨乾農民身上的最後一滴血汗,最終導致長達二十五年的黃巢起義。
在中國封建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王朝都比上一個王朝有長足發展,但每一個王朝的管理制度都不能順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來調整生產關系。統治階級和既得利益群體在不斷剝削主要生產力——農民階級的生產資料,即使每個王朝中斷產生的中興之治,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封建王朝的短命,終究是因為社會發展太快了,土地很快就被地主和貴族巧取豪奪,兼並的差不多了。農民起義,有那一次不是因為受壓迫才揭竿而起呢,有飯吃誰想掉腦袋?北宋王小波喊出的均貧富,實際上就是均田地。
封建王朝無法調和矛盾,那就只能自己打碎自己,推倒重來,只不過是換個統治者罷了。能勉強撐夠一兩百年再輪回,也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過程,只是興亡都難為了百姓。
⑺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為何都過不了300年這個坎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璀璨歷史,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建立秦朝,再到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到溥儀退位,其中封建時期一共歷經了2132年。其中誕生了很多大一統王朝,它們強大,富裕,但是它們很少有王朝能夠超過300年歷史。
古代封建社會存在三種土地制度,一種是皇族土地制度,一種是地主土地制度,還有一種就是農民土地制度,其中只有皇族土地制度算是公有性質,其餘地主和農民都是可以買賣的,而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是農耕社會,土地是最重要的資產,土地就是吃飯的傢伙,沒有了吃飯的傢伙,就會容易壞事。
在王朝改朝換代以後,土地被皇族和地主佔了大部分,其餘小部分給了農民,這一小部分可以使農民活下去,隨著王朝的發展,地主就大量兼並農民的土地,等到農民沒有了土地以後,農民沒有飯吃,就難以活下去,在某些外力情況下,領頭人振臂一呼,開始起義,推翻舊王朝,建立新的王朝,也是新的輪回開始。
⑻ 為什麼歷史上封建王朝難逃三百年之宿命
我來回答,是因為根深蒂固的土地兼並問題。
中華文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中國古代社會也是一個農業社會,中國古代的所有封建王朝無論工商業如何繁榮,財力如何雄厚,都建構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可以說,對所有古代人來說,土地是這世上最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一個王朝能維護統治最根本的基礎。
舊王朝覆滅後,新的王朝產生了新的利益集團,他們從失敗的舊的集團中獲得了大量的土地資源,進行了重新的分配。在戰亂中導致的無主的土地也會流入新的人群中。但土地兼並不會消失,只是換了一茬主人,重新洗牌開局,當然也無可避免進入同樣的模式。有人把它叫做王朝周期,也有人稱為歷史的輪回。
至於300年的局限,可能是大自然計算得出的最長一局的時間吧,只要生產方式不發生質的變化,生產力不獲得大的提升,不管有多少英明君主、治世能臣,都只能拖延一下而已,這牌終究還是要糊的。
⑼ 為什麼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都打破不了三百年的魔咒
這其實是因為每一個王朝他們的根基相對來說都並不是十分的穩固,而且基本上所有王朝的建立,他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依靠戰爭所建立的。那麼依靠戰爭所建立起來的王朝,有著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就是因為他本身其實也是通過戰爭的方式去建立起這樣的一個王朝的。
那麼大家會發現古代的封建王朝基本上難以打破300年這樣的一個魔咒,就是因為300年這樣的一個期限實在是太長了。那麼在正常的一個期限之中會發生很多的變故,也會出現很多的戰爭。在不斷戰爭的過程之中,那麼百姓的生活會受到極大程度的影響,人口的遞減以及國家機器的晃動都會使得王朝不穩。
⑽ 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為什麼會這么頑固
首先,不要讓教科書的宣傳蒙蔽了理智。我們從小被教育的封建體制都是腐朽墮落和愚昧的代名詞。這是不對的,純粹是政治目的的污衊。沒有任何一個體制本身就是腐朽墮落合格愚昧的。中國的封建時代強大鼎盛,文明昌盛誰也不能否認,不能因為短短的一百年的衰敗就否定了兩千多年的成就。你要明白,中國真正成為世界霸主,就是從戰國秦漢時期開始的,和中國封建制度的發展幾乎同步。這說明至少在世界近代化開始之前的時代,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體制,一個可以讓中國穩坐世界第一的體制。好的體制不要才是傻瓜。
還有封建體制和封建王朝還是有區別的。資本主義也有王朝,甚至是在前幾十年,有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真正主宰還是國王呢。封建體制只是一個生產關系的代名詞,你可以理解為農業經濟主宰的生產方式,我覺得小農經濟說法並不準確,甚至是一點都不準確。資本主義就是工業經濟的代名詞。封建體質在宋朝起就有被淘汰的傾向,但是這一進程被外族入侵打斷。加入說這進程沒有被打斷,我想中國的王朝制度是不會輕易斷送的。你看看就知道了中國到現在還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這就是中國的路,分權制度不屬於中國,那一套中國在西周的時候就已經被玩爛了。
我想你在提著個問題的時候腦子里想的是封建迷信之類的東西,很可惜這不是什麼封建迷信,中國的封建王朝也從來沒有搞過這種迷信之類的東西。這種玩意中國早在商周的時候也早就玩爛了。迷信是不分體質的。歐美人信基督教,不信達爾文的進化論,阿拉伯人信伊斯蘭教,以教義做法律。你說說中國人很迷信嗎?什麼叫迷信,不信科學信仰那些不招調的就是迷信。死後升入天堂,本質上講這是不是迷信。
所以說,不是封建王朝很頑固,是中國在退去封建外衣的時候被蠻族打斷了進程,這是最大的不幸。不是王朝制度很頑固,而是中國的昌盛和穩定就是需要極其強大的中央集權。王朝制度只是中央集權的一個表現形式。
不要說英美的分權政治就很不錯呢?很不幸,告訴你,他們從來就沒有真正想中國這樣的集權過。中國在爺爺的爺爺的祖宗輩的兩千多年前玩過分權,玩夠了這一套不適合了才開始集權的。
分權有分權的好處,集權有集權的好處。中國人羨慕美國人的自由,美國人羨慕中國人的效率。可是中國的套路美國人玩不轉,美國人的那一套中國人也適應不了。最少現在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