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為什麼會物價上漲
具體的物價上漲原因有以下幾點:
1.供求規律的長期表現形式為供不應求
2.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3.寡頭壟斷行業造成商品不能充分競爭
4.國家宏觀調控,包括提高或降低銀行利率,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資金流入市場,刺激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必然帶動物價上漲
5.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指太多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造成的超額需求狀況;
其實通貨膨脹有3種解釋,這只是其中一種。
6.生產要素價格,其中土地是最關鍵的,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受國家嚴格控制,導致土地的取得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帶動其相關的產業鏈條同時受影響;
當然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有很大原因是因為炒房引起的。
7.國家財政購買力度,包括國家政策性銀行,國家認為某種商品的價格高了,就減少對某種商品的購買,反之道理一樣。
8.物價指數,資金具有投資回報率或資金價值,也就是折現率和本金化率.說白了就是未來的錢不如現在的"錢"值錢,未來同樣的錢購買力不如現在買的東西多
9.國際經濟對我國有很大影響,包括外匯儲備情況。目前我國大概有2000萬億美圓的外匯儲備。自從加入WTO以來,跟國際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了。
10.美國大型金融投機集團對中國30年改革開放成果的掠奪。
中國外匯制度改革以來,尤其2007年,人民幣對美圓上升5%,這是美國控制的。
2. 為什麼物價為一直上漲
這就是傳說中的通貨膨脹。
這些年的物價高了好幾倍,須眉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中國外匯儲備過多,已經世界第一。過多的外匯儲備導致人民幣的市場供給過多,超過了需求,於是就導致了物價上漲。
2。由於前些年申奧成功,導致北京地區的房價上漲,連鎖反映,中國主要的大中城市的房價都上漲,房價上漲,導致其他物品的價格也上漲,因而,整個物價就上漲了。
3。近年來鼓勵消費的低利率,導致投資增加,而投資增加必然導致生產消費品物價的上升吧,整個物價不就上升了嗎?
4。中國長年的貿易順差,而政府為了穩定匯率,必然要大勢收購外匯,拋售人民幣吧,而居民手中的人民幣增多,而物品供給少,必然導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吧。
5。大量的外需供給,導致內需不足,國內供給減少,物價不就漲了嗎?
6。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結構失衡嚴重。大量原材料行業(像什麼鋼鐵,石油等)漲價,這些企業盈利,工人漲工資。而一些農產品行業,本來就虧,就不應漲工資了,可由於工資看齊,這些農產品行業也漲工資了,再加之工資剛性,只漲不跌(就像樓主說的工資也翻了很多番),因而造成企業成本增加,企業要贏利,就只有產品賣高價,而高價又使工資上升,上升又賣高價,高價又上升......這樣就形成了螺旋式通貨膨脹。
從物價上漲來看,關繫到我國的進出口,外資的流出和流入,人民的收入狀況,生活水平等等方面,甚至還關繫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社會安全。
雖說根據菲利浦斯曲線,通脹與失業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但中國現在是通脹與失業並存,這樣下去,會導致我國居民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當前,我國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40%,收入分配極為不均,雖然有可能符合庫茲尼茨的倒U假說,但那概率微乎其微,因為從世界經濟的發展歷史看,還沒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史,符合此假說。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弊端日趨明顯,各種矛盾日趨激化。須眉記得,蘇聯的解體和蔣家王朝的倒台都是由於通貨膨脹,人均分配不均的直接原因,須眉怕歷史悲劇重演。
最後須眉想引用剛剛仙逝的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的兩句話:「通貨膨脹永遠是一種貨幣現象」,「誰能解決中國的改革問題,誰就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3. 中國物價為何持續上漲
★一、物價上漲的十大原因
據專家分析,有以下10個理由,使我們對於我國的此輪物價上漲不敢輕視。
1、
世界經濟將繼續強勁增長,加大了全球通脹壓力。鑒於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的良好增長勢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25日將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測從今年4月的4.9%上調到5.2%,美國在第二季度已經重拾增勢;日本經濟復甦形勢良好,有望進入正常的增長軌道;歐元區經濟上半年明顯好於預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繼續快速增長,其中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增速尤為突出。在全球經濟持續強勁增長的情況下,供應限制因素增強,通脹風險增大。
2、
我國經濟仍將高位運行。從2003年開始,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的景氣周期,驅動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非常強勁,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達11.5%,創近12年來的同期新高,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溫,預計今後幾年我國都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將刺激社會總需求上升,推動物價上漲。
3、
城鄉居民收入出現了少有的快速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8.5%;另外,有調查顯示,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11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和出售農產品收入增長較快,分別同比增長19.3%和17.3%,這表明由「民工荒」引發的工資上漲已從沿海地區蔓延到全國各地。勞動工資水平上升再加上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的擴大,一方面將直接抬高企業成本和產品成本,誘發成本推動型通脹;另一方面,將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導致需求推動型通脹。
4、
以股市、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持續上漲。今年上半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平均同比上漲5.95%。房價雖不直接計入CPI,但房價持續上漲將通過房租、水暖費、裝修材料等項目傳導到CPI之中。滬深股指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整後,在經濟快速增長、人民幣中長期升值預期、上市公司業績大幅上升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繼續震盪盤升,屢創新高,目前已站上4700點的高位,市場成交量也有所放大。
5、
固定資產投資高位反彈的壓力較大。今年上半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168億元,同比增長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雖然同比增幅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較高的增長平台上,而且投資反彈的趨勢比較明顯,其中,6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5%,增速較1-5月份提高2.4個百分點。受房價大幅上漲的刺激,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加快,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28.5%,比去年同期提高4.3個百分點。因此,在利率偏低、貨幣信貸投放過多、企業盈利大幅增長、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推動等基本因素沒有根本性改觀之前,投資反彈的壓力較大。
6、
消費增長勢頭明顯回升。上半年,我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044億元,同比增長1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個百分點,增幅為1997年以來的新高。根據歷史數據,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中的40%左右將逐步轉化為消費資金,近幾年高速增長的投資資金必然釋放出巨大的消費能力,而強勁的出口也會提高企業的效益和就業崗位,另外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的扶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實際收入水平,這些因素累積起來將共同促進消費增長。
7、
食品價格上漲有蔓延之勢。受國際糧食庫存下降、國際價格傳導等因素的影響,近期國內糧價有可能繼續保持小幅上漲趨勢。而糧食又是食品生產鏈的源頭,能在較大程度上決定食品價格的走向。一方面,前期大幅上漲的豬肉、雞蛋等繼續保持上升勢頭,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三部委會商後認為豬價偏高和豬肉供應偏緊的局面,還將持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另一方面,由於成本上升,近期方便麵、乳製品、快餐等都在紛紛漲價,呈現蔓延之勢。
8、
市場流動性充裕,貨幣信貸投放過多。物價上漲終究可以歸結於貨幣現象。由於經常項目順差和資本項目順差居高不下,導致經由外匯占款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持續多增。6月末M2同比增長17.06%,增幅比5月末高0.32個百分點,也超出年初確定的目標增速1.06個百分點。同時,信貸投放也有較大增幅,上半年新增貸款2.54萬億元,創歷史同期紀錄。充裕的資金終將會形成購買力,促進物價水平上揚。
9、
國際原油價格飆升和主要有色金屬價格在高位波動,給我國帶來較大的價格上漲壓力。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震盪盤升,但我國一直對成品油價格實行嚴格管制,目前國內成品油與國際油價倒掛,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因素沒有在我國CPI中充分反映出來。據悉,國內三大石油巨頭已幾次上書要求成品油漲價,如果油價得到相應的調整,我國CPI會受到直接影響,並成為通脹的主要壓力之一。
10、
資源價格和服務價格改革的全面推進,會推動相關產品價格上漲,從而直接或間接地促使未來價格總水平上升。為了限制「兩高一資」行業的發展,今後國家將加快稅制改革進程,並陸續開征燃油稅、排污費、污水處理費等,以鼓勵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而且,資源價格對服務價格有明顯的傳導性,服務價格的漲幅中有一半左右來自資源價格的傳導,因此,資源價格的上調,必然會帶動服務價格的整體上升,使公共交通等服務價格的潛在上漲壓力得到釋放。
★二、物價持續上漲的深層次原因
1、
新漲價因素增多。目前我國經濟逐漸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市場物價也逐步開始恢復性回升,投資和耗材性生產需求有增無減,需求過旺、價格上漲將使房地產業預期利潤率上升,社會資金更多流入房地產開發,從而刺激鋼材、水泥等建材價格堅挺,房屋銷售價格的上漲水平創下幾年來的新高,部分城市已經形成嚴重的房地產泡沫。從2006年開始,各地上調公共服務價格的措施有所增加,帶動了服務價格的上漲,其中水、成品油、計程車、公共汽車等價格的上漲將成為2007年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的重要因素。
2、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將會從成本和需求兩方面促進價格上漲。主要是受糧食價格恢復性上漲並帶動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水、電、煤和燃料,供需成本、價格倒掛的現象十分嚴重,地方政府不堪補貼的重負,供貨單位也承受著不能提價的種種壓力,因而此類價格上調的意願十分強烈。
3、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拉動生產資料價格大幅度上漲。煤、電、油等資源性基礎產業價格上漲,已經逐步傳導到居住類價格上來,居住類價格比去年末上漲3.2%,成為推動價格上漲的另一重要原因。有資料顯示,鋼材價格已經平均上漲15%左右,據最新調查,縲紋綱平均每噸上升500元左右,已遠遠超過2000年經濟過熱時期每噸4000-4200元的高位。
4、
糧食價格是本輪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近幾個月糧食價格一直攀高,隨著糧食入庫,糧食價格再度大幅上揚的空間不大,導致飼料類商品價格上漲,引起目前豬肉和雞蛋等養殖業價格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而且漲價勢頭較為迅猛,成為帶動目前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另外雞蛋、豬肉的價格上漲也受南方市場的影響。
5、
糧食價格一定程度受國外糧食價格影響。去年末國內價格總水平出現跳躍式上漲,主要就是由國際市場食用油價格波動引起的。有關資料顯示,2007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仍然上漲,這對我國糧食價格上漲將繼續產生直接影響,盡管近兩年我國糧食雖然增產,但集約型規模養殖和工業用糧大幅度增加,目前糧食供給還沒有達到明顯供大於求的寬松狀態,僅僅是偏緊狀態下的供求平衡。
4. 你知道為什麼中國的物價越來越高嗎
中國的物價越來越高的影響因素很多。最主要因素是人工成本提高,商品的價格隨著提高。中國經濟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體。為了刺激經濟高速發展,央行發行貨幣總是在多放點水,貨幣在悄悄貶值,物價在微微提高。中國經濟要與世界經濟接軌,為了讓勞動者表面上利益獲得有提升,薪酬里多幾張鈔票,也影響著物價的提高。
5. 為什麼中國的物價那麼高
開放以後,物價和國際接軌,而工資收入卻沒有和國際接軌,表面上看了是物價問題,實際上是收入問題,如果物價太低於國外走私就會大肆泛濫,造成物質短缺物價會更高,關鍵是增加收入。
6. 中國物價為何越來越高
通貨膨脹
央行的鈔票印多了 錢不值錢了 東西的本身價值沒有變 只是價格變了 變的原因就是通貨膨脹
7. 近期中國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是疫情的沖擊,使得全球經濟和工業陷入停擺,也帶來人員流動和物資流動,商品供應的短期不足,從而使得物價上漲。衣食住行是我們生活的剛需,不管經濟繁榮還是衰退,我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都不會改變,而疫情帶來商品短缺,加上部分商家投機囤貨行為,造成物價人為上漲。
這也說明突發事件比如疫情對食品類等消費剛需的價格影響較大,而對非食品消費領域比如工業生產的影響比較小,而且相對滯後。
疫情沖擊導致我們正常的經濟和工業生產陷入停擺,企業生產停滯,對於各類原材料的需求下降,這個時候各類生產材料價格出現下跌,而食品類生活物資價格上漲。
但到了後疫情階段,全球經濟和工業產能復甦,這個時候產能出現修復性增長,對於各類原材料價格需求大增,而這個時候因為疫情影響的供應鏈端,卻出現供給不足的情況。
8. 為什麼現在物價這么高
物價上漲的原因有很多,市場中的總供給不足,但是需求量很大,並且生產該物品的原料價格上漲、運輸價格上漲等,都會導致該產品的物價上漲。
物價上漲本身帶有惡性循環的性質,物價上漲了,以原來的工資水平不足以支撐基本生活,就會要求老闆漲工資,一漲工資,企業生產成本升高,產品自然又貴了,又會繼續導致物價再上漲,一步一步,一直持續越長越高的惡性循環。
08年的金融危機後,上層為刺激經濟,開始實施貨幣刺激計劃,大量發放貸款,大量基礎建設投資,當時的貨幣刺激數字是四萬億,但倍數放大後真實流入市場的貨幣數起碼乘以十倍,這還不包括政府的其它投資。
受國內體制等因素影響,很多領域放不開,導致投資渠道非常窄。資本逐利大大受阻,致使這些資本沒有合適的出口,最終導致許多東西許多領域暴漲,最突出的就是房價。當社會資本缺失安全感時,愈發需要尋求避險,房產自然成為很好的去向,從而價格繼續上漲或堅挺。
而人們之所以會覺得物價貴自然不單單只是因為個人感覺,還是在於這些年中國的物價確實變貴了。因此在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這些年我國一直在拚命地印錢。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在貶值,就顯得物價越來越貴了。
9. 中國為什麼會物價上漲
10. 中國為什麼物價上漲如此厲害,而外國不會
目前國內的物價確實比較高,我經常聽到一些年輕的白領抱怨,公司周圍的工作餐價格太貴。比如,幾年前,吃頓工作餐也只要13-15元,現在由於物價全面上漲,在公司旁邊吃頓工作餐要20-25元。而大爺大媽們主要是抱怨蔬菜、豬肉、雞蛋的價格全線上漲,特別是豬肉價格漲到30元/斤,這讓很多低收入群體覺得吃不起豬肉了,而近期雞蛋價格飆升,又讓人們對物價上漲開始了擔憂。
實際上,對於高收入群體來說,物價上漲對生活影響並不大,但是對低收入群眾來講,物價上漲將直接影響到生活質量。前些日子,一位80多歲退休老人告訴我,退休工資並不一定年年要大漲,只要國內物價穩定就可以了,這也是低收入群體的訴求。目前國內物價的狀況是,中國老百姓的收入只有歐美國家的七分之一,卻要承受比歐美國家更高的物價,所以,大家普遍覺得生活壓力大,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只有高收入,低通脹才是我們大家追求的目標。
導致國內物價上漲容易下跌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貨幣政策的寬松,物價不可能不受到影響,今年上半年M2規模就增加了15萬億。大量貨幣超發資金流向股市、房地產市場、基建項目中,也間接導致了國內商品價格上漲。當然,我們也看到國內一些工業用品的價格在下跌,這主要是經濟不景氣,工業用品需求不旺所致。這就造成了,一邊是房地產、農產品、日用品價格上漲,而另一邊大量工業用品、庫存商品嚴重滯銷。所以,中國現在物價出現了結構性通脹,與百姓相關的商品價格上漲明顯。
第二,我國控制物價的目標是CPI 3%,但這個警戒線經常被突破,而發達國家的物價控製得都比較好。這主要是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出了問題,發達國家主要是靠民間消費來拉動經濟,而國內主要是靠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經濟增長並不是依靠民間消費和投資來拉動,這就導致銀行每年要向市場投放大量的信貸資金。這讓國內經濟天生就有通脹的潛力。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提出,要靠經濟內循環來支撐經濟,就是啟動民間消費和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如果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成功,那麼國內的物價上漲隱患可以有效控制。
第三,一些農產品的生產要受到環境的影響。比如,近期雞蛋價格大漲,主要是由於天氣炎熱,蛋雞出蛋量少了。還有蔬菜價格上漲,也是由於高溫天氣,蔬菜減產或中途損耗。當然,還有豬肉價格上漲,那是受到非洲豬瘟,以及國內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的影響,大幅減少個體生豬養殖戶的存欄量所導致。更關鍵的是,國內很多農產品是有價格周期的,因為很多農產品是有大年或小年,一旦今年是小年,農產品市場供應減少,就會被炒家惡炒。前幾年是,蒜你狠、逗你玩,姜你軍、糖高宗等農產品被人為炒作。
談物價,要與收入相匹配,單純談物價,不談收入,就是耍流氓。現在中國的物價確實並不低,因為我們拿著歐美國家七八分之一的收入,卻要面對比他們更貴的物價,還要每個月把收入的一部分拿出來還房貸、車貸、教育子女。要說生活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導致國內物價上漲容易,下跌難,主要是每當經濟下行,國內就有貨幣寬松的沖動、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空間、農產品受氣候和環境影響較大。當然,國內正在逐步減少對房地產、基建投資的依賴,希望未來國內物價能夠趨於穩定,讓大家看到人民幣在國內堅挺的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