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為什麼疫情
為何近期我國新冠疫情此起彼伏 太長不看版。 近期我國疫情此起彼伏,疫情形勢嚴峻,主要包括【周邊環境】和【病毒變異】兩個因素。 在周邊環境上,目前還處在流行高位的全球第五波新冠疫情,【風暴中心已經轉移到西太平洋區域】,而我國作為被涵蓋的國家,自然難以倖免。 為什麼風暴中心會驟然轉移,吳尊友表示,或許是歐美國家減緩疫情防控,導致確診報告人數減少,使得表面上看起來疫情不嚴重;又或許是自然感染+疫苗免疫接種所產生的人群保護效果,比單純疫苗接種產生的保護效果要好。 在病毒變異上,吳尊友解釋稱,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出現使得隱匿性傳播更為常見,也為防控增加了難度,而【我們對隱匿性傳播的認識還非常有限】。 吳尊友舉例道,前段時間,何大一教授對外報告了【新冠病例「治癒」後復陽並造成傳播】的現象,而【中國此前就發現過類似的現象】。 吳尊友強調,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新冠感染者中部分人出現核酸檢測結果陰性、陽性交替的現象,其在我們尚未研究徹底的「隱匿性傳播」中又發揮了多少作用,目前還不清楚,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但無論如何,這種現象的存在都給新冠防控帶來了巨大挑戰。
2. 第二波真的來了!歐洲疫情為何再度告急接下來我們怎麼辦
「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
9月20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第二屆「安泰交響」論壇上如是表態。張文宏介紹說,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對於世界的預期,做一年的打算應該是最低的限定。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目前,中國絕大部分地方生活恢復如常,城市煥發生機,這有賴於我們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到位。不過,隨著氣溫走低,歐洲疫情已經卷土重來,新增病例數甚至超過了3月高峰期。
西班牙是歐洲疫情最早反彈的國家,9月11日單日新增人數突破12000人,9月19日新增高達14389例,目前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64萬。其中首都馬德里地區最嚴重,單日新增病例數約佔全國三分之一。馬德里自治區政府18日宣布,將對部分地區實施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以遏制疫情蔓延。
再看法國。根據法國公共衛生署公布的數據,截至19日14時,法國24小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498例,單日新增病例數不僅再創新高,且連續兩日超過1.3萬例。當地時間9月20日,法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45萬例。全法疫情高風險地區當天增至55個省份。根據法國總理卡斯泰此前的部署,地方政府應根據疫情變化自行決定應對疫情的管制措施,包括限制或禁止公共集會、限制運營或關閉非必需的公共場所以及限制旅行等措施。
英國衛生與 社會 保障部公布消息稱,截至當地時間9月19日9時,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390358例,單日新增4422例,比18日多出100例,連續第二天創下自5月8日以來最高單日新增病例數。英國首相約翰遜直言,英國出現第二波疫情「不可避免」。被問及是否會再次施行全國「居家令」時,約翰遜稱,再度施行全國「居家令」將是「財政災難」,他一點也不希望那樣做。但他也提到,政府會考慮是否需要實施比6人聚集上限更嚴格的全國防疫限制措施。
德國也創下今年4月疫情從高峰期趨穩以來的單日新增紀錄。據德國「時代在線」的實時數據,德國9月10日至16日累計新增10542例,回到了今年4月的水平,目前累計確診已經超過27萬例。為應對部分歐盟國家疫情反彈,德國已將法國、荷蘭、奧地利等國部分地區列為高風險地區,從相關地區返回德國的人士需要自行在家隔離14天。
除此之外,荷蘭、義大利、捷克等國家單日新增病例也在上千例,形勢異常嚴峻。毫無疑問,歐洲第二波疫情正在不斷發酵,而究其反彈原因,主要是基於隨著多國政府為重啟經濟逐步放寬抗疫措施,民眾開始放鬆警惕。重啟的商業、 旅遊 業和鬆懈的年輕人,都加劇了病毒傳播的風險。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稱,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疫情其實都比想像中的更嚴重,而且他們在疫情沒有真正緩解的時候,或者說僅僅是稍微有些緩解但並沒被控制住的時候就急於重啟經濟,導致前期努力功虧一簣。
從全球范圍看,為何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住,且在國家和地區之間造成不平衡?對此,張文宏的答案是:歸根到底,和這次新冠病毒的特性有著極大關系。新冠病毒傳播力非常強,但致死率並不高。「不像埃博拉,不像SARS,甚至不像H1N9禽流感。」在張文宏看來,正是這一非常獨特的現象導致病毒在全世界持續蔓延。他特別提及,美國等國的年輕人在外無所謂,實施大隔離也做不到,但「沒有這么致命」的新冠恰恰形成了全球疫情的「致命性」,「毒力不是太強」的病毒卻反而變成了整個人類的強敵。
那麼,對於我們而言,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目前,中國仍然面臨輸入風險。不過,張文宏指出,大家也不必太過緊張。「中國情況會有所不同。國內防控形勢目前比較好,事實上我們實現了接近於零病例的疫情控制,絕大多數地區基本沒有什麼病例,這說明目前疫情防控策略是有效的。」張文宏提到,如果能維持好,哪怕第二波疫情在國際上蔓延,國內整體上會受到影響,但也整體可控。最近,國家組團分赴各個省份督察感染病防治體系,力求不讓輸入性疫情成為小火苗再度爆發。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盡管天氣轉涼,也不必過度緊張甚至恐慌,自覺提高防範意識,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3. 中國足協聘請張文宏擔任防疫專家是怎麼回事
據中國足協官博消息,中國足協6月8日向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馬昕副院長、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醫務處長王惠英女士正式頒發「中國足球協會防疫專家」聘書。
隨著全國疫情逐步緩解,足球職業聯賽啟動被提上議事日程。中國足協競賽部根據我國相關政策和其他賽事疫情防控經驗,擬定了《中國足協職業聯賽疫情防控指南》作為聯賽啟動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張文宏教授認為《指南》整體完善,對聯賽安全運行有很好的支撐作用,並就個別細節問題提出了專業的應對建議。
(3)德媒為什麼中國沒有第二波疫情擴展閱讀:
第二波疫情
6月7日,張文宏醫生在上海接受采訪時,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作出最新判斷。他強調,中國的防控目標是——不受全球第二波疫情影響。
張文宏表示,經過此次抗疫,我國的公共衛生體系比原來更加強大,可以應對輸入性風險。「所以(全球)第二波疫情有,但我們的目標是中國沒有(第二波疫情)。」
張文宏進一步分析稱,國際上第二波疫情已呼之欲出,很多國家的高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巴西、俄羅斯、印度的高峰都還沒看到,所以(感染人數)也不知何時會下來。至於疫情最嚴重的美國,他們復工復產以後,很多州的疫情又開始有反彈跡象了。包括中東的伊朗,也在反彈。面對輸入性風險和壓力,中國的目標是不受全球第二波疫情影響。「
4. 張文宏稱秋冬會有第二波疫情,他這么說的理由是什麼
秋冬有可能會迎來第二次疫情的爆發期,這不是沒有理由的,我們知道,自年前發現疫情之後逐漸開始到處傳播,慢慢的不僅僅是每個城市存在了,每個國家都開始遍布,有的國家還很嚴重,就比如說美國現在的情況就很嚴重,美國人已經開始被逼瘋了,很多超市被搶劫一空,對於他們來說就像是世界末日。
5. 中國疫情第幾波了
中國疫情第四波了,第四波疫情跨度較大,發生在2021年冬季至2022年春季,主要是受到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冬季節假日人員聚集增多和流動頻繁、以及冬春季寒冷三個方面因...
6. 張文宏稱北京疫情非第二波疫情來臨是真的嗎
張文宏稱北京疫情非第二波疫情來臨是真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這波疫情我們還不能認為是第二波的來臨。這次北京出現的疫情應該是一次比較突然的、小范圍的暴發,但是暴發力度目前仍在可控范圍內。他解釋說,所謂的「第二波」一定要形成非常顯著的波峰,有一段時間的蔓延再下來。
「這次北京出現的疫情應該是一次比較突然的、小范圍的暴發,但是暴發力度目前仍在可控范圍內。」 張文宏判斷。
(6)德媒為什麼中國沒有第二波疫情擴展閱讀
中國應追求接近零病例,而不是絕對零病例
張文宏說:「最早我們根據傳染病的傳染特性分析,如果第一波疫情不能得到完全控制,基本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壓制以後會出現第二波疫情。」
他認為,從世界范圍來看,全球總體疫情還在往上走,第一波還沒走完。現在說「第二波」,對於全球范圍而言還為時過早。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追求什麼樣的疫情防控策略?「我們希望國內疫情能夠(追求)接近零病例的策略,而不是絕對的零病例。」張文宏認為,真正的零病例在目前全球疫情大蔓延的情況下,很難做到,因為疫情很容易從其他國家傳入。
在張文宏看來,今後可能還會在其他城市出現類似北京的情況,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散發或小規模的暴發。
7. 為什麼張文宏會說北京疫情不能看作是第二波疫情來臨
張文宏說北京疫情不能看作是第二波疫情來臨是因為所謂的「第二波」一定要形成非常顯著的波峰,有一段時間的蔓延再下來,而這次北京出現的疫情應該是一次比較突然的、小范圍的暴發,但是爆發力度目前仍在可控范圍內。
自6月11日北京新發地出現聚集性疫情以來,北京已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227例,在院227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日做客浦江創新論壇的「平行未來的N次元」深度訪談節目,給出最新判斷。
張文宏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秋冬第二波疫情是肯定的。這波疫情我們還不能認為是第二波的來臨。」他原來所說的第二波是指世界范圍內的第二波,在秋冬季節,但很顯然,夏天才剛剛開始,秋冬季節還早。
「這次北京出現的疫情應該是一次比較突然的、小范圍的暴發,但是爆發力度目前仍在可控范圍內。」張文宏判斷。
(7)德媒為什麼中國沒有第二波疫情擴展閱讀
新冠病毒能否在人類當中長期存在,張文宏表示現在很難下結論:
張文宏表示,新冠病毒出現的時間不太長,「現在很難下結論這個病毒會不會在人類當中長期存在」。他介紹,一般在人類社會長期存在的病毒具有一些特點。比如:在人類當中持續傳播,傳播鏈無休無止地繼續下去;病毒存在中間宿主,我們更容易接觸這種動物;病毒成為一種慢性病毒,不容易被人體清除。
「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和其他冠狀病毒一樣,我們還沒有看到它可以持續在人體內存在。」張文宏說,將來隨著時間的延長,新冠病毒是否會獲得一些變異並慢性化,現在還沒有依據。
8. 德媒稱總理呼籲德國經濟減少對華依賴,這是為什麼呢
根據國際媒體報道,德國總理呼籲德國經濟要減少對華的依賴,而德國總理這么說其實完全就是因為德國想讓自己國家的經濟多元化,從而不受到中國經濟的制約。
這件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德國總理朔爾茨出席了一個新聞發布會,就國際和國內的一些問題作出了回答,比如能源危機和俄烏的爭端這些問題。而朔爾茨在答復記者與中國的關系時說,降低對中國進口的依賴性是德國的一項國家安全策略,同時也告誡公司應該尋求多種合作者。有記者指出德國為了依靠礦物燃料的進口而進行的經濟轉變之後,中國又開始對德國提供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關鍵組件。朔爾茨被問到如果台海形勢持續惡化,德國能否承擔起對中國的經濟打擊,他沒有直接回應,但是他說,降低對進口的依賴性已經是德國的一項全國性策略。
9. 為什麼會出現第二波疫情
2019年底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世界各國都遭受著新冠病毒的侵襲。至今已經感染了4000多萬例。新冠疫情完全不能預測嗎?
一、疫情復發
2020年10月以來席捲歐洲的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新冠確診病例數呈爆發式增長。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0月31日14時06分(北京時間10月31日21時06分),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5428731例,累計死亡病例1185721例。31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535928例,再創疫情以來單日新增病例數量紀錄,死亡新增7246例。
若“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這樣就會導致正氣不足。正虛則邪氣易客。
今時比較容易導致正虛的行為有以下幾點:熬夜傷損五臟;暴飲暴食傷脾;過食煎炸、燒烤、辣椒、火鍋擾動相火;過食油膩、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餅等)傷脾增濕;過食生冷(多數寒涼水果、冰淇淋、剛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飲料等)、牛奶等傷脾陽,亦會增濕;久坐少動,導致脾不主四肢和肌肉,五臟皆損;心中太多的怨恨惱怒煩,傷損五臟……
2020年9月23日為秋分節氣,其時我在選擇中醫工作室以及微博的幾個群內分享了題為《第二波疫情的預測與分析》的講座。在講座中我提到,按五運六氣分析,第二波疫情大概率會出現。事實證明,果真如此。說明中醫的五運六氣理論非常高明,值得我們重視。(董洪濤)
10. 鍾南山關於「第二波疫情」帶來了什麼好消息,讓人覺得生活在中國真幸福
鍾南山院士直接給出答案“可能性很低!”對於流感和病毒的鑒別能力也有著明確的區分。這真的是讓人感知到這群真正的專家們為我們一直在不懈的同病毒斗爭著,有突破交出完美的答案,那我們不再處於擔驚受怕當中,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幸福感,所以每個人都感覺非常幸福。
鍾南山院士表示10月30日,河北石家莊舉行了一場醫葯健康峰會,其中會上連線鍾南山院士做出溝通。鍾南山院士對於當前的分析十分的明確,從全球視角來看,第二波疫情其實已經開始,因為國外有的國家已經再次封城。因為天氣逐漸變冷,病毒的適宜生活環境也越來越好,所以說除去南非、澳大利亞等南半球國家外,大部分北半球國家的疫情將會加重,是我國暴發第二次可能性是很低的!
不得不說,現如今的生活實在是非常的美好,經濟條件如此發達之時,人們的精神物質層面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想必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就是來自於這樣一群無私奉獻、努力人的一言一行吧!值得我們欽佩,同樣值得所有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