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快速背過34個中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對照地圖,邊看邊背,一個一個過,這個記熟了再背下一個。圖形記憶最有效,比如黑龍江在東北角,像一隻大肥鵝;廣東像直升機等等。按從沿海向內地、從北到南的順序更好背。從頭過一遍之後,用鉛筆把不熟的簡稱、行政中心標出來再單獨背,加強印象。
23個省
河北省(冀)、山西省(晉)、吉林省(吉)、遼寧省(遼)、黑龍江省(黑)、陝西省(陝或秦)、甘肅省(甘或隴)、青海省(青)、山東省(魯)、福建省(閩)、浙江省(浙)、台灣省(台)、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
江西省(贛)、江蘇省(蘇)、安徽省(皖)、廣東省(粵)、海南省(瓊)、四川省(川或蜀)、貴州省(貴或黔)、雲南省(雲或滇)。
② 中國地圖記憶口訣
原文鏈接對原口訣最後一句有所修改。
背記口訣:一劍指北天,安江腹中藏;三月赴江浙,四疆青海藏;五龍山林嘯,古稀慶州南。
(一)將地圖分成5部分(標記為1、2、3、4、5部分)
五龍三林嘯,古稀慶州南——形狀像「五齒釘耙」,五齒: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甘肅;內蒙古、陝西、重慶、貴州、雲南
(二)背記口訣解析(上海、海南、香港、澳門、台灣等請腦補記憶,解析備注是精華)
1、解析
一劍指北天——對立劍(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指向北京、天津;
安(安徽)江(江西)腹中藏;
三月赴(福建)江(江蘇)浙(浙江),
四疆青海藏——四川和新疆之間藏著青海和西藏
五龍(黑龍江)山林(遼寧、吉林、寧夏)嘯(甘肅),
古(內蒙古)稀(陝西)慶(重慶)州(貴州)南(雲南)。
2、後兩句備註:
五龍三林嘯,古稀慶州南——形狀像「五齒釘耙」,包含十個省份。
五龍三林嘯是五齒區:黑龍江、(三林,寧諧音林)吉林、遼寧、寧夏、甘肅(嘯字形);
古稀慶州南是柄桿區:理解為人們在古稀之年喜歡在貴州南部擺宴席慶賀。5省為內蒙古、陝西、重慶、貴州、雲南
(三)附上周總理的省份詩
中國省份詩
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
四西二寧青甘陝,還有內台北上天。
第一句:指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
第二三句:指江蘇、浙江、江西、黑龍江、新疆(江的諧音)、雲南、貴州、福建、吉林、安徽;第三句指;四川、西藏、寧夏、遼寧、青海、甘肅、陝西;
第四句:指內蒙古、台灣、北京、上海和天津
③ 如何快速記憶中國政區圖
我給你一個網址吧: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世界政區圖,中國各省輪廓圖都有至於氣溫降水分布特點如下: 中國的氣候有很多種,例如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高原氣候等等。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包括我國華北和東北、朝鮮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蘇聯遠東地區的一部分。冬季這里受來自高緯內陸偏北風的影響,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寒冷乾燥;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約有三分之二集中於夏季(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逐漸減少。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類氣候以我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其它地區,由於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干濕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本區位於北緯25°~35°之間,按行星風系的氣候分帶,這里屬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乾旱區,但由於海陸差異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導致的溫壓場的改變,季風環流改變了近地面層行星風系的環流系統,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為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變乾旱的荒漠景觀為濕潤的常綠闊葉林景觀。再經過幾千年的人為作用,使本區成為我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區域。 本區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本區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介於13℃~20℃之間,≥10℃積溫為4000℃~6500℃。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長江以北0℃~2℃,江南2℃~10℃,南嶺一帶10℃~12℃。由於淮陽山地山勢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氣的影響,特別是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陽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為冷空氣南下的通道,1月等溫線在這里呈舌狀向南凸出。長江以北,絕對最低氣溫可達-10℃以下,漢口曾出現-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長江以南,多在-7℃~-10℃之間。每當強冷空氣南下時,氣溫下降的幅度常可超過10℃,上海曾出現過兩天之內氣溫下降25.2℃的記錄。所以,本區雖屬亞熱帶,但冬季氣溫比世界同緯度其他地區為低。由於冬季的低溫,中國亞熱帶所處的緯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論上的界線南移4~5個緯度。和地中海地區比較,要偏南10~11個緯度。但中國的亞熱帶,特別在華中區,夏季普遍高溫,7月平均氣溫均達28℃左右,有些地區超過29℃。5~9月常出現高於35℃的酷熱天氣。7~8月因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晴天多,日照時間長,高溫出現的頻率最大,絕對高溫常超過40℃,浙江的金華,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溫記錄。4月和10月的平均氣溫為16℃~21℃,秋溫略高於春溫。 總的來說,長江中下游區冬溫夏熱,四季分明。一般冬長1~4個月,長江以北4個月左右,南嶺一帶不到1個月;夏長在4個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開始至9月下旬結束,南部則遲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區春、秋季節各長2個月,南部可達3個月。 本區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600 mm,比華北區多1~2倍,比西南區也要豐富些。降水分布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 mm~1800 mm,南嶺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 mm左右,長江中下游平原1000 mm~1200 mm。地形對降水的影響也很顯著。一般山地多於平地,向風坡多於背風坡。例如安徽的屯溪和黃山,兩地相距很近,而黃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 mm(屯溪1507.8 mm,黃山2263.9 mm)。羅霄山、雪峰山年降水量可超過1800 mm。 降水的季節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佔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長江中下游區是全國冬雨比率較高、春雨最為豐沛的地區。 降水季節分配的這一特點是與長江中下游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過程密切相關的。 長江中下游區處在青藏高原
④ 如何快速記憶中國地圖 有什麼好記的方法 口訣等
用形象記憶法是最容易和最快速的方法。
比如東北西南走向的山,就記成:大興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賣(脈)台灣。邊記邊用手比劃看看,想想地圖上是個餐盤,先把山記住了,就等於記住了界限,然後往格子里填寫內容,新疆三山夾兩盆,還有四川盆地這一塊,上面秦嶺遮了,右邊巫山遮了。都挺好記得。
切記不要死記硬背,別強迫自己背啊!一定要看,看得笑了,就是發現圖中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不管你記的是地形圖還是政區圖。
如果政區圖,有沒有覺得西藏像運動鞋?廣東一隻神燈還缺了一塊?黑龍江像個大菜刀?寧夏像個十字架?花天墜地地想吧!
自己想的方法記是最容易的哦!
⑤ 地理:如何背中國政區圖
地理:如何背中國政區圖?
要輕松學好中國地理,背熟中國政區圖是基礎,一定要下點功夫。
中國政區圖上要識記的多些比較多:中國的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全稱、簡稱、省會、位置和板塊輪廓。特別記住:川、陝、雲、黑、魯、內蒙古、甘、遼、粵、鄂等省的輪廓,另有台、瓊、新、晉等。——這些記好了,後面的很多東西學起來就輕松多了。
下面著重介紹點省級行政單位的記憶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1)歸類記憶:
①逆時針有鄰國的9省區:遼吉黑、內蒙古、甘和新、藏雲桂;
②從北往南14個臨海省市區:遼冀津魯、蘇滬浙閩、粵港澳桂台瓊;
③黃河流經9省區:青川甘、寧內晉、陝豫魯;
長江流經11省市區:青川藏雲、渝鄂湘贛、皖蘇滬。
④四川的鄰省:陝甘青藏雲貴渝
⑤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的省區:雲桂粵台
⑥有鄰國又是沿海省:遼桂。 臨兩個海:遼魯(蘇閩)台;
⑦有兩個簡稱的省:雲貴川陝甘…滇黔蜀秦隴;
⑧祖國四端省區:北黑東黑、南瓊西新;
⑨用河流作簡稱:湖南…湘江、江西…贛江、福建…閩江等(另外黑、遼也可算);
用名山作簡稱:安徽…皖山等;
用湖泊作簡稱:雲南…滇(滇池)(另青海也可算);用古國名:蜀秦晉魯
用歷史名作簡稱:晉冀魯豫秦隴蜀。
⑩14個含有方位詞的省區:兩湖兩廣兩河山、北雲西海江和陝;
(2)形象記憶:川像樹葉,黑像天鵝,雲像孔雀,粵像象頭,晉像平行四邊形,台島狀似紡錘,青像兔子,陝像跪地的秦俑,湘像大爺頭,贛像太婆頭台像紡錘(香蕉),瓊像菠蘿。另魯遼粵有半島,還有的省區與河湖相關。
(3)分區記憶:①東北三省…黑吉遼。②北部一區…內蒙古。③西北五省區…陝甘寧青新。④西南五省區…雲貴川渝藏。⑤黃河中下游六省市…魯陝、冀豫、京津。⑥南部沿海七省區…閩/台、粵/瓊、港/澳、桂。⑦長江中下游七省區
鄂湘、皖贛、蘇浙、滬。
(4)口訣記憶: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二寧青陝甘,雲貴西四北上天,內蒙台海福吉安,港澳重慶好河山。(註:新疆包含在「五江」中)
總之,方法很多,也不是一一都得用,不管什麼方法,解決得了問題就是好方法。誠如一樓所說「看的多了就熟了,沒必要刻意去死記」。
⑥ 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地圖怎麼背啊
多看就可以了,不要死記硬背。 比如,你可以分區找出來,並找出共同的特徵:3/ 東北有東北三省黑吉遼,它們有很多共同的東西,如東北話、二人轉等;西南有四個省市——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它們都說「四川話」(重慶以前是四川一部分,雲貴語言與四川的很相似,被統稱為西南官話)。 (重慶是抗日戰爭時我國的陪都,雲貴川是抗戰大後方。)6/ 大西南除了上面四省,還包括青藏高原的西藏與青海,兩省的面積分別排第二、第四位。除了西藏,它們都與長江有關。 5/ 大西北則包括了很大的新疆、內蒙古(兩省的面積分別排第一、第三位),甘肅、陝西,還有很小的寧夏。除了新疆,它們都與黃河有關。 (陝甘寧邊區是中共 敵後抗日根據地 的總後方)。 華北華東和華中華南的劃分比較復雜,可用三線串聯起來—— 5/ 華北直轄市北京、天津,華東有上海,華南有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 4/ 以黃河為線,有山西和山東、河北和河南;黃河幹流不流經河北;6/ 以長江為線,有湖北和湖南、安徽和江西、江蘇和浙江;長江幹流不流經浙江;5/ 以北回歸線為線,有廣西廣東和海南、福建和台灣;福建在回歸線以北。 以上的數字加起來是34,即我國全部34個地方一級行政區,請在地圖上找出來,多看多找可歸類的共同之處。
⑦ 如何背中國政區圖老師說很重要。
一樓說得很好。再給你做點補充:
是的,學習地理背地圖十分重要,沒有地圖的地理是難以存在的。
中國政區圖主要要熟記:中國的20個鄰國,我國瀕臨的四海一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全稱、簡稱、省會、形狀、位置、各省市區的鄰國臨海鄰省等等。
學習中國地理背好中國政區圖是基礎。下面簡單的告訴你一點背中國政區圖的方法:
1、信心。信心是通天的橋,相信自己一定能背好。
2、方法。背任何地圖首先你得分析,抓住特徵,找出被該圖的突破口。抓住了特徵,找到了突破口,背圖就輕鬆了。
(1)中國板塊特徵是像雄雞。以「雞頭」(黑吉遼)、「雞尾」(新藏)、「雞腳」(台瓊)為突破口,就很好記。再比如:東西最長的內蒙古、面積最大的新、位置最東最西最北最南黑新黑瓊、台隔海閩、瓊隔海粵……
(2)游戲記憶法可以幫助記住省區位置、形狀的記憶。
(3)口訣記憶法可以解決很好的記住有哪些省市區的記憶。
(4)形象記憶法可以解決省區板塊形狀的記憶。
(5)我這里著重給你介紹一個線索記憶法:
①逆時針東起朝鮮背14個陸上鄰國: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緬老越
②從北向南北隔海相望的鄰國:日韓菲芠馬印
③從北向南北四海一洋:渤黃東南太
④東起背9個有鄰國的省區:遼吉黑內蒙古甘(隴)新藏雲桂
⑤從北向南北12+2個沿海省市區:遼冀津魯蘇滬浙閩粵港澳桂+台瓊
⑥四川的7+1個鄰省市區:陝(秦)甘(隴)青藏雲(滇)貴(黔)渝+川(蜀)
⑦長江幹流11個省市區:青藏川(蜀)雲(滇)渝鄂湘皖贛蘇滬
⑧黃河幹流9個省區:青甘(隴)川(蜀)寧內蒙古陝(秦)晉豫魯
——記住,不管哪種方法,適合你自己、解決問題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