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年來有哪些重磅航天器,閃亮登場,光耀太空
2020年,中國航天全年共執行39次發射任務,發射載荷質量103.06噸,發射次數和發射載荷質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34次發射。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拉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任務序幕。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全面投入應用發射,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了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由5.5噸級到14噸級的跨越。
世界首次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太空3D列印完成在軌演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搭載的「復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在軌期間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樣件列印。此次實驗,是中國首次太空3D列印,也是世界首次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太空3D列印實驗,對於未來空間站長期在軌運行、超大型結構在軌製造具有重要意義。
Ⅱ 知道中國的十大名船是哪些嗎
1.中國首艘自行設計建造的萬噸級遠洋船「東風號」,它為中國大批量建造萬噸以上大型船舶奠定了基礎;
2.中國第一代導彈驅逐艦「濟南艦」,它實現中國驅逐艦從仿製到自行研製的跨越;
3.中國首艘多功能大型遠洋綜合調查船「向陽紅十號」,它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首艘載有直升機的多功能大型遠洋綜合調查船,能在全球所有海區航行;
4.中國首艘按國際標准建造的出口船舶「長城號」,它是改革開放後按國際標准建造的首艘大型出口船舶,開創中國船舶出口新紀元。
5.中國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092「夏」級),它是中國海軍裝備建設一次戰略性突破;
6.中國首艘自行設計建造的浮式生產儲油船「渤海友誼號」,它實現中國浮式生產儲油船設計建造零的突破,是世界上首次將浮式生產儲油船用於有冰海域;
7.中國新型常規潛艇(041元級),它集中中國艦艇武器裝備科研最新成果,標志著中國常規潛艇設計和建造水平有了新突破;
8.新型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艦」,它是中國第二代導彈驅逐艦,代表中國水面艦船武器裝備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最高水準,實現中國海軍首訪大洋彼岸;
9.航天測控船「遠望三號」被譽為「海上科學城」,它是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新型航天測控船,可對衛星、飛船、潛地導彈等進行指揮、控制、測量,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航天測控技術大國;
10.中國首艘三十萬噸級超大型原油船「德爾瓦號」,該船達到當今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中國超大型油船建造「零」的突破
Ⅲ 現在我國有多少艘遠望船
這次一共有5艘遠望號測量船。分別是遠望一號、二號、三號、五號和六號。
Ⅳ 我國航天測量船綜合能力及級別
「遠望號」是中國航天遠洋測控船隊的名稱,中國目前擁有6艘遠洋測控船,分別命名為遠望一號至遠望六號。 「遠望」號測量船是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研製成功的一艘現代化測量船。「遠望」一號建成於1977年8月,「遠望」二號建成於1978年9月。該艦艦長190米,寬22.6米,高38.6米,排水量21000噸。 在「遠望」號測量船上裝備有完善的導航設備和精密的測量系統。 【遠望1號】 遠望一號船是我國第一代綜合性航天遠洋測控船。主要擔負衛星、飛船和火箭飛行器全程飛行試驗測量和控制任務。遠望一號船於1977年8月31日在江南造船廠建成下水,船總長191米,船寬22.6米,船高38米,平均吃水7.5米,滿載排水量21157噸。1978年部隊正式組建,25年來,船先後30次遠征大洋,總航程20.8萬余海里,累計航時17376.1小時,出海總天數1166天. 【遠望2號】 遠望二號船是我國第一代綜合性航天遠洋測控船,主要承擔我國航天飛行器的海上測量、控制、通信和打撈回收任務,是我國航天測控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船長192米,寬22.6米,高38.5米,滿載排水量2.1萬噸,最大行速20節,續航100天。遠望二號船組建於1978年,20多年來,先後25次遠征大洋,總航程30餘萬海里,累計海上作業時間1826天. 【遠望3號】 遠望三號船是我國第二代綜合性航天遠洋測控船,主要擔負衛星、飛船和其他航天器全程飛行試驗海上測量和控制任務。全船集中了20世紀九十年代科學技術精華,匯集了我國當今船舶、機械、電子、氣象、通信、計算機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其硬體設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遠望三號船長180米,寬22.2米,最大高度37.8米,滿載排水量1.7萬噸,吃水深度8米,巡航速度18節,最大航速20節,續航能力1.8萬海里。 【遠望4號】 遠望四號船是1998年8月由原「向陽紅10號」改建而成的航天遠洋測控船。主要擔負衛星和飛船海上跟蹤、遙測、通信和控制任務。船長156.2米,船寬20.6米,最大高度39米,滿載排水量12700噸,吃水7.5米。船舶巡航速度18節,最大航速20節,海上自持力100天,續航力18000海里。船體採用B級冰區加強,任意一艙破損而不沉。在短短四年時間里,六下太平洋,四征印度洋,累計海上作業8723個小時. 【遠望5號】 遠望5號測量船於2007年9月29日在江南造船廠正式交付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使用。遠望五號測量船集船舶建設、航海氣象、電子、機械、光學、通信、計算機等領域最新技術於一身,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測控裝備兩大部分組成,分為船舶、測控、通信、氣象4個系統。滿載排水量2.5萬噸,抗風能力可達12級以上,能在南北緯60度以內的任何海域航行。 【遠望6號】 遠望六號測量船集船舶建設、航海氣象、電子、機械、光學、通信、計算機等領域最新技術於一身,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測控裝備兩大部分組成,分為船舶、測控、通信、氣象4個系統。滿載排水量2.5萬噸,抗風能力可達12級以上,能在南北緯60度以內的任何海域航行。 船上安裝了S波段統一測控系統、C波段統一測控系統和C波段脈沖雷達等大型測控設備
Ⅳ 遠望號測量船的遠望五號
測量船用於航天測控,是我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航天遠洋測量船。
遠望5號測量船於2007年9月29日在江南造船廠正式交付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使用。
遠望五號測量船集船舶建設、航海氣象、電子、機械、光學、通信、計算機等領域最新技術於一身,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測控裝備兩大部分組成,分為船舶、測控、通信、氣象4個系統。滿載排水量2.5萬噸,抗風能力可達12級以上,能在南北緯60度以內的任何海域航行。
中國自1977年至1998年先後建成4艘遠望號航天遠洋測量船,截至2007年9月共54次航行大洋,總航程130餘萬海里,相當於繞地球60圈,累計海上作業7000餘天,先後圓滿完成國內外應用衛星發射和「神舟」飛船的發射試驗等63次航天測控任務。
遠望五號與原來的4艘船相比,設計更加先進、美觀,設備配置更加合理,數字化、標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明顯提高。船內採用光纖構建綜合信息高速傳輸平台,各大系統能夠利用這個平台擴展業務功能,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並具備海上智能會診、排除故障的能力。全船成功採用了減震降噪技術和變風量空調系統,同時在艙室布置上也更人性化,功能更齊全,大大提高了船員長期遠洋生活的舒適性。
遠望五號和正在江南造船廠建造的另一艘測量船遠望6號測量船,將構成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隊新一代「姊妹船」,建成使用後,將大大提高應對未來高強度航天飛行試驗任務的能力,為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遠望號測量船隊相繼攻克了船搖穩定、電磁兼容、海上標校、航天器軌道確定和改進、航天器海上控制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成功地實現了海上測控事業的一系列重大跨越。海上綜合試驗能力從過去兩三年執行一次任務,發展到如今一年執行10次任務;執行任務的海域從太平洋擴展到三大洋;執行任務的能力從原來的單一測量,發展到如今的能測能控。
中國最新遠望5號航天測量船和其姊妹遠望6號將替代遠望一,二號保持中國遠望測量船隊的四艘規模。
2016年1月,底返回中國的「遠望五號」測量船,全年連續海上作業156天,刷新了遠望號單船一次出航時間的歷史紀錄。
Ⅵ 神舟1號到13號,我國航天技術有了哪些飛躍
神舟一號 (1999年)
該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神舟飛船的首次發射。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時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由在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征2號F火箭發射升空,
飛船入軌後各測控中心和海上測量船對飛船進行了跟蹤測控,還對飛船內的生命保障系統、姿態控制系統等進行了首次測試。飛船按預定程序在軌運行14圈後,揮中心向飛船發出返回指令,隨後,飛船建立返回姿態,制動發動機點火,飛船開始執行返回程序。
11月21日凌晨3時降落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賽漢塔拉主著陸場,任務獲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