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遠征軍里,真的有「娃娃兵」嗎
年紀輕的有。
② 中國娃娃兵烈士有多少人
抗日戰爭中,為了爭取民族勝利,無數中國人前仆後繼,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新的長城。關於這一場戰爭的殘酷性,在抗日神劇上,根本難以體會。
在這一過程中,有一句話很經典,即:「地域無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需要注意的是,這不僅僅是「責任」,更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義務!
正因為「國家興亡,人人有責」,所以在抗戰戰場上,才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娃娃兵。關於抗戰中的娃娃兵,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最小的還不到10歲,卻已經踏上為國廝殺的戰場,想起這一幕,就讓人莫名的難受。
為何會有娃娃兵上戰場?原因很簡單,士兵不足,所以只能用娃娃兵來補充。這是何等殘酷的一幕。按正常社會來說,這些娃娃兵本來或在用心讀書,或在快樂玩耍,但國家的危難,卻將他們推向了血腥的戰場!
你知道,日軍俘虜的最小中國士兵多大嗎?戰後不完全統計,是一個10歲的二等兵(如上圖)。一個積貧積弱的落後國家,為了爭取自由、獨立,不僅拼掉了一代人,而且還透支了下一代,看完之後不禁心酸落淚。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娃娃兵起源於「童子軍戰地服務團」,成立於1937年,在淞滬會戰首日就投入使用!按照規定,童子軍必須年滿16歲,但當時學生們為了抗日報國,紛紛謊報年齡,最小的不到10歲!
在抗戰中前期,很多學生請命抗戰,但一概都被拒絕,因為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但到了戰爭後期,士兵傷亡實在慘重,於是娃娃兵就正式登上了血腥戰場,對兇狠的日寇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決死沖鋒。
雖然,很多娃娃兵還沒有手裡的槍高,但他們的膽量和勇氣,卻讓無數漢奸臉紅。看到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江陰八十一日中的明朝女子,她留下了半句詩:「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更讓人心碎的是,有一個叫邁克美國戰地記者,問了中國娃娃兵三個問題,但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卻讓無數中國人心碎!需要說明的是,這是邁克在回憶錄中記載的,至於回答問題的中國娃娃兵,後來下落不明,估計殉國了!
(1)邁克:「你多大了」?中國娃娃兵:「16」!
(2)邁克:「你覺得這場戰爭能勝利嗎?」中國娃娃兵斬釘截鐵的回答,「我們一定會勝利」!
(3)邁克:「那麼戰爭勝利了,你想干什麼呢?」娃娃兵回答的聲音卻很微弱:「那個時候我已經死了!」
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但自己卻沒有未來!因為,雖然他只有16歲,卻見慣了生死,甚至知道自己活不過下一場戰爭。盡管如此,但他卻不怕為國死去!需要注意的是,在抗日戰場上,這一類英雄烈士何其多也!這些人才是中國民族的脊樑,才是中國的硬骨頭,雖然他們地位低下,雖然他們可能大字不識一個!
舉報/反饋
③ 他是8歲少年,因特殊天賦由國家全力培養,如今進入部隊現狀如何
那些特殊天賦的孩子一生下來,彷彿他們就身帶使命,他們發揮著他們的才能在國家的某一處角落發光發熱,最後推動了國家某一領域的發展。曾經有一位8歲天才少年,因特殊天賦由國家全力培養,如今進入部隊生活怎麼樣了呢?
結束語:任何一個國家都在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軍事實力,這並不意味著提高軍事實力需要去發動戰爭,反而是保護自己的國家,在中國是不允許其他的國家入侵中國,但凡侵略中國的人雖遠必誅,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信念,所以中國儲備人才這是深謀遠慮,並不是浪費資源。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國家培養那些娃娃兵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國家軍事實力變得更強。
④ 《湄公河行動》中的娃娃兵是真實存在的嗎為什麼會有娃娃兵
湄公河行動中的娃娃兵肯定是真實存在的,娃娃兵的存在其實來源已久,娃娃兵的存在就來源於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在金三角地區,毒梟們可以說是肆意妄為,附近的幾個小國家對毒梟們也是管制不了,這時候一些孩子在暴力的引導下最後也就當了娃娃兵。
和平的環境真的是太重要了,一個國家如果不和平,那麼社會就會發生動盪,相應地也就會產生各種問題,娃娃兵問題就是國家動盪的產物,這只是國家動盪危害的冰山一角而已。作為普通公民而言,我們要擁護我們國家的正權,一定要讓自己的國家和平穩定發展,這樣才能讓自己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綜合以上種種,娃娃兵的存在其實是源自於動盪不安的社會,由於他們在動盪不安的社會接受不了比較正常的教育,他們也就只能使用暴力手段去掠奪社會資源,最後也就會暴虐不堪成為娃娃兵。
⑤ 一張娃娃兵照片火遍全國,70年後才找到,後來怎樣了
中國史上最艱難的一戰,無疑當屬抗日戰爭時期,要知道中國當時只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而日本卻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強國,在雙方彼此強弱不對等的情況下,中國為抵抗日本侵略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在整個抗戰期間,前方將士死傷無數,很多的年輕人為了這個國家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其中還有一些孩子。
不過也由於年齡比較小,因此大家也都不讓他上戰場,陳友禮後來成為第五軍下屬200師一個連長的勤務兵,第一次滇緬戰爭失敗以後,遠征軍損失慘重,只有第五軍一支部隊從野人山退回中國,雖然犧牲巨大,但是建制仍然保持完好。
其中陳友禮所在的第200師後來在雲南修整,陳本人1943年還被選拔去印度訓練了8個月,因此也應該算是精銳部隊出身的一個士兵,只可惜隨著內戰爆發,陳友禮所在的部隊也被派到了戰場上,老人最終也在戰場上被俘,不過相比較於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陳友禮也算是比較幸運的那一位,晚年生活中,每月還能領到300元補貼,雖然不多,但生活還算是足夠。
⑥ 松山戰役中國遠征軍7000娃娃兵的事真實性是多少
松山戰役7000娃娃兵是真的。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日軍切斷了中國沿海所有的對外交通線,滇緬公路成為了當時中國唯一的國際援助交通線,為了守住中國抗戰的生命線,中國遠征軍在松山展開了一次慘烈的戰役——松山戰役。
這場戰役,中國方面先後投入了四萬兵力,與日寇打了十次大戰,百餘次小戰斗,歷時95天,才打贏這仗,全殲日軍。但是,這場戰斗,中國遠征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當時日軍傷亡3000餘人,而中國遠征軍的傷亡達到了7600人左右。這可能是二戰中中國戰場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當時,兵力不足,數千小戰士也上了戰場,他們都是13歲到15歲的娃娃兵,其中,犧牲在戰場上最小的娃娃兵,年僅9歲。
一寸山河一寸血,他們在本該讀書撒嬌的年齡卻被迫走向戰場,為國家獨立而戰,換來了今天的國富民強,作為後人,我們不應忘記歷史,更應該砥礪前行,不要讓歷史的悲劇再次重演。
⑦ 70年前的一張娃娃兵照片火遍中國,如今他過得怎麼樣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期間,中日戰爭是亞洲最大的戰場,但其實日軍不僅僅只將魔爪伸向了中國,對我國的周邊地區,如泰國緬甸等地也進行了侵犯,但是緬甸等地與日軍實力相差懸殊,完全沒有招架之力,為了避免日軍佔領緬甸等地對我國形成包圍之勢。
回憶起來的時候陳友禮早已經激動不已,他表示,這是他唯一留下的照片了。1947年,陳友禮離開了國民黨軍隊,投誠來到我黨的軍營,繼續參加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建立了不少的軍功。1956年,軍隊重新編排,已經離開家鄉很久的陳友禮被配到遵義地質隊當工人,一直到1979年才再次回到家鄉。只不過回來後的老人十分低調,出來沒有向別人提起過自己參軍的那段歷史。
⑧ 中國現今娃娃兵能否打贏戰爭
難,現在的人根本就沒有了戰爭意識,骨子裡的熱血早已被外國的東西所泯滅。除了現役的軍人或者當過軍人的人,我們已經很難從他們的眼中看出一骨子的熱血。所以,若發生戰爭,中國將有九成九的人會喪命、
但是,也不要想得太絕對,畢竟,我國現有的軍事能力和軍事科技也不是說笑的,我國的軍人和戰略武器也不是擺設,戰爭的結果要打了才知道。而我國的娃娃兵啊,如果是純鄉村人還好,城裡人別想了,那些溫室里的花朵,除了會吃會睡,還能做什麼。
⑨ 10歲國軍小戰士被日軍俘虜,結果如何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歷史上我們創造了無數的奇跡,但是也遭遇了非常殘酷的災難。尤其是近代以來,清政府腐敗無能導致國運衰落。恰巧此時人類迎來了工業革命,生產力的巨大差距讓有些強盜國家開始覬覦中國。
日本軍官問他怕不怕死,季小小堅毅的眼神不屈的看著這個惡魔,挺起了胸膛,用行動向日本鬼子展示了中國軍人的不屈於骨氣。惱羞成怒的日本軍官,最後殘忍的殺害了這個年僅10歲的小國軍。
面對惡魔日軍,這個孩子武威不能屈,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用自己的行動向敵人展示了什麼叫做中華民族的骨氣和傲氣。與當時很多自負其才而又投敵的漢奸相比,這個可能都不認識幾個字的小國軍,足以讓很多人汗顏。
⑩ 這小娃娃是中國遠征軍的童子軍,這照片是在哪裡拍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圖為1944年11月,一個已經在部隊服役兩年的13歲中國小兵。2014年,人們找到了這位娃娃兵,他還在世,真實名字叫陳友禮,隸屬國軍新五軍200師600團三營八連。
http://tv.people.com.cn/n/2015/0831/c397376-2753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