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藏鐵路的資料有哪些
青藏鐵路、簡稱青藏線,是指青海省至西藏自治區的鐵路,屬於中國國家干線鐵路之一。
青藏線鐵路級別為國鐵Ⅰ級,大部分路段是非電氣化單線鐵路,部分路段擴建為雙線鐵路,部分區間段已實現電氣化改造,被譽為「天路」 。青藏線起於青海省西寧市,途經格爾木市、昆侖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拉薩。全長1956公里,是重要的進藏路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選「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青藏鐵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項目四起三下:西格段814千米,20世紀50年代准備建設,1979年鋪軌,1984年運營;格拉段1142千米(新建線1110千米)因存在千里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級難題而長期停建,最終克服難題而於2001年6月開工,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車運營。2014年8月16日,青藏鐵路延伸線拉日鐵路全線開通運營。
青藏鐵路推動西藏進入鐵路時代,密切了西藏與祖國內地的時空聯系,拉動了青藏帶的經濟發展,被人們稱為發展路、團結路、幸福路。這條神奇的天路猶如吉祥哈達,載著雪域兒女駛向發展和幸福之園。
2016年9月12日,歷時七年,總投資12.98億元的青藏鐵路無縫鋼軌換鋪工程完成,全線1956公里青藏鐵路實現了「千里青藏一根軌」,列車的平順性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❷ 中國的鐵路線有幾條分別叫什麼名字
中國的鐵路線十六條。
中國鐵路干線是指在中國境內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的國鐵干線。中國干線鐵路網已基本形成,除了海南、澳門和台灣外,所有省級行政區都建成貫通國家鐵路線。
中國國家鐵路干線的基本組成路段分別是:京哈鐵路、京通鐵路、京包鐵路、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鐵路、焦柳鐵路、包蘭鐵路、蘭新鐵路、青藏鐵路、隴海鐵路、成昆鐵路、寶成鐵路、滬昆鐵路、沿江鐵路和沿海鐵路。
(2)中國鐵路資料有哪些擴展閱讀:
2019年9月24日,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鐵路局表示,到2050年,將最終形成運輸保障能力強大、戰略支撐有力、運輸服務高效。
資源環境友好的功能完善、服務一流、綠色環保的現代化鐵路網。在基礎設施布局方面,推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構建高質量發展的鐵路網路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❸ 有沒有中國鐵路的資料
中國鐵路的開創時期(1876--1893年)
有關鐵路信息和知識開始傳入中國,大約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當時中國的愛國有識之士如,林則徐、魏源、徐繼畲等人先後著書立說,介紹鐵路知識。特別是太平天國干王洪任軒於1859年所著《資政新篇》中,強調近代交通運輸對鞏固政權和建設國家的重要性,提出了發展幾帶交通運輸的創議。但這一理想由於太平天國的失敗而未能實現。在這期間,帝國主義列強紛紛謀求在中國修建鐵路,以便把他們的侵略勢力從中國沿海伸向內地,並為此展開了種種活動,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門外修建了一條長約0.5公里的展覽鐵路,廣為宣傳,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絕。
1876年,中國土地上出現了第一條鐵路,這就是英國資本集團採取欺騙手段擅築的吳淞鐵路。這條鐵路經營了一年多時間,就被清政府贖回拆除了。五年後,在清政府洋務派的主持下,於1881年開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鐵路,從而揭開了中國自主修建鐵路的序幕。此後又在台灣修築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鐵路。但由於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閉關鎖國的政策,早期修建鐵路的阻力很大,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前夕,近二十年的時間里僅修建約400多公里鐵路。
鐵路消息的傳入
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林則徐與1839年主持編譯的《四洲志》、參加過抵抗英國侵略戰爭的魏源於1844年編撰的《海國圖志》,都介紹了當時外國的鐵路、火車等科學技術信息。清末地理學家徐繼畲於1848年編著的《瀛環志略》,進一步介紹了一些國家的鐵路情況,如「造火輪車,以石鋪路」,「熔鐵為路,以速其行」,並稱贊這種運輸工具「可謂精能之至矣」。
吳淞鐵路
吳淞鐵路從上海起到吳淞鎮止,長14.5公里,軌距762毫米,軌重每米13公斤,於1876年簡稱,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一條營業鐵路。這條鐵路是英國怡和洋行採取欺騙手段擅自修建的。清政府以285,000兩白銀於次年贖回,並於1877年10月拆除。
唐胥鐵路及其展覽
唐胥鐵路自唐山起至胥各庄(今豐南縣)止,全長9.7公里。採用1.435毫米的軌距和每米15公斤的鋼軌,於1881年建成,為中國自辦的第一條鐵路。這條鐵路是為了開發開平煤礦,在清政府洋務派主持下,由開平礦務局負責集資修建。1886年,成立開平鐵路公司,收買唐胥鐵路後開始展築,並獨立經營鐵路業務。開平鐵路公司是中國自辦的第一個鐵路公司。1887年,唐胥鐵路展築至蘆台,1888年展築至天津,1894年天津至山海關間通車,改稱津榆鐵路。
台灣省鐵路
台灣原屬中國福建省。中法戰爭後單獨設省。劉銘傳於1887年奏准修建台灣省鐵路。線路以台北為中心,向東到基隆港,向西南到新竹,分別於1891年和893年建成,兩段共長約107公里,軌距1,067毫米,軌重每米18公斤。
大冶鐵路
為籌築蘆漢鐵路並製造槍械,張之洞著手開采大冶鐵礦和創辦漢陽鐵廠,為了從大冶運礦石到長江邊,於1894年建成大冶鐵路,長28公里。
❹ 中國的主要鐵路有哪些
五縱
京滬線 京-津-冀-魯蘇-皖-滬 北京、天津-德州-濟南-徐州-蚌埠-南京-鎮江-常州-無錫-上海 華北平原-江淮平原-長江三角洲 溝通了華北與華東,是東部沿海的交通大動脈;
京九線 京-津-冀-魯-豫-皖-贛-粵-港 北京-霸州-衡水-商丘-潢川-麻城-九江-南昌-贛州-龍川-深圳-九龍 華北平原-江淮平原-鄱陽湖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緩解京廣線、京湖滬線的運輸壓力,加速老區脫貧致辭富,維護港澳的穩定繁榮;
京廣線 京-冀-豫-鄂-湘-粵 北京-石家莊-邯鄲-新鄉-鄭州-武漢-長沙-株洲-衡陽-韶關-廣州 華北平原-洞庭湖平原-江南丘陵-南嶺-珠江三角洲 溝通了華北、華中與華南,我國鐵路網的中軸,運量最大的南北大動脈;
焦柳線 豫-鄂-湘-桂 焦作-洛陽-襄樊-枝城-懷化-柳州 豫西山地-江漢平原-湘西山地-兩廣丘陵 改善鐵路布局,提高晉煤南運能力,分流京廣線運量;
寶成-成昆線 陝-甘-川-滇 寶雞-成都-攀枝花-昆明 秦巴山地-成都平原-雲貴高原 促進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加強民族團結。
三橫 京包-包蘭線 京-冀-晉-內蒙古-寧-甘 北京-大同-集寧-呼和浩特-包頭-銀川-中衛-蘭州 冀北山地-內蒙古自高原-河套平原-寧夏平原 促進華北與西北聯系,分擔隴海線運量,建設民族地區,鞏固邊防;
隴海-蘭新線 蘇-皖-豫-陝-甘-新 連雲港-徐州-商丘-開封-鄭州-洛陽-西安-寶雞-蘭州-烏魯木齊-阿拉山口 黃淮平原-黃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魯番盆地-准噶爾盆地 溝通東部和西北,促進西北發展,鞏固邊防,橫向聯合貫亞歐為主的第二條大陸梅,加速沿線工業的發展。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滬-浙-贛-湘-黔-滇 上海-杭州-鷹潭-萍鄉-貴陽-六盤水-昆明 長江三角洲-江南丘陵-雲貴高原 橫貫江南的東西干線,加強華東、中南、西南的聯系,與長江航線相輔相成
❺ 有關於鐵路的詳細資料.
中國鐵路歷史
1876年,中國土地上出現了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五年後,在清政府洋務派的主持下,於1881年開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鐵路,從而揭開了中國自主修建鐵路的序幕。但由於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閉關鎖國的政策,到1894年,近二十年的時間里僅修建約400多公里鐵路。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鐵路里程達到2.18萬公里。到2003年底中國鐵路只有7.3萬公里。50多年只增長了5萬公里,人均不足一根煙長!
一、開創時期(1876--1893年)
有關鐵路信息和知識開始傳入中國,大約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當時中國的愛國有識之士如,林則徐、魏源、徐繼畲等人先後著書立說,介紹鐵路知識。
1876年,中國土地上出現了第一條鐵路,這就是英國資本集團採取欺騙手段擅築的吳淞鐵路。這條鐵路經營了一年多時間,就被清政府贖回拆除了。
二、帝國主義爭奪路權,中國鐵路緩慢發展時期(1894--1948)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後,八國聯軍攫取中國的鐵路權益。一萬多公里的中國路權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國主義掠奪中國路權的第一次高潮。隨後,他們按照各自的需要,分別設計和修建了一批鐵路,標准不一,裝備雜亂,造成了中國鐵路的混亂和落後局面。在清政府時期(1876~1911)修建鐵路約9400公里。其中帝國主義直接修建經營的約佔41%;帝國主義通過貸款控制的約佔39%;國有鐵路,包括中國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張鐵路和商辦鐵路及贖回的京漢、廣三等鐵路僅佔20%左右.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在1912年宣布「統一路政」,解散了各省商辦鐵路公司,把各省已經建成和正在興建的鐵路全部收歸國有,用以抵借外債,因而形成了帝國主義掠奪中國路權的第二次高潮。從1912年到1916年各國奪得的路權共達13,000多公里。北洋政府時期(1912~1927),在關內修了約2,100公里鐵路。
1928年,南京國民黨政府執政以後,主要是以官僚買辦資本與帝國主義壟斷資本「合資」方式修建鐵路,從而出現了帝國主義掠奪中國路權的第三次高潮。南京國民黨政府時期(1928~1948),在中國大陸上共修建鐵路約13,000公里。
❻ 我國主要的鐵路線有哪些
京滬線
京滬鐵路北起北京,經天津、德州、濟南、濟寧、徐州、蚌埠、南京、常州、無錫、蘇州,南達上海,縱貫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七省市,跨越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四大水系,全長1462千米,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所經地區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人員和物資交流頻繁。
京滬線在天津交匯了京沈線,銜接天津港;在德州交匯了石德線,與京廣線相連通[1];在濟南交匯了膠濟線,可達青島港和煙台港;在兗州交匯了焦石線,接通石臼所港;在徐州交匯了隴海線;在南京交匯了寧蕪線,進而與皖贛線相連通;在上海交匯了滬杭線。
京廣線
京廣線北起北京,南止廣州,橫貫我國中部,經過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省,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五大流域,連接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州,全長2324千米。
京廣線是我國關內地區主要的南北向鐵路,為我國鐵路網的中軸。在北端北京交匯了京秦、京包、京原、京通、京承、京沈等鐵路線。在南端廣州交匯了京九線、廣茂線和廣梅汕線,可達香港、茂名和汕頭。
京九線
京九線北起北京,經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東,南至香港九龍,跨越9省市,全長2364千米。京九線是我國鐵路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干線。它的建設對完善我國鐵路布局,緩和南北運輸緊張狀況,帶動沿線地方資源開發,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加快老區人民脫貧致富,促進港澳地區穩定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北同蒲—太焦—焦柳線
同蒲線橫貫山西的南北,從山西的大同到陝西的孟塬,北接京包線,南連隴海線。北同蒲線是指大同到太原這一段鐵路。太焦線從太原經長治、晉城到焦作。焦柳線自焦作月山站經濟源、襄樊、枝城、懷化到柳州。
北同蒲—太焦—焦柳線北起大同,南到柳州,是一條與京廣線平行的南北向的交通大動脈,全長2395千米。
寶成—成昆線
起於陝西寶雞,穿秦嶺山地、達「天府之國」成都。是聯系關中與川內西北與西南的重要干線。後北起成都,南至「春城」昆明,是我國西南的又一重要干線。
京秦—京包—包蘭—蘭青—青藏線
這是我國北部地區一條重要的東西向鐵路干線。東起秦皇島,經豐潤到北京的鐵路線為京秦線;
從北京向西經張家口、大同、集寧、呼和浩特到達包頭的鐵路線為京包線;從包頭向西經銀川到蘭州的鐵路為包蘭線;自蘭州到西寧的鐵路線為蘭青線;從西寧經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為青藏線。
隴海—蘭新線
隴海線東起黃海之濱的連雲港,西止於黃土高原的蘭州,全長1754千米,連通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五省,沿線經過徐州、商丘、開封、鄭州、洛陽、西安、咸陽、寶雞、天水等重要城市。
蘭新線起自蘭州,向西經張掖、酒泉、嘉峪關、吐魯番、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烏蘇、博樂至阿拉山口,全長2459千米。
隴海—蘭新線橫貫我國中部地帶,把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與西北邊疆地區連接起來,是一條具有重要經濟、政治、國防意義的鐵路干線。
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貴昆線
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貴昆線組成了一條橫貫我國江南地區的東西向交通大動脈。它東起東海之濱的上海,西到雲貴高原的昆明,全長2598.5千米,貫通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和雲南五省一市。這條鐵路線對加強華東、中南和西南地區的經濟聯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❼ 中國鐵路是從哪一年開始建立的,至今的發展史具體是什麼
鐵路是人類近現代文明的標志性成果,也是人類現代化的重要助推器之一,相對於中國這樣近200年歷經滄桑巨變的國家,鐵路的發展史實際上承載著諸多的價值和意義。鐵路不僅是物資載運的工具,也不僅僅是聯絡交通的渠道,在某些層面上,中國鐵路的發展史和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等歷史使命聯系在一起。
概而言之,中國鐵路的發展史經歷了三個階段:
其一,肇始期(1835-1906),此階段為中國鐵路的醞釀和開始階段,修建鐵路動議,鐵路網設想乃至第一條自建鐵路均由此開始;
其二,近代鐵路發更迭期(1906-1949),此階段有關鐵路修建的討論熱烈,但囿於國情和技術局限,實際上修建和發展極為緩慢;
其三,繁榮發展期(1949-至今),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鐵路發展歷經波折,但在鐵路網構建和技術更迭中均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❽ 中國有哪些鐵路
1、京蘭通道——自北京經大同、包頭、呼和浩特、蘭州、西寧至拉薩,全長3943公里,是我國橫貫東西的重要通道,其東段還是晉煤外運的重要線路。該通道由豐沙、京包、包蘭、蘭青、青藏鐵路構成。
2、煤運北通道——由兩條功能單一、運能強大、設施先進的運煤專用鐵路構成,即由既有大秦鐵路(658公里),神朔鐵路(269公里)和在建的朔黃鐵路(586公里)構成,是「三西」煤炭外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3、煤運南通道——由自太原經石家莊、德州、濟南(長治經邯鄲、濟南)至青島(即太原至青島),以及自侯馬經月山、新鄉、菏澤、兗州至日照港兩條通路組成,是,「三西」煤炭外運的重要組成部分。太原至青島通路,由石太、石德、膠濟線以及邯長、邯濟線構成,今後將進一步提高鐵路線路質量,進行線1路電氣化改造。侯馬至日照通路,由侯月、新月、新菏、菏兗和兗日線構成,目前正進行菏兗日復線建設,「十五」將實現復線大能力化。
4、陸橋通道——自連雲港經徐州、鄭州、西安、寶雞、蘭州、烏魯木齊至阿拉山口,全長4120公里,橫貫我國東、中、西部,是東西部聯系的最重要紐帶。該通道由隴海、蘭新和北疆鐵路構成。
5、寧西通道——自西安經南陽、潢川、合肥至南京(啟東),連接我國東、中、西部,全長1558公里,由西安至南京、南京至啟東兩條規劃鐵路構成,是我國未來鐵路運輸東西向為主的重要通道。寧西鐵路已開工建設。「十五」期間將建成寧西鐵路西安一合肥段和寧啟線南京至海安段,今後需加快形成整個通道。 6、沿江通道——自重慶經荊門、武漢、九江、蕪湖至南京(上海),全長1893公里。由既有的寧蕪、蕪銅、武九鐵路,在建的長荊、達萬鐵路和規劃建設的銅九、萬枝(宜)等鐵路構成,橫跨西南、華中、華東三大經濟區,貫穿我國東中西部。目前,通道尚未形成。今後,要加快通道的新線建設。
7、滬昆(成)通道——自上海經杭州、株洲、懷化至貴陽、昆明(至重慶、成都),全長2653公里,由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貴昆線、達成線和在建的渝懷線、規劃的遂渝線構成,是華東、中南、西南客貨運輸的重要通道。
8、西南出海通道——自昆明經南寧至湛江,全長1770公里,是我國西南內陸各省出海的快捷通道。該通道由南昆、黎南和黎湛鐵路構成。
八縱:
1、京哈通道——自北京經天津、沈陽、哈爾濱,至滿洲里,全長2344公里。由既有的京秦、京山、沈山、沈哈、濱洲線和規劃的京沈哈客運專線構成。是東北與其他地區客貨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東北地區的交通命脈。
2、沿海通道——自沈陽經大連、煙台、膠州、新沂、長興、杭州、寧波、溫州、福州、廈門、廣州至湛江,全長4019公里。本通道將溝通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國家社會經濟和國防建設中地位十分重要。該通道由既有的沈大、藍煙、宣杭線、杭長段、蕭甬、鷹廈線廈門至漳平段、梅坎、廣梅汕、三茂、黎湛線,在建的新長鐵路,以及規劃建設的煙大輪渡、膠州至新沂鐵路和寧溫、溫福、福廈鐵路等構成。
3、京滬通道——自北京經天津、濟南、徐州、南京至上海,全長1463公里,由既有京滬鐵路和規劃中的京滬高速鐵路構成,是東北、華北地區與華東地區客貨交流的主要通道。既有京滬線全線均為復線自動閉塞、內燃牽引線路,既是客運快速線路,也是貨運重載線路,
4、京九通道——自北京經聊城、商丘、九江、南昌、龍川至九龍,全長2403公里。該通道是我國東北、華北地區與華東、中南地區客貨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對京廣、京滬兩大通道具有重要的分流作用。
5、京廣通道——自北京經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衡陽至廣州,全長2265公里。是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通往華南地區的主要通道。考慮到京廣通道運輸質和量的需求,需盡快實施客貨分線。
6、大湛通道——位於我國中西部的結合部,自大同經太原、洛陽、襄樊、石門、益陽、永州、柳州、黎塘、湛江至海口,全長3108公里。由北同蒲、太焦、焦柳、石長、湘桂、黎湛和在建的益陽至永州鐵路、粵海通道構成,是我國「三西」煤炭南運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我國內地通向南部港口城市的主要出海通道。為適應晉、豫、陝煤炭南下兩湖、兩廣的需要,加快中部地區經濟的發展,今後,將繼續建設粵海鐵路和益陽至永州鐵路,進行部分線路的復線、電化改造,逐步完善大湛通道。
7、包柳通道——自包頭經西安、重慶、貴陽至柳州(南寧),全長3011公里,由既有的包神、西延、襄渝、川黔、黔桂、湘桂鐵路和已基本建成的神延、西康鐵路構成,是我國西部南北向的一條重要鐵路通道。
8、蘭昆通道——自蘭州經寶雞、成都至昆明,全長2261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