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將中國空心村再利用

如何將中國空心村再利用

發布時間:2022-10-17 19:16:06

❶ 中國的農業發展怎樣

一、土地利用現狀
我區地處浙江省中南部山區和沿海溫黃平原的結合部,境內多山,林地面積大,有43514.8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4%,人均1.143畝,耕地較少,耕地總面積1271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84%,人均耕地僅0.334畝,低於省、市水平。
據統計,至2002年末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為11767公頃,絕大部分是高產穩產的良田。2002年全區糧食復種面積11767公頃,糧食總產量6.7348萬噸。2002年全區水果總面積9388公頃,水果總產量12.85萬噸。同時,為台州市城市建成區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的城鎮建成區總面積約為1067.9公頃,城鎮人口約27.30萬人,全區城鎮化水平為48.4%,人均城鎮用地65.5平方米。全區現狀農村居民點用地總面積3376.1公頃,佔全區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的34.5%。此外,交通用地總面積812.57公頃,黃岩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912公頃。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多地少,耕地保護與非農建設用地矛盾尖銳。
全區人均耕地現狀不足0.4畝,雖然1995年已經調整劃定了基本農田保護區,但仍存在基本農田總面積和糧地面積偏少的問題。必須加強對各類非農建設佔用耕地和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的管理力度,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嚴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長,切實貫徹和落實基本國策,控制耕地銳減的趨勢。
2、存量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低,土地承載功能的潛力及集聚效應有待發揮。
全區現狀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佔全區總面積的4.84%,由於缺乏合理規劃,農村居民點和獨立工礦用地較為分散,這顯然不利於貫徹土地利用布局中的分區和適當集中原則。因此,有必要進行土地整理,實施工業向園區集中,農居點向中心村集中,耕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用地發展戰略,適當提高城鎮中心區建築的整體容積率,充分發揮城鎮土地的承載功能和集聚效應。此外,部分企業的閑置土地和村莊內部的空閑地也有待盤活利用。
3、土地利用結構不夠合理。
全區土地利用結構不夠合理,局部地區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只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存在著如隨意將良田改為桔園和魚塘,忽視水源涵養林和防護林建設,集鎮面積擴大過快等問題。
4、土地後備資源缺乏。
全區未利用地總面積13778.94公頃,主要分布在低丘陵地區和河谷地帶,平原地區也有少量分布。未利用地中絕大部分為山區的荒草地,並保護好保持生態環境的濕草地,面積11244.20公頃,約佔81.60%,其次為田埂(坎),約佔17%。一部分未利用土地經開發整理後,可增加部分農林地及建設用地面積。又由於土地利用不科學及環境污染的影響,有些地區的土壤質量出現了退化的現象。
三、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潛力
(一)農林種養殖業用地潛力
全區目前耕地面積中約有9000公頃中低產田,900公頃低產果、茶、桑園,1.37萬公頃低產林,2220公頃低產水面。可通過增加科技投入,調整利用方式,提高這部分土地的產出率。部分農林種養殖業用地經整理後還可增加一定的耕地面積。
(二)存量建設用地潛力
1、城鎮用地改造和工礦用地整治:目前,全區現狀居民點及工礦用地5161.3公頃,存在著布局過於分散,城鎮內部建築容積率不高,土地利用強度低等問題,土地的空間價值有待進一步開發。
應加快老城區改造的步伐,可對工業用地進行適當的集中布局,對城區內一些效益低下和污染較重的企業實行關、集、停、並、轉,或集中到工業開發區內。對企業搬遷後的土地進行二次開發,提高建築容積率。
2、農村居民點縮並和土地置換:農村居民點用地較為分散,容易形成一些無法開發利用的「死角地」,造成土地的閑置浪費。通過農居點縮並和土地置換,對「空心村」和「死角地」進行整治,能減少自然村數量及農村土地浪費現象,提高農村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水平。
(三)後備土地資源開發潛力
全區目前尚有宜農荒地470公頃,宜果疏林地2000餘公頃,宜養殖水面1360公頃,宜農灘地18公頃

一、水資源利用現狀
黃岩多年平均涇流量14.76億立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3.831億立米,其中地表水11.57億立米,佔83.75%,地下水2.261億立米,佔16.35%,人均水量2436立米。
目前,全區已建造大、中小型水庫636座,容積1萬立方米以上水庫山塘139座,蓄水量75816萬立米,全區水域面積11平方公里,蓄水容積為0.15億立米。
全區年需水總量為4.71億立米,其中農業需水2.06億立米,工業用水2.53億立米,生活用水0.1245億立米。在現有水利設施下,全區可供水量為3.96億立米。
全區水力資源蘊藏量6.8萬千瓦,可裝機3.05萬千瓦,目前已建成小水電站47座,裝機4.2萬千瓦,占可開發水力資源的61.8%。
二、水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一)水污染情況嚴重
黃岩是台州市的工業中心區,精細化工和食品工業尤其發達。水污染情況比較嚴重,許多地方的河流、湖泊不斷受到污染,有些已經是魚蝦絕跡。目前,全區受到污染的水域面積比較嚴重,水污染造成可利用水資源減少,加重原本水資源不足的壓力。
(二)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區各地無論是工業用水,還是農業用水、生活用水,都存在著不同程序的浪費現象,尤其是農業用水由於沒有很好的設施,農業用水浪費現象非常嚴重。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普遍在60%以下,遠沒有達到先進的90%或更高水平。同時,生活用水的損耗和浪費也很大。
(三)洪澇災害嚴重
由於我區的復雜地形,加上降雨年內分布不均,洪澇災害一直是我區的主要自然災害。永寧江嚴重淤積,無疑加重了災情和發生次數。尤其是西部山區,幾條永寧江主要支流流域幾乎年年發生洪澇災害。
三、水利開發潛力
(一)水資源利用潛力
1、進行污水處理,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資源。
目前,全區有46%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城關以及周邊一些地方的很多河流湖泊中的水喪失利用價值,通過水污染治理,使無法利用的水資源重新得到利用。2002年我區單工業廢水處理就有340萬噸。
2、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增加可利用水量。
我區地表涇流量年間差異大,年內分布不均,最大年份地表涇流18.9億立米,最小年份地表涇流8.56億立米。年內汛期涇流量約佔全年總涇流量的75~80%。永寧江是我區的主要河流,自1962年長潭水庫建成後,欄蓄了永寧江上游近50%的來水量。
3、加強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我區節水的潛力很大。目前,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很低,生活用水損耗和浪費也很大,目前農業生產採用的是大水漫灌,水的利用系數偏低。提高農業栽培技術,逐步採用噴灌、滴灌、微灌等灌溉方式,可使水的利用系數提高到85%—90%。
(二)水力資源開發潛力
目前還有1.5萬千瓦未被開發利用。

一、各地氣候差異
(一)西部山區
年平均氣溫在12~17℃之間,其分布特點從低海拔到高海拔遞減。冬、春兩季有明顯的逆溫存在。夏季從海上吹來濕潤的東南季風,受地形抬升作用,產生大量的降水,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在1800毫米以上,並呈現隨海拔增高而增加的特點。對發展林木,茶葉和高山蔬菜等生產十分有利。
(二)東部河網地區
年平均氣溫17~17.5℃,無霜期277天,其熱量條件為全區最高,年降雨量1841~1937毫米,乾燥度為0.53,適宜於春糧連作稻三熟制和柑桔、枇杷等果樹的生長,是我區柑桔的集中產區。
(三)長潭水庫氣溫偏高區
由於水體影響,引起氣候變異,形成一個溫度濕度偏高和局部小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6℃, 無霜期在260~270天左右。10℃始日在3月上旬,而我區其它地方一般在3月中旬。該區適宜發展喜溫的水果等經濟作物生產。
二、主要氣象災害
(一)低溫陰雨
主要出現在春季、春末夏初和秋季三個時期。春季冷熱空氣活動較頻繁,連續陰雨基本年年都有,對早稻育秧、柑桔開花結果,大、小麥、茶葉等各種作物的生長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秋季低溫為害, 9月中、下旬若日平均氣溫連續三天以上≤20℃(粳稻)或≤23℃(秈稻)的天氣,常影響連作晚稻的抽穗揚花,造成稻穀比率增加,降低單位面積產量。
(二)暴雨
我區各地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次數平均每年出現5次左右,≥100毫米的大暴雨平均每年出現1~2次;≥150毫米的特大暴雨平均每年出現一次,暴雨出現的時間大部份在梅雨期和台風期。
(三)台風
我區從5月到11月都有可能受到台風影響,而6~10月份還可遭受到直接登陸的侵襲。但影響最大,而且登陸可能性最大時段主要集中在7~9月。平均每年有2—3次台風影響。
(四)乾旱
以伏旱和秋旱最為突出,每年梅雨期過後,在7—9月份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晴熱,此間如無台風,極易發生連續乾旱,受旱地區大部分在西部山區和半山區。
(五)冰雹
我區冰雹危害是局部性的,一般發生在春、夏兩季,以春季最為突出。

❷ 空心村的建制沿革

探究形成空心村的原因,乃是由於我國工業化進程和社會主義性質的產物。時至二十一世紀,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尤其工業化進程不可避免。但是,由於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我國在從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化過程中,不可能形成英國等「羊吃人」的現代化過程,因此,只能以這種勞動力的緩慢而大規模的轉移來實現。青壯年作為社會成員的主體,其生活和工作的分離,使農村之心空去。因此,從社會學角度來講,空心村是舊農業社會在當代中國的最後一瞥。

❸ 旅遊年收入超10億,空心村變「網紅村」的逆襲之路

年遊客量超過300萬,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普通村落的 旅遊 成績,這個村落就是袁家村。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在中國每年都有幾十萬的村落在逐漸消失,十多年前袁家村和其他的普通村落一樣,戶籍人口62戶,是一個逐漸走向沒落的空心村,而如今這里已成為中國十大美麗鄉村,被稱為「關中第一村」。


從冷清、沒落的空心村到中國鄉村 旅遊 黑馬,袁家村做對了哪些事情?


2007年,此時 旅遊 還停留在觀光的層面,而袁家村一沒有自然資源,二沒有 歷史 文化建築,和 旅遊 產業看起來毫無相關,要憑借什麼才能脫穎而出呢?在袁家村書記郭占武的帶領下,將鄉村民俗和日常生活作為依託的資源,以村民為主體,以村莊為載體,恢復關中民俗,袁家村半年就建了一個「景區」,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 旅遊 IP。


Part 1


在資源上 ,之所以選擇關中民俗,是因為民俗生活已經完全融入到當地的日常生活當中,從方言、服飾到飲食的各個方面,這些獨特的資源是其他地方無法模仿的,在第一階段,袁家村的景區就包含了關中傳統老建築、老作坊、老物件等文化遺產所代表的關中民俗。



Part 2


在特色上 ,專注於 美食 餐飲,產品豐富並避免內部競爭,商鋪經管會層層篩選和評比,最終確定一家味道和服務能力最強的經營者或門店,按照一戶一個特色,一戶一個品牌的思路逐步建成五十六家古色古香的關中農家小院,展現鄉村生活、飲食特色的農家樂和關中小吃,並且在小吃招牌上會顯示每一鍋湯有哪些料,原材料來自哪家的羊等各種信息,避免了遊客對食品質量的擔心,並且在吃上面,還不斷豐富遊客體驗,例如通過豆腐宴之後相繼開發美容養眼的黃豆豆腐、引入日本的豆腐料理,與此同時遊客還可以參觀豆腐的製作流程,讓遊客參與其中。


Part 3


在經營模式上 ,袁家村並沒有和其他景區那樣採用資本投資、公司化統一管理的模式,而是採取了全民參與的形式,因為當初做景區的目的就是讓農民致富,並且這種開發一能降低前期征地成本和後期運營的成本,二能保留了農村原生態的生活場景,又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



Part 4


在產業發展方面,不斷延伸產業鏈條 ,以 旅遊 撬動農業、工業的逆向發展的模式也是一大創新,通過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實現三產融合發展,以油潑辣子為例,最初只是關中民俗一個特色場景,在康莊老街的一面土坡下,一頭老黃牛、一個石磨盤,一個農家婦女,碾好的辣子燒開的菜籽油一潑,滿街飄香,市場供不應求,油潑辣子受到熱捧之後他們就在陝西一個辣椒產地建了個基地,擴大油潑辣子的生產能力,使之逐步產業化。


Part 5


在運營業態上 ,袁家村的 旅遊 並非一塵不變,而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遊客需求的增長,不斷豐富商業業態,建立鄉村客棧留住遊客,同時開始做弘揚鄉土文化的祠堂街,讓遊客深入體驗關中鄉俗文化,並且還建有藝術長廊、書屋客棧、咖啡酒吧、創意工坊等新業態,增加和豐富了景區的經營項目和服務功能,進一步滿足都市居民休閑度假和文化消費的需求, 整體業態逐漸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實現了從鄉村 旅遊 向鄉村度假的轉型。



袁家村爆紅之後,很多村落景區開始模仿,但是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因為大家都只模仿到了其外在擁有的老作坊、特色小吃的基礎展現的內容,而沒有深入了解其運營模式,外表同質化嚴重對遊客並沒有吸引力,並且單一靠 旅遊 發展也無產業支撐,失敗都是必然的。



並且時機也很重要,袁家村發展關中民俗的 旅遊 特色時屬於創新之舉,此時鄉村開始逐漸沒落,這種重建鄉村生活的模式正能引起大家的鄉愁,對遊客有一定的吸引力,那在這個案例中值得借鑒的有哪些呢?


全民參與的輕資產模式,這種模式可解決前期投資的問題,並且還能發揮大家的積極性,帶動村莊全民致富;以市場需求為核心的逆向發展的模式,通過市場篩選,延伸產業鏈條,推動三產融合發展;與時俱進的創新,因為大家對 旅遊 的需求不斷在改變,景區一直停留於過去的模式很難保持長期的發展,所以要深入市場去了解遊客需求的改變,升級優化 旅遊 產品,通過源源不斷的創新保持長期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❹ 農村拆除空心房,閑置宅基地怎麼辦

由於現代化和城鎮化腳步的加速,政府部門為確保城市建設用地要求,相繼降低對農村宅基地的審核,導致農村住宅商業用地焦慮不安,鄉村發生很多違規建房的狀況。與此同時,宅基地管理無法保證新建與房屋拆除同歩,再加上舊宅所有權繁雜及其民工進城務工總數提升等因素,很多鄉村年久空心村和空心房被長期性閑置不用,導致土壤資源的巨大消耗。

且房子破舊或坍塌的。農村閑置房屋總數逐年遞增。這不但浪費了土壤資源,影響了村子和村莊的外貌,也限制了美麗鄉村的腳步。我國將把閑置不用和衰退房子的整頓列入美麗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加速閑置宅基地的營銷推廣。 「拆卸,融合和應用」將與此同時推動陡坡的基本建設,修補大運河,整治安全通道,建立文化牆設計,裝飾設計和機構場所,而且將閑置不用的住房開展回收利用。

❺ 為啥很多農村都成為了空心村,未來農村該何去何從

2019年7月1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農業農村部介紹《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司司長曾衍德在會上指出,解決好「空心村」問題,根本還是要發展鄉村產業。

這是農業農村部近一個月以來,第二次談「空心村」問題。6月5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鄉村治理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指出,農村人口向城鎮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對於空心村要探索網格化管理方式,加強群眾聯系。通過行政辦法和經濟激勵等措施鼓勵空心村剩餘人口向中心村轉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產能連續7年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4.9萬億元,鄉村休閑旅遊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農村網路銷售額1.3萬億元,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780萬。

今天的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指出,總體上看,鄉村產業還存在產業門類不寬、產業鏈條不長、要素活力不強和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亟需加強引導和扶持。

近年來,中國不少地方出現「空心村」的問題,一些鄉村留不住人,日漸凋敝。

曾衍德解釋,「空心村」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鄉村沒有產業。「沒有產業,鄉村就吸引不了資源要素,也就留不住人,解決好「空心村」問題,根本的還是發展鄉村產業。」

此次國務院印發的《意見》中對鄉村產業概念作了明確的界定,指出鄉村產業是根植於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託,以農民為主體,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產業體系。同時,鄉村產業源於傳統種養業和手工業,主要包括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休閑旅遊業、鄉村服務業等,具有產業鏈延長、價值鏈提升、供應鏈健全以及農業功能充分發掘、鄉村價值深度開發、鄉村就業結構優化、農民增收渠道拓寬等一系列特徵,是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產業。

「在現行的統計制度中,種養業增加值佔地方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小,如果把加工流通、休閑旅遊、電子商務、健康養生等新產業新業態這些延伸、交叉、融合的產業增加值統計起來,比重則很大。」余欣榮透露,目前正在研究提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值的指標體系和測算辦法,重點是提出農業延伸的產業、交互的產業,以及農業農村功能價值拓展的產業。把這些產業分類,確定合理的計算方法,並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納入考核的重要內容。

余欣榮強調,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的路子,讓鄉村產業成為撬動「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的「金杠桿」。

「為確保鄉村產業的綠色發展,文件對供地、規劃、金融等多種制度保障作出了明確規定,從而在積極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保證農業環境不受影響,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 余欣榮說。

余欣榮提出以綠色標准體系引領鄉村產業綠色發展。在梳理現有標准基礎上,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制定和修訂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新業態等方面的國家和行業標准,建立統一的綠色農產品市場准入標准。

同時,《意見》在基本原則中特別強調以標准化生產推進鄉村產業綠色發展。余欣榮指出,要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標准化生產基地,建設一批綠色糧倉、綠色果(菜)園、綠色牧(漁)場,打造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最後,余欣榮表示,要強化資源保護利用促進鄉村產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節地、節能、節水等資源節約型產業。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產能、列入國家禁止類產業目錄的、污染環境的項目,不得進入鄉村,不要再撿回落後的低質低效生產。

「在現行的統計體系中,養殖業增加值占當地GDP的比重越來越小。如果把加工流通、休閑旅遊、電子商務、醫療保健等新興產業形式計算在內,這些延伸性、交叉性、綜合性產業增加值將占很大比重,研究提出了以農業推廣產業、互動產業、農業和農村功能性價值擴張產業為重點的農村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整合的指標體系和計算方法。對這些產業進行分類,確定合理的計算方法,並將其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納入評價的重要內容。

❻ 如何應對農村空心化問題

農村空心化是一個由農村人口流動引起的農村整體經濟社會功能綜合退化的過程。其表現形式首先是留守人口規模的擴大、從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人口數量和素質下降,農業粗放經營,耕地拋荒;農村宅基地空置,形成「空心村」,土地資源浪費;再次是農村社區治理水平下降,組織發展落後,農村人口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治理的水平不高。如再擴展,可以認為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公共服務水平都較城市落後,農村出現總體性衰敗的現象。

農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是復雜和多元的,主要有:

1.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

農村空心化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應當是二元城鄉結構下城市化速度滯後於工業化速度產生的。戶籍制度改革是否成功在於城市是否准備好或是否願意為大量農村外出務工人口提供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全部城市公共資源。大量的農村外出務工人口無法享受城市部門提供的穩定、充足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險等社會公共服務,他們就無法放棄基於農村戶口和土地使用權而帶來的醫療、教育等農村公共服務供給。

2.農村土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及農民鄉土情節,導致「人走地留屋留」

(1)我國農村的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在農業效益不高,土地難以產出利潤時,農村中的耕地粗放經營和撂荒,難以形成有效流轉。(2)宅基地取得的無償性、使用的無限期性以及無留置成本性,使得村民更傾向於盡可能多地佔有宅基地。(3)糧食直接補貼、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農民享有越來越多的合作醫療、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和福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農民轉換身份,徹底告別農村的阻力。(4)農民對故土家園、鄉村生活的眷戀等原因也令農民不願意放棄村中住宅和耕地。

農村空心化的對策分析

只有將農業和農村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徹底地轉移出去,然後將土地進行有效流轉,形成有效的以家庭農業為基礎、專業合作社為組織的現代農業和新農村,才能夠有效地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

望採納

❼ 農民流動造成了農村發展的「空心化」,怎麼做才能讓人才往農村迴流呢

農民流回,不太可能。現階段定居既成定局。出門的農民工,大多數在城市買有房子,她們大多數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中,才有方法購房,老一輩大多數撤出村子,追隨子女在城。俗話說得好:識時務者為俊傑,水往低處流。有誰願舍棄城市打工,返鄉種地?鄉村農民雞蛋里挑骨頭做不來錢,大耕大作要成本費,山區地帶還分歧,重重困難。政府部門有項目投資一對一幫扶,辦理手續頻多,如今做一個新農民不易。打工月月進帳,方案勤儉持家平穩。農民一年二季收獲還需要靠順順當當。再蠢的人日常生活帳依然會算的。不象一些專家鶴者爭眼撒謊非常容易。

此外,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提出了鄉村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規定。2022年全國各地將完工10億畝土地整治項目,為此保證1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生產。鄉村也需要開辦各種各樣有關產業鏈,逐步推進農、工、商一體化。很多資產、優秀人才因素將逐漸向鄉村集聚,這便會吸引住大量人力資本來鄉村,原來出門工作人員將陸續回到故鄉是必定的。農民佔中國人口大部分,六、七億農牧業人口數量城內是容下不了的,僅有鄉村這一遼闊的山河才算是農民發展趨勢與存活的最安全可靠的地區。

❽ 對現在農村出現很多的「空心村」您是怎樣的想法

農村出現的空心村就是之前有農家生活耕種過的村莊現在沒有人或者很少有人居住生活耕種的村莊。這是我國大力推進城鎮化過程中的產物。

這種政策措施有其合理合情的成份,但並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首先合村並鎮要進行搬遷,在這個搬遷過程中,仍留守的農戶家庭可以搬遷出原村莊,而更多的無人居住的農戶家庭該不該搬遷願不願搬遷,怎樣搬遷怎樣補償等等都會有問題。更重要的是空心村的耕地怎麼處置。房屋可以在空心村拆掉建到搬遷區,但空心村的農地不能搬遷。這些土地由誰來耕種還要不要耕種?這些空心村拋荒的土地雖然無人耕種,但不是無主地不是荒灘地,現在確權到戶,戶主既使拋荒不耕種,別人也不能直接耕種,要與主人家協商有協議才能耕種。

實際上若要從根本上解決空心村的問題,關鍵仍在大的體制機制的建立。處理好城鎮生活者與農村生活者之間的關系及農村土地的分配使用方式問題。使無人居住的有人居主,無人耕種的土地有人耕種。

❾ 「空心村」治理的附加值

———來自「空心村」整治第一線的報道

「過去接訪群眾,多是反映宅基地問題,相當棘手,沒想到一搞『空心村』治理,首先解決了這個問題。」河南省寧陵縣縣長李東升擺脫上訪困擾後,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早些時,我讓宅基地糾紛纏住手腳,弄得頭昏腦漲。如果說『空心村』改造的主要成果是節約集約用地和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那麼化解宅基地糾紛則是它的高附加值!」該縣陽驛鄉黨委書記潘功華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寧陵縣採取「規劃領先、由點到面、前走後跟」的方式,深入開展以「空心村」治理為抓手、以化解土地糾紛為著眼點,以節約集約用地和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為目標的土地整理活動,節省耕地3000多畝,同時化解了各種宅基地糾紛,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廣大基層幹部一致反映,「這下子算找到了解決宅基地糾紛的好辦法」。

「這塊骨頭最難啃」

大凡在農村待過的都知道,「農村工作兩台戲,計劃生育宅基地」。其實,宅基地工作的難度並不比計劃生育小。一是點多面廣,全縣14個鄉鎮、366個行政村、1052個自然村,可以說處處「冒煙」,村村都有難念的「經」,少者幾起,多則十幾起。有統計資料顯示:僅2006年,因宅基地問題引起的上訪就達500多人(次),佔全縣上訪案件總量的75%。二是案件盤根錯節,比較復雜,工作量大。有的爭老業,世代結怨;有的屬歷史遺留問題,各執一詞,爭來爭去;有的本來有宅基地,還要「戴孝帽」占宅基地;有的住宅狹窄,沒有出路,鄰居不讓通過等等,同時,買賣宅基地現象也時有發生。三是矛盾激化,影響安定團結。據信訪部門透露,全縣「老上訪」達50多戶,有的甚至越級上訪。因宅基地吵架斗毆的屢見不鮮。石橋鄉一農民因與其侄爭宅基地僵持三年,打架多次,兩根肋骨被打斷,住院治療一個多月,花錢5000餘元。「說實話,宅基地糾紛這塊骨頭最難啃!」提起這事,鄉黨委書記蔡尚斌慨嘆不已。

「『靈丹妙葯』終於有了」

「空心村」治理的首要任務是,合理利用和安排村內廢棄地和閑置宅基地。他們在堅持土地利用計劃和村鎮建設規劃的前提下,按照「尊重歷史、面對現實、平等協商、依法辦事」的工作思路,在先期治理的30個「空心村」中,認真落實「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嚴格掌握使用標准,將多餘的宅基地收歸集體,對缺少宅基地的按程序申辦,先後解決宅基地糾紛235起,對居民統籌安置後騰出耕地3000多畝。結果是政通了,人和了,村美了。柳河鎮天齊廟村呂某兩人本是堂兄弟,又挨邊為鄰,據說因老輩分家不公,哥哥住宅為四分,弟弟的住宅卻只有二分,兩家成天別扭,動不動就廝打,誰也斷不清這樁「官司」。這次通過統一調整使用,標准都一樣了,關系也和好了。目睹這種情況,該村黨支部書記李世根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我做了多少工作都不中,你看『空心村』一治理,問題迎刃而解,真是靈丹妙葯啊!」

「規范管理見長效」

多年來的宅基地糾紛調處實踐,使分管這項工作的常務副縣長逯德標深切體會到,過去宅基地糾紛之所以層出不窮,其主要原因是管理不規范。「通過這次『空心村』治理,我們一定要建立起長效的管理機制!」他態度十分堅定。

該縣根據上級政府和國土部門管理宅基地的有關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認真研究制定了《關於在「空心村」治理中規范宅基地管理的意見》。通過深入宣傳教育,使廣大農民真正分清了宅基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明白了什麼人能申請宅基地用地、什麼人不能申請宅基地用地,知道了宅基地的申請審批程序,掌握了宅基地的使用標准,提高了依法用地和節約集約用地的自覺性。在此基礎上,全縣統一要求,以鄉鎮為單位,由國土資源所具體操作,逐戶登記發證,建立地籍檔案,強化動態巡查,開啟了宅基地規范管理的新局面。

(原載2008年元月2日《河南科技報》)

❿ 中國傳統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問題上的幾點思考

1.解決古村落產權困擾,建立和完善古村建設開發的管理工作機制
產權問題是古村落保護困擾已久的難題。目前不少古村成為空心村,保護、修繕工作難以開展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古村中大部分老建築都屬於私人所有,修繕所需大量資金,村民自己沒有承擔能力,同時也缺乏對老建築進行保護和維修的動力,但如果是由政府投入進行修繕,一方面古村落中大量的老建築需要修復,政府未必能承擔大量的資金,而另一方面老建築的所有權並沒有改變,用公共資源用於私人物業的修繕存在不合理,在現實中很難開展。
為解決古村落中的產權問題,部分古鎮古村落的保護開發中都傾向於採取通過收回老建築的產權進行保護開發。
2.統籌新村和古村建設
新村、古村統籌建設應首先明確定位新村和古村的不同功能,做好相互銜接,其中一個重要思路應該是「利用古村吸引遊客,利用新村完善的設施服務遊客」,一方面要保護舊村的原生態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舊村的歷史文化價值,開發旅遊特色資源;另一方面是做好新村的規劃、整治,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並建設完善古村旅遊服務的各項設施,如餐館、旅店、商品等,這些設施應大部分建在新村,避免在古村過度的建設而破化古村的古樸氛圍。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的號角吹響了神州大地,各項政策和措施紛紛出台。我們認為農村城市化建設的精髓和關鍵在於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能片面地理解為農村的拆舊建新,絲毫不保留農村的特點。我國很多農村的城市化多為大拆大建,將原來很多富有鄉村韻味及歷史價值的元素無形中抹殺,興建了大量現代的建築,使大部分村莊千篇一律,沒有了自己的特色和歷史底蘊,這也是當今農村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的一大誤區。
完善的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農民生產生活改善,傳統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物質基礎。現階段我國大部分村鎮(鄉村)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是城鄉環境反差較大的一個重要表現,同時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長期以來,由於一方面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一抓到底,很多村鎮(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處於管理真空狀態;另一方面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不足,以各種臨時性的補助居多,而沒有一個穩定、持久的財政投入機制,致使我國村鎮(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較城市滯後,歷史欠賬較多,不能滿足現代人日常生活的需要。要縮小城鄉差別,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首要就是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道路、下水道、飲水工程、電網改造、網路通信等方面。
對古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應該以保護古村的整體風貌為前提,改善居住環境。古村內的麻石巷道、紅粉石巷道是古村建築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進行保護,切不可全部鋪上水泥或大理石,對部分破爛,凹凸不平的古巷道可進行平整,固定石塊,清理雜草碎石,完善路燈等照明設施;對排水系統的整治應維持原狀,不進行上蓋密封,以清理淤泥雜物、疏通渠道為主,以保留巷道特色;對供電線、網路線、電視信號線等應盡量埋底鋪設,避免亂拉亂扯。
新村的基礎設施應按較高的標准進行建設,以滿足村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及未來一段時間的需求。
4.維持古村的整體風貌,對老建築進行適當修繕,採取措施活化
結合股份合作式模式,對所有的古建築進行詳細的摸底調查,登記造冊,詳細了解古村內每棟老建築的現狀如權屬、破損程度、市場價值、需修繕的工作量、資金投入量等,在進行全面普查的基礎上聯合有關文化部門,聘請專業的設計單位,制訂老建築的詳細修繕方案,一是在保留原有建築風貌前提下,採取原來的特色建築材料和傳統的建築工藝,對老建築進行適當修葺和改裝,維持老建築原來的古樸外觀和建築裝飾;二是可根據老建築的用途,在盡量保留原有建築結構和風格的前提下,大力改善內部的生活設施,如廁所、水電、網路、照明等,滿足現代日常生活、辦公的需要。
古村內的老建築長期空置,將不利於古村的保護和文化的傳承,因此除了對老建築進行修繕外,還需結合古村的發展方向,在完善老建築內部現代設施的基礎上,採取各種手段合理活化古村內的老建築。
在古跡、古建築活化方面,北京、香港都有許多值得借鑒的例子。如北京皇家糧倉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色建築,始建於明永樂七年(1409年),是目前全國僅有、規模最大、現狀保護最完好的皇家倉廒。歷經600年滄桑,如今的「皇家糧倉」成為一座展示文化與時尚的會所,承辦新聞發布、慶典、論壇、年會、首映、演出、酒會等商務活動。北京三里屯1949會所原是1949年北京機電研究院在這里開設了一家紅磚廠房的工廠,在荒棄多年後,經過改造,成了中西合璧的酒吧及餐廳綜合建築,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鬧中取靜的休閑去處。皇家糧倉、1949會所的做法對南社古村古建築的活化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5.結合傳統的風俗習慣,加強古村的文化建設
文化保護和建設是古村保護開發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原居民逐漸遷出古村,古村的生活氣息、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逐漸流失,最終使古村變成一個只有歷史建築物,而沒有軟文化的空殼。在馬丘比丘憲章中關於文物和歷史遺產的保存和保護部分中提出「城市的個性和特性取決於城市的體型結構和社會特徵。因此不僅要保存和維護好城市的歷史遺址和古跡,而且還要繼承一般的文化傳統。一切有價值的說明社會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須保護起來。保護、恢復和重新使用現有歷史遺址和古建築必須同城市建設過程結合起來,以保證這些文物具有經濟意義並繼續具有生命力。」
加強古村的文化建設一個重要的措施是要給傳統文化注入活水的源泉。為傳統文化注入活水的源泉就是為了保留並延續原生態的生活氣息、風土人情、傳統習俗,使其與現代文明適應,在村鎮(鄉村)的不斷建設、發展中傳承下去,並散發出新的活力,而不僅僅是保護和修繕其物質載體——原來的古村落、老建築,否則將會陷落「有文物沒文化」的尷尬。
6.加強對古村周邊自然環境資源的整治利用,營造與自然和諧融合的氛圍
古村落的自然地理環境反映了祖先在建村立圍時的智慧。因此古村落自然地理環境的保護和整治也是古村落的保護開發一個重要方面。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營造親近自然的氛圍,開辟生態旅遊對於古村落的開發也極具意義。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將中國空心村再利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