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是怎樣接入國際互聯網的呢
1、1994年4月20日,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開天闢地」的大日子。
在這一天,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Internet),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中的第77個成員。
2、互聯網的骨幹網路在美國,各國需要從美國聯接才能使用。
(1)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了大學之間互聯的骨幹網路NSFnet,這是互聯網歷史上重要的一步。
(2)在1994年,NSFNET轉為商業運營。1995年隨著網路開放予商業.互聯網中成功接入的比較重要的其他網路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種商用X.25網路。
(3)1990年代,整個網路向公眾開放。1991年8月,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在瑞士創立HTML、HTTP、和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最初幾個網頁之後兩年,他開始宣揚其萬維網(World Wide Web)項目。
(4)在1993年,Mosaic網頁瀏覽器版本1.0被放出了,在1994年晚期,公共利益在前學術和技術的互聯網上穩步增長。
(5)1996年,「Internet」(互聯網)一詞被廣泛的流傳,不過是指幾乎整個的萬維網。
3、國內是怎樣接入互聯網的:
(1)1994年4月20日,NCFC通過美國Sprint公司的64K專線,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
(2)至1994年底,NCFC共連接中科院、中關村地區30個研究所和北大、清華兩校的各類工作站、及大中型計算機500台,PC機及終端2000台。網上每天國際傳輸數據量,達到300兆位元組,相當於1.5億漢字。
(1)互聯網如何融入中國擴展閱讀:
1994年的中國互聯網,出現了一系列的新變化:
(1)如5月15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國內第一個WEB伺服器,推出中國第一套網頁,內容除介紹中國高科技發展外,還有一個欄目叫"Tour in China",開始提供包括新聞、經濟、文化、商貿等圖文並茂的信息。
(2)再如5月21日,在錢天白教授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協助下,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伺服器的設置,改變了中國的CN頂級域名伺服器一直放在國外的歷史。
(3)又如5月,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開通曙光BBS站,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基於互聯網的BBS站。
(4)年內,中國互聯網的基礎建設開始進入快車道。最重要的一項是「三金工程」(即金橋、金關、金卡工程)建設開始啟動。6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向各部委、各省市發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三金工程」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明電<1994>18號)》。
② 簡述互聯網技術從哪些方面推動中國的發展
1.使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而消費者是最先被互聯網帶動起來的。巨大的用戶需求使得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和繁榮,以企業為中心的產消格局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新格局的觀念已經在市場上得以驗證。在「逆向」互聯網化的每一個環節中,企業從研究消費者的消費動機開始,從營銷、零售到批發和分銷,再到生產製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產裝備,消費者主導權在不斷增強。「互聯網+」讓企業真正開始關注消費者體驗質量,從而實現消費推動經濟的有利格局。
2.助力新型產業形成: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已是有目共睹。將互聯網技術和工業4.0相結合,提升了傳統金融體系效率,改善了金融生態,使得金融能夠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從而將整個過程簡化而不是雜化。而「互聯網+」的過程也恰恰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將科工網的想法投入到產品、服務、營銷和運營的每一個過程中,使創意變得民主化,這是「萬眾創新」的必經之路。
3.實現產業深度融合:「互聯網+」的前提是互聯網作為一種基礎設施的廣泛建設。科工網是移動化、智能化、社交化、雲計算、數據化等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從新興產業興起、新基礎設施廣泛安裝到各行各業應用蓬勃發展和收獲的歷程。
4.生產模式全面改制:在「互聯網+」推動下,科工網為大數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平台,通過雲計算的普及,大數據的成本大大降低,使得中小企業也可以採用這種模式。雲計算通過大數據的業務需求為自身落地找到了千千萬萬個實際的應用價值;大數據利用雲計算的強大計算力,可以更加迅速處理自身的豐富信息,更方便提供服務。
5.帶動區域產業發展:區域產業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非常突出。這與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足有直接關系,目前大部分信息化系統僅僅對組織業務流程起到了網路化工作流的作用,而沒有達到信息輔助決策的高度。一體化的智能管理和區域產業聯合發展還未形成。隨著業務與信息化平台結合越來越緊密,互聯網與行業融合應用潛力很大,各個環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以及區域經濟之間會有更多的應用結合。科工網有助於實現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區域產業帶的出現和互動,與區域經濟體結合不僅促進了就業發展,也促進了傳統產業帶的升級和轉型。
6.培養全面復合人才:提高中國製造融合人才的全面能力,需要從建立跨界知識學習環境、全面加強職業再教育深度和廣度、重構融合管理團隊等三方面去調整和規劃。而「互聯網+」為我們提供的一個重磅經濟驅動力就是復合人才的培養和形成。科工網在不斷打破知識領域邊界、實現創新的同時,傳統產業管理人才與互聯網信息人才如何搭起創新班子,核心在於管理團隊的創新與融合。
③ 互聯網是如何進入中國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9
④ 互聯網是如何進入中國的
20年前的今天,1994年的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這成為了中國互聯網時代的起始點,中國互聯網時代從此開啟。
1997年:中國互聯網元年
雖然1994年中國就開通了互聯網,但互聯網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並開始飛躍式的發展,是在1997年,那一年,稱得上是中國互聯網元年。
1997年中國電信面向國內推出了價格較為低廉的163網和169網,讓普通用戶就可以從電信局申請到上網帳號,163網的開戶費只有100多元,而169網不用申請,直接撥通某個電話號碼就能上網,非常方便。
⑤ 如何把我國從網路大國轉化為網路強國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國正處在這個大潮之中,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深。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路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路大國。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在自主創新方面還相對落後,區域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特別是人均帶寬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國內互聯網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
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要認清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好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並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路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
網路信息是跨國界流動的,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程度決定著信息化發展水平,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採集、處理、傳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
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建設網路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路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要有高素質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建設網路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路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路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
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研究發展戰略,下大氣力解決科研成果轉化問題。要出台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讓他們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成為信息產業發展主體。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路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建設網路強國,要把人才資源匯聚起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強大隊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培養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路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
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要發揮集中統一領導作用,統籌協調各個領域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制定實施國家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不斷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⑥ 互聯網+對中國的意義
1、大家普遍相信,中國新一代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創新的局面即將掀開新的篇章。工業是我國經濟的立足之本,「工業 4.0」是這場創新大潮當中的亮點。中國是數據礦藏量巨大的國家,有超過6億的互聯網人口,繁榮的互聯網經濟,方興未艾的政府和企業IT系統,有望迎來爆發增長的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如何用好中國的大數據資源,對中國的「互聯網+」,以及工業 4.0 的發展意義重大。
2、「互聯網+」是信息時代里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它既是一種發展和實踐的成果,又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方法。而「+」後面的內容,就是所有的傳統行業。比如,社交、購物、飲食、金融……當然也應該包括最為傳統的行業——製造業。在信息社會、知識社會里,可能有些行業可以擺脫互聯網而生存發展,但相信所有的行業如果積極主動地與互聯網相融合,或是主動去「+互聯網」,必將會促進傳統行業實現更好更健康的發展。
⑦ 互聯網對中國的影響,
互聯網加速了中國的科技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快捷
⑧ 從網路安全形度出發,談談如何建設好中國網路空間
為了國家的網路安全,必須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互聯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網路空間是億萬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必須履行好加強網上輿論工作的責任,把加強網路內容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推動優秀精神文化產品上網,讓主流思想文化的陽光灑滿網路。
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善於通過網路了解民情民意,主動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凝聚共識,更好地構築網上網下同心圓。要運用網路傳播規律,創新改進網上宣傳方式,讓網民聽得懂、聽得進。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
堅持依法依規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加強對各種有害信息和網路謠言的管控,推進網路依法有序規范運行,用法治的力量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具體如下:
核心觀點是我們需要探索建立一個使網路信息的片面、不健康、違法因素被網路環境隨時隨地、自動給予篩選和甄別的機制,才能使網路信息更好地服務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網路空間的清朗才能長治久安。
1、還網路一個清朗空間
互聯網在中國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網民人數進一步增加,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新業態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互聯網以更加迅猛的勢頭融入到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互聯網在信息獲取、文化生活、電子商務、交流溝通等方面的應用穩步增長,新產品加快普及的同時。
互聯網的媒體屬性也越來越強。網路傳遞信息具有即時性、個性化、互動化的優點,但是也有碎片化、自我強化、劇場效應等特徵。如何發揮網路傳播信息的優點,避免網路成為片面信息的放大器、社會戾氣的集散地、違法信息的藏身地。
還網路一個清朗空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簡單地看,網路信息分為正面的信息、正能量的信息、陽光的信息和負面的信息、負能量的信息、陰暗的信息。對網路信息的社會影響作出正與負的區分,是必要的。因為,正向的信息令人振作、有信心。
負向的信息使人沮喪、打擊信心。中國社會處於轉型期,更需要全體中國人民撥開社會發展的迷霧,聚合正能量,凝聚起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可是面對自媒體時代的海量信息,什麼機制能夠依照簡便易行的標准,獨立作出正向與負向的標簽管理呢。
網路信息的生產是即時的、海量的,網路信息的標簽管理也必須是即時的、海量的,否則網路信息的篩選、甄別、監管就會具有遲滯性,網路空間總會積存一些標簽管理的「漏網之魚」,翻出片面、虛假、違法的「負面信息之浪」。
我們需要探索建立一個使網路信息的片面、不健康、違法因素被網路環境隨時隨地、自動給予篩選和甄別的機制,才能使網路信息更好地服務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網路空間的清朗才能長治久安。
2、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
探索這種讓網路空間清朗起來的機制,需要從三個層面同時著手。
一是建設好政府管理的基本面。網路信息是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再加工、再反映。近十年來網路信息在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增強政府管理的透明性、回應性方面已經有很大進展。目前中國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門、100%的省級政府和98%以上的地市級政府部門開通了政府門戶網站。
政務微博賬號數量超過17萬個。政府通過網路載體,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社會監督,征詢網民對重大政策措施的意見,進而改進工作。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路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
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只要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方面。
既有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的高層推動又有時不我待、鍥而不舍的基層行動,圍繞著公權力的行使的社會生態就會得到純潔和凈化來源於公權力的負面消息就會減少,網路空間放大這類信息的基礎就會被消解。
二是建設好網路空間法律環境的基礎面。法治是網路媒體管理的基本原則。通過法治的方式,保障人民群眾通過網路媒體的方式,實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網路信息管理的基礎工程。特別是要根據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和需求,探索建立以法治為基礎的新媒體管理模式。
新媒體是區別於傳統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的新興數字化媒體。它以社交媒體如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為代表。這類即時通訊工具的大量使用,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方式,使網路成為兼具信息發布功能輿論傳播功能、社會動員功能的聚合器。
隨著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的快速發展,更多的網民參與網上內容創造。據對中國最有影響的10家網站統計,網民每天發表的論壇帖文和新聞評論達300多萬條,每天發布和轉發的微博客信息超過2億條。互聯網為人們傳遞和獲取信息、增進彼此交流、表達意見建議搭建了新的更大平台。
但是也放大了網路的媒體屬性,產生出遊離於事實真相與法律責任之外的眾多「原創信息」與「轉發評論」。這類社交媒體信息具有信息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傳播者合一的特點,卻不具有報刊、電台、電視台等傳統媒體的專業性品質和公信力約束,容易讓虛假信息、違法信息藏身其中。
因此,加快完善網路法律法規,形成對自媒體環境中網路信息生產的法律責任約束,加強網站自律和網民自律,堅決打擊網路犯罪,讓網路管理、網路運用、網路服務始終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我們才能為新媒體網路信息生產與傳播的健康有序,提供堅實的法治基礎。
三是建設好網路輿論環境的引導面。網上輿論引導工作是我們黨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網上輿論工作的核心目標,是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牢牢把握我們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在政府管理的基本面、網路空間法律環境基礎面的建設效率都大大提升之後,網路輿論生態已然大大優化。做好網上輿論引導工作的目標更加單一確定,難度系數大大降低,輿論引導的資源也能得以有效整合,輿論引導的效率必將大大提高。
我們可以更有針對性、更有說服力地進行社會轉型期的思想討論,更有針對性、更理直氣壯地防止西方社會思潮在思想領域的演化和侵蝕,更有針對性、更大張旗鼓地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不斷放大網上正面宣傳的社會影響力。
⑨ 「互聯網+」激活中國經濟 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已啟動
【導讀】「十三五」以來,我國互聯網蓬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速與各行各業融合發展,「互聯網+」催生出一個個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激活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這兩天,浙江桐鄉的這家紡絲車間里來了一位新成員,就是這個5G質檢機器人。利用5G高速率低延時的傳輸,它可以通過頭頂的8K高清攝像頭,能在0.2秒之內識別出生產線是否存在飄絲、漂雜等問題。
「十三五」期間,「互聯網+」行動計劃被確立為國家戰略。這5年,我國網路覆蓋規模持續擴大,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深入推進,全國行政村通光纖比例和4G比例均超98%,農村城市基本實現「同網同速」。五年來,我國5G通信從無到有,基站建設已超過60萬個、5G國際標准必要專利佔比全球領先、5G商用正式啟動、5G用戶數全球首位。
這5年,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在提速,互聯網紅利釋放也在加速,從衣食住行智能化到遠程教育、互聯網診療、在線辦公...曾經遙不可及的生活方式如今近在眼前。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5年增長2.5億。龐大的網民構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消費市場。「十三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業務發展引領全球,2019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達10.6萬億元,是2015年的近3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347萬億元,是2015年的15倍。
在貴州正安縣的這家吉他廠,應接不暇的訂單讓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到目前為止,正安縣的18家吉他企業通過電商平台已經賣出了600多萬把吉他。
數字浪潮下,自主就業、靈活用工等生機勃發。在城市,網約車、跑腿員、快遞小哥奔波在大街小巷;在農村,一部手機、一根自拍桿,幫助越來越多的鄉親們脫貧致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挑戰,網路購物充分發揮促消費、助轉型、保市場作用,為打通國內經濟內循環提供了有力支撐。「十三五」以來,我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從2015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佔GDP比重36.2%。
工業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形成了新動能、新增長點。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工業互聯網公共平台已超70家,服務工業企業達40多萬家,預計今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