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面對的五次核危機都是什麼
1、抗美援朝核危機
面對中國人民志願軍,再無法取得戰場優勢的情況下,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曾多次揚言要對中國核打擊,直到他們下台也未敢這么做。
2、金門馬祖核危機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一江山島,艾森豪威爾總統和杜勒斯先後發出了核威脅,說如果台灣海峽發生戰爭,美國准備使用戰術核武器。
3、炮擊金門核危機
為了聲援中東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毛澤東下令炮擊金門,在1958年台海危機一觸即發時,美參聯會曾計劃對中國實施有限的核打擊。
4、1963年欲對中國核設施的「絕育手術」
針對中國研製核武器的機密計劃,美國一直密切關注,在1963年美方覺得中國快要研製成功核武器時,提出要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5、中蘇珍寶島沖突核危機
中蘇在珍寶島發生嚴重沖突,蘇聯在邊界失利的情況下,提出和美國一起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美國斷然拒絕,蘇聯考慮到國際國內影響放棄核打擊計劃。
(1)外科手術式打擊在中國叫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上惟一作出並恪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然而,世界上其他有核國家,都未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
相反,在情況危急時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越來越受到一些國家的推崇。後發制人的中國會面臨新的核訛詐。
盡管常規戰爭仍是常態,但局部核戰爭已是不可忽視的現實威脅。核武器已經微型化和可控化,只對戰場目標產生毀傷而不會波及戰場以外居民,這使得使用核武器就可以被接受。
大國核政策的改變、核擴散也增加了核武器在局部戰爭中的使用概率。
❷ 什麼是外科手術刀打擊
外科手術式打擊是美軍發明的一種戰術打擊,但這種戰術運用到某種方面將會起到戰略作用!
外科手術式打擊主要指美軍運用戰斗機、巡航導彈、無人機、導彈等一切非接觸性武器對敵人某處實施攻擊,其打擊很非常精確!攻擊目標很准!現在美國空軍在執行空襲任務的時候,對那些對飛機有威脅或者具有戰略價值的目標的地面武器或者人員進行定點清除的打擊方式稱為「外科手術式打擊」, 這一般都是使用空襲的方式實施攻擊的!
❸ 外科手術時的打擊是指進行核攻擊嗎
外科手術式打擊是指精確打擊,不是指核攻擊。
以下來自網路:
外科手術式打擊(英語:Surgical strike)是指以精確火力或特種作戰力量,對某一個特定的要害目標,從遠距離上實施的迅速、突然閃擊作戰行動,通過對目標的徹底摧毀或消滅,以達到特殊的政治、經濟、軍事目的。
外科手術式打擊以上世紀初義大利軍事理論家朱里奧·杜黑的《空權論》為基礎,即以「絕對的空中武力投送對敵方發動閃擊戰」;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遠程精確打擊火力發展逐漸成熟後,率先由以色列在1981年6月7日巴比倫行動中得到完整體現;1986年美國對利比亞發動黃金峽谷行動,也是以外科手術式打擊的方式進行,因為這種打擊方式摧毀目標的效果可以達到如同外科手術切除的那樣精確干凈而被美軍稱為「外科手術式打擊(Surgical strike)」。
現代外科手術式打擊攻擊手段多樣,並不單單由空軍完成,可以交由航空兵戰略戰術轟炸機、海軍打擊機、長程精確導彈、特種部隊突襲等,與外科手術式打擊相對的是地毯式轟炸,外科手術式打擊可以避免大規模的地毯式轟炸所造成的大量無辜傷亡及不必要的建物損毀。
❹ 軍事里的外科手術式攻擊是什麼意思
「外科手術式打擊」,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空軍創造的,美國空軍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對那些只對飛機有威脅的地面武器進行定點清除的打擊方式稱為「外科手術式打擊」,也說明這種攻擊很精細,很細分。就像市場細分,要攻擊的敵人是一個武器系統,包括坦克飛機,步兵大炮,導彈陣地等等,對於要執行攻擊任務的飛機簡單分為對飛機有威脅的武器,對飛機執行任務有阻礙的武器,和對飛機執行任務無威脅的武器。當執行任務的機群飛臨目標上空進行打擊時,會有一些地面防空武器進行反抗並試圖將入侵敵機擊落,有防空導彈陣地,高射炮高射機槍陣地,履帶式或輪式地面機動防空武器和人員肩扛防空武器等等,要順利的執行打擊地面重要目標的任務,就要在執行任務之前將這些地面阻撓火力消滅以保證空襲任務的順利完成,這就要把地面上這些紛繁復雜的目標中挑出那些只對飛機有威脅的單位進行摧毀,就像一個挑食的孩子用筷子把一盤宮爆雞丁里的肉丁都挑出來吃了一樣。 攻擊任務通常是癱瘓敵人武器系統,使敵軍最快喪失戰鬥力,所以空軍的攻擊順序通常是:第一波打擊敵方重要防空導彈陣地,地面機動防空火力單位,機場跑道,機場指揮中心,航母,封閉敵方飛機洞庫,徹底消除對飛機的威脅。第二波打擊敵方指揮通信系統,指揮中心,重要數據傳輸電纜光纜線路和樞紐,發電站,能源補給站,建設單位,重要鐵路公路干線,軍用火車站汽車站,軍事基地,武器隱藏洞庫。通常這兩波打擊奏效之後,不用出動地面部隊,敵人就徹底喪失反抗能力了,戰爭意志也隨之瓦解了。例如北約轟炸南聯盟和伊拉克戰爭。 這種空軍戰術推廣到地面部隊也可以使用,比如狙擊戰術,狙擊手選取目標通常是對戰爭結果能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目標,而不是不分大小的把敵軍士兵一一射殺。
❺ 請問,「外科手術式打擊」是怎麼一回事
外科手術式打擊(Surgical strike)
Surgical strike 譯成外科手術式打擊,指精確而迅速的襲擊,一般為空襲。
例如:U.S. forces launched a surgical military strike against a target near Baghdad Wednesday night.
❻ 「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是什麼意思
外科手術,精準切割,縫合。外科手術式核打擊,就是精準投放核武器,達到消滅敵人中樞指揮,大面積消滅敵方戰斗部的目的。
❼ 被稱為「外科手術」的軍事行動是什麼
80年代,戰爭領域中出現一種新的作戰樣式,其行動速度之快,達成目的之迅速,如同給病人動手術,因此,人們稱這種軍事行動為「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目的性很強,軍事行動的政治色彩很濃,選擇敏感的目標,作為「手術」部位,利用高技術兵器,使用少而精的兵力作為「手術刀」,以遠程奔襲的方式,打了就跑,整個戰斗持續時間不過幾分鍾至幾十分鍾,對方還未來得及反應,戰斗已經結束,從而以較小的代價和風險,取得影響較大的效果。這種作戰方式事先一般沒有明顯的作戰徵候,軍事准備的隱蔽性很強,行動起來極其突然,對方難以覺察和防範。80年代初期,以色列數架F-15、F-16型戰斗機秘密出動,突然出現在伊拉克上空,僅2分鍾就摧毀了伊拉克核反應堆。爾後,以色列再次出動了F-15、F-16型飛機,飛越了2個國家,偷襲了設在突尼西亞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總部。該組織領導人險些遇難。80年代中期,美國從英國拉肯希斯機場起飛了20多架FB-111型戰斗轟炸機,往返飛行1萬多千米,在15分鍾內突擊了利比亞的5個要害目標,利比亞領導人也險些死於非命。
這種「外科手術」式的作戰方式,正在地區軍事沖突中廣泛出現。
❽ 外科手術式打擊的介紹
外科手術式打擊(英語:Surgical strike)是指以精確火力或特種作戰力量,對某一個特定的要害目標,從遠距離上實施的迅速、突然閃擊作戰行動,通過對目標的徹底摧毀或消滅,以達到特殊的政治、經濟、軍事目的。外科手術式打擊以上世紀初義大利軍事理論家朱里奧·杜黑的《空權論》為基礎,即以「絕對的空中武力投送對敵方發動閃擊戰」;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遠程精確打擊火力發展逐漸成熟後,率先由以色列在1981年6月7日巴比倫行動中得到完整體現;1986年美國對利比亞發動黃金峽谷行動,也是以外科手術式打擊的方式進行,因為這種打擊方式摧毀目標的效果可以達到如同外科手術切除的那樣精確干凈而被美軍稱為「外科手術式打擊(Surgical strike)」。現代外科手術式打擊攻擊手段多樣,並不單單由空軍完成,可以交由航空兵戰略戰術轟炸機、海軍打擊機、長程精確導彈、特種部隊突襲等,與外科手術式打擊相對的是地毯式轟炸,外科手術式打擊可以避免大規模的地毯式轟炸所造成的大量無辜傷亡及不必要的建物損毀。
❾ 外科手術在軍事上是指要對我國進行和打擊
是的,69年中蘇珍寶島戰役升級為核危機,前蘇聯要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❿ 什麼是外科手術式打擊
外科手術式打擊就是指打擊很精確!攻擊目標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