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這些節日有何特色
一,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
二,節日特色:
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原因:紀念屈原。傳統的端午節,也不只是現在我們看到吃粽子和龍舟競渡,它的主要內容一直是「辟邪」,這在科學層面就是防病治病。採集百葯,懸掛艾草、菖蒲,用艾草水沐浴,身上掛香囊,額頭用雄黃酒寫「王」字,這些過去在農村很常見的所謂「辟邪」習俗,都跟衛生有關。
中秋節:吃月餅,賞月,燃燈,觀潮,賞桂花、飲桂花酒,代表團圓。原因: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處於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春節:熬年守歲,貼春聯和門神,拜年,開門炮仗,占歲,貼畫雞,聚財。
原因: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元宵節: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湯圓。原因:湯圓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圓圓滿滿,正月十五吃湯圓是重要的傳統開運習俗。觀賞燈月之際,亦可進行一項老少皆宜的傳統活動——猜燈謎,以開運祈福:將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趣猜。此活動既能烘托節日氛圍,又啟迪了智慧,能夠有效提升學業運,促旺文曲才思。
清明節:掃墓,踏青,插柳,放風箏,放風箏。原因: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干枝枯葉,保留可借鑒的新芽,弘揚正能量。
『貳』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特色
團聚、喜樂、吃喝、都有傳說來歷等
我國傳統節日有五大特點:
內容豐富多彩。我國的傳統節日大多出自農耕文化傳統,一年四季主要是以農事、農時和農耕生活為本的節日民俗。比如清明踏青、祭祖,端午臨水、包粽子,重陽登高等,國人在親近自然、感受自然中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是節日的主體。我國的傳統節日內容多是以人際關系、人際交往為主。或合家團圓,或歸寧省親,或一聲恭喜,或除夕守歲,皆是如此。
每個傳統節日幾乎都是對生命的頌歌。如春節給孩子壓歲錢,清明祭祀故人,無不寄予著對生命的祝福。
節日的祝願包含著對美好的期望。春節合家團聚、國泰民安,七夕節祈願美好的愛情和友情,中秋節象徵花好月圓、生活美滿等。
傳統節日是國人展示智慧和才藝的最佳時機。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令每一個中國人情牽夢繞。燈籠、剪紙以及各式各色的節日美食,不一而足。
『叄』 中國每個傳統節日的習俗和特點。
1、燈會:燈會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節前後至元宵節時,由官方舉辦的大型的燈飾展覽活動,並常常附帶有一些民俗活動,極具傳統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觀賞花燈的習俗。
『肆』 中華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什麼特色
中華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1、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2、元宵節,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
3、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4、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人們為了不使魚蝦吃掉其屍體,紛紛用糯米和麵粉捏成各種形狀的餅子投入江心,這便成為後來端午節吃粽子、炸糕的來源。
5、中秋節,這一天正當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到了晚上,月圓桂香,舊俗人們把它看作大團圓的象徵,要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是賞月的佳節,中秋節還要吃月餅。
『伍』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什麼風俗
中國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上巳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七月半、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除夕等,有吃餃子、祭祀、吃月餅等習俗。
『陸』 中國的傳統節日,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回答越簡單越好
中國的傳統節日,最突出的特點是:
是歷史、文化,是親情、團圓!
是傳承、發揚,是銘懷、紀念!
總而言之,中國節日表面是形形色色,各具特色,,從淺層分析也會得出各種各樣的結論,但往深層分析,發現到人的潛意識層面,其實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釋放情緒。
『柒』 中國傳統節日有什麼主要特點
中國傳統節日主要特點有:
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2、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3、重倫理觀念禮節儀式;
4、尚鬼神迷信;
5、講究節日飲食;
6、傳承性;
7、變異性。
『捌』 中國傳統節日有什麼主要特點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如下:
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我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古老,節日的日期一旦固定下來,千古不變,盡管伴隨著王朝的更迭、時代的轉換,但是節日的時間始終不變。由於起源久遠,很多節日起源的具體時間和原因都很難說清楚,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大特點。
2、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傳統歲時節日在民眾的時間分類中,被區分為人、鬼、神三類。人節有春節、端午、中秋,重在人倫活動。鬼節有清明節、中元節、十月一,為追懷亡靈。神節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重在祭祀天神。我國的傳統節日根據節日的類型又可分為農事節日、祭祀節日、慶賀節日、娛樂節日等。
我國傳統節日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還體現在節日的時間上,每月的朔望日多為節日,像正月初一為春節,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十月十五日下元節等。月日數字重復的日子常被確定為節日,如正月初一的春節,二月二的春龍節,三月三的上巳節,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六月六的姑姑節,七月七日的七夕,九月九日的重陽節等。
傳統節日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體體現在:清明節是中國人掃墓祭祖的日子;端午節源於屈原投江的傳說,有濃重的愛國主義色彩;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以賞月吃月餅的形式,把中華傳統民族的真善美發揮到了極致;元宵節和重陽節則充分體現了保持家庭和睦、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3、重倫理觀念禮節儀式
我國是一個重人倫、貴親情的國度。祭祖是春節習俗中最古老的內容之一。春節祭祖是一年裡規模最大的祭祖活動。節前要把宗祠里全部祖先畫像或牌位整理好。春節前或初一,擺上祭品集體祭祀全體祖先。春節各種民俗儀式中經常看到祭神的內容。臘日祭祀百神,二十四祭祀灶神。新年燃放爆竹,民間解釋為迎接灶神、財神等等。
4、講究節日飲食
春節吃年糕餃子。年糕,又名粘粘糕,諧音「年年高」,包含著人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希望。在南方比較興盛。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餃子,又名水餃、角子、扁食。中秋節令食品是月餅,月餅在民間稱為「團圓餅」,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其他的節令食品如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冬至的餃子,臘八的粥,元宵節的元宵,都是與我國的傳統節日相互依存的。節日飲食是節日文化的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特點。
5、傳承性
民俗的傳承性是指民俗文化現象在空間上的傳播和時間上的傳承。任何一項民俗活動一經產生,必然要在一定范圍的群體中擴散,並在一定的時間階段中反復再現,不斷復制,經過世世代代的流傳,變成了一種固定的形式,制約著一個地區或民族的人們,使他們共同遵守而不可逾越,由此形成了節日的傳承性。內容和形式上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是民俗傳承性的主要表現。
(8)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有啥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玖』 中國傳統節日有什麼主要特點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如下:
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我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古老,節日的日期一旦固定下來,千古不變,盡管伴隨著王朝的更迭、時代的轉換,但是節日的時間始終不變。由於起源久遠,很多節日起源的具體時間和原因都很難說清楚,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大特點。
2、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傳統歲時節日在民眾的時間分類中,被區分為人、鬼、神三類。人節有春節、端午、中秋,重在人倫活動。鬼節有清明節、中元節、十月一,為追懷亡靈。神節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重在祭祀天神。我國的傳統節日根據節日的類型又可分為農事節日、祭祀節日、慶賀節日、娛樂節日等。
我國傳統節日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還體現在節日的時間上,每月的朔望日多為節日,像正月初一為春節,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十月十五日下元節等。月日數字重復的日子常被確定為節日,如正月初一的春節,二月二的春龍節,三月三的上巳節,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六月六的姑姑節,七月七日的七夕,九月九日的重陽節等。
傳統節日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體體現在:清明節是中國人掃墓祭祖的日子;端午節源於屈原投江的傳說,有濃重的愛國主義色彩;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以賞月吃月餅的形式,把中華傳統民族的真善美發揮到了極致;元宵節和重陽節則充分體現了保持家庭和睦、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3、重倫理觀念禮節儀式
我國是一個重人倫、貴親情的國度。祭祖是春節習俗中最古老的內容之一。春節祭祖是一年裡規模最大的祭祖活動。節前要把宗祠里全部祖先畫像或牌位整理好。春節前或初一,擺上祭品集體祭祀全體祖先。春節各種民俗儀式中經常看到祭神的內容。臘日祭祀百神,二十四祭祀灶神。新年燃放爆竹,民間解釋為迎接灶神、財神等等。
4、講究節日飲食
春節吃年糕餃子。年糕,又名粘粘糕,諧音「年年高」,包含著人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希望。在南方比較興盛。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餃子,又名水餃、角子、扁食。中秋節令食品是月餅,月餅在民間稱為「團圓餅」,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其他的節令食品如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冬至的餃子,臘八的粥,元宵節的元宵,都是與我國的傳統節日相互依存的。節日飲食是節日文化的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特點。
5、傳承性
民俗的傳承性是指民俗文化現象在空間上的傳播和時間上的傳承。任何一項民俗活動一經產生,必然要在一定范圍的群體中擴散,並在一定的時間階段中反復再現,不斷復制,經過世世代代的流傳,變成了一種固定的形式,制約著一個地區或民族的人們,使他們共同遵守而不可逾越,由此形成了節日的傳承性。內容和形式上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是民俗傳承性的主要表現。
(9)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有啥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