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帝國主義什麼時候用毒品打開中國大門

帝國主義什麼時候用毒品打開中國大門

發布時間:2022-10-19 14:53:25

㈠ 什麼時候帝國主義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清朝末年,1840年發生第一次鴉片戰爭。

㈡ 從()年開始,英、()等帝國主義用()和( )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逐漸淪落為( )社會。()年,英、法帝

從(1840)年開始,英、(法)等帝國主義用(大炮)和(軍艦 )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逐漸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會。(1856)年,英、法帝國主義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1860年,傾入北京,佔領(廣州)。

19世紀前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為擴大海外殖民地,以強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等迫切要求中國的市場開放,用戰爭暴力作為達到它們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此時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到了衰落期。

到鴉片戰爭前,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清政府統治腐敗、經濟落後、對內極力壓制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扼殺新思想、新技術的發展,殘酷地剝削人民,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尖銳,對外堅持天朝尊嚴和閉關政策,最終導致中華民族災難的到來。

雖說在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是民族戰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軍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於清王朝的腐敗、落後及戰爭中的妥協投降政策,戰爭的結局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外來侵略者通過不平等條約,從中國取得了大量的主權,中國的門戶被列強用炮艦打開,中國開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而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列強對既取得的侵華權益不能滿足,力圖全面擴大侵華,並趁清政府處於內戰的窘境,以「修約」不成製造借口而發動,英法是主凶,美國是幫凶,俄是既追隨英法又單獨作案的兇犯。中國又喪失了許多主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進一步加深。

(2)帝國主義什麼時候用毒品打開中國大門擴展閱讀:

近代侵略帶給後人的啟示:

從幼時啟蒙那天起,重復在我們耳畔的,便是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道德邏輯,而正視如釘在板上的歷史,更多的卻是與長年所習教義不甚一致的悲劇。為了到哪都說不清白的毒品走私,竟明火執仗地打傷人家,天下邪惡之最,可居第一;把圖財害命的強盜拒之國門之外,應是最天經地義的正當之舉,可結果總是邪惡者揣著佔地索款的條約凱旋,正義者屈辱地舔憮著流血的創傷。

廣大農民為獲得生存的空間,衣食的飽暖,揭櫫天下第一家,共享太平的義旗,也是順呼天而應呼人之事;而為了少數人的驕奢淫逸,把萬千生靈殘殺在血泊之中,這與正義何其相悖,可是道德邏輯依舊沒有顯示靈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當歷史把無情的事實揭示給我們時,也把答案藏在了其中。

倘若,我們了解到在中英對持的劍拔之際,道光帝向大臣們提出的無知疑問;道光帝得知英國女王自擇配偶,大笑夷蠻之邦不懂婚姻大事需遵父母之命;討英大軍的主將向巫師討教,用婦女便尿的馬桶,破英軍「妖術」(即新式槍炮),就會得到這樣的啟迪:命運操在愚昧腐朽統治者手中的民族,是連正義的戰爭也是打不嬴的。

同樣當我們看到約束士卒分男營、女營,不得過夫妻生活的洪秀全,自己卻妃子縈繞;北伐失敗,西征未達預期目的,而勸誡他人不能凌奪斗殺的「上帝家族」成員們,卻已經為爭萬歲的名分刀槍相向,就會認識這樣一個道理:不超越自己的敵人,就別指望得到勝利之神的青睞,由農民領袖導航的戰船,無法沖出封建的旋渦,到達解放的彼岸。

八十年代以來,很多青年人懷著興國的責任感,窮詰這樣一個問題,即雄踞世界東方的中華民族,曾以悠久燦爛的文化,對人類文明進程施予了極大影響,為什麼在近代會落伍,使近百年的歷史充滿屈辱。

當一個民族以文物禮儀隆盛的「天朝上國」自居,深閉固拒,夜郎自大,就會使往昔的榮耀變成一個沉重的包袱,滯緩本民族繼續邁進的步伐。流動的歷史,不等待任何一個民族,你耽於「十全武功」、「萬國向化」 的舊日迷夢,人家卻經歷了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和政治變革,當這個人類發展最新階段贏得歷史的恩寵時,一切蹣跚其後的民族,便面臨被征服的命運。

但歷史有時強加給一個民族的命題是不容選擇的,要擺脫敵人的奴役,首先要國強.但是,國人認識這一點時,卻走過了曲折的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正如馬克思預言的那樣:中華民族總在慘遭劫難之後,才省悟奮起。好在有成千上萬的愛國者,為尋求救國真理前仆後繼,執著地求索,他們或許過於輕率但卻不乏清醒,他們或許還帶著未開化的愚昧但卻不缺少睿智,他們或許過於輕信但絕不怕犧牲,他們在困惑中奮斗,在徘徊中探索,在曲折中前進,從而為中國走向近代化種下了契機。

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斗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期相比較——困惑與希望的交織,污穢與崇高的輝映,黑暗與光明的搏擊,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跌宕起伏而又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

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超常的毅力,去發奮汲取文化知識;以求實的態度,務實的作風,去勇於參與社會實踐;以開拓的思路,創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貢獻。

㈢ 帝國主義者是什麼時候把鴉片運到中國來的

鴉片作為嗜好品大量輸入中國,開始於17世紀。177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直接經營鴉片,揭開了真正鴉片貿易的序幕。

這種貿易以鴉片戰爭為界限,分為前後兩期。18世紀以後西方殖民主義者向中國非法輸入鴉片的走私貿易和強迫中國承認的鴉片進口貿易。

鴉片貿易是近代西方殖民主義者為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而經營的毒品貿易。鴉片由罌粟之汁液加工而成,俗稱大煙。原產於南歐及小亞西亞,後傳到阿拉伯、印度及東南亞等地。

唐代已有少量鴉片流入,供葯用。明代以來,中國海關援例將鴉片列入葯材項下征稅。17世紀,吸食鴉片的方法從南洋傳入中國。鴉片含有大量麻醉性的毒素,一旦吸食上癮就不易戒除,會使人精神萎靡,骨瘦如柴,甚至死亡。

鴉片大量輸入,不僅使幾百萬中國人民感染惡劣的嗜好,在身體和精神上受到嚴重的毒害,而且也使中國的社會經濟和國家財政遭受重大的破壞和損失。

19世紀30年代後期,中國除少數在鴉片走私販運中獲利者外,包括統治階級在內的國內各階級都反對鴉片進口。

因此,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嚴厲執行禁煙諭旨。但是英商拒不接受中國方面的規定,最後英國政府還以遏制貿易、危害英國臣民為借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3)帝國主義什麼時候用毒品打開中國大門擴展閱讀:

一、鴉片戰爭後的影響: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五口通商後,清朝海關及稅率被英國控制,關稅主權受到破壞,進口貨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稅率,外國商品大量傾銷中國,無法保障中國國內工商業的發展。鴉片繼續銷售,白銀外流,銀價上漲,銀貴錢賤的情況更加嚴重。

英國輸入中國的貨品大增,1837年英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價值為90多萬英鎊,到1845年已到達239萬4千英鎊。隨著外商在華投資建廠,刺激了國內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近代工業的慾望。

二、鴉片帶來的嚴重的災難:

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令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出現通貨膨脹,令清廷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鴉片貿易嚴重更敗壞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時更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鴉片流毒甚廣,從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引者日眾,為害中國國人身心健康,軍隊也吸食鴉片,身體變得虛弱,失去作戰能力。

鴉片流毒中國,吸食者日眾,使廣大人民的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由於把大量金錢消耗在鴉片上,人民日益貧困,社會購買力萎縮。

㈣ 1840年帝國主義的糖衣炮彈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艾滋病毒的人權政治道德打開中國海關大門

1840年,帝國主義的糖衣炮彈打開了大門兒。所以從那時起,人民開始反抗,然後取得了成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㈤ 19世紀什麼年代,帝國主義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40年代,也正是1840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5)帝國主義什麼時候用毒品打開中國大門擴展閱讀:

戰爭背景:

19世紀4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攜工業革命的雄風,蒸蒸日上。歐美列強為了擴大商品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加緊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動,中國的周邊國家和鄰近地區,陸續成為它們的殖民地或勢力范圍。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國家,自然成為殖民主義者侵略擴張選擇的最佳對象。

戰爭導火索:林則徐虎門硝煙

鴉片貿易給英國資產階級、英印政府、東印度公司和鴉片販子帶來了驚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優勢,使中國由二百多年來的出超國變成入超國。

「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鴉片輸入嚴重敗壞了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煙毒泛濫不僅給中國人在精神上、肉體上帶來損害,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

鴉片貿易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廣大人民的重視。清政府從自身利益出發,1821-1834年頒布禁令八次;統治階級中一部分人目睹社會危機,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國嚴禁鴉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往廣東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後,勒令外國煙販交出所有鴉片,並承諾不要再販賣,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並於6月3日-6月25日將大部分法律上屬於英國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毀。英國人把中國人的禁煙行動看成侵犯私人財產,覺得不可容忍,促成戰爭的爆發。

1839年3月,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廣州籌劃禁煙。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

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

1、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

2、零售商;

3、過去禁煙弊端;

4、禁絕之法。

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污吏之名單。在林則徐的主持下,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全部銷毀。在現場觀看的廣州城鄉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㈥ 毒品的由來 (40字內,重點,簡潔)

唐至明的600餘年間,罌粟與鴉片的葯理與作用被歷代名醫日益認識並逐漸推廣。明朝的時候吃鴉片由貴族傳到了民間、由宮廷傳遍了全國,社會上形成了一個吃鴉片的階層。

清中葉後,由於英國東印度公司確立向中國傾銷鴉片的政策,也由於鴉片吸食法傳到了中國,吸毒風氣更加泛瀾,吸食者增加到200萬人。中英之間關於鴉片與貿易的沖突,終於釀成了1840年的鴉片戰爭。

到了民國時期,因政令不一,中央和地方的軍閥為擴大地盤,縱容並鼓勵種植罌粟,毒害民眾,以至百業凋敝,田土荒蕪,民不聊生。20年代後期,中國的煙禍達6萬噸,為各國鴉片產量的10倍,而吸食各類毒品者達8000萬人。

(6)帝國主義什麼時候用毒品打開中國大門擴展閱讀:

毒品種類很多,范圍很廣,分類方法也不盡相同。

從毒品的來源看,可分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類。天然毒品是直接從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鴉片。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與化學物質合成而得,如海洛因。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機合成的方法製造,如冰毒。

從毒品對人中樞神經的作用看,可分為抑制劑、興奮劑和致幻劑等。抑制劑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鎮靜和放鬆作用,如鴉片類。興奮劑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產生興奮,如苯丙胺類。致幻劑能使人產生幻覺,導致自我歪曲和思維分裂,如麥司卡林。

從毒品的自然屬性看,可分為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麻醉葯品是指對中樞神經有麻醉作用,連續使用易產生身體依賴性的葯品,如鴉片類。精神葯品是指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興奮或抑制,連續使用能產生依賴性的葯品,如苯丙胺類。

從毒品流行的時間順序看,可分為傳統毒品和新型毒品。傳統毒品一般指鴉片、海洛因等阿片類流行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對傳統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搖頭丸等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在我國主要從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開始在歌舞娛樂場所中流行。

㈦ 多少年帝國主義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鴉片的毒害嚴重削弱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和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19世紀30年代 帝國主義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鴉片的 大量流入,給當時的中國社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 鴉片的毒害嚴重 消弱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和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㈧ 帝國主義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鴉片的毒害嚴重消弱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和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19世紀30年代帝國主義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鴉片的毒害嚴重消弱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和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1840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喬治·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小農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8)帝國主義什麼時候用毒品打開中國大門擴展閱讀:

隨著鴉片的輸入,統治集團中的大部分人越來越依賴這種毒品來消磨荒淫無度的寄生生活。他們既接受內外煙販的收買,又依賴這種毒品的走私,從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著兩廣總督或粵海關監督的旗號,威風十足地從伶仃洋駛進廣州。

清廷的貴族大臣,則從廣東和沿海官吏那裡,獲得豐厚的賄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為這種「通商」關系裡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煙與反禁煙、戰與和的問題上,他們始終搖擺不定,在整個戰爭中,始終沒有堅定的方針。

從皇帝到將軍、督、撫,戰守無策,沒有切合實際的作戰方法。當戰爭受挫時,他們立刻求和;和議不成,又空喊作戰。當議和投降比打仗有利於維系搖搖欲墜的統治時,他們就屈辱投降。

㈨ 什麼時候帝國主義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鴉片的危害嚴重消弱了中國的社會生力和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19世紀30年代起,帝國主義首先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給當時的中國社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

㈩ 什麼時間帝國主義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鴉片鴉片的毒害嚴重超過了,削弱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

19世紀30年代帝國主義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鴉片的毒害嚴重超過了,削弱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

工業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竭力向中國推銷工業產品,企圖用商品貿易打開中國的大門。直到19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對英貿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萬兩白銀的地位。

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貿易局面,英國資產階級採取外交途徑強力交涉,未能達到目的,就採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毀滅人種」的方法,向中國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鴉片,以滿足他們追逐利潤的無限慾望。



(10)帝國主義什麼時候用毒品打開中國大門擴展閱讀:

鴉片戰爭中英軍以較少的兵力、較小的代價戰勝了中國。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觀上敵人兵器佔有優勢,戰略戰術運用得當,能集中大部兵力轉沿海城市,佔領經濟命脈之地,戰斗中常以正面攻擊與側翼包抄相結合之外,在主觀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因此,在禁煙與反禁煙、戰與和的問題上,他們始終搖擺不定,在整個戰爭中,始終沒有堅定的方針。從皇帝到將軍、督、撫,戰守無策,沒有切合實際的作戰方法。當戰爭受挫時,他們立刻求和;和議不成,又空喊作戰。當議和投降比打仗有利於維系搖搖欲墜的統治時,他們就屈辱投降。

閱讀全文

與帝國主義什麼時候用毒品打開中國大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8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6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2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2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5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9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7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5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0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8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8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