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茶文化是否屬於中國傳統文化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茶文化也稱為茶道。
中國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諸家精華而成。「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的陸羽接受儒、道、佛諸家影響,並能夠融合諸家思想於茶理之中。把諸家精華與唐代文化的特色結合起來,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基礎,首創中國茶道精神。在陸羽的筆下,飲茶決不象烹肉、熬粥一樣,為食而食,為生而食,而是把物性與人性融合在一起。」飲茶不只是一個物質過程,更重要的是一個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覺體悟的過程,強調在茶事之中精行儉德,進行自我修養,陶冶情操,養成茶人品格。茶聖陸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全力倡導和推行的茗飲方式,可令飲者能細心領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飲中與清談、賞花、玩月、撫琴、吟詩、聯句相結合,旨在創造出一種清逸脫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入於儒,出於道,逃於佛」,儒與道、佛合摻互補,是古代士人精神上的生態平衡學。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支配其社會觀念和倫理觀念。而道、佛兩家所宣傳的、以自我精神解脫為核心的適意人生哲學,以及像閑雲野鶴一般自然恬淡、無拘無束的生活情趣和清靜虛明、無思無慮的心理境界,對士人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滲透力。他們以老莊和禪宗哲學思想為基礎,以求得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脫,通過品茗、琴棋書畫等修身養性方法加深涵養,以克制、忍讓求得內心世界的平衡,保持感情與心理的和諧穩定。內在心性上的澄澈虛靜。清心寡慾,就會表現為外在風度上的雍容大度,寬厚謙和,與人無爭,怡然自樂,汰盡浮燥,歸復天然。茶適應了中國士人「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性格和追求。茶使人產生一種神清氣爽、心平氣和的心境。當某些人經過仕途的坎坷、人生的磨難以後,他會從茶的清醇淡泊中品味人生,返樸歸真。
在茶道中,靜與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來,無論是羽士還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歸地把「靜」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之道。因為靜則明,靜則虛,靜可虛懷若谷,靜可內斂含藏,靜可洞察明澈,體道入微。可以說:「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道家主靜,儒家主靜,佛教更主靜。中國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一個空靈舒靜的心境,當茶的清香靜靜地浸潤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你的心靈便在虛靜中顯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虛靜中升華凈化,你將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涵玄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貳』 茶文化是否屬於中國傳統文化
茶文化屬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根據很多的資料記載,大部分書籍都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歷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
在東漢,華佗就在《食經》中記載,說明了茶的醫學價值。現今湖南的「茶陵」就是西漢的時候為了紀念茶的發現地而命名。到三國魏代《廣雅》中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作以及飲法。茶開始以物質形式出現並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從而對茶文化的啟蒙產生了影響。
唐代國力強盛,人們思想空前開放,這為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時代背景。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
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現如今人們稱它為「茶聖」的陸羽嘔心瀝血編寫的「茶經」。它是總結唐朝以及唐朝以前茶葉生產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茶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它不僅極為詳細的記述了茶的自然科學,更是茶文化的專注。
到了宋代茶文化由於專業品茶社團的成立,擦汗文化已經達到了興盛的地步。茶在宋代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貴族禮儀。但是宋代的茶由於和官場聯系,失去了其在唐代原有的文化層次,但是宋代的飲茶的盛行,使茶文化在社會層面上有了更寬的層面。
到了明清時代,茶文化已經普及到了各種行業人群之中。
(2)茶文化是中國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當今世界廣泛流傳的種茶、制茶和飲茶習俗,都是由我國向外傳播出去的。據推測,中國茶葉傳播到國外,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約於公元五世紀南北朝時,我國的茶葉就開始陸續輸出至東南亞鄰國及亞洲其他地區。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禪師來我國留學,歸國時攜回茶籽試種;宋代的榮西禪師又從我國傳入茶籽種植。日本茶業繼承我國古代蒸青原理製作的碧綠溢翠的茶,別具風味。
十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帶至中亞以遠。十五世紀初,葡萄牙商船來中國進行通商貿易,茶葉對西方的貿易開始出現。而荷蘭人約在公元1610年左右將茶葉帶至了西歐,1650年後傳至東歐,再傳至俄、法等國。
印度尼西亞於1684年開始傳入我國茶籽試種,以後又引入中國、日本茶種及阿薩姆種試種。歷經坎坷,直至19世紀後葉開始有明顯成效。
1780年英屬東印度公司傳入我國茶籽在硬印度種植,隨後飲紅茶在十八世紀初的英國流行,甚至成為一種表示高雅的行為,茶葉成了英國上層社會人士用於相互饋贈的一種高級禮品。1880年,我國出口至英國的茶葉多達145萬擔,佔中國茶葉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1833年,在俄國從我國傳入茶籽試種,1848年又從我國輸入茶籽種植於黑海岸。1893年聘請中國茶師劉峻周並帶領一批技術工人赴喬治亞傳授種茶、制茶技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茶文化
『叄』 中國的茶文化是什麼
茶文化是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發現並利用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漢族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潮州工夫茶作為中國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國茶道文化的精粹,作為中國茶道的代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好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屬於文化學范疇。
『肆』 什麼是茶文化代表的是什麼
茶自我國古代就一直存在。直到現在很多人也很喜歡喝茶。它不僅僅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飲品,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文化,即茶文化。所謂的茶文化,是隨著人類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而演變成的一種民族的禮儀,它代表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反映了個人的優秀品質,是一種獨特的文化模式。尤其是在我國高速發展的今天。茶更是一種優秀文化的代表,不論是在泡茶,喝茶,還是在所選用的器具上,無不突出展現了人們的文化涵養。
如今喝茶已不僅僅是喝茶那麼簡單,而應該將其稱為品茶,它反映了現代人們的精神層次及文化內涵。
『伍』 介紹一下中國的茶文化
『陸』 中國的茶文化是什麼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發現並利用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漢族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潮州工夫茶作為中國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國茶道文化的精粹,作為中國茶道的代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的煎茶道、中國台灣地區的泡茶道都來源於中國廣東潮州的工夫茶。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
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用木頭做亭子、凳子,搭設茶室,給人一種詩情畫意。供人們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中國茶樹、利用中國茶葉和栽培中國茶樹的國家,中國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國,任何國家受中國茶文化的影響都不能否認中國是茶道宗主國的地位,否則違背了茶道的基本文明。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