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緬甸各勢力與中國關系
果敢同盟軍:
屬於漢人武裝,成立於1989年,在現在緬北果敢縣,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永曆帝時期,當時跟隨他南下退入緬甸的軍隊部屬在永曆帝殉難以後留著緬北,後來逐漸形成土司管理,清末被英國脅迫加入緬甸。2009年之後分裂,失去果敢主導權,主要訴求是果敢自主,緬人不得干涉。
佤邦聯合軍
屬於佤族武裝,通行漢語,流通人民幣,語言主要是雲南官話和佤語主要以佤族為主,領地分為南佤和北佤。現在是緬甸最大勢力的民族武裝。扮演者和政府談判的龍頭角色位置,現在領導人是鮑有祥,主要訴求是佤邦建邦。
德昂民族解放軍:
成立於1963年,當時主要是為了保護德昂民族權益,前身是波龍土司,現在人數1000多人。
南撣邦軍
撣族武裝,曾經是金三角區域最大的武裝力量,但是因為坤沙販毒的原因遭遇國際圍堵,後來坤沙成立蒙泰軍,撣幫共和國,後來被佤聯軍和緬甸政府軍聯合擊潰,隨後撣邦軍和南撣邦軍合並,現在的訴求是要求完全自治。
克欽獨立軍
克欽族的武裝力量,最早出身於1961年,目前對外宣傳有人數3萬多人,實力不如佤聯軍。最近仍然在和緬軍激戰,主要的訴求是脫離緬甸聯邦。
克倫民族解放軍
克倫族的武裝力量,克倫族聯盟下屬,在1948年之後,就拿起武器。勢力一度發展到6萬人,但是在緬軍的分化之下,克倫佛教軍投降,克倫民族解放軍現在只剩下不到一萬人。短期內沒有辦法整合。
孟邦民族解放軍
孟族武裝,前身在1948年之後就出現,1974年內部分裂,但是1996年分裂的新孟邦黨再次整合,實力有所增強,但是已經沒辦法對緬人構成威脅。
8888學生軍
唯一的緬人非政府武裝,成立於1988年,主要以緬人為主。
B. 緬甸和中國關系好不好
過去中緬關系近似盟友關系,美國推出重返亞洲政策後,對緬甸放鬆制裁,中緬關系已有所變化,雖基礎仍在,但已面臨考驗。
一、緬甸,對於中國有著非常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
緬甸虎視著馬六甲海峽出口,西可以壓縮印度向南海、東南亞一線伸展的空間,北可以切斷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陸地聯絡。也是中國的南大門。
1、緬甸是我西南最佳戰略出海通道。有利於打破「馬六甲困局」。我國的出海通道處處受人圍堵,東面有三道島鏈,南面有馬六甲海峽。建立從緬甸方向進入印度洋的出海口就顯得特別迫切。
2、有利於打破美日台的圍堵。現在美國、日本對我國的圍堵已漸漸合攏,我們的出海通道受到了嚴重威脅。而一旦我國建立了西南戰略出海通道,將為我國打開一個重要戰略戰略缺口,使我國立於不敗之地。美日對我國的圍堵將迎刃而解。
3、有利於制衡印度。盡快從緬甸方向建立西南戰略出海通道,可有效地制衡印度。從軍事上來看,建立西南戰略出海通道,可使我國軍力前出,進可攻,退可守,獲得極大的便利。在政治上,如果我國順利打通此戰略通道,無疑明確表明了我們已經為可能的戰爭作好了反封鎖的准備,可威懾台海、東海和美日台,具有顯著的政治意義。
緬甸重要性不言而喻。搞好中緬關系是每一屆領導者執政期所必需做的。
緬甸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創始國之一,是第一個與中國簽訂邊界條約及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的國家。除了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受到干擾外,中緬雙方一直保持睦鄰友好、和平合作的關系。這主要是60年代後期,中方由於「文化大革命」「左」傾思想干擾了其對外政策,向外輸出革命,公開支持緬甸國內共產黨的斗爭。緬甸對中國疑慮增加,出現反華排華傾向,雙方關系惡化。1969年3月,緬甸照會中方,《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於1970年5月14日期滿後予以終止,至此,中緬關系跌入低谷。但是,這種狀況為時不長,70年代初,中緬雙方各從本國利益出發,恢復了雙邊睦鄰友好關系。
近年來,中國對緬甸的經濟技術援助主要是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重型機器和成套設備。援助的項目主要是建廠、修建公路、橋梁、水力發電站、衛星通訊地面站等,並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緬兩國關系發展突出問題
1、 邊界問題
中國和緬甸兩國之間邊界的形成和最後確定(劃定),有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緬邊界中國一側全在雲南省境,又是少數民族地區。邊界問題的形成過程中,還曾發生過轟動一時、震驚全國的中緬界條北段的片馬事件和南段的班洪事件。直至1960年,中緬兩國邊界才得以最後確定。中緬兩國山水相連,民族相通,今天兩國邊境線長2186公里。緬甸的10多種民族與中國雲南境內的景頗、德昂、佤、傈僳、哈尼、拉祜、阿昌、獨龍、布朗、傣族以及克木人等是跨國而居的同一民族。互為近鄰的地理位置和民族親緣關系,為中緬兩國密切往來提供了條件。
2、毒品問題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以「金三角」聞名於世界。來自中國的犯罪分子與緬甸當地的黑社會分子狼狽為奸,進行各種跨國犯罪活動。其中最為嚴重的是賭博與跨國綁票,不過幸好中緬兩國關系密切,在中緬兩國警方的合作下,打擊跨國犯罪問題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中緬兩國間的友好關系
一個明顯事例:2007年1月12日,中國駐聯合國代錶王光亞高舉右手,對美英說「不」! 否定了美英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的關於制裁緬甸的緬甸議案。為此,緬甸電視中斷正常播出節目,專門感謝中國等國家對緬甸的支持。
1、中緬經濟關系
從經濟上看,中國已經是緬甸的最大貿易國,中國還主導著緬甸三個巨大海上礦區和19個沿岸礦區的天然氣、石油開發事業。
2、中緬軍事關系
現在緬甸的政府軍武器裝備主要是由中國提供,中緬軍事合作關系良好。緬甸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兄弟國家,其三軍部隊也一直有裝備中國武器的傳統。例如緬甸空軍就主要裝備了中國殲7戰機、強五攻擊機、K-8教練機、運-8運輸機等,另外,緬甸空軍還裝備了少量的俄歐制戰機,如,俄制米格-29戰機、英制鷹式教練機。
中緬兩國關系發展的前景展望
回顧中緬關系,我們的胞波情誼已經深入到民眾心中。也就是說,中緬關系發展的社會民意基礎仍然是堅實的。這是我們全面發展各領域合作的重要前提條件。我們可以看到,緬甸各民族對中國都是非常友好的。
從經濟合作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投資,是有利於緬甸社會經濟發展的。這種互利合作應該說都是兩國政府和人民希望看到的。所以說,雖然我們現在個別項目因為各種復雜因素,面臨一些新的問題。但只要兩國從長遠考慮,從戰略高度看待這些問題,建立必要的溝通協調機制,任何困難是可以解決的。
C. 緬甸對中國有什麼戰略價值
緬甸對於中國的戰略價值主要體現在地緣政治層面。
一方面是緬甸是中國的重要鄰國。緬甸對中國的態度是親是疏,將直接決定美國的「制華包圍圈」否能在南亞地區合攏,以及中國能否有效的實施「反遏制」戰略。
另一方面,中國目前是一個能源進口大國,而源頭主要是在中東地區。如果中國能將這條重要的能源進口的路線通過緬甸,不僅將大大減少輸送的距離和成本,其安全性也將有所提高。這對於緩解中國目前能源短缺的現狀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中國發展與緬甸的關系,也有利於西部地區(尤其是大西南地區)的開發,帶動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
緬甸是怎樣一個國家?
緬甸過去是英國的殖民地,二戰後宣布獨立,但依然長期遭受西方的制裁。中國在此期間給予了緬甸大力的支持和援助。目前,中緬關系發展良好。但基於圍堵中國的目的,美國近來也逐漸改善了對緬的態度,由極力打壓為積極拉攏。這對緬甸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D. 緬甸對中國免簽嗎
緬甸對中國免簽嗎_緬甸落地簽證
試行落地簽
近日,緬甸旅遊部常務秘書吳耶勐在緬甸旅遊說明會上宣布,自2018年10月1日起,緬甸將對中國遊客實行落地簽政策。這也是今年繼阿聯酋免簽(1月16日生效)、阿爾巴尼亞限時免簽(4月1日—10月31日)、波黑免簽(5月29日生效)和俄羅斯世界盃期間有條件免簽(6月4日—7月15日)之後,對中國護照持有者的又一重大利好。
據悉,此次緬甸對中國遊客實行的落地簽與以往不同,中國遊客無需攜帶緬方邀請函、邀請單位注冊證明等繁瑣的資料,只需要一本中國護照,就可以在抵達緬甸國際機場之後辦理落地簽並入境。除此之外,緬甸政府還准備在海關設置支付寶支付和微信支付的硬體,方便中國遊客繳納簽證費。
更多關於緬甸對中國免簽嗎,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f0f64161573221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E. 對於中國來說緬甸的重要性是什麼
中國政府認為,由於滇緬公路是中國的一條重要國際通道,緬甸對抗日戰爭具有重要影響。抗戰爆發,日軍侵佔中國的華北、華東以及東南沿海的廣大地區,截斷了中國海上的國際交通。
F. 緬甸為中國幫助了什麼
緬甸發生政變以後,全球的目光聚集到了緬甸。
這背後,是中國和緬甸逐步擴大合作,加深經濟深度聯系,緬甸的地緣政治地位,在不斷地提升,成為大國爭奪的重要戰場。
緬甸的地緣政治,中國的借道出海口
從地理角度來說,從緬甸的地緣政治角度來說,簡單地說,就是緬甸背靠中國,有如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背靠廣東省,誰都拿不走。
2011 年之後,緬甸雖然出現了某種民主化,但民選政府馬上與中國掛鉤,主動對接中國經濟。
中國計劃建立一條」中緬經濟走廊「,由雲南昆明起,貫穿緬甸國內,經過中部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直通緬甸面對孟加拉灣的深水港皎漂(Kyaukpyu)。
」中緬經濟走廊「,包括鐵路以及輸油管和天然氣運輸管,屬於」一帶一路「重要支線。
根據緬甸商務部數據,緬甸每年生產天然氣80 多億立方米,出口天然氣50 多億立方米,原油年產量也達4,000 多萬桶。然而,由於油氣加工能力不足,緬甸每年需進口大量柴油和汽油,中國的幫助有助於緬甸的經濟深化工業加工能力。
緬甸皎漂港口還需要大量貨物碼頭基建工程,截至2019 年11 月30 日,中緬油氣渠道在緬甸南部、北部和中部共四個場站的分輸點,累計向中國輸送原油2485.75 萬噸、天然氣242.33 億立方米,累計為緬甸帶來直接經濟收益5.2 億美元。
中國宣稱,此舉」不僅帶動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巨額出口創匯、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而且推動了渠道沿線經濟和油氣產業發展、解決了緬甸天然氣下游市場難題,還對實現中國能源進口渠道多元化、促進中緬互補聯動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緬甸若開邦皎漂港口的中國油廠
此外,中國還將參與緬甸的電訊網路、首都仰光的新城設計。中國有投資柬埔寨和建設西哈努克港口的經驗,中國對於柬埔寨的經濟合作,讓柬埔寨嘗到了經濟甜頭。而且,後來中國支持柬埔寨政府對於西哈努克港口的黃賭毒治理,讓港口的經濟發展質量更好,更上一層樓。
對於緬甸,中國可以從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借貸輸送、過剩產能出口、重化工業配套等方式,多管齊下,一旦成功,不但工業、5G、抖音、支付寶可以涵蓋緬甸整個民間市場,中國從緬甸的港口,可以直接面對整個印度洋。
中國和緬甸,不一樣的經濟合作
中國已經是緬甸最大的貿易夥伴,中緬貿易占緬甸對外貿易3分1,而之前對於緬甸合作最多的發達國家,日本只有5.3%,而美國號稱要重返亞洲,但是,對於緬甸的經濟合作,基本還是沒有動作。
緬甸還向中國出口大米和蔬果,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農業國家最重要的農業出口目的地。
緬甸的其他貿易國家只能依次是泰國、新加坡、印度等區域國家,市場規模和中國沒法比。
當然,在緬甸投資也有風險。中緬經濟走廊經過很多民族的村落,有不同的文化和經濟沖突。接近港口的地方,也有羅興亞族人(孟加拉穆斯林族裔)居住,隨著土地徵收和補償等事項,會令少數族裔沖突加劇。同時,在緬甸的合作項目,還有嚴重的環保問題阻礙,例如緬甸的水電站項目就因為環保問題而停工。
歐洲和美國對於緬甸,實際上的經濟合作非常少,歐美對於緬甸,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吹捧昂山素季,輸出價值觀當做勝利,左派學者和輿論界歡呼一陣,法國導演洛比桑和好萊塢,以楊紫瓊為女主角,拍出歌頌昂山素季的電影,
但是,從經濟方面來說,歐美西方對於緬甸市場貿易等實質經濟建樹,可謂完全鞭長莫及,很難取得進展。
中國在緬甸這個國家,採取了跟歐美不一樣的合作方法。中國注重經濟合作。隨著中國資本進一步投入,中國經濟與政治同緬甸的聯系日漸緊密。
G. 日軍侵佔緬甸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日軍侵佔緬甸,滇緬公路被切斷,這等於割斷了中國的一條「輸血管道」。一個時期里,國際援華物資和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聯系,僅僅依靠飛越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空中航線來維持。這對中國抗日戰場產生了嚴重影響,中國軍隊的處境更加艱難。英國首相丘吉爾甚至擔心,中國一旦崩潰,日軍至少能抽出15~20個師團用於其他戰場,日軍可能在第2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期採取新的行動,這必將增加英美軍隊的壓力。
H. 緬甸佤邦和中國是什麼關系
佤邦與我國的雲南接壤,曾經是我們的領土。境內的少數民族也與雲南少數民族同根同源,佤邦官方語言為佤語和漢語,官方行文為中文,對中國有一種歸屬感。
這里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一直都是我國的領土,不過隨著緬甸變成英國殖民地以後,這里就不再安寧了。後來我們又正值抗戰時期,在這樣一個民族生死存亡之際,這一區域的問題就只能被迫放下來了。
佤邦身居緬甸的內陸又全是山地,所以自身想要發展經濟,對咱們雲南省的依賴是可想而知的。佤邦的政府駐地邦康特區與我國的雲南省只有一江之隔,159縣道又比較方便。
佤邦說的是漢語,而且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基本和我們國內小縣城裡的孩子差不多,更重要的是老師說漢語,教科書也是漢語,生活上手機信號也基本走的是咱們國內的運營商,佤邦事實上對咱們的文化有著更多的認同感。
I. 緬甸人為何對中國人如此消極原因什麼呢
說到緬甸,大家應該都會聯想到玉石。的確,緬甸的玉石在全球都屬於比較有名的。它屬於東南亞的一個國家,和中國一樣也屬於一個文明古國,多民族的國家,其歷史文化悠久,同時也將傳統文化保持得非常好。中國與緬甸最早是在絲綢之路建立了友好關系並進行了頻繁的經濟文化往來。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緬甸人對中國人都有成見,有些知識分子還是比較喜歡中國文化,他們不遠萬里到中國來學習中國的文化特色,豐富自己的知識與內涵。這樣的緬甸人我覺得是最美的,他們並沒有盲目跟風,而是遵循自己的內心,不被他人的思想所左右。
J. 緬甸對中國有何重要戰略意義
你好!
緬甸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那個地理位置直插印度洋,可以說是中國在印度洋上的天然出海口,而且緬甸的海岸線非常長。更重要的是,這里美國沒有太大的影響力,所以非常有利於中國借緬甸為跳板直接進入印度洋。而一旦在印度洋上有足夠控制力,中國對非洲的控制力就會大大加強。而中國未來要長期發展,非洲的資源將非常非常重要,非洲的市場也對中國來說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從戰略意義上說,緬甸是中國伸向南亞、非洲的一個翅膀。再加上,印度洋的資源、緬甸的資源,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可以有效利用的。因此,萬不可小看緬甸對中國的戰略作用,對這一點中國人要有充分認識。
其次,中緬在歷史淵源上是很深的,所以稱為胞波關系並不算過。但是,胞波關系並不代表就是鐵的關系,那隻是政治上的說法,越南還曾在中國治下一千多年,現在越猴就是反華先鋒。但是,政治家在稱呼上這么說,對彼此都有利。
至於昂山素季所提出的:勿將緬甸變成中美角力場。那也就是一聽,聽其言觀其行。昂山從小在英國長大,長時間在西方生活,是典型的被西方培養起來的政客。她要真的當政,她一定是替西方服務的,這一點不認清將來中國要吃大虧。但緬甸的內政是緬甸的事情,中國要做的是不能讓緬甸當局為了向西方討好而損害中國利益,去年停掉中國建壩就非常值得引起警惕。而所謂「勿將緬甸變成中美角力場」事實上更像是此地無銀。因為,客觀上是美國一直想插手緬甸事務從而破壞中國在緬甸的利益,如今被美英培養起來的昂山又重新復出,緬甸事實上正在成為中美角力場。而昂山的這個意思更像是,緬甸應該緊貼美國,這樣就不會成為中美之間角力場。如果是這樣邏輯,那簡直又太天真,因為緬甸怎可能脫開中國?
不過,對於緬甸政治的多元化,個人認為中國要做的最重要的不是去盲目支持一方或另一方,而是要充分保障中國在緬甸的利益,穩定緬甸局勢,同時繼續深入到緬甸經濟當中去,譬如石油管道、港口等該准備開辟的還是得開辟。該用強的時候用強,該用利誘的時候利誘,但無論任何辦法,緬甸這個地方不能丟,更不能讓美國和西方插入太深。但不管是誰當政,我相信當政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國家亂,因為國家亂了當政者就可能面臨下台。所以,緬甸不同政派之間可能會出現沖突,但製造混亂的多是反對派以便亂中取利。但由於緬甸有高度自治的幾個邦,所以緬甸當局倒是可能製造邦間矛盾甚至發動清剿,這是過去經常發生的。中國要做的是,必須讓該存在的邦繼續存在,何況那裡大量的華人。而那些膽敢觸犯中國利益者,該借機收拾就要收拾,不能姑妄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