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乒乓事件始末是什麼為何退賽詳細講解下
退賽原因:
2017年5月29日,孔令輝因涉訟被暫停中國女子乒乓球隊主教練工作之後,中國乒乓球協會組織力量對事件原委進行了認真調查,隨著工作的深入逐漸暴露出乒乓球隊管理上的各種深層次問題。
由於原總教練劉國梁主要精力放在男隊工作上,為更有效地加強隊伍建設,減少管理層級,提高奧運備戰效率,中國乒乓球協會決定對國家乒乓球隊管理模式進行改革,不再設總、主教練,改為分設男、女兩個教練組。
鑒於劉國梁對中國乒乓球隊的貢獻和個人能力,協會提出他擔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希望他在更高的平台上繼續發揮隊伍管理、訓練、比賽等方面的專業特長,同時為協會改革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隊員退賽:
2017年6月23日,在成都舉行的國際乒聯中國乒乓球公開賽男子單打16進8的比賽中,中國乒乓球隊運動員馬龍、許昕、樊振東及主管教練秦志戩、馬琳,在未經中國乒協批準的情況下擅自放棄參賽,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事件結果:
針對該事件,中國乒乓球協會(中國乒協)決議中國男隊全數退出即將舉行的菁英航運2017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澳大利亞公開賽。女乒隊員則不受影響按原計劃參賽。
(1)中國乒乓球隊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退賽影響:
中國男隊退出本次澳大利亞公開賽後,日本選手水谷隼、丹羽孝希、中華台北選手庄智淵、白俄羅斯選手薩姆索諾夫將作為男子單打前4號種子出戰本次比賽。
劉國梁回應:
針對中國乒乓球公開賽期間國乒三名隊員退賽一事,國乒原總教練、現任中國乒協副主席劉國梁通過其個人微博公開道歉。劉國梁表示:
中國乒乓球隊是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為國爭光和國家形象是任何事情和感情都不容觸碰的……出現棄賽雖然事先我毫不知情,但是這幾個運動員教練員都是我帶過的隊員,說明我在思想教育和管理上還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此我代表他們向廣大球迷鞠躬致歉!
⑵ 乒乓球的起源地不是中國,為何中國這么強
中國乒乓球之所以強大,部分是因為國球普及率高。許多孩子從小就開始練習乒乓球。乒乓球起源於英國,但現在英國的乒乓球不是很好。在國外,乒乓球作為一種休閑的娛樂方式,受到人們的喜愛,但並沒有成像NBA那種規模,因為歐洲和美國最具商業價值的運動往往是劇烈和令人興奮的,比如拳擊、賽車、足球和足球。這種身體消耗量很大,有肉搏感的運動讓人們像看角鬥士一樣情緒高漲。
我們經常需要用木頭做一個球拍,用石頭做一個球桌。它非常適合貧窮的中國,易於發展。因此,中國掀起了乒乓球熱,這也是因為其他運動不容易普及。在中國,幾乎每個年齡段都有人打乒乓球,就像美國幾乎每個年齡段都有人打籃球一樣。從兒童到老年人,他們對乒乓球的濃厚興趣使更多的中國人加入了打乒乓球的行列,這也是中國出現如此多乒乓球人才的原因。
⑶ 國乒宣布退出亞錦賽,劉國梁為何這樣做
劉國梁宣布中國乒乓球隊退出亞錦賽的真正原因,乒乓球亞錦賽和全運會的時間有所沖突。很多人覺得到國際上參加比賽,對於中國乒乓球運動員也是一次鍛煉,但是實際上亞錦賽的水平遠遠沒有全運會的水平高,所以讓運動員參加全運會來鍛煉球技更為重要。在中國和中國自己的球員來打乒乓球,對於乒乓球運動員的鍛煉,遠遠要超過去國外打那些國際比賽。
三、對於乒乓球運動員來說,更願意和國內的選手交手在一次采訪當中,劉詩雯表示中國乒乓球水平要遠遠高於奧運會這樣的國際賽事,所以運動員們更希望和國內的運動員交手。世界冠軍陳夢也表示在國內打乒乓球誰也打不服誰,水平肯定是高於國際水平的。
⑷ 世乒賽女團決賽中國隊迎戰日本隊,強勢奪冠,我國乒乓球為何這么強
我國喜歡乒乓球的人口基數十分巨大
乒乓球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最為擅長的體育項目,也被譽為我國的國球,這是因為我國喜歡打乒乓球的人群實在是太多了;我國的居民上至七十歲的老頭老太,下至七八歲的小孩,都能夠在乒乓球台上進行乒乓球運動,每天早上和傍晚都能夠看見大量的居民在乒乓球台上進行運動,這也會為我國乒乓球隊選吧出很多遊走的乒乓球運動員;同時我國乒乓球也有十分輝煌的歷史,比如著名的乒乓球外交讓我國和美國關系緩和等等,所以我國的乒乓球隊一直以來都是實力強勁。
⑸ 中國的乒乓球為什麼這么厲害
中國人之所以乒乓球打的這么好,主要是因為國家支持,我國的人口基數大,中國人身姿矯健,場地及運動器材要求小,代代相傳的技術,以及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國球」。
我們都知道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所以不光是我們對它特別關注和賦予重望,另外運動員也是承載著無比的壓力和希望,所以肯定會在訓練中無比刻苦,那麼取得一個好成績是必然結果。
最後希望這次東京奧運會中國取得一個好的成績,滿載而歸!
⑹ 為什麼中國的乒乓球這么強
中國人如此擅長乒乓球有很多原因。有人認為中國人擅長乒乓球是因為有天生的遺傳優勢。但是,根據遺傳學在體育運動中的研究發現,沒有證據表明某些種族在某種類型的運動中具有遺傳優勢。所以我們也可以排除這種原因。
以下是解釋中國乒乓球為什麼這么強的一些比較靠譜的原因:
1、高手雲集
2012年的中國全國乒乓球錦標賽,決賽是在周雨和方博之間。也許你沒有聽說過他們?那是因為他們分別在世界排名第85位和第69位。最終19歲的周雨獲勝,他曾先後擊敗馬琳和張繼科。
中國的乒乓球運動高手雲集。許多歐洲國家擁有一個真正的「世界級」球員,但中國似乎擁有更多的「世界級」球員。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哪個運動員敢放鬆警惕。無論他們目前的表現如何,頂級球員都無法選擇「輕松」下來,你不能確定會入選國家隊。
因此,所有球員都在奮力改進和出類拔萃。頂級球員正在努力保持他們在球隊中的位置,而年輕或排名較低的球員正在爭取一個位置。讓所有運動員都非常努力地工作。
2、「無情」的選拔方式
在為國家隊選擇球員時,有著近乎無情的方式。如果年齡較大的球員沒有表現,會被年輕球員所取代。更不會浪費時間或金錢給不太可能成功的球員。資源分配給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球員,或那些將來可能會成為最好的球員的運動員。
3、強化訓練
我認為這一點並不是特點重要,因為所有頂級國際球員都在全職訓練並且非常努力地工作,但仍然值得一提。中國乒乓球隊的訓練非常努力。通常採用每周六天七小時的形式。訓練包括與陪練定項練習,多球訓練,實戰訓練等。
4、個人陪練員
在大多數國家,球員在他們的球隊中一起練習。在中國,球員都有個人專門的陪練員。顯然,這些專業陪練員會模仿其他國際球員的風格,以此訓練中國球員。
這還不夠!如果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員,那麼找到一個比你更好的人來練習將會很困難。但是我國的球隊已經找到了辦法,讓兩個陪練員組成一個團隊。一個正手,另一個反手。作為一個團隊,甚至比世界上最好的球員更加強大!
5、早期專業化人才培養
中國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乒乓球運動技能測試。有潛力的孩子從5歲就被轉移到乒乓球專業體育學校。從12歲開始,就可以成為全職運動員。
6、國家大力支持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鼓勵人民群眾發展體育運動。由於乒乓球本身對場地要求不高,便於開展,大家對毛主席又這么信任,所以這項運動在全國開展得很好。之後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對乒乓球的重視程度一直很高,所以參與乒乓球的人就越來越多。
⑺ 乒乓球為何是國球
第一方面,乒乓球曾經開創了乒乓外交,在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我國的外交事業提供了不小的幫助,使得乒乓球的地位一下子提升了不少,國內喜歡和熱愛乒乓球項目的熱門也越來越多,乒乓球成為了大眾運動。
第二方面,乒乓球雖然不是起源於我國的本土運動,但卻在這里落地生根,得到很好的發展,國乒的球員們不斷在各類大大小小的乒乓球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為國爭光。
第三方面,相比足球,籃球等其他的 體育 項目,乒乓球的成績更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亞洲人的體質總的來說適合進行小球運動,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
但是,乒乓球不是什麼法定的 體育 類的國球,而是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國球,也希望通過這一代又一代的乒乓人的努力,國乒能夠更上一層樓。
原來乒乓球是國球,小球大國外交,確立中美關系;球員勇於拼搏,敢於奪冠,在奧運會上升起五星紅旗,國人為之振奮,為之自豪;教練員同心協力,為國爭光,沒有罷賽風波,國人教仰;全國男女老少喜愛乒乓球,愛它的純潔無暇,愛它的品質高尚。然而,自從罷賽之後,本人認為,乒乓球已經不是國球,而是國恥!乒乓球台是少數人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平台,乒乓球是少數人陞官發財謀取利益最大化的工具,乒乓球賽爭金奪銀,不是為國爭光,而是為個人謀利益,傳遞了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小團體主義等非正能量!總之,如此的折騰下去,乒乓球賽還是早點從奧運會剔除為好,讓乒乓球早點回歸自然本色為佳!一介書生,看不下去就噴岀來!敬請斧正!
我是乒乓那些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959年3月,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德國多特蒙德舉行。容國團在男子單打中,最後與九獲世界冠軍的匈牙利老將西多爭奪桂冠。針對西多肥胖的身材,他發球長短兼施,配合拉側上旋,把拉殺的角度加大,在先輸一局情況下連勝三局,戰勝西多。容國團的名字第一次刻在聖·勃萊德杯上,為中華體壇健兒首獲世界冠軍者。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馬龍聖·勃萊德杯上復制杯永遠的留在了中國。
1961年,在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容國團為中國第一次獲得世界乒乓球男子團體冠軍
邱鍾惠,1953年進入中國女子乒乓球隊。1961年獲得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女子團體賽、女子雙打第二名 ,成為中國獲得世界女子乒乓球比賽冠軍的第一人(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女子世界冠軍)
1971年,中國老一輩乒乓球運動員庄則棟去日本參加乒乓球賽,當時發生了一個非常巧合的時間,一位美國的乒乓球隊員誤上了中國隊的車,庄則棟隨即就上前和這個美國人打了招呼,並且還送他一個小禮物。在當時中美關系十分緊張的時期,庄則棟的這個舉動立刻成為了各國媒體街頭巷議的焦點。以這件事為契機,中美雙方就開始了著名的乒乓外教,不久美國 總統尼克松訪華,雙方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在去年的4月19日,參加2019年世乒賽單項賽的中國隊與美國隊部分運動員在場館內進行合練,當時主流媒體報道;這是近50年來前兩國乒乓外交的延續,也為正在申辦2021年世乒賽單項賽的美國休斯敦和2022年中國成都的團體賽加油助威。
在奧運會的是 歷史 上共產生了24枚金牌,其中的20枚金牌被中國隊奪得,分別是男子9枚,女子11枚
而在世界盃和世界錦標賽上,中國一共獲得了115枚世界冠軍,請問這么多的世界冠軍,哪個國家或地區能擁有呢?這個起源於歐洲,發光於日本,中國將其玩到極致的項目?不稱為國球還能稱為第二運動嗎?
如果您覺得語言有空洞的話,那麼我們有數據來說話。i劉國梁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說,說道乒乓球在中國擁有堅實的群眾基礎,中國乒乓球人口將近有1億,大概由專業選手2000人+業余體校30000人+民間乒乓球愛好者8300萬人構成。
因為劉國梁說的8300萬人是每周兩次以上,一次一小時以上的,如果再加上參與頻率沒這么高的,數目會更驚人,可以輕松突破1個億的水平。
筆者小時在河北長大,對河北的人數做過統計,河北乒乓球的水平在全國差不多前6水平,除了上海、北京、山東、這幾個強省外,與解放軍、遼寧、江蘇、四川不相上下,在白楊、牛劍鋒統治力極強的時代,多次獲得過全國乒超的團體冠軍。而河北報名注冊的專業選手就有200多名,業余選手3000多名,愛好者90000多名,其中能進國家一隊、二隊的每年有20多名,可見這是一個群眾基礎很龐大的塔底在,在這些好苗子當中,在精品中選極品,輸送到國家隊。現在人氣爆棚的孫穎莎、梁靖昆都是來自河北省的輸送。
可見一個好的運動項目,要有群眾基礎,還要參與人多,才能在選材面上范圍更廣。才能稱之為國球,可能有人說足球、籃球群眾基礎也很廣泛啊,可是你不要忘記,足籃所取得的成績能和乒乓球相提並論嗎?甭說世界冠軍了,沖出亞洲都很艱難?您說是不?
乒乓球運動發源於英國,卻盛行於中國並成為「國球」。其只所以成為我國的國球,正是因為中國在乒乓球運動的 歷史 上,長期占據著極高的地位,而且乒乓球在我國的外交史上有濃重的一筆,為新中國的發展和建設作出過重大貢獻;另外,乒乓球深受國人的喜愛,在我國的全民普及程度較高,這才使得乒乓球成為了中國的「國球」!
一、乒乓球的發展歷程
乒乓球運動發源於19世紀末的英國,由網球演變而來。作為一項球類 體育 項目,自誕生以來就備受 體育 愛好者的喜愛和追捧,可謂是老少皆宜。
到20世紀的1926年,德國在柏林舉辦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並設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此後乒乓球才逐漸被亞洲化,進入了發展的高速期,並於1988年被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
二、乒乓球的變革
1.賽制的變革
乒乓球單人比賽原來一般採取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每局21分),2001年改為七局四勝制或五局三勝制(每局11分)。
2.「小球」變「大球」
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特別大會和代表大會在吉隆坡通過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決定從2000年10月1日起,使用直徑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從而取代38毫米小球。
如此微小的尺寸調整,卻足以讓乒乓球的旋轉、速度與彈性發生明顯變化。乒乓球由此進入了40+的時代。
三、「乒乓」外交
1971年的春天,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實現了對中國的 歷史 性訪問。中美兩國的乒乓球友誼賽在北京上演,巨大的政治影響卻向太平洋兩岸散播開來,為中美人民的交往和中美兩國的外交突破敲開了大門。從此,中國打破歐美的封鎖,逐漸打開了走向全世界的大門。
這就是被周恩來總理稱為小球推動大球的「乒乓外交」,也是中國外交的「破冰」行動。
1971年到1979年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了100多個。尤其是1971年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通過了恢復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所以,乒乓球為新中國的發展和建設作出過重大貢獻,被稱為「國球」,當之無愧!
四、乒乓球在中國深受國人的喜愛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號召「發展 體育 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乒乓球因為對場地要求不高,簡便易行,深受國人的喜愛,是一項全民參與的運動,所以在全國開展得比較好,普及程度較高。
原因一:亞洲人的骨骼生來靈活,非常適合乒乓球運動。
原因二:乒乓球開展條件要求低,參與性強,這是中國乒乓球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原因三:乒乓球運動是一項全身運動,健體、健腦又健心。深受國人喜愛。
原因四:乒乓球是技巧和智慧的象徵。非常適合中國人的民族性格。
因此,乒乓球運動特別適合中國的國情,得到了國人的普遍喜愛,技術水平比較高,因此可以被稱作「國球」。
五、中國乒乓球隊在國際賽場取得驕人的成績
1959年,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從此後,中國的乒乓運動長盛不衰,在世界各大乒乓球比賽上連連奪冠。
回顧中國乒乓球隊在歷屆奧運會上獲得的金牌數:漢城奧運會2枚,巴塞羅那奧運會3枚,亞特蘭大奧運會4枚,悉尼4枚,雅典3枚……多年來,中國乒乓球隊一直以「夢之隊」的姿態出現在奧運賽場上,乒乓球項目也是中國代表團最為穩固的奪金點之一。
時至今日,中國乒乓球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歷程,榮譽遍地開花,世界大賽舞台上共計斬獲冠軍總數多達238個,其中包括了28個奧運會冠軍,是乒壇當之無愧的霸主。
六、球星的影響
多年來,中國選手一直在乒乓球項目中有著極為出色的表現:男子項目中的容國團、庄則棟、徐寅生、李富榮、許紹發、張燮林、陸元盛、蔡振華、陳新華、郭躍華、江嘉良、王濤、孔令輝、劉國梁等等,女子項目中的鄧亞萍、喬紅、王楠、張怡寧等冠軍球員,群星璀璨。
中國乒乓球隊員也是一代又一代秉承著集體利益、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信念為國征戰,為中國 體育 立下了赫赫戰功,令世界矚目,國人振奮、揚眉吐氣。他們也以球星的身份和力量影響著國人對乒乓球的喜愛。
七、總結
所以,乒乓球能夠成為中國的國球被發揚光大,絕非是偶然,而是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么多年它能夠屹立於世界乒壇,成為中國的 體育 王牌,它代表著中國人敢於拼搏的信念,也代表著一種凝聚力,這樣的 體育 運動怎能不令人喜愛,又怎能不強大?
正是因為乒乓球在新中國的發展和建設上的重大貢獻、以及較高的普及程度和無可比及的大賽成績,被稱為「國球」,當之無愧!
乒乓球成為國球,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國乒戰績足夠輝煌。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中國乒乓球隊就一直是世界乒壇的勁旅。在引領了乒乓球技術變革的同時,還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最近二十多年以來,更是囊括了九成以上的大賽冠軍,幾乎處於獨孤求敗的地位。
第二:乒乓球運動在中國普及程度極高。
乒乓球屬於技巧型運動,對球員身體要求不高,可謂男女老少皆宜;而且乒乓球對場地空間要求也不高,只要有一張球台和兩副球拍即可,器材價格也相對低廉,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平民運動。所以在華夏大地的各個角落裡,都能看到乒乓球愛好者的身影。
第三:乒乓球運動為國家做出了重大的 歷史 貢獻。
早在1971年,以庄則棟為首的中國乒乓球隊出訪美國,象徵著兩國政治邦交正式破冰,隨後美國總統和國務卿相繼訪華,兩國也順利建交,中國重新回到了國際政治的大舞台上,這就是著名的「小球轉動大球」事件。
為何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有的人回答是我們普及度高,是我們國家隊成績好;但我認為這不一定合適,因為很有可能是先定了國球,後續才是普及度大幅上升的。
之所以是國球,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乒乓球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在世界上嶄露頭角的 體育 項目,第一個獲得了世界冠軍的項目(多特蒙德世乒賽 容國團奪冠),為當時還比較窮困的中國人民打了一針強心劑,我們也有 體育 項目能夠在世界上獲得冠軍了。可以說乒乓球是我們揚威立國的一個運動,一個號角,一個標志!
至於後來的乒乓外交、包攬世乒賽金牌,是一步一步的水到渠成。所以,這才是我們將乒乓球定位為國球的最大原因。
一、中國的乒乓球為國家贏得了巨大的榮譽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從來沒有得過世界冠軍。參加過三次奧運會,一塊獎牌也沒拿到。外國人嘲笑中國人為「東亞病夫」。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號召「發展 體育 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乒乓球運動在全國開展比較好。1959年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為中國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世界矚目!國人振奮!此後,中國的乒乓運動長盛不衰。在世界乒乓三大賽事中金牌數均居世界第一位。至2005年,共獲冠軍143.5枚,其中世錦賽100. 5枚,世界盃賽27枚,奧運會16枚。而且已有三次包攬世錦賽全部7個金杯,兩次包攬奧運會全部4枚金牌。可以斷言,這樣的成績,任何外國都不可能超過。
二、乒乓球運動在中國十分普及,得到國人喜愛
乒乓球運動開展的條件不苛刻,可參與性強。男女老少都能打,天南海北都能打,室內室外都能打,有錢沒錢都能打。條件好的可用高級球台打,條件差的水泥球台也能打,沒有球台用幾張桌子拼起來也能打。天氣好在露天可以打,遇上大風大雪在一間不大的房間里就可以打。
而且,乒乓運動又是一項全身運動,健體健腦又健心。相對於足球籃球等運動,它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自己可控制運動量,非常有利於普及……。總之,這項運動特別適合中國的國情,得到了國人的普遍喜愛,普遍水平比較高,因此就可以稱作國球。
三、乒乓球為中國的長治久安做出過貢獻
現在報紙上關於紀念「乒乓外交」的報道不少。說的是1971年第31屆世界乒乓錦標賽期間,中國選手庄則棟與美國運動員科恩邂逅,毛澤東主席抓住這一契機,因勢利導,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一舉打破國際敵對勢力對中國的封鎖,成就了「乒乓外交」的 歷史 佳話。1949年到1971年與我國建交的只有34個國家,「乒乓外交」後,1971年到1979年與我國建交的達到了100多個。尤其是1971年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通過了恢復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所以,有人稱贊為中國的「小小銀球轉動了地球」。
(轉)
各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球,美國的籃球、巴西的足球、俄羅斯的冰球等等,說到中國的國球,答案毋庸置疑的就是乒乓球。之所以能成為國球,一定是因為這項運動對於整個國家有著很特別的意義,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乒乓球會成為中國的國球了。
⦁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人一直被扣以「東亞病夫」的帽子,在國際 體育 賽場上不要說取得名次了,就連國人的身影都很難見到。不過在1959年的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容國團勇奪男子單打冠軍,為中國獲得了 體育 比賽中的首個世界冠軍,從此也正式開啟了中國的 體育 之路。
⦁ 著名的「乒乓外交」讓國人對乒乓球有著與眾不同的感情。通過庄則棟與美國隊員科恩的一個意外小插曲,直接促成了小球轉動大球的完美效果,以中美兩國乒乓球隊互訪等事件,順利打破了兩國僵化的冰冷局面,進而恢復了國與國間的友好交往。
⦁ 如今中國乒乓球隊在國際乒壇上占據著絕對強勢的統治地位,無論男隊女隊在成績上都是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的。從成績上來看,乒乓球被稱為中國的國球是理所應當的,無論是奧運會還是其他同級別的國際大賽,中國乒乓球隊的表現永遠讓人踏實放心。多次包攬奧運會、世錦賽等國際大賽的全部金牌,這樣的成績任何國家都是難以超越的。
⦁ 乒乓球在中國有著極高的普及率,可以說輻射面「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幾乎每個人拿起拍子都會打幾下,深厚的群眾基礎正是我國乒乓球長盛不衰的關鍵原因。
我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就是來自乒乓球運動員,1959年容國團在德國多特蒙德獲得第25屆乒乓球錦標賽的冠軍。這對於那個時代的人民來說是振奮人心的大消息。正值推廣全民健身的時期,乒乓球無論是在室內和室外都可以開展,因此成為了被廣泛推廣的 體育 運動。至今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也能看到無論是偉人,普通群眾打乒乓球的畫面,乒乓球一直是我國 體育 運動的主流。
中國在乒乓球比賽中獲得金牌的數量,在經歷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早期男乒低谷的時候還拿下了近30年將近80%的金牌。從乒乓球進入奧運會大家庭以來,7屆奧運會28塊金牌,中國隊拿下了24塊。這種傲人的成績自然在國民心中的分量不一般。
乒乓球在外交領域也起到過重要的作用。1971年,毛澤東主席決定要求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正是這次「乒乓外交」開啟了改善中美兩個大國關系的大門。時至今日,乒乓球也在為改善和增進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關系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多次為國與國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梁。
而乒乓球作為國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龐大的群眾基礎。國外媒體專門做過一項分析報道,中國乒乓球之所以這么強,有3億人都會打。在我們的公園里有用於休閑 娛樂 的乒乓球台,學校里有常規的乒乓球隊,還有業余體校和一些私人的俱樂部,專業隊負責向國家隊輸出優秀的運動員。奧運會上有44名乒乓球球員在中國出生,可見在這個項目上人才的儲備之大。
沒准你周圍打球都不需要專業配備的朋友就是省隊退役的。而其貌不揚的中年大叔可能就是一個長膠高手。隔壁阿姨在晨練的公園里能和姐妹們切磋幾拍子。你怕是打不過剛剛經過專業訓練的10歲小外甥。乒乓球儼然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今天在這美好時光里十分感激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第一:國乒戰績足夠輝煌。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中國乒乓球隊就一直是世界乒壇的勁旅。在引領了乒乓球技術變革的同時,還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最近二十多年以來,更是囊括了九成以上的大賽冠軍,幾乎處於獨孤求敗的地位。
第二:乒乓球運動在中國普及程度極高。
乒乓球屬於技巧型運動,對球員身體要求不高,可謂男女老少皆宜;而且乒乓球對場地空間要求也不高,只要有一張球台和兩副球拍即可,器材價格也相對低廉,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平民運動。所以在華夏大地的各個角落裡,都能看到乒乓球愛好者的身影。
第三:乒乓球運動為國家做出了重大的 歷史 貢獻。
早在1971年,以庄則棟為首的中國乒乓球隊出訪美國,象徵著兩國政治邦交正式破冰,隨後美國總統和國務卿相繼訪華,兩國也順利建交,中國重新回到了國際政治的大舞台上,這就是著名的「小球轉動大球」事件。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⑻ 中國乒壇「養狼計劃」是怎麼回事
指的是中國的乒乓球實力太強了,能夠遇到的對手非常少,所以為了更好的訓練中國的乒乓球隊員,就大力發掘優秀的球員。
⑼ 1990年代,中國男子乒乓球為什麼會被歐洲壓制
如果不是站在中國球迷這個角度,我要說上世紀末是世界男子乒乓球 歷史 上的最好時代。
(瑞典:瓦爾德內爾)
1989年的世錦賽中國男乒就已經失去了團體、男單和男雙冠軍,1991年在日本千葉八進四的比賽中更是早早就敗給了捷克斯洛伐克,而歐洲球隊則以包攬男子團體前五名的成績宣布強勢崛起。此後,以「歐洲三虎」瓦爾德內爾、薩姆索洛夫和普里莫拉茨為代表的歐洲運動員以發球技術為突破口,把近台快攻和中遠台兩面拉弧圈的打法結合的絲絲入扣,再加上特有的身高優勢,幾乎能覆蓋球台的每個角落。
相比之下中國乒乓球隊的應變明顯不足,除開前三板還有少許優勢,在相持球和進攻能力上已經被對方的技術革新拉開了差距,馬文革、陳志斌和王濤在男子單打上的保守被無限放大。
(白俄羅斯:薩姆索洛夫)
歐洲能夠取得如此進步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經歷了20多年失敗的陣痛,乒乓球這項運動本來就始於歐洲,在經歷中國砍瓜切菜般的統治後,他們被迫放低姿態轉入了防守,把自己放在挑戰者的位置上,開始全面創新技戰術打法,比如「橫拍直握」,除開「歐洲三虎」,彼時水平接近的高手還有德國的羅斯科普夫,法國的蓋亭,比利時的大小塞弗,瑞典的佩爾森、捷克的施拉格……記得曾經看過一期男單排名,前10運動員分別來自不同的10個國家。而在號稱乒乓球三大比賽的奧運會、世錦賽和世界盃所產生的將近10個單打世界冠軍里,中國僅僅由馬文革火中取栗拿了兩個。
中國男子乒乓球隊在經歷了90年代前期被歐洲徹底壓制的黑暗後開始反思和求變,以孔令輝拿下95年世錦賽、劉國梁和王濤包攬1996奧運會男單決賽權為標志,90年代後期成為中國與歐洲互有攻守的一段歲月。
1990年代,中國乒乓球男隊處於 歷史 最低谷,從1989開始連續三屆世乒賽失去了分量最重的男團和男單金牌,別說冠軍了就是決賽也進不去,而歐洲的乒乓球實力卻大放異彩,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傳統的直拍打法技術落後了,他們的快攻加兩面弧圈打法對我們形成了全面壓制。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乒乓球男隊就遭遇了滑鐵盧,江嘉良、陳龍燦、許增才三人參加的男單無人進入四強,預示著中國乒乓球男隊進入了青黃不接的局面。果不其然,1989年第40屆世乒賽上,中國乒乓球男隊遭遇大潰敗,男團決賽中0-5慘敗瑞典隊,男單、男雙也一無所獲。1991年第41屆世乒賽,中國乒乓球男隊遭遇了更大的挫折,團體只獲得了第七名 。1993年世乒賽中國男隊已逐漸有起色,男團闖入了決賽但實力上的差距還是1-3輸給了東道主瑞典隊,也成就了對手的男團三連冠。男單和男雙也已經連續三屆沒有冠軍入賬了。
這段時期歐洲隊除了技術領先中國隊之外,還出現了一大批實力悍將對中國隊形成了全面壓制的局面,中國隊在面對他們時占不到一點便宜,比如瑞典的瓦爾德內爾和佩爾森、法國的蓋亭、比利時的塞弗、克羅埃西亞的普里莫拉茨、德國的羅斯科夫、白俄羅斯的薩姆索諾夫等,他們幾乎包攬了所有世界大賽的單打冠軍,瓦爾德內爾還成為乒乓球史上首位大滿貫選手。他們技術全面相持能力強,而我們除了前三板稍占優勢外,已沒有奪冠的資本和絕對實力。
1995年天津世乒賽,中國男隊和瑞典隊在男團決賽相遇,雙方的實力勢均力敵,而瑞典隊還是略戰上風,而中國隊這邊除了馬文革和王濤外,秘密武器削球手丁鬆起了重大作用,可以說他起了扭轉戰局的關鍵,當雙方大比分打成平手時,最後一個出場的王濤發揮出色贏了幾乎沒有勝過的佩爾森,最終中國隊3-2戰勝瑞典隊,奪回了闊別三屆的團體冠軍,孔令輝獲得了男單冠軍,王濤/呂林獲得了男雙冠軍,中國隊大獲全勝實現了翻身。盡管1997年世乒賽和1999年世乒賽瑞典又奪回了男單冠軍和男團冠軍,那已經是強弩之末泛不起多大浪花了,因為中國乒乓球隊已經走向了巔峰。
競技賽場此消彼長,歐洲那一批隊員已過了巔峰期,他們的先進打法我們也進行了學習和模仿,而我們自己也進行了勵精圖治的革新,像劉國梁和孔令輝一直一橫的打法都非常先進,再加上蔡振華的執教有方,乒乓球我們已經引領世界了。如今劉國梁已接過師傅的接力棒,繼續帶領中國乒乓球創造輝煌。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直拍打法是中國隊傳統打發,也是致勝法寶,歐洲橫拍打法被壓制的時間太久了,窮則思變,從未停止過對直拍打法的研究。歐洲率先創新把直拍打法的優勢前三板融入到了橫拍打法中,這叫取長補短。
與此同時,針對直拍打發攻強守弱以及反手推檔的弱點,以當時瑞典男隊代表的一代歐洲選手:瓦爾德內爾,佩爾森,林德,阿佩依倫們,均針對直拍打發正手側身攻求時,用橫拍反手防受突擊推到攻方正手位,一方面爭取到變被動為主動的機會,甚至直接得分,另一方對直拍進攻選手側身進攻產生巨大的心理牽製作用。
這一直橫技術的此消彼長,就拉大了中國隊和歐洲的差距。形成了九十年代中國男隊被歐洲壓制的格局。
從1989年世錦賽團體賽決賽,瓦爾德內爾,佩爾森,阿佩依倫出場,5:0戰勝了中國隊的江嘉良,陳龍燦,藤毅,中國隊完敗。
從此中國隊直拍沒落,橫拍選手除馬文革單打獨斗外再無一流選手,中國隊連續被瑞典及歐洲強隊壓制了三界世乒賽,最差成績在郗恩庭當主教練時,沒進世錦賽團體前四名,位列第七。
直到1995年天津世青賽中國隊主場才打了翻身仗,幾年卧薪嘗膽,中國隊發展橫拍技術,培養棚拍選手,1995年靠馬文革,王濤,丁松三個橫拍選手戰勝了瑞典隊的瓦爾德內爾,佩爾森,卡爾松奪得冠軍,重回巔峰。也就是哪一屆直拍橫打技術代表劉國梁橫空出世奪得單打亞軍,此後陸續出現馬琳,王皓,許昕一代代直拍頂尖選手的代表。中國隊直橫結合,依然保持對世界其他協會的壓制,一度孤獨求敗,把混雙冠軍讓給外國選手。期間以蔡振華和劉國梁為核心的兩代教練團隊功不可沒。
我是不請自來,只是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有說的不當之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上世紀90年代中國不是被歐洲壓制,而是被瑞典壓制。
一般說中國乒乓球的在1991年千葉世乒賽上陷入低谷,實際上頹勢早就出現了。1988年奧運會,乒乓球首次作為正式比賽項目進入奧運會,結果象徵著世界最高水平的男子單打,中國男單選手竟無一人進入前三。
到了1989年的世乒賽,中國男團更是以0比5慘敗瑞典隊,一代名將江嘉良黯然退役一。
兩年後的千葉,中國男團更是創記錄的下降到第七位。
千葉世乒賽瑞典隊全面崛起,除蟬聯男團冠軍之外,佩爾森和瓦爾德內爾分獲男單冠亞軍,
卡爾松和馮舍還獲得男雙冠軍,中國的直板近台快攻,被歐洲人的左右大力弧圈球全面壓制,
瓦爾德內爾、佩爾森、格魯巴,阿佩伊倫成為中國隊一道道難以逾越的大山。
直到幾年後,中國的劉國梁和孔令輝全面崛起,發明了直板橫打,中國隊才在瑞典隊的陰影下走出來。
女子乒乓球,則是由於中國乒乓球隊流失人才太多。
在1994年廣島亞運會,中國選手何智麗改名小山智麗披上日本戰袍,並瘋狂的叫囂:我一定要打敗中國人,果然在決賽中,小山智麗擊敗了中國的鄧亞萍,奪得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
中國外籍軍團在後來比賽中,屢屢給中國女子乒乓球隊製造麻煩。成為當年一道獨特的風景。
關鍵是教練員,蔡振華指導由國外回來執教,很快成績就上去了。現在劉國梁指導離開國乒,男乒又要大滑坡。許紹發指導說的好,國外運動員和我國運動員沒多的差距,關鍵是教練員的臨場指揮。
主要是歐洲出現了以老瓦、阿佩伊倫為代表的幾個非常有天賦的高水平運動員,而中國當時正處於青黃不接的時候,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教練員都處於 歷史 上偏弱的時代。
歐洲當時有瓦爾德內爾統治世界乒壇。
相比之下中國乒乓球隊的應變能力非常欠缺,從而導至被歐洲人的壓制。
我不同意這種觀察,中國的乒乓球技術和打法,在世界上是有明顯優勢。我國的乒乓球技術和打法也是一代一代繼承下來的。而歐洲也是在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自身乒乓球技,他們在實踐中也有創新打法,若你對這種打法不了解或不適應就會被壓制。因為熱愛所以執著,因為熱愛所以堅持,也因為堅持所以才有進步和提高呀!要相信自己的實力,也不能害怕別人,同台競技交流,展現各自精湛球技,贏得觀眾的認同,體現 體育 拼搏精神,給人類留下精神食糧。
⑽ 出師不利!中國乒乓球輸球原因是什麼
國乒乓球隊原本在東京奧運會混雙項目上,有絕對實力沖擊冠軍。因為劉詩雯和許昕的組合,一直發揮非常穩定,就輸過一場球。另外劉詩雯和許昕在本屆東京奧運會比賽上,一直順風順水,毫無懸念殺入了決賽。劉詩雯和許昕決賽對手是水谷隼和伊藤美誠,雙方在東京奧運會狹路相逢,也是吸引了無數球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