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美國稱中國什麼

美國稱中國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22 02:14:07

Ⅰ 中國人稱美國為美帝那麼美國人叫中國什麼

有些貶義詞,例如chinaman,chink等,大意就是「中國佬」的意思,還有一個詞chingchong,是美國人調侃中文發音的一個詞,全稱ching chong ling long ting tong,自己試著連著發音一下,你懂的。這些詞媒體已經都不用了,因為政治不正確,他們也怕被亞裔團體告歧視,但民間還是偶爾有人用。

Ⅱ 美國等一些國家叫西方,那中國叫什麼

中國等一些國家叫東方國家。古代中國因茶葉,陶瓷,絲綢出名,china就是陶瓷的意思,外國人就把中國稱為陶瓷的國家。

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英語縮寫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中華人民共和國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在建國初期曾用PROC的簡稱,後改為PRC,延續至今。
PRC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1949年成立的新中國,向世人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Ⅲ 求所有國家的字母簡稱 如中國 China 簡稱CN, 美國 USA簡稱 US. 馬來西亞簡稱MY

世界各國國家代碼簡稱(按字母順序):

A字頭

AD-安道爾(The Principality of Andorra)

AE-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EMIRATES)

AF-阿富汗(AFGHANISTAN)

AG-安地卡及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

AL-阿爾巴尼亞(ALBANIA)

AI-安圭拉(Anguilla)

AM-亞美尼亞(ARMENIA)

AO-安哥拉(ANGOLA)

AR-阿根廷(ARGENTINA)

AT-奧地利(AUSTRIA)

AU-澳大利亞(AUSTRALIA)

AZ-亞塞拜然(AZERBAIJAN(REPUBLIC))

其他國家簡稱請看以下表格:

對國家的名稱進行簡略處理,便於對國家辨認和認知。

Ⅳ 外國對中國的稱呼有哪些

歐洲一些國家稱中國為「China」、「Chine」是源於
「秦」(Chin)。英文「瓷器」(china)一詞則是由
「China」一詞派生來的,而不是「China」是從「c
hina」派生的。說Chinese是「瓷人」完全是無中生
有,挑撥離間。隨便問問你身邊的美國人或英國人就會得出答案。

Chinese硬譯是「秦人」。就像早先的華人自稱「唐人」,
絕不會有人說這其實是蔑稱「糖人」。歐洲從羅馬帝國時就知道
中國,那時中國是「大秦」。俄國知道中國比較晚,那時已經是
北宋。但和他們更臨近的是遼。所以他們稱中國「契丹」。把自
己稱作「瓷人」的中國人是自取其辱,把中國人稱作「瓷人」的
外國人是別有用心。問問任何一個說英語的人就知道,「瓷人」
在英語里叫「china dolls」。真正罵人的話是「C
hina-man」。聽見別人這么稱你再抗議不遲。至於稱我
們「秦人」,雖然使巫婆、任丁他們顯得更「正宗」,但沒什麼
不好。秦帝國畢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皇朝,當時世
界上最強盛國家。如果歐洲也是和俄國人一樣到了北宋才知道有
個中國,管咱們叫「宋人」,那才真叫人氣得肝兒疼。

至於字尾,加州人、德州人這些「外來戶」倒是「an」結尾了,
也不知為什麼當年參與美利堅立國的「Marylander」、
「New Yorker」、「New Englander」
就楞把好名都留給他們了。就連當年最被歧視非洲人,也得了「
African」的好名字,實在是顛倒了耶!
詞語作為表達思想的載體,常常被打上時代的烙印、留有
歷史變遷的痕跡,「*****」一詞的稱呼也是一樣。據考證,「
*****」原是「Cina」〔d�in�〕的音譯,是古代印度對古代中
國的稱呼,最早出現在梵文佛經中。梵文Cina進入不同的語言
中,其讀音變化不大,譯音是「China」、「*****」、「脂那」、
「至那」或「震旦」。根據對Cina的來源的不同看法,其原始
含意也不相同。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有四種:1.認為Cina在梵
文中表示中國「絲」。古代印度人、波斯人、古希臘人,都用
中國絲(梵文Cina)指稱中國;2.認為Cina是秦國的「秦」的
梵文譯音,Cina的梵文含義是「秦國」,是古代印度人對秦漢
時期的中國的稱呼;3.認為Cina在梵文中有「偏僻遙遠」的意
思;4.認為Cina指羌族。

梵文Cina在印度出現後,向西方傳播,經由中亞到歐洲,
進入英語,逐步演變為今天英語中的「China」。羅馬傳教士衛
匡國在1655年最早提出China是秦國的「秦」的譯音。在China
一詞出現前,歐洲對中國的稱呼基本上都來自Cina〔d�in�〕
的讀音,只是根據不同的語言稍有差異。梵文Cina向東方傳播,
進入中國和日本,譯音為「*****」、「脂那」、「震旦」等。
梵文Cina進入古代中國後,古代一般把梵文Cina音譯為「震旦
」,但Cina(震旦)是外國人(最初是印度人)對古代中國的
稱呼,中國人一般不這樣使用。

作為一衣帶水的近鄰,日本與中國自古有密切交往,日本
人使用漢字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受以唐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
影響極深,日本在中世之前隨著中國王朝的更迭,對中國的稱
呼主要有「唐國」、「大宋」、「大明」、「清國」等。

Cina進入日本後,大多數音譯為「*****」。日本辭書《廣
辭苑》解,「*****」,「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源於『秦』的
轉訛),初出現於印度佛典」。在日本,「從江戶時代(公元
1603—1867年)中期以後曾使用過。」到19世紀中期之前,日
本人用「*****」指稱中國與「唐國」、「清國」等無意義上的
差別,沒有特別的政治含意。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在1888年
印刷的日軍必讀的《宇內混同秘策》一書中用「*****」指稱中
國,並以輕蔑的態度對待中國人,但「*****」一詞尚未直接與
對中國的歧視聯系在一起。

日本社會開始用「*****」蔑稱中國始於中日甲午戰爭中清
政府失敗,1895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
關條約,把近代中國的恥辱推向極點。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
為「上國」的日本人先是震驚,繼而因勝利而陶醉,上街遊行,
狂呼「日本勝利!『*****』敗北!」從此,「*****」一詞在日
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情感和心理,「*****
」逐漸由中性詞演變為貶義詞。甚至19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前的荷蘭字典中,對「*****」的解釋是:「*****,即愚蠢的中
國人,精神有問題的中國人等。」西方其他字典對「*****」的
解釋也大同小異。

日本等外國用「*****」蔑稱中國,在海外的華僑中引起強
烈反感。有些留學生和華僑投書日本報紙,要求日本人不要再
用「*****」一詞,改用「中國」,並引起了一場關於中國國號
稱謂的爭論。1908年,印尼華僑曾向統治印尼的荷蘭殖民當局
提出抗議,反對「*****」的侮辱性稱呼。在中日簽訂二十一條、
巴黎和會和五四運動後,中國國內爆發了更為強烈的抗議「支
那」蔑稱的運動。辛亥革命以後,中國政府曾向日本政府交涉,
要求不要把中國稱為「*****」,但遭到日本的拒絕。到1930年,
當時的中華民國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了一項決議,並由當時的中
國國民政府外交部照會日本政府。決議說,「中國政府中央政
治會議鑒於日本政府及其人民以『*****』一詞稱呼中國,而日
本政府致中國政府的正式公文,亦稱中國為『大*****共和國』,
認為『*****』一詞意義極不明顯,與現在之中國毫無關系,故
敦促外交部須從速要求日本政府,今後稱呼『中國』,英文須
寫NationalRepubicofChina,中文須寫大中華民國。倘若日方
公文使用「*****」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
」從1930年底起,日本政府的公文都改「*****共和國」為「中
華民國」,但社會上一般書面語和口語,仍把中國蔑稱為「支
那」,侵華日軍被稱為「*****派遣軍」,中國人被叫成「*****
人」。直到二戰結束後,中國以戰勝國身份派代表團到東京,
1946年6月,以「命令」的方式通知日本的外務省,從此以後不
許再用「*****」這個名稱。同年6月6日,日本外務次官向各報
社、出版社,日本文部次官7月3日向各大專院校校長,先後發
出避免使用「*****」名稱的正式文件,文件寫道:「查*****之
稱呼素為中華民國所極度厭惡者。鑒於戰後該國代表曾多次正
式及非正式要求停用該詞,故今後不必細問根由,一律不得使
用該國所憎惡之名稱。」

二戰後,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逐漸變成死詞,
不再使用。但日本社會上,至今仍有極少數右翼分子仍故意稱
中國為「*****」;極個別人把面條叫成「*****面」。日本出版
的一些地圖上把中國東海叫成「東*****海」(只不過把「*****
」二字改用平假名拼寫),廣大僑胞對此極為反感。有位在東
京開飯館的僑胞為要求取消「*****」稱呼,數十年如一日不懈
抗爭,他在餐館的火柴盒和筷套上悲憤寫下敬白:「……如果
有人把中國叫『*****』,將使我們回憶起日本侵略中國,侮辱
中國人的那段歷史……」有人憤怒地質問說:把中國叫成「支
那」,如同過去西方人把日本叫成「JAP」,東方人把日本稱呼
「倭」,為什麼不尊重中國人民的感情?

日本還有人以孫中山過去曾用過「*****」稱呼為自己辯解。
孫中山在1899年、1903年等少數場合的確使用過「*****」一詞,
原因之一是當時正處於「*****」向貶義詞演變的初期。但從19
05年後,「*****」的貶義逐漸濃厚,從此,孫中山就不再用「
*****」一詞,而是用「中國」。另一個原因是,孫中山作為革
命者,他認為「*****」等同於清王朝,而「中國」則是他進行
革命所要建立的中華民國,在中華民國建立前稱「*****」指清
王朝,辛亥革命後改稱「中國」。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指京師、京都;後
來指漢族、華夏族居住地,當時中原漢族以外稱為「四夷」,
「東方一隅為中國,余皆夷狄」。漢族、華夏族居中,稱「中
國」,即中央之國,是地理概念。大約到19世紀中葉,「中國
」一詞才作為國家概念出現,辛亥革命才正式把中國作為國號
固定下來,1911年10月11日,革命軍在咨議局議定13條重要方
針,其中第二條即為:「稱中國為中華民國。」1949年中華人
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庄嚴宣告:「中國人
民從此站起來了!」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新中國的正式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082505247.html

Ⅳ 中國被喻為龍,美國被稱作什麼

中國被比喻為龍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古老的國家,幾千年來祖祖輩輩的人都一直崇拜龍,由此中國人稱為龍的傳人,中國也被喻為龍的象徵。而美國不是傳統古國,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是從英國等等歐亞大陸國家遷移過去的。不過要說喻為什麼,還得從1812年說起。1812年美國與英國開戰,「山姆大叔」進入美國人的心目中,後來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正式確認「山姆大叔」為美國的象徵。

Ⅵ 為什麼西方人稱中國為china它反映了什麼問題

china有瓷器的意思,中國的瓷器在歐洲很流在行,歐洲人不會制瓷,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瓷器在歐洲的價值都堪比黃金,瓷器和絲綢是古代中國出口到歐洲的奢侈品,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稱呼中國叫「絲國」,china是後來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稱呼。
西方國家對起名字這種事情都挺不用心的,看看他們的姓氏就知道了,說幾個比較有名的,比如格林(green)是綠色的意思,伍德(wood)是木頭的意思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名字更是有一堆直接加son尾綴的,意思是某某的兒子。
西方人對自己起的名都不用心,更不用說給其他國家了,比如說日本(japan)有漆器的意思,印度和印第安在英語里好像一直是一個詞,但實際上一個在南亞,一個在北美。
西方國家除了給自己國家起名時稍微正式點,對其它國家的起名都挺隨意的,不像我們中國,每一個外國名字都是慎重考慮過的。
中國的名稱自古就有,很長一段時間意為「世界的中央」,而古人給其它國家起名都是看對方國力和友好程度的,比如說安息,比如說身毒,一看就不是什麼好名字,而像羅馬,漢朝人則稱呼其為大秦,這是對羅馬實力的肯定,而同樣強大但關系不好的匈奴,你把它拆開看,都不是好字。
但到了近代,中國有一段時間被列強打殘了,對外國的稱呼也變得正式起來,大多是通過音譯加意譯的方式,而且用詞頗為講究,這是國力弱小時的自保手段而已,反正好名字與壞名字的區別只是叫法,到時候影響國家政策的還是得看自身的國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保持著「中國」的簡稱,也是國家對我們國民的期望,期望著我們共同努力,讓祖國重新成為世界的中央。

Ⅶ 美國首次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號

是在72年尼克松訪華以後美國首次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稱中國為北京政府。

Ⅷ 美國人怎麼用英語稱呼中國大陸

稱為mainland China。
我們國家的名稱大約是在公元前被印歐語言借去的。當時的朝代是「秦」,印歐語拼成 Cin,再加上他們語言里的詞尾 a,就成了 Cina,現代英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都寫 China,法語寫作Chine(沒有詞尾a的發音),波蘭語寫作Chiny(俄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的「中國」不是這樣來的,Китай或Кітай是「契丹」的意思)。許多年以後,中國人看到歐洲人對自己的稱呼很怪,因為已經想不到這就是「秦」字,所以又把這個詞借了回來,音譯成「支那」。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閱讀全文

與美國稱中國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38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3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1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0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8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5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8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3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6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6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