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企業所得稅33%為什麼這么高
首先,糾正一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中國的企業所得稅率是25%,並非33%。
51個稅提醒,不要「人為」拔高企業所得稅稅率哦!
其次,中國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比較多,例如:
1、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2、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換句話說,如果有符合條件的政策享受,企業所得稅稅率還會低於25%,甚至是免徵!
如果還在糾結「中國的企業所得稅為什麼這么高」,那麼,51個稅建議是做好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合理節稅。
根據政策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就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的稅負整體較低。
目前,很多稅負壓力比較大的企業,都在通過辦理個人獨資企業來進行稅務籌劃。
⑵ 中國稅收高得合理嗎
合理的。只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其實稅收高些可以接受。所謂合理,就在於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就個人片面的看法,房地產,醫療,教育等都已產業化,稅收來源已相對廣泛。
中國稅收相對較高。個人所得稅法修正之後,按照最高稅率計算,中國目前個稅已經在世界排第20位。在亞洲,繼日本、以色列之後排名第三,然而中國的人均GDP排名世界第70位。
我國稅收負擔高低問題,一直存在爭論,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對於我國目前稅率適宜區間存在著不同看法,二是橫向比較時口徑的選擇不同。分析認為,我國稅負從全球范圍來看處於中等位置,但由於稅制存在著較大的不合理性,再加上稅收運用透明度不夠,造成了企業和人民感覺負擔較重,幸福指數較低的局面。
宏觀稅收負擔的定義及其口徑的選擇稅收負擔,也稱為稅收水平、宏觀稅負、宏觀稅收負擔水平等,它反映了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稅收分配數量關系,是一個國家稅收政策與稅收制度的核心內容,也是判斷一個國家稅負輕重的重要指標,它在實質上反映與調節國家與納稅人的利益關系。
目前,國內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測度指標,在進行相關研究時,一般將我國的宏觀稅負分為大、中、小三個口經。大口徑的宏觀稅負,是指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中口徑的宏觀稅負,是指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小口徑的宏觀稅負,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
目前我國政府非稅收入規模龐大,特別是在地方政府非稅收入項目眾多、規模龐大的情況下,如果不考慮非稅規模及其對企業和居民的負擔,就不能正確衡量企業的實際政府經費負擔狀況,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進行橫向稅收負擔比較就失去科學的基礎和可比口徑。
⑶ 中國稅收為什麼這么貴
我們每一塊錢商品里就有17%的增值稅,這17%雷打不動地要交,進入商場後往往還要附加5%—10%的營業稅,店面鋪租等成本。很多進口產品的關稅在30%以上,像煙、酒、化妝品、奢侈品的關稅更是輕而易舉突破50%。這就是為什麼國內買東西貴,國外便宜的原因。
中國政府95%左右的正規稅收——還不包括土地出讓金等——是從商品的流通中徵收的。而剩下的5%左右,才是直接從老百姓的工資等各種收入所得里徵收的。而現在房產稅基本沒有,可以忽略不計。用術語說,我們收的大部分是間接稅而不是直接稅。
而西方國家,主要稅收來源是個人所得稅,比如美國聯邦政府75%的稅收源自個人。換句話說,西方的老百姓,買東西很痛快,但每年從腰包里掏錢交
個人所得稅就很不痛快,掙錢掙得很痛苦。所以,美國人掙錢難花錢快樂。咱們中國人總體上講與之相反,掙錢相對沒受到政府幹擾,稅收不多,但是上街花錢買東
西就痛苦了。
⑷ 中國的稅收為什麼能這么高
我國稅收側重於流轉稅而在所得稅上的弱化是稅負較重的原因之一。
一、稅收是國家(政府)公共財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來源。稅收的本質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憑借公共權力,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製取得財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種特殊分配關系。
二、它體現了一定社會制度下國家與納稅人在徵收、納稅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種特定分配關系。
三、馬克思指出:
「賦稅是政府機關的經濟基礎,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
「國家存在的經濟體現就是捐稅」。
四、恩格斯指出:「為了維持這種公共權力,就需要公民繳納費用——捐稅。」19世紀美國法官霍爾姆斯說:「稅收是我們為文明社會付出的代價。」這些都說明了稅收對於國家經濟生活和社會文明的重要作用
⑸ 中國的稅收為什麼能這么高
我國稅收側重於流轉稅而在所得稅上的弱化是稅負較重的原因之一。
⑹ 中國的各類稅費這么高啊
比較世界各地稅率是件很難的事情,稅法在很多的國家都是很復雜的,而且考慮到累進稅制、地方財稅制度等的制度在同一個國家和地區稅收負擔對不同的群體是不同的,中國在綜合稅率上處於全球高位*(根據2005-2009年期間的相關文獻所稱),因此說中國的稅費高確實沒錯。作為一般不從事個體戶或企業經營的個人而言,我們所主要面臨的稅收問題是增值稅、房產稅、個人所得稅等稅費,除了房產稅外,一般非高收入人群所接觸到的稅收稅率並不算太高;受稅負高影響的主要是經營主體,比如公司、團體等,因為除了前述稅費外還要承擔企業所得稅,教育附加費、地方建設稅費以及員工的稅費、福利和補貼等等,負擔不可謂不重。
但從宏觀的角度上來講,一個國家的稅負水平也跟國家的財政收入需求、發展、經濟治理和廉潔程度等等緊密相關,稅收同時也是調節社會財富分配的重要工具。從中國過去二三十年的總體情況來看,中國較高的稅負也支撐著從中央到地方各個方面發展的巨大支出,從總體來看還是對社會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當然稅負的高昂也對民生和企業經營造成了抑制性的作用,這也是當前越來越多的減稅政策以及議題本身成為主流議題的原因。
更多的問題和信息還值得有興趣的人更多的研究。
⑺ 中國稅收高與人多有關系么
你說稅收高然後人口出生率高,這樣為什麼是因果關系呢?因為稅收收了以後,就直接達到人口管理部門,然後幫助她們進行非稅收收益的管理和運營,這樣在沒有基礎的條件下,人口大量增長,土地壓力就大了,而且平均人口征稅來源單一,這樣得到的分紅比例也可以通過控制企業規模,以及控制市場物價來達到一個小康的事業單位水平,所以國家不是一個單獨的稅收部門,而且不是說有國家就有稅收;而且稅收法定費率這個東西是一種按照人口數量和經濟目標的調控稅價格,如果還有匯稅,相當於聯合的國家之間的稅收控制就可以直接上線一種國際貨幣通用的稅收系統。也就是如果你在一個區域活動強度中的經濟活動,是可以受到一個科學的稅收系統監控調整強制上交的,但是一定要是一個科技可統計的整體經濟算量運行行為。所以征稅一般包含一個整體數據,一點都不微觀,而且它還必須衡量行為的整體經濟負壓程度,來動態地進行國體征稅,也就是依據人民幣流行程度,可以免掉一部分增值稅,可以國際稅收債務抵扣——這就進入國聯范疇。
⑻ 為什麼中國稅收那麼高福利卻那麼低,錢都去哪了
因為國家建設需要用錢,例如支援貧困地區,建設基礎設施,維護社會安定,提高國際地位,我國地域遼闊並且貧富分化嚴重,基礎設施建設還未達到,並且不直接產生效益和利潤的公務員也需要開資,所以才會稅收高但福利低。
拓展資料:
1.稅收是指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強制、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稅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2.稅收的本質:稅收是國家(政府)公共財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來源。稅收的本質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憑借公共權力,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製取得財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種特殊分配關系。它體現了一定社會制度下國家與納稅人在徵收、納稅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種特定分配關系。馬克思指出:1.「賦稅是政府機關的經濟基礎,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2.「國家存在的經濟體現就是捐稅」。恩格斯指出:「為了維持這種公共權力,就需要公民繳納費用——捐稅。」19世紀美國法官霍爾姆斯說:「稅收是我們為文明社會付出的代價。」這些都說明了稅收對於國家經濟生活和社會文明的重要作用。
3.稅收的特徵:稅收與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徵,習慣上稱為稅收的「三性」。
4.稅收的分類:
(1)流轉稅。流轉稅是以商品生產流轉額和非生產流轉額為課稅對象徵收的一類稅。流轉稅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稅種。
(2)所得稅。所得稅亦稱收益稅,是指以各種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所得稅也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統一為25%。
(3)財產稅。財產稅是指以納稅人所擁有或支配的財產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
(4)行為稅。行為稅是指以納稅人的某些特定行為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我國現行稅制中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印花稅、屠宰稅和筵席稅都屬於行為稅。
(5)資源稅。資源稅是指對在我國境內從事資源開發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類稅。我國現行稅制中資源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都屬於資源稅。
⑼ 個人所得稅為什麼這么高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不交稅的話,國家將無法正常運作。有國才有家,交個人所得稅是用來調節個人收入差距的,目的是防止收入差距過大,國家現階段開征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調節收入,特別是調節高收入。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擬確定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⑽ 為什麼中國的稅收是全世界最重的
確切的說中國的稅賦不是世界上最高的,但稅賦用於民生改善的利用率可能是非常低的。北歐不少國家的稅賦可達40%以上,但公民在交完這些稅後基本就可以衣食無憂了,因為他們的醫療費 教育費 養老金等等各種基本生活必須消費全部由國家承擔,所以國民樂於這種高稅賦。
其他一些低稅賦國家的治國理念卻是通過徵收低稅而使國民自己有能力去解決生活問題,這樣一般表現為行政開支佔GDP比重是非常低的。
(10)中國稅收為什麼那麼高擴展閱讀:
稅收是國家公共財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來源。稅收的本質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憑借公共權力,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製取得財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種特殊分配關系。它體現了一定社會制度下國家與納稅人在徵收,
納稅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種特定分配關系。馬克思指出:
1、賦稅是政府機關的經濟基礎,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
2、國家存在的經濟體現就是捐稅。恩格斯指出:「為了維持這種公共權力,就需要公民繳納費用捐稅。」19世紀美國法官霍爾姆斯說:「稅收是我們為文明社會付出的代價。」這些都說明了稅收對於國家經濟生活和社會文明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