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落後了
近代中國大幅落後西方世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歐洲,尤其是英國。工業革命導致西方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生產力大幅提高,西方人均GDP一下子就超過中國,並將中國甩到後面。
第二,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研究大幅領先。為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呢?因為工業革命需要兩個基礎,一個是理論基礎,另一個是制度基礎。工業革命的理論基礎是自然科學,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而自然科學的基礎又是數學。中國歷史上沒有a、b、c等拼音字母,只有甲乙丙丁,阿拉伯數字在中國正式使用也只有100多年(1892年),所以產生不了代數(只停留在簡單的算術水平),沒有代數就沒有高等數學,沒有高等數學就發展不起來現代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自然科學體系,沒有現代自然科學理論指導,工業革命就難發生和深化。在制度方面,當西方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三權分立、君主立憲、總統制或代議制時,中國還長期停留在封建帝制、海禁制度,自以為天朝上國,對外部先進科技、文化不屑一顧。自己原創不了,又不能象日本那樣學習已有的發明發現和先進成果,於是落後就順理成章了。
第三,中國法治市場經濟歷史太短。對現代經濟發展最有利的基本制度是法治市場經濟制度。西方搞市場經濟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其向市場經濟邁進的標志性事件有四,一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新市場(1492年10月20日),二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三是第一次工業革命(1759-1840),四是《國民財富的原因與性質研究》發表(1776年)。如果硬要說哪一年是西方市場經濟的開始,則可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1688)算作西方市場經濟元年,至今已有332年。中國市場化改革才42年(1978年開始),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才28年。這就象跑步,西方跑了300年,中國才跑30年,當然就被甩到後面去了。
Ⅱ 中國為什麼落後於西方
落後於西方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在思想上,傳統的儒家思想天然的保守性,束縛知識分子的八股科舉,除了四書五經,沒人會去關注自然科學,在傳統科學達到頂峰後,中國一直沒有產生自然科學,也沒有邏輯學,因為科舉是知識分子出人頭地的唯一方式,所以雜學無人關注。而從事技術工作的勞動者地位極其低下,沒有創造的積極性。而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落後的社會生產關系也嚴重的束縛了科學的進步,明清時期的封建皇權空前專制,推行嚴格的文化專制,清朝嚴格限制手工業的發展,封建自然經濟佔主體。還有地緣上的原因,中國在文化經濟上一家獨大,中國周邊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都沒有發展出資本主義,天朝上國的思想,讓明清時期統治者對向外擴張沒有任何興趣。總結,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壓制文人的政治政策和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使得明清之際的中國發展緩慢;同時,15世紀以後,西方民族國家興起,新航路的開辟,促使殖民地大量出現,從殖民地的來的資本積累,進一步使得西歐發生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推進了封建制度瓦解的速度,資本主義興起。18世紀後期的工業革命更使之進入了熱兵器時代,堅船利炮。由此比較,即可得出明清之際中國落後於西方的原因了。
Ⅲ 近代中國為什麼落後知乎
一、制度落後
封建制度導致閉關鎖國,不學習不發展
二、固有觀念
文化導致中國思想落後,不願意吸收新鮮事
三、政府腐敗
清政府昏庸無能
Ⅳ 中國有什麼是落後的
中國的落後在於:
1、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好
2、民族素質還不夠完善
3、文化水平還不夠高
4、全國還未達到統一屬於小康水平
5、人口比較多【全國人口還未完全控制
............
Ⅳ 中國科技為什麼落後
其實中國的科技在清朝早期以前,都是處在世界領先的水平。從工業革命開始,由於當時的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的政策,沒能從工業革命中積極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導致中國開始了長達進一個世紀的取人歷史,從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和各項的戰敗賠款,是中國的經濟受到了很大影響,雖然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也引進了不少西方的先進技術,但是畢竟落後了幾十年,確是杯水車薪。
辛亥革命後,隨著袁世凱就職大總統後,中國陷入了長達幾十年的內部斗爭,各種政治斗爭和軍閥派系的戰爭,嚴重的制約了中國的發展,更使之錯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發展經濟和科技的最好時機。
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中國依然是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八年抗戰後,國共內戰打響,又國民政府將大量的資金和科技人才撤到了台灣,這也制約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雖然當時的蘇聯援助了中國,但是又隨著中蘇關系的破裂,使得中國的科技發展再度陷入困境,真的可以說是一窮二白。
隨後的又進入了大躍進和文革,導致中國的科技和經濟又倒退了十幾年。直到改革開放後,經濟和可以才真正的走向平穩發展的軌道上來。我門隨然已經進行了三十幾年的發展,但是畢竟我們中國欠下的科技發展的時間長達數十年,而西方國家卻是一直在發展,所以我們很多的科技水準還和西方國家有著一定的差距,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Ⅵ 中國是在什麼時候落後的
中國在明朝的中後期已經開始落後於西方。16,17世紀相當於明朝中葉的時候西方國家已經開始崛起了,這候西方國家的封建制度解體了進入了商業社會,而後又有了工業革命使歐洲各國強大起來。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有了蒸汽機,極大的增加了生產力,武器也精良了起來。火葯和火炮都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到了明末我們只能仿造西方國家製作鼎鼎有名的「紅夷大炮「和能連續發射的佛郎機炮。這個時候中國還處於封建制度的統治之下以中國為天下中心自居,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力量強弱已經發生了變化!
公元1687年,23歲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時,大清的康熙正在御花園練習書法,他還陶醉在「收復台灣」的豐功偉績,而當時的中國人還以為太陽落山是沉到大海里。1798年,病重的乾隆讓術士計算自己還有幾年陽壽時,法國的傅立葉正在用級數理論為拿破崙的火炮做優化設計……更可悲的是,乾隆年間,中國人仍沉浸在「天圓地方」的神話時代。當時,當有人對紀曉嵐說地球是圓的,他還興致勃勃地把這種觀點當作一個「奇聞」記載了下來。
Ⅶ 中國落後的根源
造成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是技術落後和制度落後。
1、從政治上看:
A、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壓制商業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在國內設置重重關卡
B、封建專制走向末期,政治上日益黑暗腐朽,社會動盪,生產遭到破壞
2、從經濟上看
A、原始的農業經濟仍是經濟體系的主體,商業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資本主義基本上被扼殺在搖籃中
B、即使是農業的發展也是時斷時續,往往是朝代初期很重視,末期就受到嚴重破壞
3、從軍事上看
A、中國的封建王朝發展的主要還是比較原始的軍隊,而西方的洋槍洋炮中國的武器根本沒法對付
B、中國的軍隊軍紀也比不上西方,特別是清朝末期,吸食鴉片讓中國的軍隊戰鬥力大大削弱
4、從文化思想上看:
A、科舉制度在其後期表現出越來越大的弊端,特別是八股取士更是浪費人才,盡培養了一批奴才
B、當西方的文人思想家哲學家在大力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時候,中國的文人還在儒家文化影響下吟詩作對、歌功頌德、編纂《四庫全書》
C、中國根深蒂固的重農輕商思想讓很多人不到迫不得已時不去從事商業
5、從對外關繫上看:
中國封建末期的王朝主要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打擊阻礙對外貿易,導致中國人看不到也學不到外面的新東西新思想新制度,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產技術革命的機會。
Ⅷ 中國是在什麼時候落後的
根據英國之漢學家李約瑟之見,認為中國之科技落後於西方始於1620年。時值明朝。
中國的大是一件好事,但它也有一個壞處。那就是產生了許多有能耐或沒能耐的野心家。這對於帝王來說不可以說不是一件壞事。於是聰明的帝王們採取了兩手辦法。
一、採取了重文輕武的任人態度,使得文官比武官大大地佔了優。也使更多的人投文去了。這就減少了許多禍起蕭牆的事情,畢竟秀才做反十年不成嗎。二、就是感化他們,那用什麼感化呢?總不成是法家吧,那前一條就白忙活了。佛道也不行,這兩個是要看破紅塵的。於是只好取了儒家的學說。這學說可是教人忠義的,這自然就大合帝王的脾胃了。
但是自宋以前,中國的朝代都處於民族融合的階段。新的思想不斷湧入。所以儒終究沒有成為最大主流再加上戰亂不斷,儒的環境就更困難了。
但是當宋朝到來時中國的民族融合到一個盡頭。同時宋相對較少的領土范圍使它面臨更少的戰爭。(特指國內戰爭)這就為文化的昌盛帶來了很大的好處,畢竟相對的學說觀點較易統一。而一直以來就綿綿不斷的儒學說就大顯神威了。
雖知道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是以人倫為其主的。這令搞這一套學問的人都把精力放在了人倫的研究上。同時進士科的取士是以儒的這種國家學說為主,這就使得更多的人把精力都投入其間。而他們所研究就是人倫。
同時儒家的經濟學說是農本論,它鄙視工商業。而科技的發展卻是以後兩個行業為主要源動力。這就使中國的發展日趣減緩。程朱理學的興起,更加大科技的發展阻力。
到了明清,一個明朝是由農民朱元璋創造的。一個是由滿人創造的。為什麼要指出朱元璋是農民呢?這是因為潛水認為作為一個農民,朱元璋他年輕的時候很可能是對儒存在敬畏之心的。就如今天農民見了大學生一般的心思。同時他頒發了禁海令這為商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阻力。這第一項就使中國的儒家學說在遭到元代的摧殘後得到了大大的發展,同時朱元璋的八股文把儒家的最後一點創造性亦告扼殺。而第二項則使中國的海外商業委縮,從而大大地減緩了科技的發展。
而清朝在入關前是落後民族。於是入關後滿族大力學習漢族文化(主要是儒文化)。而原本可以為漢族帶來新鮮血液營養的滿族融洽,則變得毫無意義。
堪堪數千字自不能盡說此二千年之大問題,特作拋磚引玉之用矣。
Ⅸ 中國科技落後的原因是什麼
留不住人才,是中國科技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留不住人才,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和調動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是中國科技落後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應該說,我們中國的優秀人才並不少,可是他們都在哪裡呢?據說:在美國矽谷里的科技研究人員中,有一半是中國人。而在美國的航天技術研究部門,也有將近一半的科技人員是中國人。這真的使人不能理解,中國培養的人才,到美國鍍鍍金,就被美國留住了,而我們自己,卻無優秀人才可用,這不是天下奇事嗎?
再看看我們國家對科研經費的投入吧,國家現在已經非常富裕了,政府機關每年能拿出一萬多個億的財政支出,供一些人公款消費,卻不願意拿出其中的五分之一,投入到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中去,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我們再看看那麼可憐的一點科研經費的流向吧,應該說,企業才是科技發展的最前沿陣地,可是,每年國家投入到企業里去的科研經費有多少?有嗎?這些科研經費大都流入專門的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使那些人在關著門的搞科研。有報道說:我們國家有一大批三跑專家,即:年初跑科研立項,中間跑科研經費,最後跑科研鑒定。他們只要把科研經費搞到手,誰還去管那些科研項目成功如否。無怪呼,今年九月份,一個知名的科學院院士驚呼:我國有90%的科研成果竟然毫無價值!但是,也不能否認,我們曾經有過一些成功的科研項目,但是,這些東西一方面是不能盡快轉換成產品,竟然慢慢的成了過時的淘汰品,而另一方面,還有不少好的科研成果,竟然被我們國內的一些權威專家扼殺在搖籃里,但是,這些東西竟然引起國外一些大公司的關注,這就形成了一個「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奇怪現象,我國專家在國內研究的成果,反而被外國人首先利用了。這難道不能令我們好好反思嗎?
Ⅹ 中國哪些工業落後
早幾個月前,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的工業水平落後德國100年、比日本落後60年」,一時間引起了爭議。不過中科院的推算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易理解。
那麼從有沒有直觀的數據來描述差距主要在哪裡?如果仔細道來肯定不是百字千字就能說清楚的,但總可以從側面來反映。
但是位居首位即品類數最多的是仍是美國企業,為16個。其次是歐洲企業,為10個,日本僅次於歐洲為9個。韓國企業也以8個品類份額位居第四。
其中,大陸企業在個人電腦、洗衣機、冰箱、光伏電池、監控攝像頭、煙草領域占據優勢。力壓歐美日韓的分別是聯想、海爾、海爾、天合光能、海康威視和中國煙草。
從圖表還可以看出,大陸在鋰電、工業機器人、LED、硬碟、游戲、音樂的個諸多領域還排不上名號,產業的發展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當然,這份圖表只是日經自己的衡量維度,像通信設施領域的華為、運營商中的移動、肉企中的雙匯等等,在各自領域也是當然的世界第一。筆者認為,這也算給我們多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