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毛主席:「我想了十天十夜,想不通印度為何要搞我們。」
導語:
1962年,美蘇兩國冷戰正酣,蘇聯准備把幾十枚導彈秘密部署在古巴,每一枚導彈上還攜帶有一顆威力巨大的原子彈,毫不客氣的說,這是人類 歷史 上距離核大戰最近的時刻。
然而,就在全世界的目光都緊張的盯著美蘇兩國動作的時候,在世界的東方,印度人卻搞出了一波「騷操作」:在中印邊境挑起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關於印度的這波操作,事後毛主席曾開玩笑的說:「我想了十天十夜,想不通印度為何要搞我們」。
事實上,不僅是毛主席想不通,當時世界各國的戰略家們,同樣想不通。要知道這個時候的中國,剛剛從朝鮮戰場上下來沒多久,連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強國都沒有在中國手上討到便宜,印度從哪裡來的自信,可以侵略中國呢?
1962年的國際政治中,還沒有川建國這樣的異類。 活躍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都是一些高手和高高手。 蘇聯的赫魯曉夫,美國的肯尼迪,法國的戴高樂,當然還有中國的毛主席,印度的尼赫魯,甚至敗退台灣島的蔣介石,也是國際政治的高手。
在這些人之中,印度總理尼赫魯的政治水平,也許不是最高的,但絕不是庸手 ,這一點從他利用美蘇冷戰的機會,積極推動「不結盟運動」,把印度變成了第三世界的領袖,成為國際政治之中一股重要的力量,甚至當年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比中國還大,就能夠看出來。
但是,尼赫魯平常顯示出來的政治手腕越高超,62年在中印邊境挑起紛爭的行為就越匪夷所思。
這就好比兩個絕世高手正擺出架勢,轉著圈圈對峙,互相尋找對方的破綻,結果其中一人突然變成了《鄉村愛情》里的趙四,來了一通王八拳。說實話,要不是毛主席作為一個戰略家的敏銳洞察力,及時抓到了反擊的時刻,一般人恐怕都傻在當場了。
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的時間,對於中國來說簡直是天賜之機。當時的國際環境上,中國本來是 社會 主義陣營一份子,但因為路線問題正與蘇聯鬧矛盾,這一下就等於同時被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強國敵對,而印度卻因為地緣關系和「不結盟運動」領導者的身份,美蘇兩國都向其示好。
從大的國際環境上來看,對我們是相當不利的。但是,從小的時間段上來看,正如前文所說,因為古巴導彈危機,美蘇兩國正在異常緊張的局勢,無暇分心他顧,對我們又是非常有利的。只不過這個有利時間段非常短,很難把握。
也就是說,尼赫魯只要不是在62年發瘋,稍微推遲幾個月,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中國人贏的也不會那麼容易。
但 歷史 沒有假設,印度就是在最不合適的時間里,挑起了一場最不應該的戰爭,也難怪毛主席調侃說自己十天十夜沒想通了。
那麼一向政治手腕高超的尼赫魯,為什麼會犯了這么一個不符合自己人設的錯誤呢?實際上究其根本,不是尼赫魯的戰略眼光突然變淺了,而是他犯了一個精英階層出身的政治家,經常會反的錯誤:了解敵人,卻不了解自己。
更直白一點說,就是尼赫魯意識到了中國的強大,但他沒有想到印度軍隊會這么不堪一擊。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我們重新復盤尼赫魯的整個計劃。首先,當時的國際格局下,中國與美蘇兩大超級強國交惡,在國際環境上是絕對處於劣勢的。只要中印開打,美蘇大概率的會幫印度,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尼赫魯選擇這么一個看似對印度不利的時間,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趁著美蘇自顧不暇,先斬後奏,然後讓美蘇被動捲入這場戰局之中。
這么做至少有兩個好處,如果等到美蘇兩國都有時間和精力來關注中印紛爭的時候,就算印度能從他們那裡得到默許和支持,發動對中國的戰爭,一來戰爭的走向勢必要受美蘇兩國的操縱,二來難免被美蘇兩國敲詐。
但如果趁著美蘇自顧不暇,印度直接挑起戰爭的話,那麼以中國軍隊的實力,印度多半是要處於下風的,這時候美蘇兩國為了打壓中國,避免中國勢力向南亞滲透,勢必就會主動來找印度。這樣印度不僅能掌握一定的主動權,還可以避免為了發起對中國的戰爭被美蘇敲詐。
這一點,從印度挑起侵略戰爭的時候,古巴導彈危機基本上到了尾聲就能夠得到佐證。
從這個角度來講,尼赫魯的戰略眼光不可謂不毒辣。但他唯一沒想到的是,印度軍隊的戰鬥力會這么不堪一擊,根本沒有拖到美國和蘇聯反應過來,就已經一敗塗地,中國軍隊都看見泰姬陵了。
而尼赫魯之所以犯這個錯誤,與其出身印度高種姓的貴族家庭,對於上層 社會 的各種戰略博弈手段一清二楚,但對於底層軍隊的實際實力了解不夠深刻有關。而作為他對手的毛主席,卻是從井岡山和長征路上走出來的,對於自己麾下軍隊的實力,如掌上觀紋,了解的細致入微。
就是這么一點小小的差別,導致了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的慘敗,打掉了印度至少三十年的國運。
說完了尼赫魯個人的因素,再說說當時印度。
1962年的印度,表面上風光無限 ,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甚至印度人自認為是當時世界的 第三大強國。
蘇聯和美國這兩國超級強國,為了拉攏印度背後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也因為印度本身特殊的地緣位置,變著法子的與印度搞好關系。直到現代,印度軍事裝備依然主要來自俄羅斯,就是從哪個時候打下的基礎。
但與國際上的旗開得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國內的改革,卻陷入了瓶頸期 。
印度政府推動的「土改」,不但沒能為廣大貧民帶來福音,反而成為富農階級兼並土地的助力。尼赫魯的個人威望,也因此大為降低。
國家雖然在1947年英國殖民者撤出以後,保持了表面上的統一,但各邦之中分裂主義嚴重,對於中央政府大都沒什麼向心力, 實質上處於一種統而不治的地步。
軍隊之中,山頭林立 ,而且印度軍隊的山頭,還不是像中國民國時代那種分成幾個大軍閥形式的山頭,而是按照部族和宗教等原因形成的「山頭」, 這種「山頭」因為受到宗教思想,部族血脈等聯系紐帶的影響,對內更加團結,但對外更加排斥。說白了,就是各個軍閥之間幾乎沒有融合的可能。
這一切與印度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極為不相符, 任何國家的國際地位,本質上都是以自己的實力作為基礎的,但印度此時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實際上是被美蘇兩國逼出來的,是第三世界國家抱團的產物,並非印度本身的勢力。
種種問題交織在一起,尼赫魯當然是知道的。而想以常規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才迫使尼赫魯想要以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來增強中央政府的威信,打壓軍隊中的山頭主義,從而反過來支持國內的土地經濟改革。
在對外戰爭成為唯一的解決國內問題的辦法之後,擺在尼赫魯面前的,就只能是冒險了。當然結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但對於那時的尼赫魯來說,這是整合印度成為一個強大國家的唯一選擇。
人到無路可走的時候,為了贏總會下意識的放大自己的長處,從而給自己心裡暗示。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尼赫魯最終做出錯誤的決定,實際上是當時印度的國內局勢給他的壓力之下的必然選擇。
歷史 總是驚人的相似,經過半個多世紀以後,印度人終於又復甦了過來,但其國內面臨的那些問題,卻並沒有解決。
莫迪政府與當年的尼赫魯面臨的是相同的問題,不同的是,中國比之當年在國際上的環境和地位,不能說更好,最起碼是更具有主動權了一點,如果印度人想要發動挑釁,其結果可能還不如當年。
但同時也要看到,尼赫魯這樣傑出的政治家,在印度國內局勢的壓力迫使之下,會做出明顯不符合自己水準的決定,莫迪自然也不可能絕對的收放自如,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印邊境爆發沖突的概率還是很大的,我們絕不能輕敵。
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Ⅱ 印度當年敗得那麼慘,為何現在仍敢挑戰中國
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梁啟超
說到神奇又奇葩的國家,想必大家一定會想到印度。印度是僅次於我國的人口大國,一直以來這國家都是天不怕地不怕地,在固有印象中,印度一直都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即便如此,但他們在農業上卻很有優勢,因為他們是糧食出口大國。印度作為我國的鄰國,領土面積十分廣闊,不過還是沒有我國的疆土遼闊,不過在軍事上,印度如今排名世界第四。相信大家也會感到十分震驚吧,畢竟印度給我們帶來的感覺總是很奇葩的,經常發生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不過他們本身可並沒有覺得這樣有什麼。
只有由受過教育的人民組成的國家才能保持自由。——傑斐遜
無論怎麼說,印度的自信心是很強的。但是我國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再加上我國這幾年的迅速發展,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即便真的到了那一步,印度想要打贏應該也是很難的。最後,希望我國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強大,一直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探索進步。
參考文獻:
《梁啟超梁啟超》《傑斐遜名言錄》
Ⅲ 印度怎麼敢向中國叫囂
印度敢向中國叫囂的原因可能是:
印度最大資本是自己有個好的國際環境,而中國恰恰沒有。
印度的國際環境特別好,美國,俄羅斯都在拚命拉攏印度,其實中國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而中國就沒有那麼好的環境了,美國及其盟國對待中國的態度大家都知道的,俄羅斯確實站在中國一邊,那也是中俄可以抱團取暖共同分擔美國壓力。
印度人的自信估計還有後勤的因素吧,大家都知道62年中印打過一次中煙戰爭,那次結果印度是很慘的,但是中國大勝後卻不得不退兵了,原因就是中國後勤補給很難的,物資別說翻越山峰送到藏南,甚至物資從雲南,四川上西藏就不好走了,沒有公路也沒有鐵路,只能用牲口托運,走一趟幾個月還十分凶險,而到了山腳下要翻山到藏南甚至牲口都沒法走,只能用人力背著過去。當時解放軍進入藏南的是一個邊防師一萬多人,物資供應十分困難,最郁悶的是有半年時間大學封山後,靠人背都不行,徹底封死了。而印度就好多了,藏南是緩坡,下面一馬平川了。運輸起來相當簡單,而且印度當時全民動員幾百萬軍隊在哪裡。這個情況下不撤退是不行的。
但是,現在雖然藏南附近交通還是很差,每年還有很長時間大雪封山,但是我們進藏有多條公路一條鐵路,上百個機場。所以印度最近也是著急,中國人基建能力是全球絕對第一的,那以後就更不好說了。
還有的依靠的根據估計就是印度神油喝多了,自嗨的太厲害了。感覺這都不是軍事,經濟力量對比的問題了,是精神有問題的程度了。
Ⅳ 印度為什麼挑戰中國人
印度主動挑戰中國,何來的底氣?什麼原因,讓印度人這次認為,他們能在戰爭中打敗中國人呢?
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印度人,甚至包括高層與軍方對中國的軍事建設知之甚少,而對自己的軍事建設成果是非常滿意的。
中國古之兵法有雲:「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印軍的現代化如今到底如何,我們也應知道。
首先我們要看到,印軍的建設這些年來也是小有成就的。印度近年投入重金發展了對華作戰的山地軍,我們也是不可輕視的。
為了適應與中國未來在山地作戰的特點,印度專門組建了10個山地師,一個山地師印度的配備人數就多達1.5萬,10個山地師人數就達15萬人,其中9個部署在中印邊境。
印度軍方還在中印邊境布置4個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團,加強遠程沖擊能力和軍事威懾力。在喜馬拉雅山山口,印軍設立了蘇30戰機基地和運輸機基地;印軍最近也積極采辦適合高海拔飛翔的直升機,並從美國進口了C130和C17運輸機。
印軍的軍事革新,近年來,印度陸軍也進行了改革,但與中國陸軍建設全面信息化不同,他們的主要措施包括:
a.重組裝甲部隊,提升其快速突擊能力;
b.改編陸軍航空兵,將一些軍屬獨立步兵旅或山地旅改編成空中機動旅,加裝運輸直升機,提高機動能力;
c.組建空中突擊師,配備攻擊直升機和輕型裝甲車,提高陸軍的立體作戰能力;
d.裝備更多的遠程精確打擊武器,提升戰場監視能力,使陸軍具備強有力的戰場反擊能力。
由此可見,印度對華戰爭的准備是認真的,也是花了大力氣的,中國千萬大意不得。
Ⅳ 印度此次挑釁中國,有哪些目的
「從自身利益來講,中國在南亞的行動並沒有錯誤,但我們必須意識到此舉難以避免的負面後果,並有所准備,防範可能出現的美日印三強遏華同盟。畢竟,對於冷酷無情的現實政治邏輯來說,單方面的啜泣,從來都毫無意義。」
中印對峙事件發生後,中國媒體猛烈抨擊印度的決策者。個人認為這是對的,因為我們的國土主權的確面臨著印度人的挑釁,我們必須對外擺明我們的態度。但是,從現實政治的角度看,我們不能不全面審視印度的決策動機。因為,媒體單純將印度人視為瘋子和狂人,僅僅是一種宣傳手段,絕非現實主義者看待問題的方式。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意識到:印度政府絕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為了一片足球場大的荒地,而陷入與中國的盲目對抗,畢竟,今天的印度領袖或許殘酷無情,但卻絕不是一個盲目的蠢材。
實際上,對峙事件發生的很久之前,國內就應該意識到莫迪政府一定會有所挑釁,只要稍有俾斯麥式的外交視野,便能夠預見到今天的情況——本人此前不斷提出警示(文尾羅列文章)。
近年來,中國在海外拓展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然而需要清醒的是,與所有大規模跨國合作項目一樣,我們的拓展不可避免地附帶了一些地緣效應,並引發了外國的猜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南亞地區。
2013年之後,中國大舉加強了對巴基斯坦的援助(印巴邊境沖突多年不斷),並且在印巴爭議地區喀什米爾修建鐵路,以及在瓜達爾港設立可供軍用的港口。這些不可避免地與印度的安全利益產生一些沖突。
中巴走廊的建設,在加強經濟的聯系的同時,實際上也意味著兩國軍事互助更加便捷,這強化了巴基斯坦的戰略地位和實力,考慮到印巴邊境至今猶在持續交火,印度不可能對這一舉措漠然視之;
Ⅵ 為啥印度老是針對中國
中國從來沒有把印度當作首要的對手,我們更加重視同歐洲和美國甚至和日本的關系。
1、但是印度和中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人口大國,都是亞洲國家。經濟發展都很快,而由於種種原因,印度從政治,經濟文化,體育各個方面都落後於中國,所以他們心裡很不平衡。
2、中國曾經和印度打過仗,而且進入了印度國境以內,一直打到新德里。這也算是有仇吧,而且中國和他們的宿敵巴基斯坦關系很好,巴基斯坦能夠強硬的和印度對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在政治,軍事以及經濟上的支持。
3、美國,歐洲,日本甚至是俄羅斯都希望培養一個國家來牽制中國,無疑他們選擇了印度。他們給了印度很多支持,經濟上還有軍事上開了很多方便之門。
但是呢,中國還是沒有把印度當回事,中國商人在印度很難混,會很受抵制,但是印度商人在中國就如魚得水,我們在這方面還是很有大國風度的,而印度就很小家子氣。
Ⅶ 疫情惡化,印度同時挑釁中巴尼,哪裡來的自信
正是因為疫情惡化,印度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把禍水外引,開始挑釁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當然,印度前幾年經濟不錯,國際環境很好,買了很多武器,開始膨脹了。下面分別說下印度膨脹和挑釁的原因:1.國際環境好
印度自從1947年建國以來,一直在國際上備受拉攏,美國、英國等認為印度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吹噓它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得意洋洋。
蘇聯為了對付中國和向印度賣武器,也極力拉攏印度,印度左右逢源。
從建國以來到現在,印度的國際環境一直很好,讓印度自我膨脹的厲害。
2.美國、日本的挑撥
美國、日本為了遏制中國,牽制中國,建立圍繞中國的包圍圈,所以對印度也是百般拉攏和投資,讓印度覺得自己身價非凡。
3.經濟發展不錯
最近十年,印度經濟發展的相當好,個別年份的增長率超過了中國,上上下下收入增加,民族自信心爆棚。
4.購買了大量先進武器
印度的武器是全世界有名的萬國造,從大炮到子彈,從航空母艦到坦克,從飛機到潛艇,都有先進國家賣給他。
這些世界強國哪一個不吹噓自己的武器全世界最好呢,所以印度就想這么多國家的先進武器武裝了自己,印度軍隊一定可以碾壓鄰國。
5.建國以來,打敗周圍幾乎所有國家,除了中國
印度建國以來,除了中國,打遍周邊無敵手。
比如打敗巴基斯坦,把孟加拉從巴基斯坦分裂出去,吞並錫金,控制尼泊爾、斯里蘭卡,真是一時風頭無兩,自以為天下無敵了。
6.一心要報1962年之仇
1962年,印度趁著中國三年自然災害,趁火打劫,想著侵佔中國領土,不料人民解放軍是如此的英勇善戰,以少打多,打敗了印度的精銳部隊,要不是中國後勤跟不上,會直接打到新德里。
印度本來是個內部差異極大,矛盾重重的組合體,但是自從1962年之後,全國上下以1962年戰敗為奇恥大辱,一心報復。
我去過七次印度,了解印度人對1962年的恥辱,就好比中國人對甲午戰爭之恥是一樣的。所以,只要有機會,只要鄰國有天災人禍,只要本國內部矛盾激化,印度政府都蠢蠢欲動的想把禍水外引。
今天,印度新冠確診已經三十多萬,又自不量力的同時向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挑釁。
好笑的是,一個便宜也沒撈著,處處碰壁,四面楚歌。近段時間以來,印度接連和巴基斯坦、尼泊爾以及我國,在國與國邊界、或者實際控制線發生緊張對峙、甚至還發生了多次沖突。
印度官方和陸軍於新德里時間2020年6月15日深夜先後發布兩份公告,第一份公告稱「本方死亡3人」,包括1名軍官和兩名士兵;第二份公告則稱,還有17人「受傷後死亡」。也就是說,僅僅這次沖突,印度就有20名軍人因此而死亡。
這次,一直都偏向保守的尼伯爾也是主動出擊,形成兩個事實:
其實在此前,印度尼泊爾邊界還是一直很平穩的;但自2020年5月8日起,尼泊爾西部尼—中—印交界處卡拉巴尼地區局勢開始不斷緊張。
很顯然,這次是尼泊爾不再忍讓,主動接受挑戰!很讓人感嘆!
至於印度和老冤家巴基斯坦自不待言,印巴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上的摩擦幾乎從沒消停過!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仔細觀察印度近段時間以來的一系列操作,隱隱約約都可以感覺到,這應該是印度政府為了掩蓋其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失敗、經濟欲振乏力的一種欲蓋彌彰做法,無非是想轉移印度國內民眾的注意力。
說實在話,我們作為旁觀者一直看得很清楚,就印度的綜合實力,連巴斯斯坦都沒敢言取勝,更別說與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三線作戰!
其實,印度之所以如此做,無非是基於如下幾點:
要我說,印度這樣的國家,在南亞稱一稱小霸還勉強湊合,要與我國鬥力,那差的可不是一個、兩個數量級!我相信,印度總會有有識之士明白這個道理的。
只是,印度政府近段時間的一系列騷操作,苦的還是印度的普通百姓,我真的很同情他們。
進入六月份以來,印度在邊境不斷的製造摩擦,挑起事端,不僅欺負小國尼泊爾,還與巴基斯坦重燃戰火,甚至在中印邊境還挑釁中國邊防部隊,但是,在與中巴尼三方的挑戰中,印度都沒有撈到任何好處,在印尼邊境,尼泊爾軍人硬扛印軍,絲毫不怯印度的挑釁;在印巴邊境,雙方互相交火,印度也沒佔到什麼優勢;在中印邊境更不用說了,連帶一名上校軍官在內的20名印度軍人喪命沖突現場,雖然我們沒有公布自己的損失情況,但從官方的回應中也能明顯的感覺到,在此次沖突中,印度顯然也沒佔到什麼便宜。
那麼,既然在三線都沒佔到什麼便宜,印度為什麼敢同時挑釁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
很多人都認為印度背靠美、俄等大國的支持,加上最近這些年印度在經濟、軍事上的進步,讓他們有點自我膨脹了,但實際上這種觀點真的很不靠譜,就算印度最近發展的再怎麼好,他們的實力也不允許同時挑戰三個國家的,如果真的爆發戰爭,別說是跟中國打,就算是巴基斯坦就夠他們焦頭爛額了,所以, 印度此次反常的舉動,顯然是另有目的。
我們在來看看這三場沖突的規模,印度跟尼泊爾的沖突是尼泊爾警方與印度人在邊境地區爆發的沖突,僅僅造成1名印度人死亡,4名印度人受傷,根本就算不上有多嚴重。印度跟巴基斯坦的沖突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地區,這次所謂的激烈交火,也不過是造成1名士兵死亡,三名士兵以及一些平民受傷,這種規模的沖突基本每年都會發生,可每次也都沒有大規模的交火。
最後,影響最大的也就是印度跟中國的沖突了,中印兩國因為領土爭議問題,也經常在邊境產生摩擦,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就是中國對印度侵略我國領土的有力回擊,自從那一戰之後,中印邊境雖然也經常爆發沖突,但是雙方也都比較克制,基本沒有發生過交火的事情,此次中印邊境沖突,也是雙方士兵互擲石塊,拳打腳踢的規模。
印度目前單日新增病例已連續6天保持在1萬例以上。同時,截止到6月17日,印度的單日新增死亡病例2003例,這也是印度自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新增死亡病例首次超過2000例,增幅創最高紀錄。從單日新增死亡病例來看,印度的疫情已經相當的嚴重了,甚至比印度官方發布的情況更為嚴重,如果按照這個勢頭發展,因疫情導致的恐慌、不滿情緒勢必會在印度蔓延,如果引導不當,這些不良情緒肯定會造成比疫情本身更加嚴重的後果,所以,印度政府肯定會想盡各種辦法來轉移國內民眾的焦點,打消印度人民的這種不良情緒,才能更好的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因此,印度之所以敢同時挑戰中、巴、尼三國,並非他們是因為實力有多強,背景有多深,只不過是印度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疫情防控的壓力,有意製造出來的「輿論熱點」,印度根本就不敢在邊境挑起大規模的戰爭!
印度敢於同時挑戰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拉美國虎皮做大旗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可謂不擇手段,菲律賓、越南、印尼、日本,不管在中國的哪個方向,只要能夠為美國所用,美國一概照單全收,即便中國和周邊鄰居沒事,美國想方設法也會在中國背後捅刀子、挑起事端。印度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對美國而言當然具有比菲律賓、越南之流更高的利用價值,如果印度能夠牽制中國,那無疑美國就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印度雖然也知道自己不過就是美國手裡的一枚棋子,但在充當棋子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很多好處,所以印度也就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這個角色。
有了美國撐腰,印度自然就開始自我膨脹了起來。印度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眉來眼去,服從美國的印太戰略,可謂一石三鳥,一方面可以從西方得到好處,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打壓甚至吞並南亞小國,更重要的是印度想通過美國的支持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利益,比如領土爭端、比如1962年慘敗的一箭之仇。對中國尚且不放在眼裡,對巴基斯坦和尼泊爾那就更不在話下了,一句話,因為投靠了美國,印度變得更加有恃無恐、自不量力。
二、大國美夢的吸引力印度這些年來經濟發展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在印度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經濟的增長必然會導致政治野心的膨脹,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和世界多級當中的重要一極。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那就需要首先變成一個區域大國,而區域大國的前提是必須擁有區域間足夠的影響力,而想要獲得這樣的影響力又必須先過中國這一關,所以只要有機會,印度就絕對不會放過。
2020年的這場病毒大災,由於美國對中國歇斯底里的甩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印度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機會」,所以才會誤判形勢,覺得中國在當前的形勢下,一方面會無暇顧及印度的騷擾,另一方面會出於穩定周邊安全形勢的需要選擇隱忍,正是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印度選擇了冒險,如果獲得成功,那印度的勢力和影響力無疑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這就是印度人的如意算盤。
三、報58年前慘敗的一箭之仇印度把中國當成最大威脅和假想敵,這是公開的秘密。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在印度人的內心,這件事一直是他們一個隱隱作痛、不能忘卻的記憶,從印度媒體時常流露的情緒中就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點,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心理,印度才會屢屢在邊境挑釁和碰瓷中國,即便今天的危機解決了,如果印度不吸取 歷史 的經驗教訓,類似的事情以後依然還會發生。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印度今天的做法非常愚蠢。首先,中國不會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來和印度做交易,其次印度挑釁中國也必將付出沉重、甚至是不能承受的代價。再次,巴基斯坦作為中國重要的友好兄弟國家,一旦巴基斯坦形勢變得危急,中國不可能坐視不管,所以在巴基斯坦那裡,印度的圖謀同樣不可能得逞。
更讓印度沒有想到的是,尼泊爾不僅敢和印度硬杠,還趁機收復了大片被佔領土,印度這是偷雞不成還蝕了一把米。還有一點印度也應該覺醒,如果中國真的被美國遏制下去了,那下一個被遏制和打壓的國家就應該變成印度自己了,所以不管從什麼角度看,印度今天所採取的策略都是非常錯誤和愚蠢的!如果印度能認識到這一點,改過自新,和中國相向而行,那這將是中印兩國人民共同的福音!
說實在的,印度的膽兒真的很肥,單從軍事覺度來說,它很我們中國都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他們完全以為我們中國奉行以和為貴,吃定了我們,確實如此,我們不願和周邊國家樹敵,但不代表我們沒有原則,沒有底線,超越了原則和底線,必定會讓對方付出代價,截止目前印度公布的消息,此次中印對峙事件,印度已經有至少20名士兵因為各種原因死亡!
對於印度的挑釁事件,我們外交部對此已經發聲,同時我們外交部長也與印度外交部長通話,要求印度保持克制,並調查相關責任人,差不多可以說造成印度人員死亡事件責任在印度一方,而且也給我方造成了一定傷害,具體沒有說我們傷亡情況,可能是不願意將事態擴大,更或者我們傷亡不大,但是也得敲打敲列印度!
關於第一個問題,近來,為緩和兩國邊境地區局勢,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保持密切溝通。6月6日,兩國邊防部隊舉行軍長級會晤,就緩和邊境地區局勢達成重要共識。
關於第二個問題,中印雙方正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解決有關問題進行密切溝通。
目前以和為貴任然、和平談判是我們處理邊境問題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是不能讓步的,不管你背後站的是美國,還是其他大國撐腰,或者自以為是,可以天下無敵,我們改出手時必出手,而且會讓你覺得如果好好談談,大家都有趕出,否則吃虧的會是誰,倒可以試試!
目前印度更應該與周邊國家睦鄰相處,國內疫情肆虐,著力解決疫情擴散問題,就目前尼泊爾突然的舉動印度可能都沒有明白怎麼回事,再同時與三個不算弱的鄰居做對,最後撿不到任何便宜的!
不排除莫迪老仙轉移國內抗疫不力及疫情造成的經濟下滑產生的矛盾,但莫迪老仙再糊塗也不會糊塗到同時挑釁三家。那麼,有可能印度國內反對派搞事,給莫迪老仙出難題,或趕莫迪下台。
簡單地說這是印度政府為抗疫失敗,經濟嚴重下降而對國民轉移視線的唯一手段。其實印度這個國家不是什麼自信,而是在玩小聰明,一是尼泊爾力量小不會主動和対印度反擊。二是巴基斯坦目前也不會全面對印度發動反擊。三是盡管中國有實力列印度,但中國歷來講究以和為貴,以鄰為善,吃點小虧無所謂。所以印度就吃定一打三沒問題,同時提高國內的民族主義。
沒有什麼,我可以坦然的說,印度對巴,尼也許有些底氣,對中國絕對是心虛的,無非就是利用各種矛盾和條件打一點擦邊球,搞一點小摩擦,所以我認為局勢可控,不會發生大的爭端。
對於印度要在適時的時候狠狠的教訓教訓它,一是讓印度再長點記性,不要忘了 歷史 的教訓。二是給美國人看,三是警告南海周邊不本分的國家。想侵佔中國的領土、領海絕沒有好下場。
Ⅷ 2017中印邊界對峙最新進展 印度為什麼敢挑戰中國
2017年(7月7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再次駁斥了印度將洞朗地區視為三國「交界點」的言論,指出此次印度越界地區與「交界點「沒有任何關系,印度是「別有用心」、「混淆視聽」。
此前發生的事兒,梳理一下是這樣:
6月26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證實,中國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印軍越線阻攔。
隨後中印開始邊界對峙,雙方不斷增派人員。有印媒將其稱為「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邊界沖突。」這件事不同尋常,尤其是了解中印邊界問題的人,更知道問題有多嚴重。因為中印邊界長達2000多公里,有爭議的地段很多,但唯獨印度的錫金邦和中國交界的洞朗地區,從來沒有爭議。
印度同中國的錫金段,從來不屬於中印邊界爭議范圍。兩國過去對該段邊界劃分並無異議。
6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援引了1890年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給出了證據,該條約第一款
就規定了中國與錫金的邊界,歷屆印度政府也都予以承認。尤其是1959年,印度開國總統尼赫魯兩次致信周恩來,表示對中錫邊界不持異議,承認1890年條約。
對印度上來說,洞朗地區位於中印不三國中間,從形狀上猶如一把刀子,直接抵在印度的胸口。該地區也確實有刀子一樣的威脅。如果中國有效利用該地區,那麼該地區往南八十公里、印度境內的西里古里走廊就面臨中國軍隊的威脅。
因為印方斷定,中國對該地區的控制力在升級。契機就是,開頭我們說國防部提到「中國近日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印方認為,一旦道路建成,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部隊輸送能力將極大提升。因此印度覺得,必須要採取行動,不顧一切代價阻止這段公路的建設。
(8)最近印度為什麼敢挑釁中國擴展閱讀
印度對我國頻頻挑釁的原因
1、1962年後,印度汲汲於雪恥——數度挑釁但心有忌憚
印度要報仇雪恨。1962年中印戰爭的結果完全出乎印度的意料,他們絲毫沒有料到到會敗的這么徹底。印度學者認為「中國獲得全勝,印度在短時間內蒙受了嚴重的損失和恥辱「。因此自尊心超強的印度一直想再搞點事情「一雪前恥」。但畢竟"天佑正義之師「,幾次沖突里印度都沒占著便宜。
2、印度認為中國有所顧忌
1962年戰爭結束後,中國收回了所有被印度非法佔領的領土。但是,戰後中方將軍隊撤退到戰前30公里以後。這個的主要原因就是那個時候中國軍隊的補給很困難,打下來的地盤,要想守住是比較困難的。於是乎,印度在兩年後又逐步佔領了這些地方。
3、印度的大國黃粱美夢未醒
其實,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印度一直都沒有拋棄它的大國夢。在政治上,他頻頻在聯合國提議,要麼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國,要麼提議取消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制,結果都被一票否決了。
軍事上,依舊是老傳統對外采購,誰的先進就買誰的,結果鬧了不少笑話。經濟上,比較多元化,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不過總喜歡與中國相比,有個笑話就是說他們印度再不努力要被中國追上了。
Ⅸ 印度此次挑釁中國,有哪些目的
個人有個人的看法,我來說說我的。
第一,緩解國內矛盾,莫迪政府的廢鈔運動等一系列施政,不得民心,這時候需要有個排泄口,挑釁中國自然是一種手段了。
第二,警告不丹,不丹中印對峙期間,阿三不止一次逼迫不丹對此事表態,不丹官方迫於阿三淫威,發表過一次偏袒印度的文章。
第三,試探中國,由於中國今年在領海等問題態度都不是很強硬,既然這樣,印度自然會想我能不能也來站點便宜呢?於是就有試探行為,看看我們的底線在哪。
Ⅹ 印度為什麼一直挑釁中國
因為有利可圖:
其一、對內可以獲得大量支持,印度國內支持對外強硬,不管是對中國還是對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
其二、對美國日本方面可以獲得足夠的支持,暗地裡的利益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
其三、對華方面可以佔多少就佔多少利益,反正是白得的,內外兩方面都已經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了。而且印度判斷中國現在的外部環境使得中國不會輕易反擊。
1962年我們的外部環境比起現在都差多了,我們不懼戰爭,我們愛好和平。朋友來了有酒喝,敵人來了有武器。